英汉礼貌差异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探析

2011-08-15 00:50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英汉礼貌准则

宁 静

(广东医学院外语教学部,广东湛江524023)

英汉礼貌差异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探析

宁 静

(广东医学院外语教学部,广东湛江524023)

礼貌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是各种文化背景的人都必须维护和遵守的准则。文章通过对比Leech和顾曰国提出的礼貌原则,分析了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和成因,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应该尊重并重视礼貌差异,正确使用礼貌原则,避免语用失误,以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礼貌原则;英汉礼貌差异;跨文化交际;应用

礼貌是各民族所共有的社会文化现象,是被广泛使用且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文明手段,是各种文化背景的人都要遵守的行为准则。所以,礼貌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它能缩小言语冲突,促进人际交往,建立、维护和巩固和谐积极的关系。礼貌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其意义和内涵却千差万别。不同文化对礼貌有不同的理解和侧重。各国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礼貌语言。只有了解语用礼貌差异,才能进行积极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1 英汉礼貌原则比较

1.1 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1983年,英国语言学家Leech(G.N.Leech)在格莱斯(Paul Grice)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礼貌原则。它是与合作原则互为补充的又一语用规则,共包括六条准则。

(1)得体准则(Tact maxim):尽量避免他人吃亏,尽量使他人受益。这一原则适用于讲话者向别人发出请求性动作时。譬如,人们一般向别人借书时会说:“Could you possibly lend me your book?”而不是“Lend me your book.”表示请求时,话语越婉转,越能表现出礼貌。

(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尽量让自己少受益,尽量让自己多吃亏。发出提供性的动作时,说话人越诚恳直接,就越能表现出礼貌。如招呼客人时,我们会说:“Do have some more fruits!”而不是说:“Will you please have some more fruits?”

(3)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尽量减少批评他人,尽量增加对他人的赞誉。如:“What a good job you did!”是容易被人接受的,而“What a bad job you did!”却是很不中听的话。当人们被迫需要表达不同意见时,也会委婉地批评:“He could have done it better.”

(4)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尽可能少表扬自己,尽可能多贬低自己。

譬如我们出了错会自嘲:“What a stupid man I am!”即使有人取得了成绩,也不会夸耀自己:“How good I am!”

(5)赞同准则(Agreement Maxim):尽量减少不同意见,尽量增加相同意见。如:

A:John is a good teacher.

B:Yes,as a whole,he is quite good,but sometimes I have great difficulty understanding his accent in class.

上述对话显示,受“赞同准则”的支配,谈话双方会努力肯定意见的一致性,再轻描淡写双方存在的分歧。

(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尽可能减少对他人的反感,尽可能增加对他人的同情。譬如,西方人认为下面A句表达祝贺,而B句表达同情。

A:I am so happy to hear about you!(Most likely,you have passed an examination.)

B:I am so sorry to hear about you!(Probably you have failed in the examination.)

这六类准则可以归纳为三大项,即:损惠准则(得体、慷慨)、褒贬准则(赞扬、谦虚)和求同准则(赞同,同情)。六准则中最重要的是得体准则。Leech说:“Tact Maxim is 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 kind of politeness in English-speaking society.”何兆熊认为,用于指令的得体准则是言外行为中最需要礼貌、最能体现礼貌、应用最广、最不可缺少的准则[1]。总的来说,就是说话人在说话时要尽量让自己吃亏,让别人受益,从而使对方感受到尊重,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好感,使交际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

1.2 汉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1990年,汉学家顾曰国教授提出了汉语礼貌原则,包括四项准则:自贬准则、称呼准则、策略及慷慨准则、对等及真诚准则。以此为基础,他于1992年又提出了汉语礼貌的五项准则。

(1)贬己尊人原则。“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是中国式礼貌的最大特点。提到有关自己的事情要“谦”,要“贬”;提到有关听者的事情时,要“尊”,要“抬”。

(2)称呼原则。中国人把见面打招呼视为礼貌,称呼准则要求人们使用适当的称呼语主动与对方打招呼。

(3)文雅原则。文雅准则要求人们要出言高雅,文质彬彬。要多选用雅言,禁用秽语;多选用委婉语,少直言。提到诸如死亡、残疾、较低职业、违法犯罪行为等令人不愉快的行为时须用婉言,避免直言而导致粗俗无礼。

(4)求同原则。指交际双方要尽量在多方面保持和谐一致,尽量满足对方的愿望,注意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要保持相称。实施批评、指责、训斥一类言语行为的人,要考虑听者的面子;实施给予、邀请、请求一类行为的人,要考虑自己的面子,留意听者是否会“赏脸”或“给面子”。

(5)德、言、行原则。指要设法减少他人的付出,尽量使他人得到好处;在言语上尽量表述别人给予自己的好处,少提及自己付出的代价[2]。

上述五个原则可以归纳为三项,即贬己尊人,热情周到,言行得体。贬己尊人是中国式礼貌的突出特点,热情周到是另一大特色[3]。

由此可见,英汉礼貌原则在社交语用上存在共性,同时也体现出不同民族文化的特性。

2 英汉日常礼貌用语的差异及成因

2.1 英汉日常礼貌用语的差异

西方文化把礼貌视为人际交往的策略,多数情况下,它要求语言的真实性;中国文化则把礼貌归为道德修养问题,重视伦理关系和人情变化,主要表现为“仁者爱人”。因此,英汉礼貌原则的语言差异可以简单归纳为明显的“求真”和“求情”的差异。

2.1.1 称呼语

称呼语是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受传统伦理、社会结构、血缘宗族等影响,中国社会的称呼语远比英语国家复杂。汉语按“上下、贵贱、长幼”有别的方式来体现社会关系。中国人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职业、地位、身份,同时要考虑亲疏程度、感情深浅以及谈话的场合来选择适当的称呼语。汉语里某些礼貌的称呼语在英语中可能就是不礼貌的。

汉语往往会称呼年长的人为:“老+姓”或“姓+老”。如:“老王”,“孙老”等,这个称呼不仅表示年长、有经验、有资历,同时也体现了尊敬。在英语中,这样的称呼却是禁忌,因为老年人崇尚独立,而“老而无用”的联想会使他们感到难受。

汉英对于亲属的称呼也有明显的差异。中国家庭区分父系和母系,遵守“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亲疏分明”的原则。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伯伯、伯母,舅舅、舅母;叔叔、婶婶、姑姑、姑父,姨妈、姨父;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等。英语国家不区分父系和母系,因此 grandpa,grandma;uncle,aunt;nephew,niece就基本上可以把家庭关系涵盖起来。

中国人习惯将官衔和职位纳入称呼中以示尊敬,如“王经理”“张医生”等。西方人认为职位和职业是不能用来称呼人的,像“Teacher Li”这样的称呼实在奇怪。

英语国家的人有直呼人名的习惯。如:Mary、Michael、Helen 等,而 不 是 叫 Mr.Howard、Mrs.Smith、Miss Jones。这样的称呼,不仅用于同龄人,还会用于年纪有一定差异的人之间以及家庭成员、亲属之间。按照中国的习俗,这些都是不礼貌的表现。

2.1.2 问候语和再见语

英语国家的人见面通常会用“Hello!”“Hi!”“How are you?”等来相互问候。中国人也会用“你好!”来致意。但在中国,人们在吃饭时间还有一个很平常的问候,就是“你吃饭了吗?”这一问候语很容易被英语国家的人误解为:“如果你没吃饭,我请你去吃饭。”

汉语还有一句问候语“去哪儿啊?”令尊重隐私的西方人很反感,他们本能的反应可能就是:“我去哪里关你什么事?”

英语国家的人初次见面常常会说“I am glad to meet you.”“Nice to see you.”等客气的话语,中国人不常使用这些客套。

英汉语中都会用“Good-bye”“bye-bye”这样的话语表示再见,但彼此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模式。中国人常常远送贵客,还会说“请慢走!”“好走!”等,客人也会说“请留步!”英语国家的人认为一个微笑或一个再见的手势就够了[4]。

2.1.3 自谦语和称赞语

英美人和中国人在遵守谦虚准则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西方人“尊人”但不“贬己”;中国人“尊人”但同时“贬己”,这是中国礼貌最显著的特点。中国人受到赞扬时,首先表示否定,再自贬一番,以示谦虚。而在英语文化中,否定别人的赞扬会被看作是对对方认知能力的否定,是极为无礼,要竭力避免的行为。

例1.美国人A应邀参加了中国人B的生日晚会,看到她穿了一件新裙子,情不自禁地称赞:Your new dress is really beautiful!

B:No,no.It’s very cheap.It’s just so-so.

听到B的回答,A感到尴尬和不快,因为B不仅否定了B自己,同时还否定了A的鉴赏能力。这时,B最好说:“Thank you very much!”但如果 A了解汉语文化的谦虚准则,明白B只是表示谦虚和礼貌,也就不会产生误解了。

例2.在一所英国大学的招待会上,女主人朋友介绍一位中国的学者:“I am very pleased to introduce Mr.Chen to you,an outstanding mathematician,also the most great man I have ever known.”陈先生跟来人握手道:“不要听她那么说,我都脸红了。”

他也是遵守了汉语的谦虚准则。

2.1.4 禁忌语和委婉语

禁忌语和委婉语是人们遵循礼貌原则而约定俗成的产物。了解禁忌语和委婉语,有助于交流,避免文化“休克”。

中国人往往会选择表示亲密的、关心的话题来展开谈话,比如询问年龄、婚姻、工作单位、工资待遇等;西方人崇尚自我,重视隐私,上述话题都属于涉及个人隐私的敏感话题,要避免谈论。他们更喜欢以天气、业余爱好等展开谈话。

多由四个字母组成的咒骂和猥亵语如shit(狗屎,喷粪,胡说)、fuck(他妈的)、hell(混账)、cunt(呆子,讨厌鬼)及 damn(该死的)都是重要的英语禁忌语。带有种族歧视的词语如Negro,nigger,Boy(黑奴)等也属于禁忌语。

同时,谈论死亡、疾病、某些职业、现象时,应该代之以委婉语。委婉语在英语中有:mentally handicapped(弱智者)、big C(癌症)、mental home(精神病院)、layoff(失业)、garbologist(垃圾工)、developing country(发展中国家)。汉语中也有类似的委婉语,如:去世(死亡)、婚外恋(通奸)、失足妇女(卖淫者)、负增长(减产)、下岗(失业)等[5]。

2.1.5 其他社交礼仪

英汉语中对感激、道歉、请求的表达大体相似,小有不同。如英语中的“Please”“Thank you”要比汉语中的“请”“谢谢”的使用频率高。中国人认为一些芝麻小事不需要总把谢意挂在嘴上,尤其是在亲近的人之间,而西方人认为这样做是很失礼的。

用于回答“Thank you”的词有:“You are welcome.”“Don’t mention it.”“Not at all.”有些工作人员会将汉语的“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译成英语“It’s my duty.”这样的回答英美人会误解为:工作人员的付出只是出于义务,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意愿。正确的回答应该是:“It’s my pleasure.”“I am glad to help you.”

一般来说,汉语的“请”等同于英语的“please”,但有些情况例外。譬如,吃饭时请别人要说:“Help yourself.”请人先行时要说:“After you.”

英语在请求或打断别人时,常用“Excuse me”这个词;汉语对此有多种说法,请别人帮忙用“劳驾”,请别人让路用“借光”,咨询问题用“请问”。

汉语中还有一个表示关心的词语“辛苦了”在英语中难以找到恰当的表达。如果直译成“You have had a hard time”是不对的。如果某人旅行归来,我们可以问候:“Have you had a good journey?”如果某人克服困难完成了一项辛苦的工作,我们可以称赞:“Well done!”或“Good job!”

碰到有人打喷嚏,中国人会说:“有人想你了。”而英语国家的人会说:“God bless you!”

2.2 英汉礼貌差异的成因

礼貌用语的差异是由文化差异造成的,是由历史、社会、人文、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等隐性因素长期沉淀而逐步形成的。

在西方文化中,产生于公元1世纪的基督教教义鼓励人们突出并关注自我的感受。从14世纪到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又在西方兴起。“人文主义”受到推崇,它主张尊重人的价值、权利和力量。在确立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近代资本主义制度之后,人口流动性大,社会上难以形成稳定的群体,因此,个人主义价值观(individualism)成为英语文化的主流。人们追求平等、独立和自由。个人利益、个人权利、隐私和自由都被认为是神圣的,不容侵犯的。“人各有身,身各自由,为上者不能压抑之、束缚之。”在语言交际中,这种价值观表现为尽量突出自我,尊重自身权利及自由,主张个体价值至高无上[6]。在汉语文化中,从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式的“大统一”国家,制定了严密的等级制度,个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规范、族规和家规,人们由此建立了群体意识。“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贫富有度,凡此八者,礼之经也。”礼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还约束着人们的思想和言行,协调了各种人际关系和矛盾,起到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统一的作用[7]。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注重群体依存,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人们的言行须以社会的期望为准则,维系社会关系至高无上[8]。因此,中华民族推崇“贬己尊人”和“谦虚”的礼貌行为。

由于社会发展的模式不同,英语和汉语两种文化的思维模式也就产生了很大的不同。英美人习惯使用线性思维模式,语言表达具有坦率、直接、高效、强调内容的特征。他们谈话首先注重合作原则,通常会使用最佳方式传递足够的信息,会为求真实而放弃礼貌。中国人习惯采用圆式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模糊性和笼统性。汉语强调语言形式,追求简洁、含蓄和委婉。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冲突的情况下,中国人首先考虑礼貌原则,尽力维护对方面子,对言语的真实含义,听话者只能努力理解和揣摩了。因此,西方人认为礼貌是为了避免谈话冲突,使交际能够顺畅的语言策略,而中国人则认为礼貌是属于道德范畴的一部分,从而对礼貌的要求就产生了差异。

3 结语

礼貌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是不同民族的人在交际中不可避免的现实,不同文化赋予礼貌不同的内涵,对礼貌言语行为采取不同的准则和策略。英语有句谚语:When in Rome,do as Romans do!意为“入国问禁,入乡随俗”。中国也有一句类似的话:“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我们要继承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真诚地认同他人的文化,让各种文化共同融合和发展。要尊重并重视礼貌差异,正确使用礼貌原则,掌握礼貌语言,避免语用失误,以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9]。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10-17.

[3]束定芳.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李水清,林丽雪.跨文化交际日常会话中礼貌原则的运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1):166.

[5]洪军.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6):42.

[6]孟庆涛.英汉语用礼貌原则跨文化交际运用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9(2):109 -110.

[7]雍瑾.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原则的差异[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70 -71.

[8]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60-165.

[9]刘金凤,王佳棋.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礼貌原则对比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1):107.

责任编辑:柳 克

Politeness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oliteness and its usag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NING J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Zhanjiang 524023,China)

Politeness is a universal social phenomenon,a criterion that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must observe.By comparing politeness principles raised by Leech and Gu Yue-guo,this article analyzes politeness differences and the causes of their format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lusion that in cross cultural-communication,we must respect and put emphasis on using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s correctly and try to avoid pragmatic failures and ensure that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n go smoothly.

politeness principle;politeness differen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usage

H313

A

1009-3907(2011)05-0057-04

2011-03-07

08年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专项项目(G200803)

宁静(1968-),女,陕西宝鸡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用学和外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英汉礼貌准则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礼貌举止大家学!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
学学准则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暗恋是一种礼貌
英汉诗歌中的隐喻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