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本质上是职业教育

2011-08-15 00:45伟,王
关键词:孔门学园弟子

陈 伟,王 敏

(1.德州学院政法系,山东德州,253023;2.山东华宇学院基础部,山东德州,253034)

孔子教育本质上是职业教育

陈 伟1,王 敏2

(1.德州学院政法系,山东德州,253023;2.山东华宇学院基础部,山东德州,253034)

从孔子学园的办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求学目的和就业走向来看,孔子教育具有明显的入世为用的实用品格,其所从事的实际是一种定位明确的职业教育。

孔子;职业教育;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孔子既是伟大的思想家,又是功绩卓著的教育家。他在周游列国入仕受挫之后,回归故里创办学园,授徒立说终了一生。这一时期,孔子看似归隐乡野钻研学问,实则并未放弃入世为用的一贯致思品格,他创办的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职业教育,他本人也堪称中国职业教育的第一人。众所周知,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普通教育,它是一种实用性的工作技能教育和个人发展教育,孔子学园的办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求学目的和就业走向等方面都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这一特质。

一、从孔子学园的办学指导思想来看

孔子学园办学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把学生培养成可以入世为用的职业人才,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典型的职业教育。

孔子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入世谋生,同时兼济社会的职业技能。汉代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云:“儒,柔也。术士之称。”把“儒”解释为依靠技能谋生的“术士”,这正是“儒”的本义所在。实际上,自殷商以来,“儒”就是一种宗教性的职业,儒人以主持祭祀以及婚丧嫁娶等各种仪式为职业,这一点一直到孔子时代都是如此。孔子尝言:“吾少也贱。”(《论语·子罕》)(以下仅注篇名,所引文句均据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华书局出版社1990年版)其本人就是出身于运用掌握的礼仪规范主持各种仪式来谋生的“术士”这个阶层,也就是孔子所谓的“小人儒”。其实,孔子学园的一个重要施教目标就是传授给学生礼仪知识,孔子认为“不知礼,无以立”,也就是说,不掌握礼仪知识,就难以成人,无以立足于社会。当然,孔子具有更加远大的政治理想,他劝诫学生不要满足于成为卖技艺的“小人儒”,还要做“君子儒”:“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雍也》)他希望学生通过习礼达仁,塑造完美的人格,入世为用,希望他们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小人地位而进身君子之列,实现更为崇高的职业理想。

很多人认为孔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心向道,心怀仁义的“超人”,这并不错,但是如果只从这一个角度认识孔子的思想主张,就未免有些盲人摸象、挂一漏万了。实际上,孔子并不反对学生适当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孔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泰伯》)可见,孔子对于弟子学习职业技能、追求物质回报的职业理想也是接受的,因为这就是人性的现实,毕竟对于一般人而言,可资谋生的职业技能对于人的生存是最起码的保障,而有了生存保障才会有更崇高的精神追求。所以,他虽赞赏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但他实际上并不以这样的高标准要求所有学生,他甚至认为弟子追求正当物质利益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学也,禄在其中矣。”其实,他只是要求弟子除了学习职业技能,谋求个人生存发展之外,还要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既要“谋食”,还要“谋道”,而不要一味迷陷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中。

二、从孔子学园的教学目标来看

职业教育是一种实用教育,要求发掘学生的职业潜能,教授其职业知识,培养其职业技能,促进其职业发展。这一切都有赖于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重视品德教育,重视能力培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孔子的教学目标。

第一,孔子重视塑造学生完美的职业道德人格。首先,孔子要求弟子“为人也孝悌”,(《学而》)与人相交要追求义,对待他人要有仁爱之心,反对花言巧语,不务实际,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其次,孔子教育弟子每日“三省吾身”,(《学而》)对于过失要及时纠正:“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再次,孔子教育弟子讲诚信,因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而且特别要忠于本职工作,即“敬事而信”。(《学而》)

第二,孔子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论语开篇即开宗明义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其实,集纂《论语》的孔门后学这样的篇章安排是独具匠心的,因为教育学生终身自觉主动地学习,并致力于知识的实践检验和运用,且以此为人生乐事,正是孔子学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孔子教导学生掌握扎实的职业技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还要善于主动向身边的人学习来提高自己,即“见贤思齐”,(《里仁》)“就有道而正焉”。(《学而》)另外,孔子也很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第三,孔子重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孔子提出“和为贵”(《学而》)的人际交往原则,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首先,孔子教育学生与人交往要“以礼节之”,(《学而》)即遵守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其次,孔子教育学生端正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一是态度,“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孔子教育学生要善于了解别人,并且“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也就是别人不理解自己时,不要气馁,而是要积极展示自己;二是行为方面,孔子教育弟子要“敏于事而慎于言”,(《学而》)也就是在工作中少说多做。再次,孔子教育学生要团结他人,即“君子周而不比”,(《为政》)“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最后,孔子在教学中广泛采用讨论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也促进了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孔子弟子中就不乏人际交往能力突出者,如“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长》)

第四,孔子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孔子采取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发,不悱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为政》)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较好地唤醒和弘扬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创造性人格,所以孔门弟子中不乏创新能力突出者,颜回和子贡即是典型:“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

三、从孔子采取的教学方法来看

职业教育是一种“发展教育”,要求根据教育对象的天赋秉质、职业倾向等因素,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因人而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孔子正是这么做的。孔门弟子众多,天赋各有不同,《论语·先进》载孔子曰:“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这是孔子对于弟子禀赋的分类,也是其因材施教、培养弟子职业技能的基础。对于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这样德行突出的弟子,孔子培养他们继承自己的衣钵,从事教育工作;对于宰我、子贡这样人际交往能力强的弟子,孔子培养他们从事对外交往工作;对于冉有、季路,则培养他们进入仕途,管理国家;对于子游、子夏,则根据他们在文字处理方面的特长,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笔杆子”。

孔子显然认为,发展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养才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最为可取的教育方式。所以,孔子虽主张有教无类,但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却并没有千人一面,而是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天赋禀性与学习内容和未来就业方向有机统一,发展其职业个性,培养其职业专长,这表明孔子对个性教育在职业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

四、从孔子学生的求学目的和就业走向来看

就弟子的求学目的而论,孔子的许多弟子正是抱持着获取职业生存技能,特别是入仕为官的目的而来的,实际上,在孔子三千弟子中,如颜回那样痴心于求学问道的只是极少数。吴龙辉先生研究认为“孔子弟子师事孔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做官,而不是为了求学”。[1]这并非随意而发的言论。孔门弟子问政、问士、问礼、问乐其实都是问出仕为官的道理,而《论语·先进》篇子路有一句话更加典型地反映了这一点:“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在子路看来,有出仕为官的机会,就不妨边干边学,何必继续抱书死读?子路入师门最早,与孔子年龄也最为相近,性格心直口快,他这句话反映了许多孔门弟子的心声,只不过其他弟子不敢直言罢了。

另外,从孔门弟子的就业走向来看,也可以进一步印证孔子学园的职业教育特质。根据《论语》、《左传》、《史记》等书的记载,孔门弟子中进入仕途的委实不少,比如子路、高柴、子夏、子游、子贡、子贱、冉求、仲弓、宰我、原思等等。程颢说:“仲尼之门,能不仕大夫之家者,闵子、曾子数人而已。”[2]可见,孔门弟子入仕为官者不在少数。不过,这仅是就孔门有名可查的七十余位杰出弟子而言的,在传说的三千弟子中,这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实际上,也有诸多弟子发挥自己的职业技能,效仿孔子创办了学园,而更多的人则是依靠在孔子学园中习得的礼仪知识,成为主持祭祀仪式的术士,获得了赖以谋生的职业技能。

综上所述,孔子学园的办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求学目的和就业走向等都体现了孔子教育的职业教育特质。当然,在孔子时代,职业教育还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内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抱持着追求真理和培育真才的愿望,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1] 吴龙辉.原始儒家考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23.

[2] 朱熹.论语集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51.

G710

A

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2009114);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2010GG168)

陈伟(1979-),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法律实践教学、法学理论。

猜你喜欢
孔门学园弟子
孔门十二时辰
孔门七十二贤
孔门七十二贤
建筑学园(2)
建筑学园(1)
宠物学园
宠物学园
弟子规
弟子规
伏生传《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