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霞(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东北地区基督教快速传播的影响
马英霞(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的放宽,使基督教在全国快速传播,同样在东北地区的传播速度也在加快。基督教在东北地区的快速传播对人际关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有与全国相似的普遍性,也有东北地区的特殊性;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正确面对这些影响,恰当地加以引导,会有益于基督教适应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的东北社会以及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基督教;东北地区;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恢复了宗教政策,这为宗教的存在和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加之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国外的基督教团体加强了与国内基督教团体的联系,使基督教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迅速传播。由于传播速度的加快,导致教众人数激增,教堂数目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增大,在社会中的影响日渐增加。这种影响涉及人际关系、文化关系和经济关系等方面,因此分析其影响,正确面对和解决相关的问题,对于发挥基督教的积极作用,减少其消极作用,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迅速在东北地区传播,这种传播对人际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基督教在东北地区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积极的方面表现在:能够缓解人际矛盾。基督教教义中所弘扬的忍让、宽宏精神,使教众在处理人际矛盾时能从自身找原因以宽容别人,这就缓和了矛盾的尖锐性,也缓解了教众本人的内心焦虑。由于教众专注于膜拜上帝,用心祈祷、礼拜,积极参与宗教活动,把精力转移到和上帝对话、和牧师倾诉、和教众交流的活动中去了,这种交流宣泄、缓解了他们的情绪,起到了心理按摩的作用。加之教会或教友的某些帮助,使教众似有了归属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心里平和,不容易发生矛盾冲突。但从另一方面看,基督教在东北地区迅速传播对人际关系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家庭关系上,有些教徒家人对教徒信教持反对态度,教徒的执着、狂热造成了家人的反感。假如在一个家庭中有信仰共产主义的党员,而且立场坚定,认为信基督教是在搞迷信,搞唯心主义,就会产生两种思想观念的对立,甚至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造成家庭人员间的冲突。还有的教徒由于对礼拜等宗教事务的参与多了,减少了与家人的沟通和家务的承担,也引起了家庭成员的不满。其次,表现在朋友关系上,有的信徒信教后很执着、虔诚,认为自己所依托的是“万能的主”,也希望朋友加入,这样被说服而加入基督教的朋友和说服者之间在原有的友谊基础上又增添了信仰的共同情感、话题与追求,友谊会更加紧密,成为基督教内互称的“兄弟姊妹”;而没有被说服的朋友渐渐对信教者会产生种种异样的看法,由于不理解,逐渐产生距离。再次,在某些地方,由于信教的教友之间经常聚会联系,渐渐与周围的人联系少了或不联系,因此产生了隔离。甚至在某些村庄里,村民、基层组织很少见到这些教众,也不知道他们都干些什么。总之,基督教在东北地区的传播从不同的方面影响作用于人际关系,产生了一些后果。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儒、释、道合流,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主干。在东北地区,不仅有传统文化,还有浓厚的地域文化基础。东北地区是满族人的发源地,至今还流传着满族人的饮食、风俗习惯,同时流传着萨满教的信仰。新时期基督教的快速传播无疑对这些本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冲击中有互相兼容的一面,又有互相排斥的一面。这种冲击涉及信仰层面、思想观念、文化传统等方面。
从信仰层面来看,从新中国解放到改革开放前,东北地区的宗教信仰以佛教、道教为主。辽宁的千山是佛教圣地,吉、黑两省也分别有数量不等的寺庙和道观。改革开放后,基督教的强劲发展改变了这种格局。目前,从人数、宗教场所、经济实力、民间影响力来说,基督教占据了主要地位,虽然佛、道在改革开放之后也相应在发展,但发展速度远远不如基督教。同时东北地区民间流传着萨满教的万物有灵信仰,尤其是在农村可以经常见到。近年来,萨满教的有些做法被媒体不断曝光,批判其为宗教迷信,信的人越来越少,而基督教恰在此时占领了这一空间。由此可见,目前在追求宗教信仰的人数群体组合上看,基督教比其他宗教占的份额多;从几大宗教的关系看,一般互不干涉,互相兼容,但个别也存在互相排斥的情况。崇拜者推崇自己崇拜的对象,把自己崇拜的神绝对化,而否定其他信仰崇拜的对象,但直接冲突的现象并未见到。
从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方面看,儒、释、道、基督教教义教条中都讲真、善、美,其用词、用语不同,但都讲仁慈、真诚、美德,其教义、教条的理论根基都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新时期,迅速增多的基督教信众,从基督教的教义、经典、活动中接受西方形式的真、善、美的观念,不再注重从儒家经典、佛堂、道观中用中国方式接受真、善、美的观念。尤其是那些文化层次较低的人,他们原本接受带有中国特点的道德伦理、真、善、美的观念思想就不多,现在在教堂中谈论、交流,几乎等于直接接受了西化方式的文化熏陶,甚至有人把其当作文化的清新之风、重大发现,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对西方基督教的知识一无所知。
基督教在东北地区的传播对当地思想观念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东北地区所受的正统思想教育看,它与国家的大背景相同。解放以来,东北地区和全国一样,国家对全国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同时注重儒、释、道文化中的优良传统的教育,如:民族精神、忠义、节烈观、爱国主义、仁爱精神等,东北人民尤其痛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在这方面民族情感有深厚的根基。但从历史、地理关系角度看,东北人民受儒家思想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积淀不如南方,例如宗法观念不那么强;而基督教的教义中,讲上帝是宇宙主宰,讲上帝主宰宇宙万物也主宰人类,这种观念对东北人的爱国情感、民族情感有一定的消解作用。中国的节烈观、义利观有特定的内涵。东北人粗犷、豪放,崇尚大义、大丈夫精神,包括东北的女性也很豪爽、爱憎分明。而基督教的思想中忍让、宽大的观念是和上述的儒家观念、东北的地域人文精神不相同的。同时东北地区,主要是农村一些人或地方信奉传统的万物有灵的萨满教,在一些偏远不发达的地方请仙、请神、神秘的奉神等活动流行,成为人们常见的一种现象。近年来由于舆论的抨击而逐年减少。而恰在此时,基督教的迅速传播却成为了另一种常见的现象,聚会、读经、礼拜、祈祷活动常见。第二,基督教的某些节庆日等西方文化的元素也悄然潜入,不断被教徒甚至非教徒接纳,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很流行,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如:圣诞节、平安夜等。这种文化变异现象在东北地区和全国一样有其共同点。如在东北地区某村,在圣诞节这一天积聚了上千人,顶着严寒共同庆祝这一节日,其真诚、隆重的盛况可见一斑。这种节庆日习俗悄然潜行,与我们的传统习俗并行不悖。第三,基督教的信仰填补了一些人在信仰方面的空虚和迷失。东北地区农村由于气候原因一年一季的耕作方式造成了农闲时间过长,尤其是冬季农闲时间既长又难打发。由于气候条件限制,室外活动很少,人们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很紧迫。虽然有电视,但不能满足人们所有的文化要求,为此一些人从事打麻将、推牌酒等赌博活动,消磨打发时光,但不愿意赌博的人如何交流、沟通、娱乐呢?其中一些人把信仰基督教当成一种好的文化消遣,因为基督教活动可以聚合、交流、读经。当皈依基督教后最初的文化寻求就蜕变成了信仰追求。这些人乐在其中,潜移默化逐渐被引向了宗教信仰之路,进而把宗教活动当成一种有价值的活动。第四,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把现代传媒手段和传统传播手段相结合。在教会内通过书籍、解说、音乐进行基督教的思想传播,在集体吟诵诗歌、唱圣歌等营造的愉悦氛围中接受其思想、观念、信仰并不断坚固信仰,这就逐渐减弱了天神论和其他方面文化知识的对教徒的影响作用,通过逐渐熏陶达到改变信徒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塑造了他们的灵魂。第五,在教徒身上传统观念的改变,使基督教文化战胜了本土的传统文化。在信教前丧葬、嫁娶时按中国的传统举行仪式,而信教后却按照基督教仪式举行。东北地区由于萨满教的影响,婚丧嫁娶都有特定的仪式,其中融合了一些佛教和道教的因素,但信基督教的人全部“西化”了。综上可见,基督教在东北地区的传播带来了西方隐含在基督教教义、教条中的真、善、美观念,也对东北本土的文化造成了其他的冲击。信徒的信仰在头脑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西化”,但对整个社会还未形成主体的影响。
基督教的快速传播对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经济角度看,神学用品的需求一般是非盈利的。教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增加了建筑业的承建量。教堂本身的经济状况各不相同,资金来源大多是教友们捐献的,极少数是教堂自己办的实业的收入,还有教堂间互相协助。规模较大的教堂进行了现代化的管理,对外交往也是现代的方式。教堂的经济活动都是遵纪守法并遵守道德的,这一点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他们也参与一些慈善活动,如扶贫、助学、救灾等。教徒个人的日常社会生产经营、工作与他人无异。从社会宏观角度看,东北地区三省政府的宗教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对宗教活动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教会的活动都在正常的轨道中运行。对于非法传教活动,政府部门及时制止,教会本身也会严格把关。从社会微观角度看,信教与不信教对教徒是不同的,如:婚姻观,有的教徒信教后择偶一定也要选择信教的,或者教徒想选一个非信教的,而非信教的即使是这个选择者的熟人,也不愿意接受,认为信仰不同,会造成思想、生活中某些差别与不便。从人群划分角度看,教众成为一种特殊的群体,共同信仰之线把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的人聚合在一起。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有神论者不断增多,并且某种程度上还会影响到他们下一代的思想信仰,因为信教有家族性。所有这些都是社会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基督教在东北地区的传播有和全国相似的普遍性,也有区域的特殊性,所以要正确面对,妥善处理。
基督教在东北地区传播过程中对人际关系有积极方面的影响,虽然不是运用唯物论的政治思想工作方式来调节整合人际关系,但是从缓解人际矛盾冲突、心理安慰的客观作用看政府没必要干涉太多,但对其消极作用应适当干预。这种干预应在如下方面进行:首先要加强无神论、科普的宣传,尽量减少有神论者,这样就能少产生因信仰不同造成的人际冲突。要妥善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使社会上的人能够尊重宗教信仰,按照宪法中规定的宗教信仰自由对待宗教徒和宗教活动,要引导家人、朋友对信教教徒的理解。同时,要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通过教会引导教徒按照社会常规行事,处理好家庭和朋友、社会的关系。其次,要加强对宗教徒和宗教团体的引导,使其融入社会大团体,让他们不要游离于大团体之外,尤其是边远地方或农村。村、乡、镇政府要关心、了解宗教团体的活动,把其纳入工作范围,避免失去联系。同时要教育信徒不要狂热、强制传教,尊重不信教人的选择;不信教的人也要尊重信教人的选择,各宗教之间也要互相尊重。
从宗教信仰层面看,正确面对基督教的快速传播,应该从现实出发,研究其发展的客观原因,加以正确引导。引导他们处理好各种宗教之间的关系,使其互相不干涉,避免互相排斥,要尊重彼此,避免直接或隐在的冲突。按照宪法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既享受这一法律规定给自己带来的自由,也尊重他人的宗教选择和自由,使不同信仰的人之间和谐共处。
从思想观念看,儒、释、道包含着东方宗教的文化观念,基督教包含有西方宗教文化的观念,固然有其碰撞之处,但我们主张文化既要保留民族性、历史性、地域性、本土性特色,也不避免吸收新的积极的文化元素。对于西方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我们不拒绝吸纳,但对其消极的因素不能兼收并蓄,更不能被同化。对于文化整体是这样,对宗教文化更是如此。如何保留文化的民族性、历史性、本土性、地域性特色,对于东北地区来说,第一,和全国一样,不能丢掉从解放以来接受的马克思主义主流、正统的政治观、道德观、民族精神,还要继承保留东北人民特有的民族情感和东北人民特有的民族、地域、历史积淀下来的民族精神,使其不要被外来文化所改变。要充分运用现代媒介手段宣传、教育、弘扬东北人民的豪放大义的精神,用新时代的先进文化,包括科普知识、人文精神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减少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崇拜。在揭露批判萨满教的迷信的同时,不要造成精神的真空带,要深入细致地给予人们新的精神食粮,避免真空带被宗教充填。第二,要大力弘扬良好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于良好的民俗、地域风情、习惯要保留弘扬。当前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更需要精神生活,要大力挖掘东北地区的民风、民俗、节庆习俗,使其成为人们充实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如年文化、食文化、关东文化等。第三,根据东北地区的地理气候特色、农闲时间长的特殊情况,除组织农民外出务工、本地创收外,还应把文化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之中。政府应统筹安排城乡一体的文化发展建设,一方面发展教育,提高文化层次,增长科学知识,使其能用唯物论和现代科学解释处理事务,这样自然不会用宗教神学解释对待现实事物;另一方面,对待宗教信仰不可强制,“武器的批判不能代替批判的武器”,精神的力量只能用精神来解决。要针对东北人的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第四,要研究文化传播的特点。基督教特有的传播方式,如吟诗、唱歌、集会等容易被人接受,我们在教育、宣传方面也可以借鉴这些方式,如组织农民集体学二人转、定期聚会吟唱红歌、流行歌曲或者搞一些民俗大集会等。这样既丰富了精神生活又减少了人们去教堂中寻求填补精神空虚的机会。第五,在婚丧嫁娶的观念上,民间美好的习俗应鼓励,陋习不可提倡。对于基督徒的做法既不提倡也不禁止,但要设法解决其中的冲突,尤其是发生在一个家庭中的矛盾,是极不利于和谐的。应该在其他习俗中保留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特色元素,避免被全盘“西化”。
基督教的发展、教堂经济的经营只要不违背国家政策和法律,就不应干预、阻止,要允许他们进行正常的社会劳动并和非教徒一样给予报酬。我国包括东北地区的宗教政策都是开明的,没有歧视现象。东北地区政府的宗教事务管理是很恰当的,得到了社会和宗教界的认同,教会自身的管理也是有条不紊的。因此东北地区宗教各派的活动在正常的轨道中进行,整个秩序是和谐稳定良好的,这种局面要继续保持下去。但要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工作,研究解决由于基督教发展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如:有的知识层信徒择偶难的问题,教徒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徒脱离大群体,组成小群体孤立单独行动的问题等。从整个社会角度看,不论是东北地区还是其他地区,考虑到长远的社会文化精神发展,考虑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都应该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进行马列主义教育,进行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尤其是加强科普教育,使人们有正确的唯物主义的信仰。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和有精神压力的人走出困境,使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这样就不会为基督教及其他宗教的传播留有适宜的土壤,使中华文化绵远流长,进而保留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独特性。这样做也会减少社会问题的出现。
基督教在东北地区的传播带来了一些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我们应正确面对这一现实,正确处理相关问题,发挥其积极作用,使其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减少其消极作用,以利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On the Influences of Rapid Spread of Christianity in Northeast Region
MA Ying-xi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due to the relaxation of the policy,so that Christianity spreads quickly in the whole country and its spread in northeast region is also accelerating.The rapid spread of Christianity in northeast region has certain influences on the aspect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culture and economy and etc.These influences have universality,that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ountry,but also have the special feature of northeast China;they have positive aspects and negative aspects.Correct handling and proper guiding these influences will help make Christianity adapt to the socialist development,and is necessary for us to build a harmonious northeastern society and promote it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hristianity;Northeast Region;influences
B97
A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当前东北基督教快速传播及影响研究”(08JA730001)
马英霞(1949-),女,教授,研究方向为哲学与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