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演唱及教学中表现欲望的培养

2011-08-15 00:50:03刘雅旭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表演者声乐情感

刘雅旭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音乐系,杭州 310053)

黑格尔在《美学》中有精确的论述“……人通过实践活动达到为自己,因为人有一种冲动,要在直接呈现于他面前的外部事物中实现他自己,而且就在这实践过程中认识他自己”。而这种冲动在实践研究领域中便可以被认知为表现欲望。表现欲望属于人类最基本的心理机制,它原始却并非自发的产生,古老却随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着,但它始终给人一种模糊的概念,能够被感知却很难说清楚。这是因为表现欲望从来掩藏在各种心理活动与人复杂的行为背后。当条件适合时产生,环境改变时又无迹可寻。因此在很多可以实现表现欲望培养的艺术类型中,都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声乐表演是表现性的艺术活动,当它在演员与观众之间产生联系的时候,存在和传播的途径都需要艺术实践主体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表现欲望是要表现自己的某种技能,施展个人才华的一种内心欲望,在歌唱实践活动中,它是主体心理面对歌唱活动所持有的一种积极参与心态,当这种心态达到高强度时,就会表现为一种创作冲动。由于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掘出歌唱者的内在潜力、技巧乃至灵感,在转化为歌唱、表演等音乐行为后,往往能够创作出非凡的作品。因此讨论声乐演唱及教学过程中实现对表现欲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声乐演唱及教学过程中培养表现欲望的意义所在

1.1 利于表演者更为深入地理解艺术内涵

在声乐演唱和教学过程中,表现欲望所能体现出的动力都是通过表演者的内部改变来实现的。首先表演者可以利用表现欲望对声乐本身以及所要塑造的舞台形象和角色特征以及鲜活本质进行准确感受和把握,并对作品的艺术内涵实现更为深入的理解。其次利用表现欲望可以在声乐演唱和教学过程中促进对审美情感的诱发,提高审美情感的生动表现,将表演者全部的激情、感情以及热情等方面情感全部投入到作品表演以及作品本身对作者创作信念的理解当中,从而实现对表现者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展现的巨大推动。

世界范围内,有很多伟大的歌唱家都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当需要对某一音乐作品中的某个角色进行饰演之前,使对作品的内涵进行主动的反复品味,从而对声乐作品作者的意图进行揣摩和再现。同时会尝试着把自己完全投入到作品的角色之中,无论该角色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是美好的还是丑恶的,甚至有些演唱者会在行为举止上也力图和角色保持一致,因此我们在舞台上所看到的艺术形象往往并不是作者所要体现的现象,而是演唱者自身所要表现出来的形象。这就是作者利用表现欲望对作品的角色以及内涵进行探索的具体体现,让表演者在内心深入对角色塑造以及作品解读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反复推敲和研究,努力让自己在对角色的把握上不仅可以满足观众的总体需要,同时也可以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此外由于不同的艺术家表演者在气质以及个性上的不同,所体现出来的表现欲望也是不同的,这也是相同角色、相同作品在不同艺术家和表演者手中会呈现出不同特点和感觉的根本原因。

1.2 有助于表演者对自身紧张情绪的调节

表演者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尤其是在重要的舞台表演现场,心理活动异常激烈的同时,大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比如帕瓦罗蒂在《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一书中就提到过:“我紧张的几乎要昏过去。一般来说,在演出之前总是要紧张的……对于一个歌唱家来说,学会控制自己与学会正确的呼吸有同样的重要性”。这种紧张情绪如果控制不得当,就会影响到整个演出的效果,影响艺术表现的感染力。利用表现欲望来调整表演者的紧张心理,增强信心,应对内部情绪的不利影响,也是表现欲望在声乐演唱中重要的积极作用之一。并且很多艺术家就经常会不自觉的这样去对自己的紧张心理进行调控。造成紧张情绪的主要内部因素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心理素质较差;外部因素则是由于准备不充分,技巧不过关,或表演实践的经验比较少造成的。充分调动表现欲望,可以集中表演者的注意力,将关注的事物集中到表演本身,而非舞台下的反映,舞台顶的灯光,评委的态度甚至是自己的嗓音。这样利用表现欲望增强自信心,甚至是有超常发挥的可能性。通过利用舞台一切因素来调动自己的表现欲望,甚至是被同伴的情绪所带动,从而克服紧张心理,是表现欲望对心理紧张调节的重要作用。应该说这种利用表现欲望或者是其它手段来缓解和调整舞台紧张情绪的能力是一个合格表演艺术家所应具备的能力。

1.3 可以给声乐教学创造积极的能动作用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对表现欲望的注重实际上比声乐演唱还要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利用表现欲望对教学理念进行再认识以及对教学内容实现深刻的理解,这是教学过程中表现欲望的最大价值。而表现欲望对声乐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能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体现在了“吸收”上,这是教学过程中表现欲望所能体现出的首要作用,具体的吸收就是指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在让学生充分掌握声乐作品其背后的创作背景、附带感情以及政治性格等方面内涵基础上,利用表现欲望的培养来将这种掌握过程表现得更加流畅和自然。其次是“融合”,具体就是指当学生真正掌握声乐作品背后所包含的所有内涵和深意的基础上,对作品内容进行充分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表现欲望所能体现出的能动作用主要在于学生将作品中所要表现出的情感和自己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融合,从而实现作品和学生之间的融合,让作品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作品,实现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再创作。而这里所说的再创作就是笔者所要提到的第三个方面,也就是对音乐作品的“展现”,对声乐作品所进行的展现实际上就是建立在融合基础上所进行的再创作,这个创作过程包含了学生自己对作品的深入理解,以及实现了技艺和情感上结合,实现了学生自身人格和表现欲望上的融合,从而放开了演唱心灵。

笔者在这里所提到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不是一个彼此独立、区分非常明显的过程,同时也没有确定的先后顺序,而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交换而产生作用。对于不同的声乐作品还需要进行区别对待,比如《小白杨》和《十送红军》虽然都是对军队进行歌颂的歌曲,但是由于其创作背景以及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上的不同而会让学生产生出不同的表现欲望和感受;而像湖北民歌《龙船调》,由于作品所包含的民族性也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因此学生在“吸收”和“融合”的过程中就会根据作品所表达出的情感上的不同而产生出各自不同的表现欲望,那么在对作品进行再创作也就是“展现”过程中所达到的高度也不一样。此外,学生需要在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上都可以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准确表现,始终保持培养表现欲望的习惯,在展现过程中不断实现表演水平上的不断提高,会对学生日后的舞台实践带来极大的帮助。

2 声乐演唱及教学过程中对表现欲望的激发和培养

2.1 实现审美主体素质的提高

审美主体在素质上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主体的文化素质、音乐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生理素质等,但是在对表现欲望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注重的是对审美主体声乐素质上的提高。声乐素质包含对声乐感受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以及声乐修养、节奏、音高、音准等方面的内容,不仅是学生进行声乐表现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学习声乐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才能。声乐教学中,学生对声乐的敏感性、理解能力和表现力上的基本才能,一般被笼统地称为“乐感”,“乐感”好的学生被认为善于声乐表演,并能正确理解和表现歌曲的艺术境界,能把握歌曲的情绪和情感,能揭示歌曲的思想内涵,能驾御自己的歌唱情绪等等。反之,“乐感”稍差的学生,在掌握声乐技巧和理解、表现声乐作品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反映速度上、理解程度上的不足。然而更重要的部分是后天培养的、层次比较高的审美意识的表达.这种表达是可以用音乐理论和美学观点解释的,准确体现风格的、时代的、思想的、情感的和技巧的精神的音乐表现。这必须是经过长期良好的教育,精心钻研才可能得到的艺术意义上的“乐感”,并通过深入艺术实践,深入生活和教学的途径不断提高。

真正对审美主体音乐素质提高有所帮助的主要是后天对“乐感”的提高。而乐感的训练对表现欲望这种心理机制有更好的推动作用。一直以来,声乐教学的方式一般来说都是传统的一对一的师生传授,从古希腊时期开始的这种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作为客体并参与到教学中去,既是主动的,又是被动的,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始终是以灌输和改造为主要模式的。改变这一方式的最佳办法是在课堂中形成一种共同表演的形式,能够使作品、教师、学生三者产生连续、循环的互动,使整个课堂以声乐学习为目的,以声乐表演为形式,以师生互动为关键枢纽,以表现欲望为联系这些众多因素的纽带,真正使课堂活跃起来,使声乐教学内容鲜活起来。

2.2 注重对审美客体上的优化

这里所提到的审美客体就是指包含在审美主体实践认识范围内,但是不包含主体的事物,在演唱和教学过程中实现对表现欲望的培养,不仅需要提高主体素质,还要实现对审美客体上的优化,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声乐教师在教学上的激情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直以旁观者的姿态出现,而是需要深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实现对学生艺术道路上的指导。教师首先必须要做到对作品的全身心投入,在被音乐作品感动的基础上充分展示自身的表演欲望,才能以此来带动学生真正的进入状态。一方面需要充分带动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作品所要表现出的真实面目真正的信服;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具体意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激情不仅要求了教师要先于学生实现对表现欲望上的培养,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表现欲望进行正确的示范和引导,避免学生在表现欲望的培养和展现过程中出现过犹不及的现象。其次教师在对学生的表现欲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情感审美上的培养,而这里所指的情感审美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表现欲望的控制和激发。情感审美要求教师利用相关的审美价值对审美进行衡量。很多音乐作品的创作都是作者对当时社会背景的艺术反映,这样常常会导致学生的审美价值和作者所要表达的审美价值发生背离。比如现在很多年轻的学生都对传统音乐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某些情感以及社会意义表现难以理解,而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手段来对作品所要表现出的社会背景进行再现,使学生可以实现对作品情感产生切身领悟,最终实现对表现欲望的培养和激发。

(2)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手段。如果从实践的意义上来说,在声乐的教学课堂上可以利用更多的全新媒介来为学生进行多种审美角度上的构建,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对课堂教育上的丰富,在培养和激发教师和学生表现欲望,提高教学重点和目的的直接方向性的同时提高教学手段上的多样性。媒体主要包括DVD设备、投影、音响、舞台灯光及其它的舞美设备。在课堂上大量利用多媒体设备会成为一种有益的辅助手段,会使师生在教学中,在主动与兴趣间更容易投入到作品的情感氛围中,更容易促使学生与角色融合,更容易适应舞台表演状态而有效降低心理紧张程度,更容易培养表现欲望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很多国内艺术院校都在课堂上使用放映和舞美系统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融入到作品的情感氛围中;部分国外音乐课堂中,尝试利用放映设备来训练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甚至利用声控技术来调节教室的灯光,在高音时室内较明亮,在低音时显示忧郁的蓝色,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力求在任何一个细节之处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

2.3 实现对适宜教学环境的创新

声乐艺术的教学过程有着严密的科学系统,学生对声乐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完成预设的任务。人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就是复杂而多变的,尤其是青年学生敏感的特质,更要求我们对声乐教学课堂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所应对.教师应当能够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归纳。提高声乐教学质量,让课堂教学这一声乐教学主要手段对学生产生更加有效的推动。人的心理活动中,心境是最主要的基础,它奠定了人心理状态的主基调,持久但微弱,容易影响但很难控制,能感受却难以把握。如何调整心理状态,怎样能够让学生进入课堂这个人为设定的艺术审美的训练场所时,迅速以一种迎合的、积极的心态来进行艺术技巧和艺术审美教学,就成为了一个主要的课题。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决不能孤立的将心境作为一个固定不变的对象来研究,而是要把它与激情、应激反映这两种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机制联系起来,用发展的观点来解决。通过比较与分析,我们发现这三种心理活动始终贯彻着一条情感激发的因素,那就是当学生完全融入艺术审美活动中所培养出的表现欲望。

社会艺术实践环境首要的是舞台环境,很多著名的歌唱家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登台演出了,男低音保罗·普立希卡高中时期就已经参加扮演《奥克拉荷马》中的贾德一角,而美国最著名的歌剧演唱家之一罗萨·庞塞尔在10几岁时就已经与姐姐卡尔梅拉在歌舞剧Vaudeville中轻松歌唱了。而对于学生群体来说,走上舞台永远都是新鲜的,且充满神秘的诱惑力,令人紧张的。为学生创造舞台实践的机会,例如举办青年歌手大奖赛,汇报演出,甚至是个人音乐会,都会是学生培养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以及孕育表现欲望的有效手段。这些手段给予学生被需要、被认可的外界信号,也能轻而易举的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在哪里,这都为未来的艺术发展铺平道路。当然社会艺术实践要以有利、有节为前提。有利是指在学生接触社会同时,会不自然的同时接触到很多功利主义,非道德性的社会因素。教师应该按照对学生艺术发展道路健康发展的原则来保护学生不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有节是指社会艺术实践,是课堂以外的补充和延续。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要放到社会艺术实践中去检验,去由学生根据个人感受,社会评定来取舍和评价。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表现欲望的系统研究能够对现有的情绪心理学和艺术心理学做补充和完成,完善这些为声乐艺术完美表现做坚实后盾的艺术理论。每一位声乐艺术工作者都热爱声乐这门历史悠长的艺术,都将自己的歌声视为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对表现欲望的研究,就是希望能够在学校教育和舞台表演时,使这种驱使力量清晰化、明朗化,变得能够为我们所掌握,并利用这种可控制的心理因素更好地促进教学与表演。使表演者的声音更加婉转瑰丽,能够深深触动听众的心灵。

[1]陈自勤.音乐表现欲的激活[J].人民音乐,2009(10):48-49.

[2]林吟.演唱的“恐惧”心理和对策[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3):82-83.

[3]顾万超,褚婉彤.试论良好歌唱心理的培养[J].艺术研究,2006(4):90-91.

[4]张军.声乐教学中应注重表现能力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6(3):19.

[5]郑新娥.谈歌唱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06(7):71-73.

[6]吴越.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分析与研究[J].音乐天地,2006(5):44-45.

猜你喜欢
表演者声乐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11期)2018-01-23 03:41:20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12期)2018-01-23 03:13:41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7期)2017-09-08 13:09:37
妙猜两数
杂技与魔术(2017年2期)2017-02-14 20:17:00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小品文选刊(2012年6期)2012-05-08 04: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