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泽宏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高校教学改革应着眼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兼论教风、学风与校风之关系
郑泽宏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应着眼于内涵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校必须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涉及教风、学风和校风,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风。以教风引领学风,教风与学风互相促动,校风也就酝酿其中了;反过来,校风又能左右教风和学风的发展。而以教风带动学风的具体方法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教风;学风;校风;关系;氛围;方法
所谓教风,是指教师的教学和治学的作风,它是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素养、才学品质、治教准则和教育风范的集中反映,是教师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并体现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等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所谓学风,是指学校师生做学问的精神与风气,它是师生治学态度、研学准则与学习方式的集中反映。本文侧重指学生们的学习风气。
所谓校风,是指全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行为规范与风尚,它是师生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思想理念、育人标准和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办学宗旨与精神风貌的整体性呈现。
上述“三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风中含有学风,主要指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的精神状态,对学风起着引领的作用;学风既涉及教师,又涉及学生的治学态度、准则与方式,本文侧重于学生们的学习态度;校风则是教风、学风的总和,它起总领全局的作用。教风、学风各主一面,在局部上各有侧重,但彼此是一个互动体:教风不立,学风难树;教风不端,学风难正;学风的好坏亦反作用于教风,两者合二为一,即形成校风。所以,有了好的教风与学风,好的校风也就蔚然形成了。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教风引领学风,教风与学风互相促动,校风也就酝酿其中了;反过来,校风又能左右教风和学风的发展。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风。对症下药的方法一言以蔽之:以教风带动学风,以教风、学风促进校风。那么,如何以教风带动学风呢?本人的见解是八个字: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先谈大处着眼。教风涉及到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才学品质、治教准则和教育风范,以及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这些要素都需强化,这些环节和工作都要去做,但又不可能平均用力,必须从大处着眼,花大气力抓好以下两项工作:
教育事业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师就应该树立起“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牢牢把握这个重心,“一切为了学生”,努力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请注意,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说教育涉及的是被培养者的方方面面,这就不是一位教师、一门课程能够解决的问题,必须让每位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人、培养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每位教师或教育工作者的通力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即必须形成一种教育培养的合力。这种教育理念或教育意识,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反复强调,使之深入到教师们的骨髓。公共基础课侧重于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专业课则偏重于学生专业能力或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公共基础课为例,大学语文课着重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普通话课程侧重于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数学课则着重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字运算能力的提高。不同的课程作用于被培养者的着力点虽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以育人为本,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了这种“一盘棋”的教育理念,每位教师就具备了纵横开阔的教育视野,他们就会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自觉履行一枚“棋子”的职责,我们就不愁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了。这便是所有教师应该树立的全方位教育理念。
当下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一所高校要想在其中占有一席稳定之地,靠的是办学特色,即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对社会的适应性相对也强。所以,任何一所高校的教学都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而必须闯出一条适合自身需要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眼下,我院在建设省级示范校的过程中,正在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如“工学交替”模式、“任务驱动”模式、“项目导向”模式、“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还有订单式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等等。可以推论,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还会出现。各个系部的专业不同,软硬件条件存有差异,与社会的接触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各系部的教学模式就不可能整齐划一,但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其落脚点都应该是行之有效。我们的教学模式适合对路,我们的教学内容扎实而丰厚,就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们的需要,形成强大的教学磁场,即教学吸引力。
这里特别需指出的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对接问题,后者实际上已进入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地,我们不妨称之为“对接模式”。校园各种文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堂上学到的各种知识在第二课堂得以应用,是知识点的巩固与强化,其特点是呈辐射状。如我院的“心海导航工作室”是教育心理学课程和政治思想课程的延伸与对接,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辩论会和普通话大赛是口语表达类课程和文学欣赏类课程的延伸与对接,学生绘画或动漫作品展是艺术类课程的延伸与对接,体育舞蹈比赛、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比赛等是体育类课程的延伸与对接,导游技能比赛、餐饮服务技能大赛是旅游类课程的延伸与对接,大学生烹调技能比赛是烹饪与食品类课程的延伸与对接,商品推介会或跳蚤市场则是商贸经济类课程的延伸与对接等等。
当第一课堂的教学模式行之有效,而且教学内容扎实而丰厚,它就会在学生们的心灵空间占有最大的比例;而剩下的课后空间又让第二课堂及时补位,那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与第一课堂的知识内容对接深化,二者有机融合,进而推波助澜,把学生们的兴奋点调节到最高层。请注意,这就是一种学习所需要的特殊氛围和特有环境,拥有了这种适宜的土壤与温床,学生们才会产生一种学习上的定力,才能够钻进去,让学习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以上论及的是怎样从大处着眼以教风带动学风,下面谈谈如何从小处着手以教风触动学风。这里着重研究的是教师应该怎样充分利用三尺讲台发挥其教书育人的特有效用。具不具备教书育人的意识,是教师职业素质高低的显著标志,也是教风好坏的风向标。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自觉将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异,但基本点是一致的。
这八个字在某些人看来也许是老调重谈,但真正要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做到并非易事,得用心。比如,开学第一堂课,教师就约法三章,提出上课的有关要求,其中一条是“既来之,则安之,养成专心听课的好习惯”,这叫“言传”;与之相对应,教师讲课的开场白是一个精彩而生动的小故事,讲者全神贯注地讲,听者专心致志地听,当学生们被故事深深吸引之时,教师再水到渠成地导入正题,这是“身教”。第二次上课,预备铃声已经响过,教师巡视课堂,发现有些学生还在那儿掰弄着心爱的手机。于是,重申约法三章,并有意掏出自己的手机做出示范,让大家一起关闭手机,同时捎上一句俏皮话:“请关上你的手机,把心灵的手机打开。”此时此刻,学生们关着手机,脸上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这是言传身教并举。第三次上课开讲前,教师见有的学生在赶其他课程的作业,桌面上摆的也是该课程的教科书,便及时提醒:“请清理一下自己的门户,非本课程的教材及他物请不要放在桌面上。”连用两个“请”字,既表示尊重,又示以强调,柔中带刚。就这样一步步敲打,让学生们养成专心听课的好习惯。第四次上课前,偶然瞧见一位学生“老毛病”复发,又在偷弄着手机。教师便厉声发话道:“凡事不过三,再有玩手机者,格杀勿论!”亦庄亦谐、爱恨交加的用语,引来一阵笑声,该生挺不好意思地关闭了手机。教师则借题发挥:为什么要一再强调每个人要养成专心听课的好习惯?原因就在于人人专心学习,这个班级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习质量或效果就能得到可靠的保障,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个人来说将终身受益。华中师范大学有一届毕业生同寝室四位同学都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当时学校的研究生指标并不多,竞争很激烈,像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机运垂青于她们的主要原因就是该寝室四位同学互相帮助、彼此影响,形成了张弛有度的学习习惯。一而再,再而三,既苦口婆心,又随机点拨,寓开导教育于风趣幽默之中,这就是循循善诱。
教风蕴含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可感的。作为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灌注教书育人的主导思想,把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立身、行事、做人紧密结合起来,灵活机动地利用每一个知识点,向学生们传递一种观念、一种道德、一种精神、一种规范、一种态度、一种体验、一种风致、一种追求等等、等等。
教风虽然可以用若干个字来概括,但那只能是代表性的,并非其全部;教风蕴涵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甚至每一个细节,而“细节之中显精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鉴于此,教风的铸造,不仅要靠教师的自律,也需要学校以及学生的他律;既需要管理者的激励,也需要制度上的规范。一旦形成了这样的教学机制:优秀敬业者得到应有的表彰与回报,平庸昏噩者承受相应的压力与制约;那么,好的将更好,差的会迎头赶上去,不能胜任者则自动淘汰。长此以往,一所高校就会拥有一批以教为乐、敬业奉献、功底扎实、知识渊博、谈吐风趣、教学得法的教师。如此,我们的教风就会日益纯正,我们的学风就能日见长进,而具备了良好的教风与学风,众望所归的良好校风就将蔚然成林,教学质量之果缀满枝头便指日可待了。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Should Focus on Creating Good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with Concurrent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of teaching ethics,learning morale,and school climate
ZHENGZe-hong
(Wuhan Commercial Service College,Wuhan,Hubei,430056,China)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inner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The key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lies in building a good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which consists of three elements:teaching ethics,learning morale,and school climate,the key factor being teaching ethics.Good teaching ethics will lead to good learning morale,and the two will help create a good school climate.The school climate,in turn,will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ethics and learning morale.The specific method to guide students'learning morale with good teaching ethics is to"think global and act local."
teachingethics;learning morale;school climate;relationship;environment;method
G642
A
1009-2277(2011)01-0057-03
2011-01-16
郑泽宏,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基础课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与写作。
责任编校:邓小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