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实体概念演变及其影响

2011-08-15 00:51:56周俊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斯宾诺莎哲学史笛卡尔

周俊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

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实体概念演变及其影响

周俊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

自亚里士多德提出实体概念以来,它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据了一个很要的地位,并随着哲学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丰富其含义。在不同的哲学系统里,实体概念的内涵和意义因哲学家解释和建构世界图景的视角与方法不同具有很大的差别,然而不论他们从哪一角度去阐述这一概念,它都是本体论及其问题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是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交织在一起的。本文试图从实体概念出发,梳理其思维模式的发展,并试图把握哲学发展的走向。

实体;演变;思想;广延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摇篮,西方哲学体系中这样或那样的理论观点,我们都能从古希腊这样一个母亲的怀抱那里找到孕育的影子。实体概念正是由古希腊哲学家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这样一个概念的提出是西方哲学不断发展所引起的必然结果。

实体概念的产生与早期哲学成就有直接的渊源。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以原子论为最高成就,他们把某种具体的自然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以理念论为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的代表观点,则把超验的精神性的一般本质理解为世界的本原。在此基础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实体概念[1]。他把哲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是”本身以及“是”凭本性具有的各种属性,而实体是“是”的中心意义。而实体有两种: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第一实体是独立存在的个别事物,第二实体是个别事物所以成为个别事物的原因,是事物之为事物所依凭以取得自己名称的东西,称“类”或“共相”、“种”或“属”。他在《范畴篇》中明确地说:实体在最真实、最原初和最确切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表述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在第二性意义上所说的实体,指的是涵盖第一实体的属以及涵盖属的种。这段话明确表示了个体事物是第一实体,种和属是第二实体[2]。

就这样亚里士多德将物质和意识,个体事物和种属,共相和殊相囊括进他的体系里。他对全部问题进行归纳、集结,逐一分析各个重要的哲学概念,指明每一个概念的每种意义。这种总汇式的方法成为亚里士多德总结古希腊哲学,形成哲学思想的根本手段。它对以前哲学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批判研究,兼收并蓄,对千差万别的宇宙现象作出多种方式,各种层次,多种侧面的阐明。这样,他的哲学便在内容上显示出一种矛盾和混乱。他很少以演绎和推论,而是从经验着手。因此总的来说他的哲学还是实体主义的。而这一系列的最高的顶点就是纯形式的实体——神[3]。

他的实体学说与他以前的学说之间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其一,“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分别是对他以前的唯物主义物质实体和唯心主义的精神实体的综合,分别具有物质和精神的性质。其二,在“实体不变”而“属性可变”的观点上,则体现了赫拉克利特万物流变说和巴门尼德的存在不变说的痕迹。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并未真正解决世界统一性问题,也不能很好地解释作为具体事物的实体生灭变化的性质与绝对抽象、永恒不变的实体性质之间的矛盾,所以,导致了作为“第一推动者”的“永恒不动的实体”的虚无的“神”的产生。

中世纪经院哲学家从亚里士多德的两种实体学说分别出发,形成了唯名论和唯实论。唯名论者认为真实存在的是个体事物,一般概念只是称呼事物的名称,它或者只是空洞的声音,或者只是从个别事物中引申出来的抽象概念。唯实论者认为真实存在的是种和属,是存在于事物之先或存在于事物之中的某种精神实体。唯名论是从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实体出发,倾向于经验主义,唯实论从亚里士多德的第二实体出发,倾向于理性主义。近代由于实验自然科学与数学取得了辉煌成就,反映在哲学上,十六七世纪出现了经验论与唯理论、实验归纳法与数学演绎之争,它们分别继承了唯名论与唯实论。哲学发生了从本体论到认识论的转向。

在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关于实体的学说有很大的差异。其中是以笛卡尔的实体学说发端。笛卡尔以普遍怀疑的方法论为基石,建立起他哲学的整个体系。他由“我思故我在”出发,从而肯定了“我”的存在。我是可以独立不依赖于身体的思想者,即精神实体的存在。接着由“我”不如认识完满,认识是一个更大的完满性,由此断言,“是由一个真正比我更完满的本性把这个观念放进我心里来的,而且这个本性具有我们所能想到的一切完满性,它就是上帝。”由此他推出了上帝实体的存在。他认为我们心中有物质世界的观念,而造成这一观念的是上帝,上帝具有无限的完满性,因此不可能欺骗我们,从而推出了物质实体的存在。物质实体的属性是广延,精神实体的属性是思想。这样就把经院哲学归之于事物的种种“实体的形式”以及“隐秘的质”之类作了彻底的扫荡,从而使人类的科学认识从经院哲学的牢笼中摆脱出来[4]。

他认为精神和物质两种实体是并存的。它们是相对的实体,是独立存在、互不依赖的。两种实体异质,没有共同的本质规定性,不具同一性,来自两个不同的本原,之间没有相互联系,没有因果作用。但笛卡尔作为一个科学家又决不能否认身体与心灵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事实,于是就提出了心灵居住在松果腺中,并通过这而与身体互相影响的理论。既然物质和精神两种实体是互不作用的,松果腺是物质性的东西,它们是异质的,这种联系也是不可能成立的,最后笛卡尔只好救助于上帝,最终划向了唯心主义。

在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另一个在实体学说方面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哲学家是斯宾诺莎。他认为实体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也就是说实体无须借助于他物而独立存在。斯宾诺莎的实体概念是顺着笛卡尔的思路发展而来的,但又不同于笛卡尔的实体学说。他认为有物质和精神存在着,它们是实体的两种基本属性,所指是同一的,只是用来描述的方式不同而已。斯宾诺莎称绝对实体是上帝,是绝对的、无限的,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因此,实体概念实质上是披着泛神论外衣的无神论。同时,斯宾诺莎认为个别事物是样式,这样似乎是解决了二元论的问题,而他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似乎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并且在实体与样式的关系上,斯宾诺莎涉及到了绝对与相对、无限与有限、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一般与个别等这样一些辩证法的范畴,包含着辩证法的思想。但是他并不能把握这些对立面之间的转化,而只是片面的看到了一方对另一方的决定作用。这样就不能避免的将实体与样式隔离开来,无法说明物质与思想的联系,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斯宾诺莎认为实体具有思想与广延两种属性,既然作为两种现象,仍然还是不能说明两者之间的互相作用,这样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5]。

莱布尼兹看到了笛卡尔、斯宾诺莎等之前的学者所创立的哲学中所包含的矛盾,并提出了他的一套理论体系。莱布尼兹为了克服包括笛卡尔、斯宾诺莎在内的所有近代初期机械唯物主义者的物质观或实体观念的缺点,解决由此而引起的矛盾才提出他自己的哲学论断。斯宾诺莎在创建他的哲学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触及到了个别与一般等普遍的联系的观点,这样实际上在更大程度上暴露了以往这些实体学说的弊端性。莱布尼兹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这些辩证法的观点。

他认为实体的本质不是广延而在于某种“力”,一个只有广延属性的物质无法说明物体碰撞就会减慢运动速度等经验事实,也无法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和世界的普遍联系,由此他提出了单子学说。

他认为的实体是没有部分的、不可分割的、不具有广延的精神性实体。他摒弃了量的规定性,而只确认单子间质的差别。由于单子没有部分,因此它没有可供事物出入的窗子,也就是说单子是独立存在的,各自孤立的。由于没有部分,没有窗子,那么单子的变化和差异不能是由外部的原因引起,而只能从内在的原则而来。这也就是单子自身的能动性。莱布尼兹认为单子在各个等级间、各个物种间并不存在截然分明的、严格的界限,而总可以找到许多把前后等级或物种连接起来的中间阶段。由此他提出“自然界从来不飞跃”这一准则。实际上他反对把物种截然割裂,而探求世界事物间、物种间内在差别和内在联系的合理想法。莱布尼兹为了克服二元论和斯宾诺莎的心身平行论,从而根本不定了物质实体,而只承认精神实体,但他在事实上并不能否认物质的存在。因此他只好求助于上帝,提出了他的“前定和谐说”,他认为一切单子间、事物间,灵魂与肉体间,自然的物理界与神恩的道德界,这一系列的都是上帝在先已经前定了的。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自从亚里士多德提出实体学说以来,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我们从梳理实体学说发展的脉络中加深了对哲学的认识,拓展了人类的认识范围,促进了哲学的前进。因此可以说,实体这一概念与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的息息相关人,对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和哲学发展的基本脉络有重大意义。

[1]张冰、向德彩,论西方哲学史上实体思维模式的发展,江汉论坛,2003.08,25-27。

[2]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

[3]苗力田等著,西方哲学史,人民出版社。

[4]陈修斋,试论西欧大陆唯理论派哲学家的实体演说的演变,武汉大学学报,1980年第6期,1-13。

[5]陈也奔,实体概念在哲学史上的演变,黑龙江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65-68。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Entity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and Its Influence

ZHOUJu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9,China)

The concept of entity,since its proposal by Aristotle,has occupied an important place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and it has been constantly modified and enriched since.While the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of entity vary greatly according to philosophers'different methods to interpret and construct a worldview,it remains to be the direct result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questions on ontology,inter weaved with questions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matter and consciousness.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ing on the concept of entity and predict further trends in philosophy.

entity;evolution;thinking;extension

B5

A

1009-2277(2011)01-0091-03

2011-01-05

周俊,华中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

责任编校:邓小妮

猜你喜欢
斯宾诺莎哲学史笛卡尔
《企鹅哲学史》
工会博览(2023年3期)2023-04-06 15:52:34
笛卡尔的解释
笛卡尔浮沉子
谢林与黑格尔论笛卡尔——以《近代哲学史》和《哲学史讲演录》为例
哲学评论(2017年2期)2017-04-18 01:14:50
中国哲学史上最早的“自由观”——庄子现代诠释的重要进路及其反思
笛卡尔乘积图的圈点连通度
斯宾诺莎对迈蒙尼德寓意解经法的批判及历史意义
中国诠释学(2016年0期)2016-05-17 06:12:20
青年施莱尔马赫的斯宾诺莎研究中的形而上学
哲学评论(2016年2期)2016-03-01 03:42:46
从广义笛卡尔积解关系代数除法
斯宾诺莎
诗选刊(2015年4期)2015-10-26 08:4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