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天书的钥匙——《尤利西斯》中译本中的显性补偿策略研究

2011-08-15 00:45:32凤,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尤利西斯后记乔伊斯

陈 凤, 向 鹏

(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抚州 344000)

破解天书的钥匙
——《尤利西斯》中译本中的显性补偿策略研究

陈 凤, 向 鹏

(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抚州 344000)

《尤利西斯》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天书,萧乾夫妇和金隄在各自的译本中采用了众多的补偿策略,其中的显性补偿尤为突出。对两个译本中的显性补偿策略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二者在补偿方面的差异,更能彰显翻译补偿在翻译及读者理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翻译补偿;《尤利西斯》;显性补偿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然而由于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信息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从而导致理解上的困难甚至误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夏廷德曾引用“解连环”的典故来说明翻译中损失的不可避免,他认为要求翻译必须保持原文丝毫无损、完整如初就如同要求解开两个相连的铁环而又不损害铁环一样是乌托邦式的幻想;要解开铁环,就必须毁掉铁环,同样要进行翻译,就必定有损失[1]。因此,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使者,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补偿手段来弥补或调和翻译过程中原作信息的缺失和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理解上的困难,尽可能完整地传递原语信息,以达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目的。

1 翻译补偿的定义

翻译补偿作为翻译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翻译活动有着同样久远的历史。然而,长期以来翻译补偿研究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直到20世纪中后期,翻译界才开始认真对待翻译补偿。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翻译补偿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在国外学者中哈维和纽马克给翻译补偿的定义相对比较完善。哈维从文学翻译的角度强调对审美效果的补偿,将翻译补偿界定为:Compensation isa technique which involves making up for the loss of a source text by recreating a similar effect in the target effect through means that are specific to the target language and/or text[2].纽马克将翻译补偿定义为:Compensation is said to occur when loss of meaning,sound effect,metaphor or pragmatic effect in one part of a sentence is compensated in another part,or in a contiguous sentence[3].相比较而言,纽马克的定义更加具体、明确,但其包含的范围比较狭窄,没能包含翻译补偿的所有种类。在国内,首先正式给出翻译补偿定义的是刘树森,他将翻译补偿定义为:翻译补偿是一种翻译技巧。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由于源语与译语诸多方面的差异以及译者素质等方面的因素,原作的某些内容、音韵效果、修辞手法以及表现力难免难以表达而有所损失,译者意识到的某些损失可以运用某些手段进行补偿,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4]。夏廷德在总结国内外翻译补偿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更加完善、全面的定义:补偿是以目的语手段为主,辅之以符合目的语规约或规范的其他语言手段,根据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对翻译过程中潜在的、或发生的损失进行修复或弥补[1]。夏廷德的定义填补了其他定义中缺少的非目的语补偿手段,同时也考虑到了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

2 翻译补偿的分类

首先对翻译补偿进行分类的是赫维和希金斯,他们将翻译补偿分为转类补偿、转位补偿、兼并补偿和拆分补偿[5]。转类补偿就是运用不同于源语的语言手段达到和原文相近或相同的效果,例如原文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翻译时很难保留原文的双关,那么就采用不同的修辞手法(诸如比喻、拟人等)来补偿译文在表达效果上的损失。转位补偿是指译文在不同于原文的位置对因翻译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兼并补偿是指将原文的多个特征融合到一起。拆分补偿是指将原文较短话语的内容用较长的译文表达出来。

夏廷德进一步发展了翻译补偿的分类,他将翻译补偿分为整合补偿、分立补偿、同类补偿、异类补偿、原位补偿、异位补偿、同步补偿、异步补偿八类[1]。夏廷德的整合补偿是指补偿内容融合于译文中,不显露补偿标记;分立补偿则是用标记在文中标明补偿内容;其同类补偿和异类补偿显然是对赫维和希金斯的转类补偿的完善——赫维和希金斯的转类补偿只关注了“内容相同,表达手段不同”这一个方面,夏廷德增加了“内容不同,表达手段相同”的一面;同样原位补偿和异位补偿也是对赫维和希金斯转位补偿的发展——补偿的位置由异位发展为同位和异位两种;同步补偿和异步补偿是夏廷德先生的新创,按夏先生的举例主要是指译文是否采用与原文同时代的语言。在笔者看来,夏先生的最后两类显得有点多余。正如夏先生自己所言,绝对的同步补偿是不存在的,几乎没人会采用和古希腊对应时期的汉语来翻译古希腊的作品,即使有人这样做,那么他的作品也鲜有读者。严格来说,所有的翻译在时空上都不可能和源文绝对一致。因此如非要将这种源文与译文在时空上的差异作为补偿的种类来看,就显得牵强。

另外,不论是赫维和希金斯,还是夏廷德,他们对翻译补偿的关注显然都局限于译文内补偿,没有关注到译文外的补偿。从这个角度来看,马红军的分类显得更加全面。马红军从译者在特定文本中所采用的总体补偿策略出发将翻译补偿分为显性补偿与隐性补偿。前者指明确的注释,体现译者的异化翻译倾向;后者指译者充分调动各种译入语手段,对原文加以调整,以求达到读者反映对等,反映出译者总体上的归化翻译策略[6]。马红军的分类不仅包括了译文内补偿,也包括译文外补偿,本文对《尤利西斯》两个中译本中的翻译补偿研究将基于马红军的分类展开。另外,出于篇幅的考虑,在本文中笔者的分析只涉及《尤利西斯》两个译本的显性补偿手段。

3 《尤利西斯》两个译本中显性补偿的运用

《尤利西斯》迄今为止拥有7个中文译本。在本文中,笔者将对萧乾、文洁若译本(以下简称萧译本)和金隄译本(金译本)中的翻译补偿策略进行分析。笔者之所以选择这两个译本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萧译本和金译本是目前最流行的、影响力最大的、最受学术界关注的两个译本;第二,这两个译本都运用了丰富的翻译补偿手段。据学者统计,仅就注释一项而言,金译本就有2000多条,萧译本更甚,有差不多6000条[7]。这些注释不仅为翻译补偿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同时它们也为读者理解、解读《尤利西斯》这部天书提供了一把强有力的钥匙,让普通的中国人有机会去读懂一部英语读者都很难读懂的天书。

3.1 序言

萧乾为他们夫妇的译本写有一篇长达34页的题为“叛离·开拓·创新——序《尤利西斯》中译本”的序言。这篇序言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和译者与《尤利西斯》之间的姻缘以及译者动手翻译的缘起;第二部分介绍了乔伊斯与易卜生之间的交往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两人都出生富有,家道中落,都是先笃信宗教,后来又叛了教;其次乔伊斯在创作上受到了易卜生的影响,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在人物和结构安排上都有易卜生《培尔·金特》的影子;最后,两人都是他们所处社会的叛离者;第三部分介绍了乔伊斯意识流的写作技法以及乔伊斯与普鲁斯特之间的交往和创作上的差异;第四部分介绍了《尤利西斯》艰涩难懂以及译者在翻译中所运用的策略和方法,并举例说明了翻译中“呼应注”的运用;第五部分介绍了《尤利西斯》在出版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和刁难以及译者在版本选择上的考量;第六部分介绍了译者翻译《尤利西斯》的过程、翻译《尤利西斯》所带来的影响,同时译者也向在翻译中给他们提供帮助的人表达谢意。

而金隄的译本的序言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美国学者魏尔登·桑顿为金译本所写的《序》,在《序》中魏尔登·桑顿对金隄严谨的治学态度大加赞扬。第二部分是金先生自己写的题为《一部二十世纪的史诗》的译者前言。金译本的译者前言长度为七页半,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介绍人们对待《尤利西斯》的两种态度——赞扬与贬损;第二,介绍《尤利西斯》的史诗特性;第三、说明《尤利西斯》的现代性;第四,简单介绍《尤利西斯》的创作手法和译者翻译的原则:尽可能忠实、尽可能全面地在中文中重现原著,要使中文读者读来获得尽可能接近英语读者所获得的效果(见金译本译者前言)。

3.2 注释

对于像《尤利西斯》这样一部连英语读者都很难理解的小说,再加上中西文化的差异,要让中国读者理解,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要添加若干注释。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萧乾和文洁若在他们的译文中加入了5991个注释。文洁若认为之所以有这么多注释是因为《尤利西斯》写作方法独特,作品内容庞杂,作者写作时天马行空、浮云流水;书中有的章节写天文,有的章节写音乐;书中很多典故源自《圣经》、荷马史诗、莎士比亚的戏剧等等;文中还夹杂大量的俚语和歌曲片段,涉及三十多种语言,如果不一一加注,读者就摸不着头脑(见萧译本“译后记”)。因此,尽管萧乾本人并不赞成在译文中加入大量的注释,但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他们的译本在那些可能有碍读者理解的地方都添加了注释。

这些注释有的介绍人物,便于读者了解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小说中出现的第一个人物驳克·穆利跟,萧乾与文洁若添加了这样一个注释:“据理查德·艾尔曼的《詹姆斯·乔伊斯》(牛津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17页),穆利根的原型系爱尔兰作家、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参加者奥利弗·圣约翰·戈加蒂(1878—1957)。”有些介绍风土人情,如第一章第六号注释:“某些修会的天主教神父将头顶剃光,周围只留一圈头发。参看本章注〔125)。穆利根只是装出一副神父的样子,故未剃发。”有些介绍典故来源,如第一章中有个典故“The rage of Caliban at not seeing his face in a mirror”,萧译本的注释为:语出自王尔德的论文集《意图》中的《谎言的衰退》(1889)。全句是:“我完全明白你反对把艺术当做一面镜子。你认为,这样一来就把天才降低到有裂纹的镜子的境地了。然而,你无意说,人生是艺术的模仿。人生其实就是一面镜子,艺术才是真实的,对吧?”(见萧译本第一章第23个注释)。有些注释涉及译者对《尤利西斯》中外语的处理,如第一章有这样一句话“Liliata rutilantium te confessorum turma circumdet:iubi-lantiumte virginum chorus excipiat”,萧译本译为“饰以百合的光明的司铎群来伴尔,极乐圣童贞之群高唱赞歌来迎尔”,并添加注释“原文为拉丁文。这是信徒弥留之际助善终者在一旁为他(她)念的临终祷文中的两句。斯蒂芬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信徒。她死前,斯蒂芬却不曾满足她的愿望,拒绝为她祷告。”(见萧译本第一章第45号注释)除了这些外,萧译本中还有几类常见的注释:介绍历史背景的注释、介绍故事情节的“呼应注”、原文版本考证的注释等等。

和萧译本相比,金译本的注释有以下几个不同点:

(1)金译本注释较少,更简洁。金译本有2000多条注释,只有萧译本的三分之一。萧译本注释内容丰富,有的注释多达三四百字,整个译本注释更是多达十万多字。金译本注释简洁,一般多为一两句话,做到少而精。

(2)由于萧译本注释多,内容丰富,所以萧译本注释在编排的时候,以章为单位,每章的注释统一编号,放在每章的末尾;而金译本由于注释数量较少,内容较简短,所以编排的时候就以每页为单位、以脚注的形式置放在每页的下面。这两种编排各有优缺点,就萧译本而言,优点在于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注释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便于读者理解;缺点在于读者阅读时要前后翻阅,打断了阅读的流畅性。就金译本而言,优点在于脚注便于读者查阅,省时方便,缺点在于就《尤利西斯》这样一部天书而言,简短而数量偏少的注释不能给读者提供足够的信息,不便于读者理解。

(3)就添加注释的原则而言,萧译本是只要需要加注的地方一律加注。尽管萧乾本人也反对在译文中加入过多的注释,但考虑到《尤利西斯》这本天书的难懂性,萧乾夫妇还是怀着矛盾的心情在译文中加了大量的注释。而金译本注释的原则是要少而精,注释的内容只限于必要的背景知识,尽量避免主观阐释性的注释(见金译本译后记)。

(4)就《尤利西斯》中除英语外的其它语言文字而言,萧译本的处理方式是先译为汉语,然后添加注释说明源文中采用的是某种语言。而金译本则是直接保留原文,然后注释说明这是什么语言,什么意思。

3.3 附录及译后记

萧译本中有三篇附录和两篇后记。附录一为“《尤利西斯》与《奥德修纪》”。《尤利西斯》采用与古希腊史诗《奥德修纪》情节相平行的结构。尤利西斯就是这部史诗中的英雄奥德修斯。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文洁若在附录一中采用对照的形式将《尤利西斯》每章主要内容以及与《奥德修纪》有关章节之间的关系加以简述。

附录二为“詹姆斯·乔伊斯大事记”,介绍了乔伊斯的生平及创作、《尤利西斯》的出版发行以及《尤利西斯》汉译历程。

附录三为“主要人物表”。表中对《尤利西斯》中出现的85个主要人物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便于读者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在《译后记》中文洁若详细地举例说明了在译文中添加注释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注释的,并特别对译文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注释“呼应注”进行了说明。《译后记》后面还有一篇半页纸的《第二版修订后记》,在此译者对一些宝贵的意见表达了谢意,并明确了两则修订的原则:(1)极少数确实理解有误的,重新订正;(2)文字修饰过多的,予以删除,尽量保持乔伊斯遣词造句的独特风格,但仍坚持力求易懂的尝试。

金译本也有两篇附录和一篇译后记。第一篇附录题为“《尤利西斯》写作章目与荷马史诗《奥德赛》主要典故”,在这里译者对《尤利西斯》三部十八章的章目涉及的典故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便于读者理解《尤利西斯》与《奥德赛》在创作上的关系。译者特意将这篇附录放在了译者前言的后面,目的是想帮助读者在阅读《尤利西斯》正文前,能对里面的典故有个大致的了解,从而便于阅读。第二篇附录位于正文后面,题为“乔伊斯年谱”,对乔伊斯从出生到去世一身中的主要事件进行了列举。“乔伊斯年谱”与萧译本中的“詹姆斯·乔伊斯大事记”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只涉及乔伊斯的生平,不涉及乔伊斯去世后的事件。

在“乔伊斯年谱”后面是一篇长达13页的“译后记”。“译后记”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介绍了世人对《尤利西斯》所持有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人认为它是一部淫书,对其深恶痛绝;而另外一些人认为它是一部清丽浩瀚的奇书。(2)介绍了译者对《尤利西斯》版本方面的考证以及译者翻译时的版本选择。(3)介绍了译者添加注释的原则。(4)致谢。

4 结 论

《尤利西斯》是一部奇书,同时也是一部天书。为了确保该书能成为一部不朽的著作,其作者乔伊斯在创作的过程中设置了诸多的迷津,让读者为此争论了几个世纪。面对这样一部天书,我们的译者不仅不辞辛劳地将其翻译成汉语,还为此写下了大量的序言、附录、译后记和注释。这些序言、附录、译后记和注释就像一把把打开天书的钥匙,读者方能领会《尤利西斯》的瑰丽奇伟;这些钥匙能补偿读者因缺乏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而带来的理解上的困难,从而一睹该书的可餐秀色。

[1] 夏廷德.翻译补偿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2] Harvey,Keith.Compensation[A].Mona Baker.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7.

[3] 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 刘树森.翻译补偿[A].林煌天中国翻译词典[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5] Hervey,Sándor and Higgins,Ian.Thinking Translation:A Course in Translation Method:French-English [M].London:Routledge,1992.

[6] 马红军.翻译补偿手段的分类与应用——兼评Hawkes《红楼梦》英译本的补偿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0):37239.

[7] 崔永禄.霍克斯译《红楼梦》中倾向性问题的思考[A].刘士聪.红楼译评——《红楼梦》翻译研究论文集[C].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A Key to Understand Ulysses:A Study on the Explicit Compensation in Two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Ulysses

CHEN Feng, XIANG Pe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uzhou 344000,China)

Ulysses is known for its extremely hard to understand,Xiao Qian and Jin Di,in order to help Chinese readers have a easier understanding,both employed many compensation strategies.This paper will give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explicit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adopted in their translations,so that we know their differences in compens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Ulysses;explicit compensation

H 059

A

167127880(2011)0620084204

2011-10-19

东华理工大学2010年校长基金课题(DHXW1009)

陈 凤(1982— ),女,湖北利川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二语习得和翻译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尤利西斯后记乔伊斯
与《尤利西斯》偕行百年
英语文摘(2022年5期)2022-06-05 07:46:40
论维柯对乔伊斯小说诗学的影响
不给善良增加负担
“萧译本”《尤利西斯》畅销原因探析
出版广角(2019年12期)2019-08-13 08:49:54
暴力、历史与殖民——论《尤利西斯》中的暴力政治
乔伊斯·卡洛尔·奥茨作品综述
后记
后记
天一阁文丛(2014年1期)2014-10-13 08:00:24
后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