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专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2011-08-15 00:42马璀莹
文教资料 2011年35期
关键词:专班工学学校

马璀莹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 院长办公室,江苏 昆山 215300)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称“登云学院”)自2005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从最初实行“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方式,到2010年建立了“工学结合专班”(可简称为“工学专班”)。学院在进行工学结合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育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实践,促进了学院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登云学院工学结合专班的初步建设

(一)工学结合专班的教育理念

欧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在实施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方面有许多成功之处。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及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等。我国台湾地区实行的是“建教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招生,学校负责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企业负责工作技能训练;学生平分为两个组,轮流在学校上课或去企业实践,每三个月间隔轮调;学生在企业期间可以获得一定的薪酬;学习期满,学科及技能测验合格者,由学校颁发毕业证书,工业职业训练学会颁发技能训练结业证书,经技能检定合格,颁发技能检定合格证书。[2]登云学院作为一所台商投资的民办高职院校,与台湾的职业学院有着较多的往来,并借鉴台湾的“建教合作”模式,创建了“工学结合专班”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专班的教育理念就是以“学中做,做中学,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学校为学生制定了“三年三阶段”的学习规划,每个阶段学生在不同岗位实践,各阶段的岗位技术层面逐级提高。由学校和企业共同为学生专门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学生通过三年在企业不同岗位上的实践和锻炼,以及在学校的理论学习,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长为合格的企业技术人员,部分学生作为企业的储备干部加以培养。

工学专班的学生每年有4至6个月的时间在企业里实习。学校安排教师和学生一起下企业,对学生进行管理与教学。同时,企业里的技术专家、资深管理人员也会为学生授课、培训。企业还要为学生提供助学金。

(二)工学结合专班的运行模式和机制

学院设立专门部门主要负责工学专班的工作,由该部门寻找适当的合作企业,再与企业洽谈合作事宜,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签署合办工学专班、共同培养学生的协议。该部门还负责学生下企业实习的实践、岗位安排,与企业交流密切,起到联系学校、企业、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该部门也要负责工学结合专班教育模式的不断修正和完善。

学院院长和企业总裁组成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班的各项工作;学校系主任、专业教研室主任、任课教师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等组成工作小组,共同研讨工学专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在每个企业安排一到数名驻企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管理、与企业沟通等工作;校企双方联合建立以教育督导、学生评教、教师评价为主要形式的教学质量评价监督机构,以保障培养目标的最终达成。

校企共同为学生制定和实施“三年三阶段”学习规划,具体为:第一年第一阶段,学生在一线岗位从事基础工作,逐步了解产品工序、工艺、品质到整个生产流程,同时锻炼工作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抗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第二年第二阶段,学参与技术性工作,跟企业工程师学习机器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学习产品设计,了解行业前沿技术等;第三年第三阶段,根据学生特点,规划出他们的职业方向并专门加以培养,如技术管理类、研发类、生产线管理类、技术工人类、业务拓展类等。

学生在企业期间,会安排专业课程的学习,教师定期下企业教学。学校聘请一批教学能力强、责任心强、技能水平高的企业高管和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在企业内或到校对学生进行授课、培训和讲座,让学生学习到行业前沿知识和技能,熟悉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管理制度。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进行教学和专业课题研究。

二、推进工学结合专班建设各项改革措施

(一)进行专业整合

以“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为原则,根据市场需求,整合多个专业的课程,培养跨专业,跨领域的人才。

(二)改革课程设置

从岗位能力要求及职业资格标准出发设置课程,每个专业都设置与该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紧密相关的核心课程,以及与企业岗位要求高度结合的项目课程,打破了传统的课程设置。

(三)改革教学内容

结合企业产品生产、工艺工序及岗位要求,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商教学内容,整理造册,形成技术先进、与行业发展相符合的教材,改变教学内容落后、守旧的状况。

(四)改革教学方法

形成“边讲、边学、边练”的教与学的模式。

(五)改革管理模式

安排专职班主任驻企业,全程跟随学生,以管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六)成立教学质量评价监督机构

学校和企业共同成立教学质量评价监督机构,制定监督、考核、评价办法。

(七)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制定严格制度,规定学校中青年教师必须到企业实践,通过考试、考核成为双师型教师,聘请企业高管、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

三、工学结合专班的优势及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工学专班的优点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双元教学,学生在校三年期间通过“学校—企业”两地循环式学习,达到“理论—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可以长时间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学到真正的技能本领,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成长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工学专班学生毕业后有机会留在实习企业工作,没有留下的学生,也具备了行业企业需求的工作能力,能够更顺利地找到合适的工作,实现了“入学连通就业,专业链接产业”;企业每年为专班学生提供一定数额的助学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减轻负担,更好地完成学业;合作企业可以挑选适当的人才进行专门培养,成为企业储备管理干部、技术骨干,解决目前招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难的问题,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学校教师有更多机会进入到企业生产的第一线,和学生一起学习、实践,与企业工作人员交流,促进专职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二)工学专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工学专班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三大变化:第一个变化是教学场所,从学校扩展到工厂;第二个变化是教学者,从教师扩展到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第三个变化是教学方式,从个体学习扩展到在企业生产线上的团队学习和团队合作。这三大变化使得工学专班在建设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

1.工学之间结合的问题

在工学专班的教学中,校企双方要根据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不同职业岗位,不同实践阶段等来重新制定课程和教学内容;企业要投入大量精力对学生进行培养,企业技术骨干要向教师转化;学生要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而不能只在某一个岗位重复劳动,这些都需要“工”与“学”之间的深度结合。如果不能使学生做到“学”的认知在“工”时实践,“工”的体验在“学”时升华,就偏离了工学结合的宗旨和目的。[3]

2.教学质量如何保证的问题

学生每年大量时间在企业实习,容易造成知识学习得不到保障的问题;有些班级的学生分散在企业里的各部门,教师很难进行全面、深入的教学;学校为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对实习岗位的针对性,造成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编排的多变性,这些都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教学管理难度增大

由于工学专班学生与普通班级学生在教学地点、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及要求上的不统一,造成理论教学管理难度的增大。工学专班学生在企业实践时的分散性,也造成实践教学管理难度的增大。

4.企业积极性不高

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的,要真正在教育上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课程设置,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校企之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合作,企业的动力机制还不强。

5.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

社会上很多人认为学生到企业实践就是做廉价劳动力,学校无法达到培养技能人才的目标。有些家长和学生不认可工学结合专班培养模式。

四、解决以上问题的策略

(一)政府制定扶持政策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扩大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明确企业参与教育教学的义务和责任,包括参与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保障学生在企业内的学习效果和生活品质,关注学生安全,给予学生合理报酬,接收实习学生在企业就业等。政府还要制定激励政策,对于参与教育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扶持,明确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人数和获得的税收优惠额相挂钩等,促进企业提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政府宏观调控和主导地位的体现关键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分级管理的体制,并成立关于工学结合归口管理的专门机构,来落实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4]

(二)促使学校和企业形成不可分割的合作关系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企业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体系,必须拥有稳定的人才储备资源,这对于企业技术水平提高、管理体制创新、保持发展活力等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关系到企业形象的提升、竞争力的增强、利润的提高;学校也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让企业分享学校教育资源,为企业制定和实施员工培训计划,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等,使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健康发展。学校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主动和企业协商洽谈合作意向,让企业能够有充分的信心,通过校企合作办学能够获得长远、丰厚的回报,从而积极配合工学结合专班的建设,由被动转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

(三)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工学结合专班的培养目标是“产业需求的人才”,学校必须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以及市场变化的趋势,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必须彻底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学院老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的思想和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创新中,贯穿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确保工与学的有机结合、深度融合。[5]这要求学校正确认识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充分了解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还要联合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紧紧围绕岗位需求重新整合课程设置,编写教学内容,建立能够随着行业发展而不断更新的灵活的教学体系。

(四)加强教育监督和管理

由于工学结合专班学生大量时间在企业内实践,容易在教学质量、教学管理、人身安全、生活条件、权益保障等方面出现问题。对于学生的管理和服务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企业也是教育的主体,学校和企业要共同构建并逐步完善管理机制和监督评价机制。比如评价要将岗位技能要求和理论知识要求相结合,采用“日常考核”、“技能考核”等开放的评价方式,改变过去以试卷测试决定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在日常管理上,引入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机制,让学生真正融入企业环境,突出对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五)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让社会各界对工学结合专班教育模式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与了解,学校要扩大对工学专班的宣传。通过深刻分析工学专班教育模式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对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的重大影响,让学生、家长、企业、政府等理解与支持工学结合专班的教育理念,让这一教育模式顺利地发展壮大。学校、企业还要广泛倾听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推进工学结合专班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刘深涌.借鉴实施台湾“轮调式”建教合作模式的思考[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2).

[3]李德启.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2).

[4]张建敏.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同等学力),2009.

[5]杜强.谈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10).

猜你喜欢
专班工学学校
交通运输部成立船员换班工作专班
盐工学人
工作专班何以成为基层新负担?
常州武进区 安全培训实行“专班专培”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学校推介
工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