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伶俐
(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大学生就业能力浅论
孙伶俐
(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其次介绍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最后阐述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大学生就业能力 内涵 构成 提升途径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注意。现有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就业能力的构成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关于就业能力的内涵,目前人们并没有一致的看法。有的学者从整个职业生涯的角度来分析,Hillage&Pollard认为,就业能力是指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所需要的能力。Fuguate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个体在其职业期间确认和实现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职业机会的能力。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则把就业能力解释为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讲,就业能力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国际劳工组织指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和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加拿大会议委员会则从雇主对员工的需要角度来进行定义,他们认为,就业能力就是顾主找寻的通用技能、态度和行为。国内学者郑晓明等在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时,从大学生学习期间所掌握的本领角度分析就业能力,他们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Mitchell认为,就业能力是指能够强化就业能力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包括:1.智力能力,即诊断、分析、创新和学会学习智力(或者学术)能力;2.社会和人际交往能力,包括沟通、决策、团队工作和适应性、积极态度与行为、设想和卸下责任的能力在内的社会和人际能力;3.规划和创业能力,即在工作中冒险精神的发展、创造力和创新性、辨识和创造机会、应对危机的能力,也包括对于生产力和规划的理解,以及对于自我就业的认识;4.多元技术技能,即一系列与岗位相联系的能力。
Law、Wong和Mobley认为就业能力主要由三个维度组成:1.个人适应性。指的是使个人具有就业能力的因素,是人们具有适应性的个体差异,包括积极的自我概念(高水平的职业自尊和内控)、高职业风险容忍(低职业风险规避和高不确定性容忍)、高学习动机(个人控制和学习愿望);2.个体与市场的交互。指的是个体如何呈现就业能力,实现与环境的有效交互作用,包括主动的职业导向、求职自我效能、人力资本(教育、相关经验、职业成功经历);3职业身份。指的是职业身份的风格、身份描述、身份自我。
瑞士联邦工业大学高等教育中心主任M·L·戈德斯密德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归纳出使大学生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五个要素:1.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包括坚韧不拔的毅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自我管理的自主性、灵活的应变能力等);2.人际关系技巧(即交际能力、适应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3.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即具有广博的、综合性、跨学科的知识组合及多元文化的教育背景);4.有效的工作方法(即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策划运筹能力、自我管理能力);5.敏锐的、广阔的视野(即具备创业者及企业家精神,能站在全球的角度以多向思维甚至是批判性思维方式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在世界各地寻求发展,开拓事业)。
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将就业能力分为五个类别即基本胜任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群体效果、影响能力。
张丽华等认为就业能力的结构由五个维度构成,即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
汪怿认为就业能力由三部分构成:1.基础技能,包括沟通能力、信息管理能力、数理运算能力、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等;2.个体管理技能,包括显示积极态度和行为的能力、负责任、适应变化、不断学习、安全工作等方面;3.团队工作技能,包括和别人一道工作、积极参与项目小组等方面的能力等。
总的说来,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个性、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对于大学生而言,这种能力不是独立于个体拥有的其他能力以外的一种特殊能力,而是个体现有多种能力的集合。具体说来,主要包括功能性能力(即与大学生将要从事的具体工作相关的能力)、可迁移能力(即一旦掌握这种能力就可以应用到不同的场景、跨越不同领域追求个人发展)、自我管理或适应能力。同时,就业能力具有动态发展的特点,就业能力涉及寻找工作岗位、保持工作岗位和在现有岗位上得到晋升与发展等阶段。不同阶段对个体的就业能力提出不同要求,要求个体不断地拓展和提高自身所拥有的就业能力。
1.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
学习能力实际上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是一种适应能力。当前我国部分大学毕业生学习能力不足,这跟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有很大的关系。上大学学什么?学的就是怎样学习,学一种自学的能力。应试教育的填鸭可以让学生顺利从小学升初中、升高中、升大学,但培养不出这样一种能力。一位著名国企老总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工作经验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对学业成绩也同样看重,甚至我们还会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成绩,未来才具有竞争力。”大型企业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看重学习能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而不是一时的经验,因为会学习的人才不仅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胜任工作,日后还能够大力推动企业的发展。为提高学习能力,高校应注重引导和培养,鼓励自学,鼓励创新;对于学生而言,则应改变“拖”、“等”、“靠”的被动学习态度,努力习得学习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学会适应。而我国的大学生现在普遍存在着为了文凭而上大学的现象。很多大学生在大学生涯中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所学到的知识不能结合实际进行运用,更加不能掌握对所学专业的自我学习也就是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2.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低下
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大学毕业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当前,高绩效企业对大学毕业生期望明显升高,很多企业希望学生一毕业就马上能胜任工作。但是用人单位大多认为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需要较长的适应期才能投入实际工作。大学生在掌握知识之后,要让所学知识转变为专业技能,就要通过实践环节。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往往拥有专业知识却没有专业技能,就是实践能力不足的表现。很多大学生在参与应聘面试时对各种专业术语、专业定义解释的头头是道,但是在参与工作时却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适应,这就是由于其实践能力低下,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会说不会做!”这句话说出了许多企业家对高校毕业生的不满意。虽然有些偏颇,但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缺乏实践能力却是不争的事实。某知名人力资源专家在给学生上课时经常毫不留情地指出:“当代大学生眼高手低,实践能力极其低下。”造成这种状况有诸多客观原因,不能只怨学生。一方面,我国高校教学模式相对落后,一贯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实操能力的培养;一贯重视应试能力的锻炼,忽视对整体素质的塑造。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市场不完善,校企之间缺少合作,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机会。试问在牛棚里圈养四年而从未下过田的牛,如何懂得耕地?更新高校教学理念,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广阔的锻炼空间,是当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
3.大学生的专业能力缺乏
专业能力主要是指毕业生对专业和行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大学生普遍专业能力不足,是构成就业力低下的另一个因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而高校专业设置的滞后性及不合理性则日益凸显。首先,经济发展催生新的职业,社会呼唤新型的专业人才。近年来,我国智能开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矿产储量评估师等新兴职业层出不穷,新兴职业普遍人才紧缺。2005年中国政府新发布的新兴职业,像玩具设计师、珠宝设计师、网络游戏策划等均出现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毕业生还没毕业就被招揽一空。据了解,目前全国高级软件人才缺少50万人,消费品业物流人才缺口则更达600万。专业不适应直接导致了专业能力的不足,让许多毕业生到处碰壁,也让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其次,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需求变化,原先热门行业逐渐变冷,基础财会、计算机操作、文秘等一些专业均出现人数相对过剩的现象。以财会专业为例,近十年来各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会计专业,造成会计类毕业生过剩。根据教育部教育计划司的资料,1999年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在校学生总计560多万,而会计学专业在校学生人数就有53万人。换句话说,也就是每十名在校大学生中,就有一名学会计专业。目前在国内,财会人才尤其是初级会计类人才,已经是“人满为患”。在南京的求职者中,财会、出纳等职位的供求比例,竟然达到了46∶1。而在广州、西安、重庆3大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上,需求排行榜前10的职位,都没有出现会计类职位的身影。学校培养的人才,社会不需要;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不培养。要改变这种状况,高校只有以市场为导向,面向社会,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变化中企业的需求,改革落后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能力。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研究,目前大多专家学者认为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评价会受到学习情况、个人实践经历、主观认知等方面的影响,就业能力可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对就业的信心,认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要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强调重视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注重社会实践;加强个人主观努力,培养广泛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还有学者认为大学生是人力资源中最活跃的因素,要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必须注重从实践出发,同时贯穿于大学的整个学习和教育过程,注意引导大学生树立提高就业能力的主观能动性,并在就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增强系统知识的教育。
范泽瑛指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应当以企业需求为起点,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众多的实习锻炼机会,补充大学生所欠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促使大学生摆正就业心态,敢于抓住机遇,接受挑战。不仅解决了大学生刚走出校门所面临的就业问题,更为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锻炼空间和展示平台。此外,还应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开展大学生创业策划大赛、创业论坛等活动,培养学生创业的兴趣,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综上所述,目前人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构成和提升的途径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现有的文献在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途径时,却往往忽略对大学生专业技能的探讨。而从就业能力的构成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开发对就业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