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芬
(睢宁县下邳中学,江苏 睢宁 221200)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便成为广大语文教师面对的一个难题,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以为语文教学不论怎样改,都必须紧扣“以人为本”这个核心,采取多种措施,全面而有重点地落实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以情感激发为先导,以知识能力为核心,以方法过程为凭借,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线,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分析习惯,培养规范、简洁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情感先行,强化阅读动机。
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着一个尴尬: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恹恹欲睡,缺乏学习激情,语文教学始终在费时、低效的怪圈中徘徊。造成这种状况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不能深刻了解语文学习的意义,不能体验到语文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和愉快,因而难以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要想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高尚的理想动机。《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具有很强的工具性,是我们沟通、交流的必要工具,学好语文,不仅能继承祖国文化优秀的成果,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深他们对现代文名篇的情感认识,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阅读的积极性,为自主性阅读学习奠定基础。
比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课前提出了两个问题:(1)你学习过哪些赞颂祖国美好景色的诗文?(2)你爱春天吗?你心中的春天美在哪里?学生温故知新,体验到祖国文化、文学的美。同时,由于缺乏文学词汇和表达技巧,因而难以尽善尽美地展现春天的美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此时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想立刻了解《春》的内容和艺术技巧,以借鉴其方法为自己服务,因而阅读的积极性较高,为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了情感基础。
2.强烈的升学动机。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三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因而难免不以实用的观点来看待现代文的学习方法:现代文阅读重要吗?平时学习能提高考场阅读题的分数吗?所以为强化学生的阅读动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平时教学中也应该发挥中考语文考纲、试题的引导作用,通过训练让学生确实掌握一些平时用得着、考场用得好的现代文阅读技巧,比如记叙文阅读方法、散文阅读方法等。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高,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形成。
3.文本动机。文学即人学。教材所选文章多是现代报纸杂志发表的文章,大都充满有关人生、社会、自然的丰富信息,可以给我们各种人生启迪。在进行阅读训练时,一定要注意文本的人文性、社会性、综合性,不要把如此充满社会内涵和人生智慧的文本变成面目可憎的训练材料,不能仅仅完成几道阅读训练题即万事大吉,而应该重视发掘文本的思想、情感、文化、历史等因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带着感情去阅读,在获得阅读技巧的同时也获得情感的愉悦。在新课改背景下,这种做法应该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长效措施之一。
二、知识奠基,教给阅读方法。
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缺乏必要的阅读知识,必然会延缓阅读能力的形成。因此,现代文教学尽管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基本途径不应是一味的阅读训练,而应该分类梳理,把阅读中必备的阅读知识、方法、技巧,或利用传授法,或利用发现法,及时教给学生,让学生到实践中去积极运用,慢慢来体会,适时总结,最终为我所用,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学《皇帝的新装》等记叙文章时,我就有意识地渗透记叙性文章的有关知识,如记叙文六要素等;教《济南的冬天》等散文时,我就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写作的常识,如形散神聚,景物描写的常见作用,抒情的方法,等等;教《看云识天气》等说明文时,我就有意补充说明顺序、方法等知识,并引导他们到文中分析、印证、体会其作用,教给学生知能转换、理论联系实际的技巧。事实证明,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很大。
三、过程引导,优化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阅读习惯。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而这应该贯穿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要做好三个过程引导。
1.自主探索过程的引导。自学能力始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也是影响学生终生学习的本领。因此,在现代文教学中我总是引导学生去独立阅读、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比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我不做任何点拨,而是让学生去阅读、思考,去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看法: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最精彩的描写、最深刻的道理。其好处是:没有老师或其他渠道定格影响学生思维,非常有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空间的再创造,便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阅读能力。
2.自主借鉴性过程的引导。在信息社会,阅读过程不仅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而且具有博采性、借鉴性,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报纸杂志和其他辅导性读物,引导学生广泛吸收他人思维成果,补充、纠正、完善自己的思想,从而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
3.合作交流过程的引导。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人阅读的积极性和宝贵课堂资源的效能。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阅读教学的合作交流过程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各自展现阅读成果,让学习资源效益最大化,既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让更多学生受益,又可尝到积极主动学习带来的快乐,强化阅读的内在动机,促进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思维整理,规范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一个难点。因此,紧扣课改要求和学生阅读能力的长期培养等目标,大力进行思维整理训练,规范语言表达是十分必要的。
比如,教学《故乡》一课,先引导学生阅读、鉴赏开头一段:“时间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缝隙向外一望,仓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开头的这样一段景色描写到底有什么作用?我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规范表达的方法是:(1)回顾开头景物描写的常见作用——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烘托人物心情、性格、形象,象征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和时代特征,推动情节发展等。(2)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讨论本段特点及常见作用的体现。(3)套用表达模式,从表现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用。结果,学生很快就顺利地表达出了思维成果:表现上,点明回乡时间,渲染了阴冷、萧瑟的气氛,烘托了“我”悲凉的心情,暗示了当时社会的衰败、萧条;结构上,为闰土的出现埋下了伏笔。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普遍感到阅读有路,表达有法,现代文阅读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五、反思得失,理性提高阅读层次。
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螺旋式上升的,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常性的反思阅读中的得失,培养学生自查、自省、自悟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反思中进步,在改进中提高。比如,我在课堂上,经常安排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回答读书、思考的感受,总结自己阅读中的经验;在课外,经常组织学生举办小型的读书经验交流会,通过演讲、文章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理性反思,有效地培养他们的现代文阅读能力。
当然,教无定法。在教学中,每个人都应将秉承爱岗敬业的优良传统,认真搞好新课改研究,努力探索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科学规律,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