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学梅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2009年有机会赴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进行了两周学习,感触深的是他们引以为骄傲的职业教育模式——教学工厂。新加坡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国成为举世闻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并于上世纪末升级为发达国家,其成功的关键是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培养出大量的的一流技术工人及管理人才。
新加坡高职实现一元化领导,大学和高职统一归教育部管理。各领导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促进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经费是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高职启动、发展的关键。新加坡政府认为教育投资是一项生产性投资,因此非常重视增加教育投入。新加坡政府每年投入1000多万新元给生产力局用于培训,每年拨款工艺教育学院1亿新元以支付费用。
新加坡政府除每年由国家拨款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外,还制定了一项政策,即从1979年起,通过向企业集资建立技能发展基金。政府规定,企业要为工资每月不满750新元的职工向国家缴纳相当于该职工工资1%—4%的技能发展基金,由生产力局掌握此项基金。它实际上是对雇主的一种强制性征税,迫使雇主减少雇佣技能低的职工,重视对这类职工的培训,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新加坡政府的巨额投资,独特的筹集办法有效地推动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新加坡政府通过立法强化职业技术教育,使“先培训,后就业,未经培训不得就业”成为一种制度。新加坡拥有严密的考试制度,所有技术经考核得到生产力局的承认、监察,可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有职业证书者方可谋求职业。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实行鼓励政策,把职业技术等级与待遇挂钩。
通过4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新加坡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立交桥”式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新加坡中学后教育分大学预科和工艺学院及工艺教育学院,大学预科是为升入大学作准备,工艺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学制2年,为高职的第一层次;第二层次为理工学院与技术学院,学制3年,直接从高中招生或选拔工艺教育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为专科层次;第三层次是本科大学教育,由于新加坡的本科大学教育不单列普和职,属于普职混合型,由国立新加坡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承担,学制四年。
一方面,新加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追随产业结构的升级,及时调整教育训练的重点方向,如在新技术革命时代,新加坡高职机构对原有课程进行现代化改革,让学生获得现代最新的知识以应付高科技产业改组的需求,让学生得到世界新近流行的信息,增强高职生对现代世界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当今与新近未来最有实用价值的技能。另一方面,新加坡各高职机构还根据新投资的国际跨国公司先进技术的要求,超前抓好培训发展课程。
每个专业的课程由一系列模块组成。核心模块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学科基础,是学生必须要学习并通过的;就业能力模块范围较宽,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素质;专业模块帮助学生掌握某一专业领域内的有关知识;选学模块帮助学生加深、拓宽学习领域,允许学生选择,完成一定学分,才能取得毕业证书。
教学工厂是借鉴德国“双元制”而推出的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并与学校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是一种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以学院为本位,在现有教学系统(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课和项目安排)的基础上全方位营造工厂实践环境的新的办学理念。这种理念渗透在学校教学的各个方面,甚至体现于学校教学机构的设置与校企合作企业的选择上。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缩短了现代企业人才需求与职业学校教学的距离,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教学设施设备与企业接轨,师资队伍素质与企业接轨,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与企业接轨。在课程安排上,“教学工厂”吸取了德国“双元制”的经验,第一年学习基础课,让学生掌握宽广的从业理论和基本知识;第二年学习专业课;第三年半年学习应用性课程,半年搞工业项目设计,使学生毕业后就能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
与传统的工厂实习教学不同,教学工厂的活动以学校为主体,学校全面负责设计和组织整个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整个活动的中心;与传统的学校课堂教学不同,教学工厂模式以企业实际需要为导向,并围绕企业的实际需要而选择教材、组织教学,在针对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发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教学工厂模式中,进行的主要是具体生产项目的开发,如某一模具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某种电子商务的开发、某种电子产品的开发等,很大程度上属于技术运用和工艺创造,这一点又与中、初级职业教育的操作训练不同。
教学工厂模式将职业教育和企业有机地融为一体,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不同于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学校和企业各负责一部分教学,也不同于我国职业教育与企业的随机、简单合作。在这种模式中,也有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但是这种合作是深层次的合作,表现为学校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参与,学校教学活动作为企业生产、经营链中的一个环节而出现,而企业则通过具体项目的合作开发而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校企双方围绕具体的、实际的生产项目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这种深层次的合作与我们常见的企业为学校提供偶尔的经费援助或接纳学生到企业进行跟班性的实习这种简单的合作根本不同。
教学工厂模式将职业教育与企业有机地融为一体,表现为校企双方围绕着具体的、实际的生产项目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深层次的产学结合模式。教学工厂的活动以学校为主体,学校全面负责设计和组织整个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整个活动的中心;以企业实际需要为导向,并围绕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教材、组织教学,在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发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被各理工学院广泛采用,几十年来为新加坡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具有多元技能的人才。“教学工厂”已成为有新加坡特色的双元制,推动了新加坡高职教育的发展。
面对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高职教育迫切需要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强化政府责任,加强统筹规划管理。
加大投入力度,健全经费保障机制。高等职业学校逐步实现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达到本地区同等类型普通本科院校的生均预算内经费标准。
协调发展,奠定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以科学定位为立足点,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完善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应用本科教育对口培养的制度,积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
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宽人才成长途径。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为职业教育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提供条件。
以内涵建设为着力点,整体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多渠道引进“双师型”教师,加速培养现有师资,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最有效的途径。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在企业建立一批专业教师实践基地,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执教水平。实施教职员技能转型计划,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学府进修学习,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如学院可规定20%的教师要进行专职项目开发1~2年,并实行轮换制,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保证了企业项目开发的连续性及与企业合作的延续性),使教师能力多元化,以适应新领域及多岗位的工作需求,实现了教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衔接,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将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生产流水线、经营管理模式引入校园,使教学过程和生产、科研、经营过程融合在一起,不仅让教师能更加真实地教,也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学。加快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企业真实环境的了解,以便今后能够更快地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得到企业的认可。
适应区域产业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推进产教合作对接,强化行业指导作用。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推进评价模式改革。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林靖东院长在介绍理工学院办学成功经验时说:“只有能促进国际经济发展的学校,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赢得企业的主动合作。只有得到企业的支持,学校才能得以长远的、更好的发展。而要得到企业的认可,学校必须超前发展,培养超前发展的老师。”
教学工厂模式作为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独特模式,对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很有借鉴意义,也对如何妥善处理好学校与企业的关系这一长期困扰我们的发展难题有很大的启迪。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在一个深化改革和迅速发展的时期,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经验,立足本土,立足本校,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
1 董操,张素玲.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6(1)
2 林苏.南洋理工的创新型技术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6)
3 黄永辉.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