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萍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湖北武汉 430050)
近几年来,我院在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始终坚持从规章制度、约束机制和操作程序上切实把好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关,形成了“理论学习——实践训练——测试鉴定”一条龙式的服务,使我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为地方经济发展和船舶工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10年学院通过了全国高职示范性建设院校验收;学院连续几年被评为全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诚信单位和先进单位。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人数逐年递增,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与专业教研室、实训中心紧密联系,学生通过滚动式的学习训练,获证率每年都在95%以上。
为了摸清社会需求,明确学院办学方向。每年学院组织各教学单位领导奔赴全国各地区进行大规模的人才培养调研,即走访企业,组织座谈,调查历届毕业生,收回调查问卷,通过信息反馈和数据统计表明,大多数企业对学院的办学方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给予了肯定,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比较满意。同时,他们对学院的教学质量也提出不少好的建议,归纳的核心是职业技能培养,企业要求学生从企业到学校尽可能“零过渡”。
通过调研使我们认识到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切入点,加强技能培训,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的教学改革新思路。具体办法包括:一是严把技能鉴定关;二是推行“课证融合”,重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是有效开展技能培养工作,探索培养层次和方式;四是努力实现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的“双证融通”。
学院完善鉴定工作制度,加强考评员队伍建设。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机构建全,人员配备到位;先后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及职业资格考试管理规定》、《院内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程序》等工作制度。学院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资格认证,获取“双师”经历和“双师”证书,最终获得考评员资格,并通过考评活动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目前学院已建立了一支具有注册考评员的鉴定队伍。
学院在加大对证书体系、职业标准宣传力度,发挥证书体系的导向作用的同时,开展深层次的“双证融通”和“课证融合”。通过发挥导向作用和创新技能培养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全院师生提高技能水平、获取双证甚至多证的积极性。
学院高度重视“双证融通、课证融合”培养模式建设,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要求做到二者的相互衔接、对应与融通。从教学环节上讲,就是将高职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中高级技能鉴定的工作标准相融合,技能实践要求与职业技能鉴定应掌握的操作规范相一致,从而实现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主要从4个方面开展工作。
(1)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显职业证书要求
根据“双证融通”的要求,我们重新制定了全院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将职业标准融入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所有学生必须获取相应专业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获得毕业资格。
(2)重构课程体系,突显职业岗位能力主线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在对职业岗位能力尤其是岗位核心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与之对应的职业标准引入到课程体系模块中,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对于“课证融合”,一是在岗位基本技能模块中,将鉴定考核内容与课程内容相融合,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相融合,从而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即可参加技能鉴定。二是在岗位能力拓展模块和提升模块中,将鉴定考核内容和职业标准设计成单独的课程包,以供学生按照专业方向必修、限选或任选。
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优化课程内容。在课程建设上,我们邀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开发,根据职业标准和学历教育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将职业岗位能力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知识与新技术整合到课程中。
开发配套实训教材,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学院实训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组织编写了操作技能实训系列教程:如《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与加工实训》、《数控车床操作与加工实训》、《普通铣床操作与加工实训》、《机修钳工技能实训》、《维修电工》、《电焊工技能实训》、《汽车维修工》等。这些实训教材与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紧密配套,严格遵循职业标准要求,具有实训任务具体、实训内容详细、考核要点简练、操作步骤明确等特点,是学生技能实践的实用指南。同时,我们也注意结合各个职种的鉴定时间,合理安排教学进程,确保技能实践计划学时。
(3)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专业技能实践
一是实施现场教学。我们将理论教学内容融入实训环节,在实训基地进行融“教、学、做”为一体的现场教学,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如数控机床实例简介、编程与操作练习、维修保养等理论教学内容均在实训基地进行。二是开展项目教学。以项目为中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按工作项目编制加工工艺,完成工件加工,并对加工工艺与工件质量进行评比。
(4)改革考核工作制度,创新考核评价方式
改革考核制度。加大职业技能的考核权重,逐步落实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考试同步的运行机制,使技能鉴定与课程考核结合起来。
创新教学评价方式。一是校企共同考核。以操作能力、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作为评定的主要依据制定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由校企共同考核。二是实现以证代考。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结束后,参加相对应的技能鉴定,以获技能等级证书为依据,作为该课程的考核成绩。如将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的成绩作为该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成绩。三是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以技能竞赛为契机,加强技能训练、突出技能培养。
(1)组织开展学院职业技能排行榜。我们将学院技能竞赛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在一起,以竞赛为载体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为了引导学生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多方面、多侧面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习,学院实训中心根据现有条件,分析往届我院毕业生就业去向,提炼相关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提出了柴油机拆装、钎焊、键盘录入等十二项技能测试标准。这些标准将陆续发布在技能测试管理系统平台上,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相关的测试,测试成绩进入系统,其中佼佼者的成绩将进入排行榜。为学生提供荣誉证书,并认定任选课学分。
(2)组织专业教师技能大比武活动。学院高度重视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对实施“双证融通”、“课证融合”、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作用。一是安排专业教师轮训轮岗,二是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开展岗位职业练兵大比武活动,通过大比武,既调动了年青教师加强平时训练、提高技能水平的积极性,又对老教师起到了促动作用,使其不断强化自己的实践技能。
(3)开展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强化训练。针对我院青年教师数量较多、实践经历较少、指导实践能力较弱的实际。我们制定了青年教师培训方案,要求他们结合自己从事的专业教学岗位,利用校内实训条件强化基本技能,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强化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青年教师培训工程已列为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项目。
近三年来组织了大规模的职业技能鉴定,累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近3万人次,通过率逐年上升,技能鉴定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职业资格认证得到学生和企业的广泛认同。
双证融通将学生的技能培养融入常规教学,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融合,使学生掌握了实用的操作技能,毕业后迅速与企业接轨。
学院各系每年举办相应专业的校内职业技能竞赛,并组织学院师生参加各类社会大赛,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如由美国思递波公司及微软公司共同主办的2009年第八届国际办公软件核心技能世界大赛中国区总决赛,于5月16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开赛,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雷琳、学生左锦程分获两项冠军,武汉船院同时被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授予“微软高级IT学院”。今年组织学生参加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复杂部件造型、多轴联动编程与加工”项目,获二等奖。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初次就业率每年在95%以上,就业质量好,根据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作者——著名的麦可思(民调公司)在凤凰网、新浪、搜狐等网站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院凭借较高的就业率和较好的就业质量入围全国100所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10强第四名,学校社会满意度高,主要体现在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学生家长满意度和上级管理部门满意度高。
我们已初步形成了“双证融通,课证融合,以赛促训,赛训结合”的高职教育技能培养新模式,有效实现了对全院师生的技能培养,为我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