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奶业现状分析

2011-08-15 00:51王海艺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7期
关键词:奶制品奶业牛奶

王海艺

(大理州卫生学校,云南 大理 671000)

我国奶业现状分析

王海艺

(大理州卫生学校,云南 大理 671000)

奶业;现状;解决途径

1 我国奶业发展可喜方面

1.1 奶业形势大盘走好,大势趋强

(1)我国奶产量由1991年的465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3 518万吨;全国奶牛存栏1 300万头;全国规模乳品企业实现总产值1 650.2亿元,同比增长12.4%;乳制品总量1 935.1万吨,同比增长12.9%[1]。根据农业部规划,我国牛奶总产量将从2001年的1 025万吨增长到2030年的6 400万吨[2]。

(2)我国奶业市场不仅成长率居全球之首,其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近几年,我国奶类人均消费每年都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1998年,我国鲜奶总消费量为1 227.2万吨,2006年鲜奶消费量达到1 829.7万吨,比1998年增长了49.1%[3]。专家预测,至2015年,我国奶类消费总量将达到2 500万吨,年均增长6.8%,远高于世界同期l%~2%的增长速度[2]。

1.2 国家对奶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我国奶业的快速发展,除需求量增大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政策扶持力度日益加大。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奶业采取促进发展的产业政策,如提高原料奶收购价、提供购牛的财政和信贷支持、减免奶业税赋等。2001年,国务院先后出台的《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和《中国食物和营养发展纲要》均把奶业发展作为重点。科技部将奶业列入12项重大科研专题项目之一。

1.3 奶牛养殖业已是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奶牛养殖业是我国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据国家统计局资料表明,2000年我国农民养猪每头获利80元,饲养蛋鸡仅有微利,而饲养奶牛每头获利可达3 500元,直接效益最高。另据河北省丰宁县调研表明,1户农民4口人10亩地,种粮食全年纯收入最多3 000元,而养10头奶牛,每头奶牛纯收入3 000元,全年可达30 000元[4]。

1.4 奶类消费市场逐步走向成熟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饮食向营养化方向的转变,奶类不再是营养滋补品,而成为一种大众食品。随着奶制品种类的不断增加,消费市场中已形成了稳定的消费群体,奶类消费总量逐年上升。其中,城镇居民消费量增长最快,2006年人均购买量达到 24.79 千克,比 2000 年增长 71.1%[5]。

1.5 资金投入量不断增加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奶业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国外同行业企业、投资集团等资本市场的关注,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加大了资金投入,同时也引进了一些先进、规范的经营管理理念。我国奶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

2 我国奶业存在问题

2.1 国家管理方面的不足

2.1.1 政府监督机构的体制问题 在我国,奶牛养殖业和奶制品消费市场快速成长的同时却没有明确奶站的监管规范和监管部门,这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漏洞,是我国食品安全体制失效的必然结果[6]。在原料奶监管方面,人力资源配置明显不足。如县一级畜牧部门主管奶牛养殖业的人员,多不过十余人,有的只有四五人,无法监管奶站收购牛奶的质量。

2.1.2 国家质检管理局的失职 国家专门设立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管局专司监管食品药品安全及其他产品质量,这些机构在各地又设有下属、分支或派出机构。但在如此严密的监管体系之下,奶制品问题仍然存在,这就反映出国家质检管理局的失职。

2.1.3 政策法规不健全,监管制度漏洞较多 检测出三聚氰胺的产品几乎都是名牌产品,这一点充分说明我国政策法规不健全,监管制度漏洞较多。

2.1.4 奶制品检测技术和标准体系不完善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有关部门曾多次对三鹿奶粉进行检测,但均未检出三聚氰胺;导致“大头娃娃”事件的安徽阜阳婴幼儿奶粉的检测也是合格的。这些连续不断出现“合格奶粉”致婴幼儿死亡的事件说明我国奶制品检测技术和标准体系仍存在较多弊端[6]。

2.1.5 法律执行不力 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国家公布的乳品企业有22家,这些企业中许多是大型的知名企业,如蒙牛、伊利、光明等,但依法处理的主要是三鹿集团和一些奶站负责人,其他大型企业负责人并未受行政处罚,法律执行力度很弱[6]。

2.2 企业缺乏自律

2.2.1 企业不诚信经营 如个别企业在产品标识及广告宣传上夸大其辞,以虚假内容误导、欺骗消费者。事件发生后掩盖事实真相,试图控制媒体尤其是网络来控制舆论等做法都反映出企业道德沦陷。

2.2.2 企业忽视产品质量 企业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以提高奶制品检测时的营养成分含量,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销售份额,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威胁。农村销售的奶制品多由小企业和小生产作坊提供,其产品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难以得到保证;生产者法制观念不强,对于劣质产品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损害认识不够[7]。

2.3 奶源质量不高

(1)目前,我国奶制品质量状况整体较差,制约我国奶业核心竞争力和健康持续发展。2008年,农业部奶牛科技入户项目组对全国300多家奶牛养殖户和20多个奶站进行调查,其中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平均为2.8%和3.1%,而奶业发达国家原料奶乳蛋白率、乳脂率平均为3.2%和3.5%。我国牛奶质量明显低于国外奶业发达国家牛奶质量[8]。

(2)奶牛良种数量不足,单产量低。据最新资料统计,2000年奶牛业发达国家荷斯坦奶牛平均产奶量已接近8 000千克,而我国还不到3 300千克[4]。

2.4 消费市场不健全

2.4.1 奶产品消费量偏低,消费人群偏少 受传统饮食习惯影响,我国人民食品结构中,牛奶所占比重相对偏小,我国城镇人口每人每天消费的牛奶量只有63克。农村人口更低,只有41克左右。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指出我国居民每天应食用相当于300克鲜奶的奶类及其制品[1]。

2.4.2 消费者奶制品知识匮乏(1)许多消费者不明白价格相对低廉的乳制品对改善营养、平衡膳食结构、补钙和增强体质的重要作用。(2)部分消费者认为特别香的牛奶才是高品质牛奶,这就促使乳品加工商在牛奶中加入大量增香剂。(3)目前很多消费者喜欢喝高温消毒奶,不喜欢喝巴氏奶,事实上巴氏奶具有更新鲜、营养价值更高的优点。发达国家巴氏奶在液态奶中所占的比例已超过了90%,而我国的比例仅为30%,严重制约高品质牛奶的消费[8]。

2.5 新闻媒体责任意识缺失

一些媒体仅从商业利益出发,罔顾新闻真实性原则,一味追逐经济效益而抛弃社会效益,误导消费者。

3 解决途径

3.1 完善法制建设

3.1.1 制定并完善《食品安全法及相关制度》以奶制品为代表的食品关系人民的生命安全,对于其从业人员及企业相关人员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6]。

3.1.2 引入食品安全责任人制度 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餐饮服务许可证的企业,其直接责任人5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生产经营者是保证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将这一规定明确写入食品安全法草案,细化为相关制度[6]。

3.1.3 建立食品安全信用及召回制度 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最终达到将缺少安全信用的企业驱逐出市场的目的;建立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防止不安全食品在市场上流通、销售。

3.1.4 允许公民建立独立的民间食品监督机构 利用民间及第三方食品监督机构,对政府安检部门和厂商进行公开监督,有利于弥补政府监督部门的不足,有助于政治体制改革,根治官商勾结和权力资本化,真正构建起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6]。

3.2 构建完善的检测体系

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检测点少、设备少且不配套;只能提供“快速不准确、准确不快速”的检测;技术力量薄弱;检测费用过高。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构建检测体系的资金投入,组织科技人员对检测设备进行科技攻关,研制和生产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标准的配套设备。

3.3 培养诚信企业

3.3.1 注重企业家诚信意识培养 人无信不立,市无信则乱。诚信是企业的资本和财富,失信势必导致企业关系紧张,合作伙伴减少,市场空间变小。

3.3.2 建立并完善企业诚信奖惩制度 通过对守信者的必要奖励,对失信者的严厉惩处,让“诚信无价”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高度共识。

3.4 加强奶源基地建设,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推进奶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进程是发展现代奶业和提高牛奶质量安全的必由之路。实现规模化养殖,有利于实行严格的奶牛养殖、卫生防疫和环境控制标准,提高养殖水平和牛奶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广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实现饲料标准化、奶畜健康养殖标准化和养殖卫生环境标准化,才能保障原料奶质量和安全[8]。

3.5 正确引导消费者,积极开拓消费市场

借助行业协会、大众媒体、政府等方面的力量,加强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帮助消费者增强识别乳制品质量的能力;帮助消费者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同时提高消费者特别是农村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保障自身合法权益[7]。

目前,我国奶制品营销应把目标适当转向农村,并根据农村消费需求和承受能力制定营销策略,有步骤地推进农村学生奶工程,并以此为切入点,带动农村整体饮用奶习惯的养成[5]。

3.6 注重传播媒介的影响作用

相关部门应认真审核相关节目及广告,避免群众不仅没有得到健康知识,反而听信虚假广告造成严重后果。

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及国外优质奶制品企业带来的市场冲击,我国奶业将迎来新一轮挑战。根据我国奶业现状,只有资源、环境、养殖、加工、市场各环节协调、健康发展,才能促使我国奶业持续发展,从而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

[l]张志民,胡智胜,侯世忠.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中国奶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乳业,2010,(6):22~25.

[2]贾树妍,贾淑军.点评中国奶业迷局[J].经济论坛,2003,(16):6~8.

[3]刘卫国.我国液态奶市场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9,(6):41~42.

[4]李胜利.试论中国奶业的可持续发展[J].饲料广角,2002,(12):6~9.

[5]胡潇元.奶制品企业的安全卫生之政府监督职能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9,(12):210~211.

[6]刘录民.我国奶制品“三聚氰胺”中毒案例分析[J].新西部,2009,(2):72~73.

[7]刘妮雅,刘晓萌.我国奶制品质量安全问题经济学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2):4~6.

[8]王加启,赵圣国.我国牛奶质量安全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奶牛,2009,(11):3~7.

S823.9+1

A

1671-1246(2011)07-0158-02

猜你喜欢
奶制品奶业牛奶
送牛奶
炫彩牛奶画
树上也能挤出“牛奶”吗?
黑龙江省居民奶制品消费现状、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云南省高校大学生奶制品消费行为分析
饮食减少奶制品危害骨骼健康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神奇的牛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