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华 李 冰
(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奶制品作为一种营养丰富且全面的理想食品,在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但各个省或地区之间的奶制品消费情况有很大差别。黑龙江省是奶制品生产大省,据《中国奶业年鉴2017》统计,2016年奶制品产量为196.08万吨,全国第五,但人均奶制品消费量却很低。
表1 2016年部分地区奶制品产量统计(单位:万t)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黑龙江省居民奶制品的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对黑龙江省未来奶制品消费趋势进行合理预测,特于2019年1月至4月对黑龙江省775位居民进行了调查,该调查详细了解了被访居民的奶制品食用习惯、目前购买奶制品的情况,以及对奶制品发展的建议,通过归纳总结,整理出下列材料,希望对有关部门判断黑龙江省居民奶制品消费未来趋势,推进奶制品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奶制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有一定帮助。
(一)奶制品消费数量。黑龙江省的部分少数民族素来有食用奶制品的习惯,但大多数人消费奶制品只是近十几年的事情,而且多是受“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等广告影响,为老人和儿童购买奶粉和液态奶,成年人食用奶制品相对来说较少。
2016年我国人均消费奶制品12kg,而黑龙江省人均奶制品消费量仅为9.8kg,排名第23,仅是是北京居民人均消费量的42%。
表2 2016年部分地区人均奶制品消费量统计(单位:kg)
(二)奶制品消费结构。此次调查显示,黑龙江省城镇居民奶制品的消费品种多是纯牛奶、风味液态奶、酸奶、奶粉、冰淇淋、含乳饮料等,液态奶、奶粉和冰淇淋的消费量占乳制品消费总量的89.6%,而西方国家居民消费最多的奶酪和黄油等奶制品的消费量在黑龙江省乳制品消费中所占比例很小;女性比男性更多购买奶制品,这与大多家庭都是女性操持家务、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有关,同时也说明女性更青睐食用奶制品;不同职业的居民对奶制品消费的量差别不大,但在选择品牌、包装、产品档次等方面有明显不同,农民和工人更趋向于选择国内大品牌、塑料包装、性价比高的商品;不同学历的居民购买奶制品的量无明显区别,奶制品消费行为受文化程度影响较小;除未成年人外,各年龄段居民对奶制品的消费趋向平衡;收入与购买奶制品的量有直接关系。
(三)城镇与农村消费差异。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截止到2018年底,黑龙江省常住总人口为3788.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50.5万人,农村常住人口1538.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4%。[1]从表2可清楚地看出,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奶制品消费的量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城镇居民大约是农村的3倍。从此次调研结果来看,城乡居民对奶制品品种的喜好有明显差异,在液态奶中,城镇居民更喜欢消费脱脂牛奶、低脂牛奶和酸奶等,而农村居民则偏好于强化牛奶(添加维生素或其他微量元素)、花色牛奶(添加核桃、果汁等)或含乳饮料。
(一)拉动黑龙江省奶制品消费增长的因素分析。黑龙江省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推动着奶制品消费水平的提升。[2]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一季度黑龙江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708元,同比增长7.7%,即使扣除价格因素以后,较上一年也增加不少。居民消费金额会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奶制品的消费量也自然会有所增加。
黑龙江省人口结构的变化促进奶制品消费的增长。截止到2018年末,黑龙江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4%,比2017年提高0.7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0.05%,比2017年提高0.13个百分点。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文件《黑龙江省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指出,黑龙江省将进一步放宽哈尔滨市主城区落户条件,中专以上毕业生零门槛落户,贫困家庭子女免费上技校,力争实现在主城区租房即可落户。黑龙江省还将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加速城镇化建设,切实提升居民城镇率。第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解决部分居民的就业问题,提高其收入并增加其购买能力。第二,城镇化会改变部分居民对饮食的认知水平,从而改变其膳食结构。第三,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购物环境、冷链运输系统等配送系统会逐渐完善,满足居民对绿色、安全和方便的食品需求,吸引居民消费奶制品。
从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决议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以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积贯彻执行,并配套出台了相应政策促进二孩政策顺利实施,对改善人口结构、促进黑龙江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起一定作用。婴幼儿及儿童正是食用奶制品较多的人群,二孩政策的实施无疑会拉动奶制品的消费。
(二)制约黑龙江省奶制品消费增长的因素分析。食品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食品安全为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为了谋取更多利润,不法商人往往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或添加有害物质等。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以来,发生了多起奶制品质量安全事件,极大第影响了居民对奶制品的消费信心和数量,人们在购买奶制品的时候趋于理性,受广告等因素影响减小。
部分居民乳糖不耐受,不适合喝牛奶。乳糖不耐受在儿童期较为常见,在北京、上海、广州和哈尔滨4大城市进行的3~13 岁1168 名健康儿童调查提示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较高,87%的儿童乳糖不耐受发生在7~8 岁。乳糖不耐受患者虽然可以少量多次的引用牛奶或者食用酸奶等奶制品,但大部分乳糖不耐受患者会选择替代品来补充蛋白质。
黑龙江省人口数量的减少也是制约奶制品消费增长的因素之一。2018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省人口出生率为5.98‰,死亡率为6.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9‰,2018年末常住总人口比2017年减少15.6万人。
黑龙江省居民的饮食习惯制约奶制品消费。大多数黑龙江省居民没有每天食用奶制品的习惯,更不喜欢食用乳酪等附加值较高的奶制品。与此同时,黑龙江省是大豆主产区,大豆制品作为更易吸收的植物蛋白更受居民青睐。近几年大豆制品也在升级换代,大豆制品的品种增加,口味更加丰富。
(一)奶制品消费量。自2003年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改革开放以来被拉开的发展差距正在逐年缩小。2013年以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的提出和实施,黑龙江经济发展更加快速,据2019年4月25日中国新闻网报道,2019年第一季度,黑龙江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达3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3%。黑龙江省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人们收入预期增长,将继续推动奶制品消费升级。从此次调研数据来看,绝大多数受访者意识到食用奶制品的好处,表示未来会在奶制品投入更多。
(二)奶制品消费结构。目前,液态奶仍是最受黑龙江省居民欢迎的奶制品,此状态将继续维持很长时间,但奶酪、黄油等奶制品的消费量会逐渐提升。首先,同欧美国家或其他亚洲国家相比,甚至同较发达的省市相比,我省在干乳制品消费方面提升空间都很大,所以,随着黑龙江省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认知水平的提升,相关产品消费量必将增多。其次,随着奶制品加工水平的进步,随着干乳制品口味的改良,越来越多的居民会认可并购买。最后,随着中西方文化的融合,黑龙江省居民的饮食习惯和口味也会有所改变,尤其是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的青年或少年儿童,饮食习惯的改变将促进干乳制品的消费。
(三)口味创新。黑龙江省居民未来将更愿意购买创新口味奶制品,而不是原味奶制品。第一,奶制品本身是健康食品,只是同质化现象严重,添加具有健康功能的添加物,比如添加燕麦、红枣和坚果等,则更容易被居民选择。第二,价格不再是中产阶级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他们更愿意购买更高品质的轻奢化产品,比如榴莲酸奶刚好能展现其小资情调。第三,90后、00后逐渐成为奶制品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他们对奶制品的功能要求趋于多元化,比如将奶制品的功能与场景相结合,饮酒以后食用柠檬口味的奶制品以解酒解腻,夏天吃薄荷口味的奶制品以解暑降温,用海盐口味奶制品以彰显其个性。[3]
黑龙江省居民奶制品消费量总体较低,远低于中国平均居民消费量,消费结构不合理,液态奶占主导地位,并且城乡之间差距很大。但随着黑龙江省居民收入和营养知识的增加,随着居民观念和习惯的改变,随着加工水平的进步和风味的改良,奶制品消费数量将持续提升,消费结构将逐步趋于合理,产品品种将趋于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