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中药专业产学结合办学模式实践

2011-08-15 00:51:36吉玉兰刘东平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1期
关键词:产学技能型办学

李 端,刘 宏,吉玉兰,刘东平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0)

高职高专院校中药专业产学结合办学模式实践

李 端,刘 宏,吉玉兰,刘东平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0)

中药专业;产学结合;办学模式

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任务。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相对薄弱;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较少;在技术转让、科研成果孵化、依托学科优势创办科技企业等方面不足。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实践产学结合办学模式面临一定困难。

我校自2002年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以来,就把药学类专业实行产学结合作为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的重点,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建设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

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首先要建设实训基地。我校原有教学药厂、药用植物园及附属医院,规模较小且层次偏低,已无法满足高职高专层次中药专业实践教学需要。为此,我校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及高职高专院校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由过去主要为医院培养调剂人才转为面向中药全行业培养人才,并严格按照国家药品管理统一实施的规范标准和产学结合办学模式,采取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与校企联合组建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方式,重新设计和建设中药专业实训基地[1]。

1.1 按照GAP标准建立中药植物栽培示范基地

我校原有校内药用植物园占地2 000m2,栽培药用植物标本400余种。现拓展至8 700m2,药用植物标本逐步增至1 000多种,并且规划把占地400余亩的校园建设为大型药用植物园。另外,我校还按照GAP标准在著名丹皮生产基地南陵县丫山建立中药栽培示范基地。该基地除接收本校学生实训外,从2004年起已开始接收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相关专业学生的野外实训。

1.2 按照GMP标准建立中药生产实训基地

校内建有国家财政支持的生物制药技术实训基地,拥有颗粒剂、注射剂、生物发酵等6条仿真GMP生产线,占地1 200m2;学校原有附属药厂依托上海悦胜集团,在芜湖市生物药业科技园内征地80余亩,建成具有中药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剂型的生产线和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提取等车间的现代化制药企业,并通过国家GMP认证。另外,还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增设了2家教学药厂。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而且真实的生产情景和现场氛围,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岗位综合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1.3 按照GLP标准建立药品检验实训基地

经市政府协调,我校与芜湖市科技创业中心签订协议,共建生物药业中心实验室(获国家认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教学药厂检验室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药品检验学习奠定基础。

1.4 按照GSP标准设置医药营销专业课程

我校按GSP标准设置医药营销专业课程,并将上海、江苏、浙江及本省多家医药公司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同时为企业定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深受企业欢迎。

通过以上实训基地的建立,逐步构建了符合药品管理规范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我校药学系专业设置也从单一的中药专业拓展为包括药学、制药技术、医药营销及中药栽培在内的较完整的专业体系,适应了中药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必须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此,一方面,要求专职教师到实训基地参与实践,了解现代药品管理规范和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发现并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技术问题,以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走进课堂讲授生产应用技术,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实践教学效果[2]。

3 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

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中药人才,教师必须改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现象,克服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学习乏味的弊端。为此,我校从以下4方面进行教学改革[3]。

3.1 改革教学模式

我校全面修订了各专业教学计划,实行模块化组合,强调“淡化学科意识,强化能力培养”。新教学计划更贴近人才市场对职业岗位的要求。

3.2 更新教材内容

我校积极参与了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卫生部规划教材编写,使之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特点和中医药特色,如实反映中药学科科研进展和对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

3.3 逐步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依托实训基地建设,我校逐步构建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有专业技能模块,教学计划有实践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质量有具体衡量标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使教师更注重学生实际技能培养,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3.4 开展科学研究,提升教师学术水平

高职高专院校中药专业在理论教学中适当“淡化学科意识,强化能力培养”,并不意味着降低学术水平。而应按照产学结合办学思路,侧重岗位技术革新和规范化运营相关课题研究,以此带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其学术水平。

近年来,我校积极与相关高校及中药生产企业合作,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立项科研课题已列入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与国泰天然药物种植有限公司合作的“安徽道地药材凤丹皮的(GAP)规范种植研究”获芜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已申报安徽省科技进步奖;由安徽省经贸委资助,与上海悦胜(芜湖)药业有限公司(学校附属药厂)合作研制的“无糖型清喉咽颗粒”“无糖型健脾颗粒”获市科技进步奖,已获得国家批准文号并正式生产,产值达数百万元;与悦胜药业公司合作的“芷苓膏中药面膜开发”项目,获芜湖市“五小”发明一等奖。另外,列入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的科研课题项目均已启动[4]。

中药科研工作的开展,不仅提高了教师学术水平、教学质量,而且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得到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层次中药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先导,以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实现产学结合办学模式,体现教育特点,突出中医药特色并致力于中药行业的现代化建设。为此,只有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求支持、以创新求发展,才能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高职高专院校中药专业健康发展。

[1]刘强,沈群,易延逵,等.《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探素[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5):203~204.

[2]沈雪梅,何伟,周毅生,等.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4):383~384.

[3]何群,夏新华,雷志钧,等.围绕“3+X”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中药药剂学课程体系改革[J].药学教育,2010,26(1):33~35.

[4]王晓颖.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探索专业素质教育[J].药学教育,2007,23(2):37~38.

G471

A

1671-1246(2011)01-0007-02

安徽省2009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工学结合’中药制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高[2009]9号)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产学技能型办学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基于产学协同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出版广角(2022年5期)2022-04-15 22:35:44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产学结合教育模式在路桥专业中的应用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中国水利(2015年5期)2015-02-28 15:12:36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