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互译中使用视角转换的原因探究

2011-08-15 00:49石蕊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译语习语英汉

石蕊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鹤壁 458030)

英汉互译中使用视角转换的原因探究

石蕊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鹤壁 458030)

翻译就其本质而言,就是指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语言蕴涵于文化之中,语言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由于差异是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之间客观存在的,在翻译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字面意义和结构的完全照应。文化背景、社会历史背景、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无法回避。译文和源文达到最大限度的等值是翻译所追求的目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必要借助一定的转化手段进行语言之间的转换。语言之间的转换可以通过视角的转换来实现。

翻译;视角转换;文化背景;等值;角度

一、视角转换的定义

美国著名的翻译学家奈达曾经指出,读者是决定翻译语言的重要因素,英汉互译要以读者为中心。不同国家人的思维方式既有共同性,也有较为显著的差别。翻译作品的语言要符合译语读者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思维方式。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语言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变化。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并受人们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影响,而形成了独有的不同于其他语言的表达方式。同时,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也形成了对自己所属的那个语言体系独特表达方式的适应性。为使译语符合译语读者民族语言的表达习惯,使其更容易被接受、被理解,就需要转换表达方式。这种转换就可以通过视角转换来实现。什么是视角转换呢?从深层次看,语义上的相似之处在不同语言中都有体现,但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却是变化多端,差异一目了然。这就要求翻译者在不涉及特殊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把源语信息用目标语来重组,转换表达的角度,使译文与读者的语言习惯趋于一致,更容易使读者接受,这就叫“视角转换”。

二、翻译中使用视角转换的原因

1.不同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每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其语言的发展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进程,中国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进程与美国英国截然不同,因此汉语和英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有着极大的不同。这种不同在翻译中尤其表现在对谚语和习语的英汉互译中。对源语准确的翻译必须要建立在对源语及译语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正确认识上。例如:中国人称岳父为“泰山”,这一汉语词汇如果被直译为“Taishan”一定会使西方人大惑不解,但是如果译为“father in law”就可以避免这样的困惑,达到译文忠实于源语的效果。实际上,“泰山”这一用法是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唐朝时期的。古代帝王有祭天地的礼俗,祭天就是祭北斗星,祭地就是祭泰山。唐玄宗有次祭泰山,张说当封坛史,负责玄宗祭地之事。当时张说利用职务之便,把自己的女婿郑鉴由九品小官一下子升为五品官。后来玄宗知道此事,问什么原因。郑鉴答不出来,玄宗身边一个唱戏的人答道:“此乃泰山之力也!”这话的意思是说因为皇帝祭泰山,郑鉴的岳父又负责安排此事,所以郑鉴才得以升级,从此人们便以泰山指代岳父。可见,有时候为了使译文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对于源语特有的文化背景,翻译时往往要采用视角转换的方法。再例如:“这叫做负荆请罪。”译为“It’s called Abject Apologies.”“负荆请罪”的故事是汉语中的特有的典故,出自《史记》有着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对主动向别人认错、道歉,对自己严厉责罚的人,就称其为“负荆请罪”。译文It’s called Abject Apologies.(可怜兮兮地向对方道歉)虽然没有翻译出原文特有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但却基本译出了原文所要传达的内涵意义。除此之外,在汉语中还有很多习语与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是密切相关的。比如:“价值连城”、“完璧归赵”、“取而代之”、“四面楚歌”、“项庄舞剑”是和古代战争相关的。“毛遂自荐”、“卧薪尝胆”与历史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英语言文化中是不存在这样的典故的,因此,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就要用到视角转换的方法。

2.不同的生活习惯

人们的生活习惯是由所在的地域文化决定的。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中国人和英国人分别生活在东半球和西半球,不同的地域文化决定了中国人与英国人生活习惯的迥异。不同的生活习惯随着历史的演变会对语言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有很多汉语词汇和英语词汇的产生都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息息相关。英国四周环海,航海业发达。英语中有许多与水相关的习语,如all at sea,to rest on one’s oars,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但是,对于这些习语如果我们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直译,就无法翻译出其文化内涵。所以,我们在翻译时要进行视角转化,在了解这些习语的文化内涵后,使用意译法来翻译出。以上短语我们可以依次翻译为“不知所措”,“暂时歇一歇”和“奋力图存”。比喻花钱如流水,不懂得节俭,英文中的说法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中语义相对成语则是“挥金如土”。因为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中国的大部分省份属于内陆省,人们的生活离不了土地,对土地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汉语中有许多与土相关的成语如土崩瓦解、堆积如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生活习惯影响着我们对语言的翻译,为做好翻译工作,译者有必要在源语翻译为目标语时进行视角转换。

3.不同的习俗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习俗。习俗所涵盖的内容是方方面面的,包括社交、礼节、饮食、穿衣等。英汉习俗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为了使读者正确地理解源语,在翻译过程中利用视角转换来达到意义上的对等是很必要的。英汉习俗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在汉语中,人们打招呼经常说“吃过没有”,翻译时如果我们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Have you had a dinner?就失去了这句话的交际意义。事实上,英语中经常用“hello”、“how are you?”来作为人们见面时的习惯问候语。因此,为了达到其交际意义,我们把“吃过没有”翻译成“hello”或“how are you”更为合适。汉语中形容人出身富贵常用的表达方式是含着金勺子或金钥匙出生的。但英语中相对应的表达方式却是“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one’s mouth”。这种差异就是由不同的习俗所造成的,为使翻译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我们在翻译时要了解相关的风俗习惯,采用视角转换的方法进行翻译。受不同习俗的影响,相同动物的形象在英语和汉语中却有截然相反的涵义。在汉语中,因为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狗是一种低级的、卑微的动物,因此,在大部分与狗相关联的词语都是含有贬义的。如狼心狗肺、狗腿子、狐朋狗友、人模狗样等。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普遍认为狗是人最忠实的朋友,因而在英语中与狗相关的习语往往具有褒义。例如:Heisa lucky dog.“他是一个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a top dog“优胜者,左右全局的人”,dogdoesn’t eat dog“同类不相残”。

4.不同的宗教信仰

语言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人们宗教信仰的差异,语言中多少会带有不同的宗教色彩。中国是一个宗教百花齐放的国家,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会对语言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最流行的宗教是儒教、道教、佛教。因此,在汉语中有许多关于这三个宗教的词语。例如“玉帝”、“观音”、“菩萨”、“佛主”、“慈悲为怀”。在汉语中也有很多与这些词语相关的成语,如“借花献佛”等。但是在西方国家,大部分人信基督教,圣经是基督宗教的经典著作,它对西方语言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Man proposes,God disposes”可以翻译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西方有很多人信仰基督教,认为上帝是万物之主,而中国人深受佛教的影响,天是中华文化信仰的中心。两者虽然所依附的宗教不同,但在中西方宗教中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西方人心中的上帝与中国人心中的天在语言功能上是一样的,在翻译时,我们只要采用视角转换就可以达到这种等值的目的。同样道理,英语习语“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可以翻译成“自助者天助”。

5.不同的思维方式

简单而言,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就是思维,这一反应过程就是指基于表象、概念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它是在社会实践里产生的人类独一无二的一种活动。由此可见,思维是一种极为抽象的事物。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思维方式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因而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也大不相同。思维习惯的差异有可能造成对词义的理解障碍,影响到对篇章的理解。思维与语言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们必须承认语言离不开思维的支配。在翻译时,如果译者没有考虑到思维方式的不同,对译文进行字面意思的翻译,就有可能造成读者对原文理解上的错误。根据汉语的思维,我们在描述地址时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描写的,但英文却恰恰相反,它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来描述的。例如“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长风路1号”应该翻译为“Chang Feng Road1,Jinshui Region,Zhengzhou City,Henan Province”。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应翻译为“a modern powerful socialist country”,而不能译为“a socialist modern powerful country”。因为在英语中多个形容词修饰名词时是有特定语序的,这也是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思维特征,在翻译过程中,使用视角转换可以使目标语更加清晰易懂,更符合目标语的思维习惯。

综上所述,论文主要阐述了翻译中进行视角转换的原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发展深受文化发展的影响。在翻译时,为了使源语与译语语义达到最大限度的等值,使译语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我们首先要了解源语与译语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然后以读者为中心,使用视角转换的方法来达到译语与源语的等值。

[1]曹敏祥.谈等值翻译[J].中国翻译,1998,(2):25-27.

[2]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3]谭惠娟.从文化差异与渗透看翻译的异化与同化[J].中国翻译,1999,(1):45-47.

[4]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5]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Nida EugeneA.Language and culture[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H315.9

A

1673-0046(2011)10-0190-02

猜你喜欢
译语习语英汉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英汉量词分类及语法与表意功能的对比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浅谈“说”的翻译技巧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