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与拓展训练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2011-08-15 00:49刘茜伦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中央民族大学体验式少数民族

刘茜伦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81)

民族传统体育与拓展训练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刘茜伦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81)

少数民族体育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它已逐渐成为不少高校体育课的常规内容。拓展训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且它的教学模式受到广大同学的认同和喜爱。笔者认为,这二者在教学内容、目的和方式上具有结合的可行性。

民族传统体育;拓展训练;结合

一、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新思路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不可比拟的文化吸引力,其项目众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场地器材要求简单,且对人体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在高校中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完善和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还有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

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要吸取世界优秀体育成果与继承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其中第二十条中提到,要做好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和对新兴、传统体育项目的利用,开发运动项目资源。

身处多元民族文化氛围中的民族高校体育,在立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实践中,也在不断探索其与新型教学方式的联系。近年来,名为“拓展训练”的学习方式,以其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博得了老师和学生的关注和极大的兴趣,迅速在高校中推广开来。

二、高校拓展训练的发展

拓展训练在国外又名为 Outward Bound、Project Adventure,在台湾、香港、大陆被称为“外展训练”“历奇”等。它最初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军训练,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较为完善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拓展训练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中,学生亲身参与团队动态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改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全新的体验式教育模式。其核心过程是体验→反思→抽象→应用。

2000年教育部体育卫生司的一些专家已经开始呼吁学校应该开设野外拓展课程,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毛振明院长一直主张把拓展训练课程引入到中学、大学体育课程中来。现如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纷纷把拓展训练纳入体育教学课程。

三、高校民族体育与高校拓展训练的比较及结合可行性分析

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可深度挖掘的价值。但现今,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仍存在不少问题,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简单枯燥,教学模式僵化,培养目标单一。这问题让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这一战线上进展缓慢。而另一方面,拓展训练这种新兴教学形式已被事实证明,它有着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和影响力,这给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路径。这二者有相似点,具备相互结合的可行性。

1.教学内容的相似性

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独特的身体运动符号。周伟良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中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体育的,二是民族的,三是传统的。在这一定义中,“民族的”和“传统的”代表其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而“体育的”则认定了它在身体、动作方面的属性。

与之相似的是,拓展训练作为体验式培训的一种,同样强调身体的参与和感官的体验。其行动细节能被解构成肢体动作,能从心肺耐力、肌力与肌耐力、身体成分、柔软度和神经肌肉放松五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衡量。实践检验证明,以常规体育课的体能消耗3为基准,发现拓展课中一半以上的项目体能消耗达到该值,平均体能消耗略接近常规体育课的均值水平。

同样,这两种项目都有备趣味性和游艺性。有学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寓竞争性、表演性、娱乐性、观赏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运动项目”。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是民族群众在劳动之余的休闲娱乐活动,比如黎族的“跳竹竿”等。拓展训练项目往往能让参与的学员在体验和突破的过程当中产生强烈的兴趣,并全情投入。不少拓展项目本身就充满了趣味性,比如“一元五角”等破冰项目,它们能让学员在欢愉的氛围中迅速进入训练状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从内容这一角度来看,民族传统体育和拓展训练之间有着相似性,并且有相互结合的可能性。

2.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民族体育项目以身体练习为基础手段,参与者在愉悦身心的运动中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有助于人体的机能形态、体质、体能向着健康化的方向发展,并能有效地调节人的心理活动,有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这对应着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中的“身体健康目标”和“运动技能目标”。同时,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特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些能够博得人们的喜爱,使得人们持续进行操作和锻炼。另外,许多传统项目规则简单,操作简易,不受场地限制,这为人们广泛地开展和参与锻炼提供了条件。这对应着“运动参与目标”。北大钱永健教授于2006年修订的拓展教学大纲中,表明高校拓展具有“体适能”目标,这一点中的内容正好与前面提到的三点课程目标一致。

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属于群体性项目,比如壮族三人板鞋等,都是多人参与,只有团队配合协作才能完成。这反映出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团结协作能力的内涵和价值。这对应着“社会适应性目标”。高校拓展课程目标与之对应的是“群适能”目标。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拓展训练与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目标的方向存在一致性,这奠定了二者相互结合的基础。

3.教学方式的可借鉴性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具有一般体育教学的特点,也有自身独立的特点。由张选惠主编的《民族传统体育概论》归纳出四点教学原则,其中包括“集体协作性原则”。这与高校拓展训练项目的另一重要特征——团队性是一致的,多数拓展训练都是团队协作项目。

如今民族体育教学方式大多借用西方竞技体育教学方式,这其中存在不少问题。许多学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方式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笔者认为拓展训练的教学方式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突破角度。

拓展训练是体验式教学的一种,美国西储大学教授大卫·库伯(David Kolb)于1984年提出了著名的体验式学习圈模式——“四阶段体验式学习圈”,即体验——反思——抽象——应用。体验式学习高度强调一切学习以体验为起点,而后进行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抽象和转化,最后再一次回归实践进行应用,迁移学习成果,同时进入另一个新的学习循环。拓展训练的教学模式秉承了体验式教学的这一核心流程。

该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自主体验。同时,非常注重体验之后的反思和分享,通过反思和分享阶段的努力,使得体验不流于形式,促进知识、行为和情感态度这些学习成果的明朗化,强化学习效果。若民族传统体育能与之有效地结合,就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项目蕴含的深意,加深对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知识与文化背景的了解。

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来看,民族传统体育和高校拓展训练存在相互结合的基础和可能。但笔者也认为,在探索的过程中要注意这种结合并不是将所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生拉硬扯进拓展训练的教学模式中来,而是选择合适的、可结合的项目,在探索中寻找二者的交集。既要保持民族传统体育的原滋原味,也要遵循拓展训练的核心规律,从交集中寻找突破点。

[1]潘宁.湖北省高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思考[A].韦晓康,张延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创新与人才培养探索[C].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132-133.

[2]谢恩杰,李萍美,程丽珍.学校拓展训练[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陈益芝.关于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思考[A].韦晓康,张延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创新与人才培养探索[C].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159.

[4]钱永健.拓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5.

[5]张秀萍,王光.都市社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A].韦晓康,张延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创新与人才培养探索[C].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174.

G8

A

1673-0046(2011)10-0173-02

猜你喜欢
中央民族大学体验式少数民族
中央民族大学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서정인 초기 소설에 나타난 ‘주 변부’의재현방식과 작가인식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