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公选课课程建设的思考

2011-08-15 00:49刘瑞新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学分考试考核

刘瑞新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关于加强公选课课程建设的思考

刘瑞新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文章基于长期公选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在公选课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热情不高、学生选课盲目,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管理以及考核方法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在加强公选课课程建设方面提出了鼓励教师开设公选课、对学生选课加以引导,在公选课内容的选择、教学模式的优化、鼓励多种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公选课;课程建设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学校本着培养复合型人才和进行素质教育的思路,纷纷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建立大的学科平台,一般由学校教务处整合全校资源,增加专业选修课,向全校大学生开放,由学生任意选修。目前全国各个高校都开设有一定数量的校公共选修课(下面简称公选课)。

公选课是指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以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公选课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旨就在于满足不同兴趣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是适应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

笔者自2007年开设公选课《饮食风俗》以来,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了诸多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就对本门课程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一、公选课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开设公选课的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高等院校对教师教学和科研的考评都越来越严格,每年都必须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任务,教师感到压力很大,加上连续扩招后各个院系的教学量已经很大,本已经很忙的老师还要拿出时间和精力来建设一门面向全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通识”性质的公选课,这就对教师的授课有较高的要求,既要风趣幽默又有严谨规范,既要有广度又有一定的深度,既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又要有一定的学术前瞻性,公选课需要教师同时具备这么多的要求,这对教师也是很有挑战性的。加上近年来为保证教学质量,对教师上课有严格的考评体系,教务上经常随堂听课,还有学生对教师的电子评教,对教师的约束力越来越强,很多老师知难而退了。此外学校对开设公选课的教师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鼓励机制,基于笔者这几年的公选课的经历来看,公选课在一些院系如果算工作量就没有薪酬,如果有薪酬就不纳入工作量统计,二者选其一。专业必修课程却课程薪酬和工作量同时兼得,二者相比较来看,公选课就缺乏了相应的吸引力。因公选课的薪酬较低,开设公选课可能对那些工作量不满的教师更有吸引力。很多优秀的课程资源,哪怕教学多么受学生欢迎,因为任课教师工作繁忙不会选择开设公选课程的。高校建立一支有相当数量规模、相对稳定的优秀公选课教师队伍还有一定的难度。

2.学生选课盲目,对公选课不够重视

由于在选课方面缺乏指导,使学生对公选课缺乏应有的认识,加之公选课采用任选方式,因为缺乏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和自我选择的能力,部分学生为了尽快地修满所需学分,在选课的时候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实惠性,会挑选那些容易获得学分的课程或者社会实用性强的科目。在公选课程中电影赏析、音乐欣赏、舞蹈、礼仪、插花、第二外语等课程受到热烈追捧,学起来不仅轻松,考试容易通过而且实用。对于真正具有“通识”意义的课程就如中外名著选读、现代生命科学导论、人文物理等课程却反映冷淡,这其实也是对综合性大学丰富的课程资源的一种浪费。

在公选课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抱着混学分想法的学生,对公选课的学习极不重视,要么很少参加听课,选而不修,要么来也在忙于自己的其他科目的作业。此外选修课的教学时间一般安排在课余,这也难免与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发生冲突,还有部分纪律性不强的学生伺机寻找种种借口逃课。学生为应付考核来一节缺两节,不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善性,造成知识的支离破碎,从而达不到优化知识结构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在期末考试时“投机取巧”,能过则过,过不了最多没拿到学分,从而使学习质量受到影响。

3.授课内容与课堂管理的难度大

公选课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教学及课堂管理的难度要比必修课大。由于公选课面向的是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学生的基础、长处、兴趣爱好等存在显著的个性差异,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的速度、难度、侧重点等众口难调。因此,公选课不同于计划内教学,在授课内容的选择上往往比基础课、专业课的难度大。面对这些有着不同的专业知识背景及个性需求的学生,如何选择好教学内容,在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适应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的基础上,拓展理论知识,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这是公选课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客观上说,每一门课程均有一定的知识量,正规的教学中不可能撇开定性与定量的理论分析,随着课程的深入,理论知识性加强,趣味性降低,学生学习热情大打折扣。而任何一个教学因素或者教学环节,不适应部分学生的时候,都会引起学生情绪不稳定,乃至会出现违纪现象。任课教师如果此时课堂管理不好,自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当前扬州大学是多个校区合并的大学,每年的扩大招生也增加了客观教学环境的困难。由于公选课多采取合班开设,选修课人数较多,大多数情况下公选课的选课人数为100~200人。大班上课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难度。加上大教室的灯光、通风、音响等条件较差,学生容易疲劳,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就易产生违纪现象,会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考核方式亟待改革

由于大多学校要求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试卷形式,公选课也不例外,所以一般采取的是结课后集中考试的方式。公选课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广、规律性差,死记硬背式的考试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限制了学生开发性、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教学过程中的考核就如课堂出席率、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等难以客观地反映在最终的课程成绩中。加上最终课程的成绩评定都由任课教师负责,考试由教师自主命题、自行批改,难免成绩在给定上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所以考核方式仅是客观的试卷形式难以真正衡量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但即便是采取主观的论文考试,问题也很多,相当多的学生由于不重视,仅为混两个学分,对论文东拼西凑、要么整文抄袭,也难以体现学生的真正学识水平。如何科学、合理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公选课教学改革中需要面对的难题。

二、加强公选课程建设的措施

1.加强公选课建设,鼓励教师开课

为了提高教师对公选课的热情,学校需要根据教学计划制定公选课课程发展规划,在公选课上加大投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比如可以尝试设立公选课课程建设专项经费,对一些教学严谨,可开性强的课程,受到学生热烈欢迎的课程加大扶持力度并定为常设课,在公选课课程中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精品课程;给予开公选课的教师一定的优厚措施,比如在课时的计算上加以倾斜、提高公选课教师的课酬等办法,多途径地鼓励教师开设公选课。

2.加强对学生选课的引导,避免盲目性

针对学生选课盲目、避重就轻“凑学分”的情况,学校可以通过相关管理措施加以引导和修正。很多高校对公选课学分要求作出明确规定。规定不同专业学生按照培养计划中课程结构设置要求,在不同课程组中选课,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广采博取,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如我校规定文科生必须从理工类系列课程中选修四个学分,理工科生必须从人文社会科学系列中修读四个学分。另外学分认定开始有权重。对一些如电影、音乐欣赏等鉴赏类课程和插花、茶艺、调酒等操作类课程,经过全学期每周两个课时的学习并考核合格的情况下只予以认定一个学分。这样学生再也不会认为欣赏类课程的学分好混了。

针对学生选课求实惠的特点,学校也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多为学生考虑,适度增加“实用”型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数量,以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同时,学校也需要对学生的选课辅以正确的引导。大学生乐于提高自身的实用技能,这是值得肯定和可以理解的,但是学生选课如果过于功利,太追求技能的实用性,放弃了学术理论性的探索,除了对综合性大学丰富的课程资源的浪费外,从长远角度上看也需要避免在知识结构上患上“近视症”。

3.精选公选课的内容,优化教学模式

为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适应社会的需要,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鼓励学生提出对课程的修改建议,课下或网上解答同学们与课程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将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问题加入授课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以开放性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善于引导学生思索;所选的内容也应是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来思考问题的内容,布置的作业也应是开放性的。另一方面,多渠道地征询同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

改变传统教学中的3K模式(即book、chalk、talk模式),教师可以将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引入到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在这种教学环境下,采用图、文、声并茂的视听效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的引入,使教师授课的发挥空间由二维的黑板扩展到更真实、自然的多维空间,已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补充。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环境。由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以一定目标任务驱动学生对某个问题自主地进行构建和探索,了解本学科的最新进展以及更多的应用实例,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应试教育”真正向素质教育转变。

4.鼓励多种考核形式,科学合理地检查教学效果

公选课不同于专业课程,更注重开阔视野、促进个性发展。公选课的学习效果不可能通过单一的、死记硬背式的考试衡量出来。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鼓励多种考核形式。首先加强对日常课堂考察,学生凡缺课3次即取消考试资格,考试监考从严,杜绝作弊现象,凡有舞弊,决不姑息。其次,单一的考试可以变成考查和考试相结合,加大平时考查在最终成绩认定中的比重,强调日常教学的重要性。第三,考试的内容也可以更灵活,增加综合题的比重,减少对记忆知识的考核,加大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方法的考查,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自身能力培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果是茶艺、调酒、插花等一些操作课程,就可以现场完成的作品作为考核方式。第四,如果选修的人数较少,可以尝试采用平时作业、讨论加上口试等办法。这样,一方面提高授课质量,另一方面改革考试形式,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1]刘理等.公共选修课的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6,(2).

[2]刁晓平,李少华.加强公共选修课教学及管理的思考[J].海南大学学报,2008,(6).

[3]王玉琼.对高校公选课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8,(2).

G642

A

1673-0046(2011)10-0170-02

猜你喜欢
学分考试考核
内部考核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学分美食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你考试焦虑吗?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