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超常搭配,实现语义增值

2011-08-15 00:49:53
铜仁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词项语篇语义

雷 芸

( 遵义师范学院 大外部,贵州 遵义 563002 )

巧用超常搭配,实现语义增值

雷 芸

( 遵义师范学院 大外部,贵州 遵义 563002 )

“超常搭配”是建立在零阶组合基础上的一种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一种增值组合。本文仅探讨“超常搭配”如何获得语义增值。

搭配; 超常搭配; 语义增值

一、引言

只要在中国知网输入“超常搭配”,我们就知道已经有很多学者做过相关的研究,他们从不同的切入点,探讨了诸如“流行歌曲歌词”、“毛泽东诗词”、“恶搞短信”、“标题制作”等语篇形式中的超常搭配,从认知和修辞角度对“超常搭配”做了不同程度的探讨。本文仅探讨“超常搭配”如何获得语义增值。

二、超常搭配

(一)超常搭配的产生

搭配就是零阶组合,“指词的一个或几个层面能够顺利组接,词所携带的各种信息能在组合里得以实现。这就是一般所说的文从字顺,清楚明白”[1]129从词汇的角度看,搭配就是词汇之间的横组合关系。罗建生[2]介绍了三种搭配:统计型搭配,篇章型搭配,意义型搭配。其中,意义型搭配是需特别注意的,它指词项的特殊搭配,其中的一个词项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因此,搭配的意义并不是原有词项的简单组合。很多有关颜色的词项在搭配中都产生了新义,除了最常见的white coffee和black coffee,还有red ruin和yellow books,原本表示颜色的词项在上述搭配中却与颜色没有关系。在意义型搭配中,很容易犯望文生义的错误,因此a blind car(行李车)、pride of the desert(骆驼)、good debts(可以收回的债务)都不可望文生义。Halliday的搭配观是“词项在一定的跨距(span)内组合关系的线性共现”。[3]38很明显,该定义将搭配界定为组合关系。作为一个轴,横组合关系决定哪些单位能结伴,以什么顺序结伴。但是一旦这样的结伴规则被打破、被创造性地损毁,就产生了超常搭配。超常搭配突破了选择限制规则的制约,是一种复杂的现象,由言内意义过渡到言外意义才是对超常搭配的正确解读。“超常搭配打破了逻辑规律的限制,把逻辑范畴上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强粘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言语意义”。[4]

胡佑章说,超常搭配的产生是因为“词在运用中会不断受到磨损以致钝化,从而变成陈词滥调,它让人们把一切视为当然,感觉麻木,滋生惰性。”他还说超常搭配正是“把感情效果建立在独出心裁地安排概念或印象的创造力上的。它以‘陌生化’的形式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形式自身,是对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惰性思维的强烈冲击”。[1]129

(二)超常搭配的分类

超常搭配分语义超常和语法超常。所谓语义超常是指语句在语法上符合规范和规则,但是在语义上是讲不通的或与语境是相冲突的,如李发模的诗“雨中的红衫已淡,归去的帆影已远,脚下唯剩一脉思念的海岸”。“海岸”是无灵的,它怎么懂得“思念”呢?所以,这是语义上的超常搭配,它唤起读者无限遐思,使三句诗行给读者留下一个栩栩如生的送别意境,这样的超常搭配产生了很强的感染力。此外,据说玛丽莲·梦露从来不穿胸罩,曾有人用“波涛汹涌的身材”来描写玛丽莲·梦露性感十足的身材,这样的搭配让人叫绝,因为我们可能知道有“波涛汹涌的大海”,想不到还有“波涛汹涌的身材”。

语法上的超常搭配是指语法上不符合语法规范的搭配,如有时为了强调、简练、生动,在特定的语境中,对现有的语法规则进行突破、解构甚至颠覆,从而收到特定的效果。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本是形容词,这里形转动,表达了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超常搭配给读者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阅读者可以根据自我的审美能力与生活体验,去想象、填充然后获得丰厚的审美情趣。

Halliday[3]46在其书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的 Grammaticalization这一节中,举了一个例子:当我们表达“不成功”时,我们可以说didn’t succeed,也可以说 nowise succeeded,还可以用failed一词来表达。三种表达都有两个共同的语义特征:(1)都有“否定”意义。在 didn’t succeed中,否定意义还是语法化的;在nowise succeeded中,是半语法化的;在failed中已经词汇化了。(2)都表示“过去”:都带-ed,其语法意义就是“过去时”。所以这一层语义特性已经语法化了。Halliday认为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结构的词汇化导致了语言的不简洁,语言无系统可言,就没有语篇了。然而,在语言世界中,有时剔除了功能词的词汇堆砌后,语言能够更显独特的魅力,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名词线性排列,不掺入半个功能词,无任何显性的衔接手段,看似不符合惯常语法和逻辑,然而它们指向作者所描绘的艺术世界。这些名词的所谓“堆砌”使感性意义已经上升为理性意义。我们想象和体验到的是一种孤寂凄凉的情调。这便是超常搭配激活了词语的感性意义,引触了读者的审美意识的结果。

三、增值组合产生的语义增值

增值组合指词在语音、语义、语法的“一个或几个层面表面上产生了错位,但在更高层次上融合起来。词的固有意义变得无足轻重,词的语法属性也可以临时改变,而浸润充盈于字里行间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成为注意焦点”。[1]129生产者颠覆常规意义,但是体现了生动和新颖,实现了语义增值。正是对颠覆的消解催生了语义增值。

超常搭配的运用和出现是语篇生产者匠心独运的结果,它与生产者的态度和意图有关;涉及说者要强调的内容;它是互知的,Levinson[5]16用了一个短语“相互知识”(mutual knowledge)来解释交流的目的。“成功的交际就是获取交际目标中的相互知识”。如果超常搭配所产生的效果被接受者成功捕捉,那么交际意图就在发送者(sender)和接收者(receiver)之间成功传递了。Hasan[6]97指出,语言艺术有两个指号过程:第一个指号过程是使用作为符号系统的自然语言的结果;第二个指号过程是通过第一层次意义的突出化(foregrounding)和再模式化(repatterning)而建立艺术系统的产物。本文认为第一层次意义与第二层次的意义与言内行为和言外行为如出一辙。当第一层次的意义上升为第二层次的意义时,我们就获得了言外之意,这个言外之意正是语篇的目的。对超常搭配的理解首先是理解指号过程之第一层次的意义,然后上升为第二层次的意义。所以超常搭配既是语义现象,又是语用现象,说它是语用现象,因为与语境密切相关。如有一句广告词是“聪明的妈妈会用心(锌)”,离开语境,我们的常规理解是“聪明的妈妈会用心”,在这里只有把它理解成“聪明的妈妈会用锌”,才达到了“最佳关联”。

四、结语

“超常搭配”是“搭配”的一种,它源于“搭配”但又超越了搭配,是建立在零阶组合基础上的一种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一种增值组合。“超常搭配”的使用是语义基础上的语用现象,在交际中对超常搭配的合理使用会产生新奇的效果,获得语义增值效应。

[1] 胡佑章.用词法探索[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2] 罗建生.搭配在语篇中的形式和交际中的功能[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

[3] Halliday, M. A. K. & Matthiessen C. M.I.M.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2004.

[4] 张新红,刘锋.从修辞看词语超常搭配[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3,(3).

[5] Levinson,S.Pragmatics[M].Cambridge University.Amsterdam/ Philadelphia, 1983.

[6] Hasan,R.Linguistics, language , and verbal art[M].New York :Hyperion Books,1985.

On the Semantic Accrual through Supra-collocation

LEI Yun
( English Department For Non-English Majors, Zunyi Normal College, Zunyi, Guizhou 563000, China )

“Supra-collocation” is a kind of re-creation based on combination of zero-order, and it is a kind of combination of accrual. This paper essays to explore how to acquire semantic accrual through “supra-collocation”.

collocation;supra-collocation;semantic accrual

(责任编辑 鲁娜娜)

H353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3-9639 (2011) 02-0103-02

2011-03-03

雷芸(1970-),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大外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外语教学和翻译工作。

book=1998,ebook=158

猜你喜欢
词项语篇语义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语言与语义
自然种类词项二难、卡茨解决与二维框架
哲学评论(2018年1期)2018-09-14 02:34:18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现代语文(2016年21期)2016-05-25 13:13:44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6
语篇特征探析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2
英语词项搭配范围及可预见度
英语词项搭配范围及可预见度
依据语篇中多层次信息的句法分析方法
大家(2011年9期)2011-08-15 00: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