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教学中的高喉问题

2011-08-15 00:49:53陈炎冰
铜仁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口形喉头歌者

陈炎冰

( 贵州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高喉问题

陈炎冰

( 贵州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

高喉问题是声乐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形成高喉的原因包括语言习惯、声音审美和演唱技术等。在声乐的教学中,应从纠正不良的语言习惯、改变声音观念等六个方面入手,解决高喉问题。

声乐; 教学; 高喉

喉位问题是声乐学习者一个重要的不能回避的问题。在演唱中,不良的喉位以高喉头出现的情形居多,严重影响了演唱技能的发挥,本文就高喉头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声乐教育家和歌唱家有关喉位的观点

许多声乐教育家和歌唱家都说到喉头这个问题。沈湘说过,歌唱时喉器的位置应比生活里的低。这要跟深呼吸放在一起谈。深呼吸,喉器也跟着下来了,但不是越低越好,不要压,要适度,过高过低都不行。可以这样认为,唱的时候喉器应比生活里稍低一点儿,也就是要相对下降。[1]82于吉星说过:“喉头完全要放下,哪怕是唱高音。无论是男高音还是其他声部,也都一定要这样,把这个地方要打开(指喉咙),而且要练这个力量(指喉结向下的力量),没有这个力最你打不开喉咙”。[2]39意大利著歌唱家吉诺·贝基说:“一位歌唱家喉结的位置,与一位钢琴家的手指一样重要,如果歌者的喉结位置不对,就象弹琴人手指的距离不对一样,喉结位置的好坏是相当重要的”。

以上各位声乐教育家和演唱家,都一致认同演唱需要有一个相对的低喉位,而高喉位演唱是不可取的。

二、高喉位界定及其形成原因

歌唱中的喉位有五种,第一是最高喉位,即吞咽喉位;第二是比安静喉位稍偏高一点喉位,即说话喉位;第三是安静喉位,也称适中喉位;第四是稍偏低一点喉位,即呵欠或吸气喉位;第五是最低喉位,即肩窝喉位。[3]95从声乐技术上的需要来考虑,吞咽喉位易挤卡,肩窝喉位易撑压,基本上都不太适于歌唱。一般稳定在适中喉位与呵欠喉位是我们歌唱中最好的喉位,而吞咽喉位和说话喉位就属于高喉位范畴。这种高喉位是不适于歌唱的(独特的艺术处理和审美要求的演唱不做讨论)。演唱中高喉位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演唱者的安静喉位比较适中,而一开始演唱,不论是演唱中音还是高音,喉头都处于吞咽喉位或者是说话喉位;第二,演唱者安静的喉位比较适中,在演唱中低音时,喉头能保持在安静喉位或者是哈欠喉位,而在演唱高音的时候,喉位就处于吞咽喉位或者是说话喉位;第三,演唱者的安静喉位和演唱中的喉位都比较高,属于天生高喉头的,这种高喉位没有纠正的教学措施,故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高喉位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语言习惯

平时说话的时候,口、舌、下巴运用较多,说话张口的同时,下巴用力往下移,舌头向内收缩,这种紧张用力的状态,致使在张口时喉头上方肌肉群紧张收缩,引起喉头上提。生活中,有的人说话时字咬得很准确很清楚,而且声音比较穿透,长时间说话都不会累。而有的人说话,提着气息讲的,颈部的肌肉很紧张,讲话时挤着嗓子,说不久,就觉得气短声嘶,平时讲话时气息很高,那么歌唱中极有可能是个高喉头。笔者在常年教学中发现,高喉头的演唱者,说话时声音的根基就比较浅,没有一个好的说话习惯。

(二)声音审美

很多歌唱者一味寻找声音的靠前、明亮和甜美的效果,长期追求导致形成了高喉头,演唱者本人还觉得这样的声音是最好的声音。为了追求这种声音效果,会使声音发紧,而且没有弹性,气息也不能和声音完好地结合,也正是由于一味追求高位置,而忽视了喉头的稳定和打开,形成了高喉头。

(三)演唱技术

喉头与呼吸是相辅相成的,吸气部位过高,会导致高喉头,高喉头演唱者的呼吸也必定浅,对于高喉头演唱者,纠正其歌唱时的呼吸方式尤其重要。这就要求声乐启蒙老师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声音观念,要注重基础练习,从长远去考虑学生的发展,否则很容易导致学生演唱基础的匮乏,歌唱时喉位不稳定或偏高。

三、高喉位的弊端

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曾说过:喉头的稳定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管是什么唱法,只要是好的,喉头必然是稳定的。喉头就像提琴的“马子”,要是“马子”来回直动,我看这琴就没法拉,歌唱也是同样的道理。[1]102一方面如果喉头不稳,往上跑,这说明作用于声带拉紧变长和逼近靠拢的两种力量运动

没有协调进行。因而,造成喉腔或大或小,声带或紧或松、或近或离。另一方面,气息支持着声音,声带是气息的“门户”。如果喉器下放,气息的支持点也较低,作用于声带的气息压力也大;高喉器则相反。气息的支持点高,作用于声带的气息压力小,歌唱的气息浮浅,容易增加胸颈部压力,造成喉部紧张。当演唱进行到高音的时候,歌者就容易造成脖子前伸的毛病,致使高音演唱变得非常困难。

四、练习的方法

(一)纠正不良的语言习惯

笔者发现性格急、说话语速较快的人,其说话时的喉位都比较高,挤着嗓子说,说话久了觉得嗓子特别累。高喉者要纠正平时说话的不良习惯,在说话的过程中力求放下喉头和呼吸,放慢语速,养成良好的习惯。力求把每个字咬清,字头、字腹、字尾都要交代清楚,同时参与发音和咬字的肌肉要积极放松。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训练有素的歌唱家,他们在讲话的时候,就把声音放在气息上。我们平时一天练习歌唱的时间大概一个小时左右,但是说话的时间却有很多,如果我们把歌唱的喉位状态放到讲话中去练习,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克服高喉器问题。

(二)声音观念的改变

教唱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声音概念,教唱的全过程就是不断改变学生声音概念的过程。[1]104笔者曾对多名“高喉器”者进行调查,他们绝大多数都认为自己唱得不错,甚至有个别的人还相当自信。所以必须纠正歌者的声音观念,要引导其分析原有的歌唱发声方法,正确认识歌唱发声的科学原理,不能简单认为尖、亮、靠前的声音就是好的声音,更不能一味追求这种声音的效果。沈湘说过:要追求好的声音状态,让声音来找你,而不是你去找声音。好的声音是建立在放松和通畅的基础之上的。

(三)口形和面部表情

演唱者在歌唱时要保持鼻腔有适度扩张感,外口形有适度的微笑感,内口形软腭要兴奋高抬就像蛇吞鸡蛋的感觉,但是这种打开要求歌者只能打开上口盖和软腭,下巴和下口盖完全放松不用任何的外力。对于口腔的打开,初学者通常习惯于压下巴和下口盖,来迫使软腭的上抬,这样的结果是产生舌根音。所以在练习口腔的打开时,不能上下口盖同时用力,只能单独运用上口盖兴奋高抬,同时外口形不宜打开过大,因为外口形打开过大,会使得内口形僵硬无法打开。只有外口形打开适度,才能促使正确打开喉咙放下喉头。

(四)歌唱姿势

歌唱时胸部要自然挺立,胸肌放松而且自然,不能紧、压、瘪、塌,同时双肩要自然下放,不能耸肩。否则,胸部会紧张。胸部一紧张,会影响到颈部的紧张,从而会导致高喉头的产生。前苏联声乐专家捷米采娃曾说过:“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声音的源泉。”歌唱发声时,若身体不能保持正确的姿势,就不能获得深呼吸的有力支持。歌唱发声的艺术效果同身体的姿势有很大的关系。[4]56歌唱时,我们必须保持良好的歌唱姿势,胸、肩放松打开,面部肌肉自然,保持微笑,身体的前半部一定要保持积极放松,身体的后半部分要积极挺立,脊椎的支撑要起到积极作用,这样才能克服高喉位的产生。

(五)发声练习

通过发U母音来纠正,由于发U母音时喉头位置最低,所以用U母音来纠正“高喉”也是最有效的。练习中要强调喉咙里母音做形要准确,同时绝不能急于求成,开始练习时不要追求音高与音量,只要母音的发音标准就行。练习时用轻声练习,等到轻声练习能稳定放低喉头时,再慢慢放出音量。同时把矫正的音域限制在大约一个八度,或多一点的度数,不要追求高音,只追求状态的稳定,做好以后再慢慢扩大音域。

练习U母音时,还要注意用半打哈欠半吸气的办法,来感觉低喉位的摆放。这种方法一定要和压舌根导致喉头下放的方法区分开来,压迫舌根导致喉头下放,这样下巴的肌肉会非常紧张和僵硬,歌者演唱的时候就会出现浓厚的舌根音,而在半打哈欠半吸气的喉位摆放状态下,下巴和舌根是积极而放松的。同时歌者可以在自己完全放松的时候用手指触摸下巴来感受下巴放松时的肌肉状态,压迫舌根导致喉头下放时,歌者也用手指来触摸就会发现下巴的肌肉紧张僵硬,呈现块状。再用半打哈欠半吸气的方法导致喉头下放,用手指触摸会发现下巴的肌肉跟不说话静止时候的状态是一样的,这就证明歌者喉头下放的方法是正确的。

(六)模仿

模仿也是声乐学习中的一种手段,通过聆听歌唱家的歌唱,去揣摩歌唱家演唱时喉部的状态和音色,靠模仿进而放下喉头,防止高喉位的产生。歌者可以选择与自己声部相近的歌唱家模仿他们的开喉状态和歌唱的音色,但是不能舍本求末去模仿声音,机械模仿声音很可能会弄巧成拙。笔者有一个女中音的学生,到高声区总是提高喉头,试过很多办法都没有用,后来让她仔细聆听Berganza的声音,仔细揣摩她的音色,模仿她演唱的音色和歌唱时的喉部状态,中声区泛音更多,音色更暗,更宽一些。通过模仿学习,这名学生高声区的喉位摆放准确、稳定,演唱轻松。

综上所述,声乐教学实践证明,对一个已经形成“高喉器”歌唱习惯的人,单凭一种方式的控制来达到下降喉头,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做到注重整体协调,有的放矢地在各发声器官的协调配合下,让歌唱时“高喉器”的纠正工作有效、有序进行,方能获得演唱水平的提高。

[1] 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2] 田玉斌.与于吉星谈歌唱[J].表演艺术,2004,(1).

[3] 李维.喉腔里喉器的正确位置及解决手段[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1).

[4] 邹本初.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5] 施国新.歌唱时高喉器现象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03).

[6] 刘双.谈谈喉头问题的形成原因[J].音乐学刊,1998,(3).

[7] (英)佛兰克林·凯尔赛.声乐译丛[M].杨韵琴 译.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1980.

[8] (苏联)B·A·吉科夫.管乐器吹奏呼吸法[M].柴培湘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High Larynx Problems in Vocal Music Teaching

CHEN Yan-bing
( MusicSchoo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tiy; Guiyang, Guizhou 550001, China )

High larynx problem is a stumbling block in vocal music teaching. It results from language habits,sound aesthetic and singing technology. High larynx problem in vocal music teaching should be solved from six aspects, such as correcting bad language habits, and changing sound ideas.

vocal music;teaching;high larynx

(责任编辑 鲁娜娜)

I616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3-9639 (2011) 02-0120-03

2011-01-03

陈炎冰(1974-),男,湖北武穴人,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口形喉头歌者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探讨管乐演奏中呼吸与口形的作用
北方音乐(2020年6期)2020-05-26 12:03:30
草原歌者的大爱情怀
草原歌声(2019年2期)2020-01-06 03:11:10
蒙古族青年长调歌者——都兰
草原歌声(2019年1期)2019-07-25 07:30:50
双簧
关于小号演奏的口形问题
北方音乐(2018年5期)2018-05-14 08:59:18
浅析流行唱法中喉头位置的选择方式
丝路艺术(2018年2期)2018-05-11 03:08:25
歌者和履痕
散文诗(2017年22期)2017-06-09 07:55:31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急性喉头痉挛1例的急救护理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感染控制管理及防范措施
西南军医(2014年5期)2014-04-25 07: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