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口述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11-08-15 00:49:53李锦伟
铜仁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被访者历史活动

李锦伟

( 铜仁学院 法律与政史系,贵州 铜仁 554300 )

高校口述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李锦伟

( 铜仁学院 法律与政史系,贵州 铜仁 554300 )

口述历史教学就是把口述历史这样一种搜集史料和研究历史的方法运用于历史教学当中的一种教学模式。运用口述历史教学法,一般要经过前期准备、活动实施和总结评估这几个阶段。高校历史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特别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所以我们应该在实践教学中努力探索其运用策略并积极推广。

高校; 口述历史教学; 教学方法

时至今日,许多高校的历史教学依然围绕着“两个中心”而展开,即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这一教学模式固然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它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逻辑思维等等。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如若使用不当,会限制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成功的教学应该是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体现这种教学思想,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历史课程的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并一致认为,口述历史教学是一种能够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

一、什么是口述历史教学?

口述历史教学就是把口述历史这样一种搜集史料和研究历史的方法运用于历史教学当中的一种教学模式。口述历史古已有之,司马迁的《史记》和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古代口述史学著作的典范。而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历史则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在西方史学界新兴起的,它是一种搜集、利用口头史料研究历史的方法,并逐渐形成一种流派。具体说,口述历史就是对当代具有历史价值的人物,针对其一生与史实有关的部分,来设计题目,加以个人访谈,然后做成记录,留下史料,以备将来各类历史研究参考。这种研究方式需要史学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亲历亲为, 对历史事件的当事人、见证人及普通民众进行深入访谈,搜集口述资料,与被访人共同构筑口述历史。当然,口述历史不仅是收集史料、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它还是一种新的历史教育手段,其通俗、生动、形象的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口述历史引入历史教学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它一方面能够改变以往讲授式的历史教学面貌,使之成为充满活力的、内容丰富的动态活动;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打破课堂与社会的界限,促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工作伙伴,有助于师生间的沟通。由于口述历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现实性,因而对史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其综合实践能力是一个考验。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历史教师在运用口述历史教学法从事历史教学时必须对口述历史的各个环节和过程加以熟练掌握,积极地参与到具体过程当中并发挥其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唯有如此,才能使口述历史教学更好地发挥作用,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真正体现。

二、口述历史教学有什么功能?

由于口述历史教学的过程较为复杂并费时,故在正常的历史课堂教学中用得较少。但如果教学中适当地使用这种方法,却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种作用不止是对老师而言,更是对学生而言的。笔者下面主要就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对学生所产生的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1.口述历史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许多学生习惯性地认为,历史课是教师唱独角戏的单向活动,学生的学习因而是被动的。我们不能否认,历史课堂,尤其是一些注重理论分析的课堂,如果授课教师讲课

的艺术不是特别的优秀,往往会使课堂教学显得比较枯燥,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如果把口述历史引入教学,却能够把以往那种单向的历史知识传授变成一种充满活力、内容丰富的动态的活动。在口述历史教学活动中,老师只是配角,学生才是主角,学生主导着整个活动。再加上这个活动的主题是学生自由选定的,那也肯定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就会努力地去探求,积极性也就会大大提高。

2.口述历史教学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如今许多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大学生,他们的思维习惯很大程度上还受着以前中学时代那种固定模式的影响,认为历史知识应该从书本上获得,书本上讲的就是金科玉律,所以他们的目光也难以跳出书本范围。这种埋头于书本的做法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束缚了学生的视野。而口述历史教学通过教导学生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周边环境,去寻找历史人物,然后面对历史人物去挖掘史料。在做这种口述历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接近自然,体验生活,探究事实真相,通过实践去感受丰富的田野知识,去领略这世间的人文情怀。这种口述历史的教学方法可以开阔学生的心胸,使他们开眼看历史。这样,学生得来的历史知识就不只是死板的书本知识了,而是鲜活的书本上难觅的知识。这样,学生的视野自然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3.口述历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首先,可以培养学生以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两方面为主的表达能力。访谈过程中,要不断地提问、交谈,口头表达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得到提高。访问结束回来后,又要将录音转化成文字,并要整理成篇,这一过程自然可以锻炼文字表达能力。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口述历史过程中,从访问题目的设计、访谈中的问答、访谈后的文稿整理,都需要进行缜密的思考,故思考能力就这样得到了培养。再次,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口述历史一般是由三个人组成活动小组共同进行的,这一过程必须是小组中三个成员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在工作的分配和某些问题的讨论中都要相互协调沟通,才能使工作顺利完成,故通过口述历史这一活动的进行,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必然得以提高。第四,可以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在做口述历史过程中,一些受访者由于各种原因,回答问题时可能会给出一些模糊不清的回答甚至是一些与事实真相大相径庭的回答,针对这种情况,就要认真仔细地分析、辨别,作出正确的判断。因而,判断能力势必得以锻炼。此外,口述历史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其他各种能力,如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策划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在此不再一一细说。

三、如何进行口述历史教学?

口述历史教学不同于常规的课堂教学那样只要认真把握好每一堂课的四五十分钟就可以,它是一个较长时段的过程,并不是短暂的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那么,在这个较长时段的口述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进行?其具体步骤有哪些?通过以往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口述历史教学时可以依照如下步骤和方法:

(一) 前期准备阶段

运用口述历史教学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准备:

1.激发学生兴趣,培训访谈技巧。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有了兴趣,就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所以,要使工作顺利开展,有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口述历史这一方法的新颖性、过程的趣味性和意义的重要性等各方面来激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把教师自身遇到的各种趣事甚或糗事抖露出来,使学生感受到这一工作的新鲜感与挑战性。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培训口述历史这一过程的技巧,关键是访谈技巧。如访谈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对象,应该如何提问,提些什么问,提问的态度如何,访谈资料如何记录、取舍和整理等等,诸如此类重要的问题必须事先向学生说明。学生只有熟悉了做口述历史的相关技巧,才有可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2.组建学生活动小组。学生有了一定兴趣和掌握一定技巧之后,接下来可以组建活动小组。因为口述历史的工作非一个人能完成,从事口述历史工作是需要寻找工作伙伴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如果几个学生结伴而行,面对被采访的陌生人,会少些生怯感,也会减轻工作压力。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组建活动小组,每个小组中成员以三人左右为宜,因为如果人数太少,孤军作战,会因任务繁重导致工作压力过大,而人数太多又会导致遇事相互推诿、工作不力等现象,要避免这两种现象出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工作,以三人左右合作最好。工作伙伴找好后,教师可以指导小组成员之间明确分工,各负其责,这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3.寻找访谈人物。做口述历史必须要进行采访,要采访必须要有对象,故寻找访谈人物是口述历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活动小组组建之后,就要着手寻找访谈人物了。访谈人物随处都可找,因为每个人都能够反映出一个阶段的历史,所以寻找历史人物的途径是很多的。但是,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至少应该把握这两点:一是要找年长的人,并有着复杂经历的人,因为这种人能够反映出更多的历史信息。二是尽量从自己认识的亲戚朋友或由他人介绍而认识的人中来寻找,因为与这些比较熟悉的人打交道相对容易些。访谈人物虽由学生自己找,但在找定访谈人物后,一定要经过老师的审查,只有在老师认可之后,学生才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4.确定访谈主题,准备访谈大纲。学生在选定访问人物以后,接着就要设计访问主题。设计访问主题时不能太随意,应该根据被访者的经历来设计。题目设计完后,学生还要依据这个主题准备访谈大纲。将要访谈的主要内容和所要提的主要问题等体现在大纲里。题目和大纲确定之后,学生应该拿给老师检查,老师应对其进行一一指导,特别是有针对地提出一些建议,以便于学生口述历史活动的顺利开展。

5.与被访者联络。主题和大纲设计好了以后,就应该开始与被访者联络,现在的联络方式以电话为主,当然也可以用书信。联络时,要用一种客气、虚心、温柔、礼貌的语气,让对方有个好印象。并且要向对方介绍自己,表明来意,使对方能够详细了解访问的动机和目的。当对方答应接受采访时,就要约定时间和地点,并把访问的主题和一些问题大致向对方提说,好让对方有个准备。

(二) 活动实施阶段

在如上准备工作就绪后,接着就是活动的实施阶段,即要开展具体的访谈工作并整理访谈资料。

1.学生活动小组分赴目的地开展口述访谈活动。一系列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各活动小组可以依照和被访者的约定,分赴目的地开展具体的口述访谈活动。访问过程中常会用得上的物品如笔、纸、照相机、录音笔等应该事先携带好。访问时要身着整洁,体态大方,语言文明、礼貌,语气谦恭,访问的题目虽然事前已准备好了,但不能完全固定化,仍然要提高警觉,随时就被访者的回答内容作增删,或作顺序的更换,并随被访者的回答作灵活运转。访问结束临别前,要向被访者表示谢意,并请求对方的联系电话,声明以后还会用电话请教当天访问不周全的地方。因为回去整理这一次的访问内容时,一定还会发现内容仍有不完整的地方,遇有这种情况,以电话请教是比较适宜的。故临别前还应该向被访者声明此事,以便下次电话联系时不至于感到冒昧。

2.整理口述访谈资料。由于访谈涉及的内容相当的多,记录也非常的杂,顺序也有错乱,并不能成篇,故访谈归来,要立即整理口述访谈的资料。其整理方法如下:先把录音机或录音带里的声音转化成文字,转化时一定要做到正确和完整,不能有错误和遗漏,只有形成文字,才能整理。把声音转化成文字后,须研读相关资料,若有疑问或需补充的地方,就要以电话再请教被访者。觉得相关内容没有什么疑问了之后,接下来应该把问的题目拿掉,重新整理全篇文稿,其中涉及到提问的文字,要么全部删除,要么转化为小标题,也即在全文中不要出现问答的形式,而是通篇以访谈者作为第一人称来述说历史的形式。在整理时要尽量做到主题鲜明、层次清晰、文字流畅、叙述一气呵成。

(三) 总结评估阶段

口述访谈资料整理完毕后,接着进入第三个阶段,即总结评估阶段,师生要对本次活动进行一个评估和总结。这一阶段主要分两个步骤,先是学生自评,再是教师总结。

1.学生自评。在前面具体的实践基础上,学生要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清理、自我评估和思考。学生既要找出这次活动的收获,也要找出还存在的问题,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并写出书面报告,交给老师检查。

2.教师总结。教师结合学生的报告和整个活动的过程,对其进行总结, 对实践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进行评估,既要肯定成绩,更要指出不足,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教师要指导并鼓励学生吸收本次活动的经验教训,为下一轮或以后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至此,一个较为完整的口述历史教学过程才基本结束。

四、结语

口述历史教学是近些年来国内高校历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成果,经过几年来的实践,目前它正在国内逐步推广,也有少数几个高校专门开设了口述历史这样的课程,以期使这一模式更广泛地为人们所接受。口述历史教学注重田野调查、注重亲历社会。在这过程中,不再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而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中心,这就直接改变了旧有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讲,这种教学模式是具实践性、趣味性、主动性、挑战性于一身。通过参与口述历史这样一项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能增长自己的知识面、扩大自己的视野,更能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前文所述,从活动的准备,到活动的实施,再到效果的取得,在一个完整的口述历史活动中,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学习主体,而教师只是配角。所以,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有效地发挥出来。也正是从这一角度看,我们认为,口述历史教学不失为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在实践教学中努力推广之。

[1] 李宝梁.现代口述史的兴起与研究述要[J].社科纵横,2007,(7):113.

[2]严佳芳.谈“口述历史”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62edcb74a41786 6fb84a8ec7.html,(2011-1-10).

[3] 杨秀珠.老师谈教学(历史教学篇)[M].香港:中华书局,2003.

[4] 王莉.口述历史:高校历史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新尝试[J].辽宁教育研究,2007,(12):121.

[5] 赵亚夫.怎样帮助儿童了解历史[J].历史教学,2008,(2):26.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ollege Oral History Teaching

LI Jin-wei
( School of Laws and Politics and History,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 )

Oral history teaching is a teaching method which oral history data and oral history research are applied for teaching. There are three stages, such as warming-up, presentation, assessment. In the college history teaching,oral history teaching can stir up teachers and students’ enthusiasm; especially promote students to take initiative to study. Therefore, we should try hard to explore the strategies of using it and spread it in teaching practice.

colleges;oral history teaching;teaching method

(责任编辑 鲁娜娜)

G250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3-9639 (2011) 02-0078-04

2011-01-03

本文为2009年铜仁学院教改项目“高校历史教学中的口述历史教学模式探析”的研究成果之一。

李锦伟(1978-),男,江西永新县人,汉族,史学硕士,铜仁学院政史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史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猜你喜欢
被访者历史活动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被访者驱动抽样法在中国退役运动员群体调查中的应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一个保洁员的生活
中国工人(2011年7期)2011-08-15 00: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