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教学走进农村小学的意义

2011-08-15 00:49杨永慧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1期
关键词:原味剪纸民间

杨永慧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晋中 030600)

剪纸教学走进农村小学的意义

杨永慧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晋中 030600)

剪纸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间工艺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的原味文化特征被淡化,剪纸的传承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从剪纸的传承和发展及剪纸原味文化的保留等方面论述了剪纸教学走进农村小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剪纸教学;农村小学;传承和发展;原味文化

剪纸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间工艺之一,俗称剪纸或刻花,是我国民间装饰艺术常见的一个品种。它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的生活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经常在过节、喜庆的日子进行装饰房间、物品、车子等来表示喜庆,是家喻户晓、家家必用的喜庆佳节装饰门厅、烘托气氛的主要手段。剪纸的起源是极生活化的,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老百姓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又由于工具材料简便易得,技法易于掌握,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都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汉唐时期的民间妇女就曾经以剪纸做头饰为时尚。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演变,剪纸的内容及形式呈现多样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将剪纸形式与方法应用于制字、装饰门面、商业广告等方面。我们纵观剪纸的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一种潜在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关系,至今仍保留着某些文字符号,对历史上风俗文化具有原生态的解读作用,有重要的保护与传承价值。剪纸作为一种充满民族意识和人情味的文化现象,具有特有的思想内涵及审美价值,值得我们去探索、领悟其真趣所在。

艺术来源于生活,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剪纸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根植于民间这块沃土。在农村,剪纸的应用是伴随人的一生的。孩子一出生,做父母的就要请村里心灵手巧的妇女剪出“送子观音”、“坐莲娃娃”等图样贴在墙上,以示添喜、富贵;孩子到十二岁时,会让外祖母亲手剪一套“长命百岁图”贴挂在房间的中央,以示吉祥和祝福;成年办喜事时,会剪出一张张寓意丰富的剪纸,把居室小院装点得红红火火、欢乐吉祥;到了七八十岁、儿孙满堂时,会剪下“福禄寿喜”,以此来表达对老人的衷心祝福。正因为剪纸在农村常见、常用,因此许多的剪纸艺术家是来自于农村,而后发展起来的。如山西剪纸艺术家郭梅花、内蒙古的“草原剪纸四姐妹”、陕西省安塞剪纸艺术家李秀芳等。就拿我们山西的郭梅花来说吧,生长在孝义乡间的她,童年时深受其母亲的熏陶,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最初的烟熏剪纸到后来的自我创作,在民间的土地上吮吸着剪纸艺术的精华;青年时期,郭梅花在孝义文化馆学习,为了收集散落在乡间的剪纸花样,走遍了孝义的每一个村落,极大地丰富了她的创作源泉;来到太原后,郭梅花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奉献给了剪纸艺术,凭着一双手、一把剪刀走遍天下。

剪纸来源于民间,说白了即来源于农村,是老百姓自己的艺术,是老百姓在劳动之余,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生活的需求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老百姓用自己的双手描绘自己的生活,坦率而诚恳地传达着自己内心的信息。这种信息体现了一种完整的内在美和精神品质,所散发出的是一种纯朴美的光辉。长期的艺术实践与积累,使中国剪纸形成了鲜明的乡土气息和浓烈的生活情趣,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近几年,随着人们对民俗文化的重新审视,剪纸作为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所接受,可真正从事剪纸艺术的人并不多。事实上,剪纸这个过去农村妇女几乎人人都会的技艺,正渐渐成为一门少数人掌握和从事的艺术。为了让这门流传几千年的古老艺术源远流长,就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剪纸这门艺术,让更多的人从事于剪纸的创作与创新,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剪纸艺术教育。因此,剪纸教学走进农村小学就有其特殊的意义。

一、剪纸教学走进农村小学是剪纸艺术传承和发展的需要

如前所述,农村是剪纸艺术生存的沃野。剪纸作者大多出于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加之剪纸材料和所用的工具的便利,其创作多以现实生活中的自然事物、民俗风情、神话传说等为题材,对物象观察全凭纯朴的感情与直觉的印象为基础,因而形成剪纸艺术形象稚拙、淳朴、生活气息浓厚的特殊风格。如果要问这些妇女或民间艺人是从哪里学习剪纸的,大多数人会告诉你:是她们的母亲。她们所剪出的花样好些是祖辈流传下来的,我们可以透过某些作品看到原始的祖先图腾崇拜、对人类生息繁衍的崇拜及对幸福的祈求,可以说它是一种形象的语言和文字。如安塞剪纸艺人高如兰剪的《抓髻娃娃》,在一些专家看来,它是别处早已失传了的商代民俗文化,把头上两个抓髻剪成了两个鸡,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商代青玉佩完全一样。《抓髻娃娃》一手举鸟(阳),一手托兔(阴),阴阳结合孕育了生命,是生殖崇拜的形象遗存。有人说,安塞的剪纸花样可以说是地上的文物,它是研究我国北方民族文化与民俗的重要史料。从这句话中,我们感受到剪纸对历史民俗文化的原生态的解读。剪纸就像是生长在土地上的一棵老树,散发着浓浓乡土气息的同时,记录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既然我们说农村是剪纸生存和发展的沃土,那么让农村的孩子学习剪纸就具有特殊的意义。长期以来,剪纸具有特殊传承方式,是通过口传身授的方式进行传承的,是一种活态的民间文化。由于剪纸艺人大多数来源于农村,因此这种传承方式的继承人大部分还是在农村。在长期的生活中,农村的孩子可以有较多机会看到或接触到这些传人所剪出的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剪纸,也许他们的父母就是剪纸的行家里手。长期的耳染目睹使他们对剪纸的领悟和感受极为深刻,对剪纸的形式、内容及方法了解得也会全面一些。让他们学习剪纸会比城市的孩子接受得更快,来得更加直观和形象。再者,通过剪纸教学,可以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剪纸艺术,了解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增进他们对民间美术的了解,从而喜爱剪纸这种艺术形式,促进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二、剪纸教学走进农村小学对保留剪纸原味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迄今为止,剪纸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剪纸的内容及形式呈现多样性。现在已有许多院校开展了剪纸教育,剪纸的构图也越来越复杂,形象更趋于精致,装饰性也更强。要说漂亮么?漂亮!但好像缺少了一些味道,这就是剪纸艺术的原味。剪纸艺术具有“北方粗犷、南方秀美”的地域性特点,但不论是哪一种风格,它们都散发出浓浓的乡情,具有浓厚的民族味。这种民族味的形成与上千年的文化传承有直接的关系,它是上千年剪纸文化的积淀,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对自己生存沃土的一种理性热爱的反映。他们在剪纸中所体现出来的所谓特征,是源于他们对事物、对自然、对意识最原始、最淳朴的反映,这种反映可以是豪放的,也可以是细腻的,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写实的。但不论是哪一种风格,都不是任何一个人能模仿的来的,因为它们是源于人们骨子里的,是根植于一代又一代人的血脉之中的,而这些恰恰是民族性的一种体现方式,这种民族性是民间文化艺术发展的灵魂。农村的孩子们生长在农村,长久以来被浓浓的乡土气息所包围,形成了独特的乡土气质——单纯、淳朴、豪放、包容,这就有别于城市孩子的敏感、娇气,而他们所具有的这种乡土气质,恰恰与剪纸的原味文化特征所吻合。因此,我们可以挖掘孩子们的这种“乡土”特征,那么他们剪出的作品就会具有浓浓乡土气息。记得我们老师曾经说过:一件艺术品如土到家,也就是洋到家了。对于文化艺术来说,愈是民族的,便愈是世界的。

另外,由于剪纸在传承方式具有口传身授的特点,学生的父母也许就是这些传承者或继承者,也许他们家里就有不少的剪纸花样。今天,剪纸教学走进农村小学的课堂,可以让学生把这些民间简单质朴的剪纸形象带到课堂上来,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及模制,让更多的学生深入了解和体会什么样的剪纸才是真正原味剪纸,体会地方剪纸的独特韵味,利于剪纸原味的保留及传承。

总而言之,剪纸教学走进农村小学,一方面可以让农村的孩子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他们喜闻乐见的剪纸艺术;另一方面可以为剪纸艺术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我国的剪纸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民间剪纸艺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保护好民间剪纸艺术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传承和保护好民间剪纸艺术文化遗产,才能使民间艺苑的这一朵奇葩绽放出璀璨光芒。

[1]孙二林.民间剪纸技巧[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G64

A

1673-0046(2011)11-0117-02

猜你喜欢
原味剪纸民间
原味天下:筑梦电商 服务“三农”
剪纸
初中原味英语阅读实践探究
初中原味英语阅读实践探究
原味·秭归端午
高人隐藏在民间
剪纸
高人隐藏在民间
剪纸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