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强 王军红
慢性乙型肝炎(HBV)是由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3亿,每年约有100万左右的人因该病死亡。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1]。临床治疗主要包括抗炎保肝、免疫调节、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为关键,对于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2]。近年来关于慢性乙型肝炎首选核苷类拉米夫定及免疫调节剂重组人α干扰素已有一定进展[3]。本研究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90例,选取的病患者均符合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所有的患者近一年来未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且符合以下条件:①患者血清HBsAg、HBeAg呈阳性,并持续一年以上患者。②患者乙型肝炎血清HBV和DNA,2次或2次检查以上为阳性(PCR),定量>105copies/ml。③血清ALT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而低于正常值上限10倍。④无HDV、HEV、HIV重叠感染。⑤1年以类未使用过抗病毒药及免疫调节药物。⑥无免疫性疾病或其他疾病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其中有29例患者HBeAg持续阳性,超出正常值的两倍,低于10倍以下,均排除抗-HCV,抗-HDV和抗HIV阳性,无其他肝病,无肝细胞癌,无严重的肾、心、脑、肺,血液和自身遗传性肝病,无核苷药物过敏史者。男34例,女46例,平均年龄29岁,治疗组的 ALT 152.3 U/L±100.1;HBV DNA>105copies/ml,观察组的ALT为14.7 U/L±95.6;HBV DNA>105copies/ml。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与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的相关标准进行,略有改动。即:①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V DNA和HBeAg阳性,抗-HBe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②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HBe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治疗,1次/d,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治疗,肌内注射,5 MU/次,隔日1次,连续治疗6个月。两组均辅以保肝药物治疗。
1.4 疗效标准 参考吴少祯主编的《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4]进行,略有改动。完全应答:肝功能正常、HBV-DNA阴转、e抗原阴转或e抗体阳转;部分应答:肝功能正常、HBV-DNA定量较治疗前降低2个指数级及以上,无血清学转换;无效:HBV-DNA定量较治疗前下降小于2个指数级,肝功能异常,无血清学转换。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完全应答7例,部分应答21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2.2%。观察组完全应答15例,部分应答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7.8%。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副反应发生。
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发病率高,干扰素为最早被确认的抗病毒药物而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中。干扰素是主要由致敏白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具有抗病毒、抗细胞分裂及免疫调节活性。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而发挥直接抗病毒及诱导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抗乙肝病毒疗效确切,持久应答率可达20% ~40%,用药疗程固定,病毒变异率低。但干扰素对病毒载量高的患者,有效率不太理想。拉米夫定为新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抑制乙肝病毒DNA聚合酶的活性,迅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的负荷,从而改善肝功能。单用时HBeAg阴转率低,疗程较长,且可导致病毒变异,停药后即出现反跳,长期应用可出现耐药现象[5]。
本研究采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于早期降低HBV-DNA滴度,增加干扰素治疗效果,也可缩短拉米夫定的疗程,减少病毒变异的发生,降低拉米夫定的耐药性。治疗结果显示,与单用干扰素治疗组对比,联用组总有效率达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方便,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胃肠病学,2006,11(9):550-557.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26.
[3]李永新,高庆伟,张炎虹,等.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传播途径及早期诊断.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1):18-20.
[4]吴少祯.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10.
[5]李志勤,孙长宇,余祖江,等.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α-1b用于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效果观察.山东医药,2009,49(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