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

2011-08-15 00:43陈永光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

陈永光

(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河南周口466001)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作为未来教师新生力量的师范生,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势必影响并决定着未来教育的发展[1]。就目前来看,关于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的研究成果颇丰,主要集中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培养模式探索、实践和发展对策等的论述性、探讨性等方面。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不断推进,国内大多数师范院校都已认识到培养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与训练,取得了良好效果[2]。作为地方师范院校,周口师范学院也根据自身条件,挖掘潜力,加大培养力度,使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已达到何种程度?是否为以后走向教学岗位做好了准备?笔者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方法,对周口师范学院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若干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为有效提升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和内容

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周口师范学院300名全日制师范生。为使调查数据更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随机选取大三和大四师范生(均已修完信息技术相关课程),他们来自全院10余个文理不同的专业。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7份,有效问卷266份,回收率89%,符合统计要求。

2.调查内容。问卷主要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说服力,笔者还从10多个专业中各抽取3~5名调查对象进行了访谈。调查内容涉及学生的信息技术理论素养和操作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影响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因素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方法的掌握情况

2.信息获取、评价和处理能力有待提高。从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来看,调查结果显示,55%的师范生通过课堂教学或书籍来学习,还有近36%、9%的师范生靠网络、请教同学等方式来学习,说明大部分师范生仍没认识到网络强大的信息功能。真正具有获取、分析、加工、变换、传输与评价信息能力的师范生也不多,调查中48%的人能独立获取、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只有30%的学生能独立筛选整理信息,加工并生成新的有效信息。

(二)师范生的操作应用能力

从师范生应用信息技术的目的看,调查结果显示,78%的学生是为了获取学习材料与拓展专业知识,71%的学生还用于文字编辑或图像处理,85%的学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通信,68%的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进行游戏、娱乐等活动。50%的师范生尝试制作PPT演示文稿、CAI课件,还有25%学生曾通过网络视频教程学习所感兴趣的知识。整体上看,师范生用计算机辅助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不多, 40%以上的师范生以娱乐、游戏、聊天为主,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认知工具的师范生只有少数。

调查结果显示,师范生对PPT的掌握程度比较高,有36%的学生能熟练掌握,有42%基本掌握,有16%了解一点,大约有6%的学生表示根本不会。对于师范生的CAI课件设计制作能力,只有14%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2%的学生基本掌握,38%的学生了解一点,30%的学生根本不懂。熟练掌握和基本掌握网页制作的师范生只有9%和11%,还有46%的学生只了解一点,有34%的学生不会设计制作网页。可见,师范生的信息技术技能不是很令人满意,仍然缺乏自主开发教学信息资源的能力。

(三)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作用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26%的师范生能深刻理解,40%的基本了解,34%的只是听说过但了解一点甚至不知道。67%的师范生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是信息技术与课程二者的结合, 18%的学生认为是相关技术的恰当应用,15%的学生说不清楚。66%的师范生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非常大,将近30%的学生认为一般。多数人认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能作为演示工具、提供资源以及简单的信息获取、加工工具。51%的学生知道利用它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少数学生知道它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由于没有深刻理解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以及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师范生没能理解整合的实质,狭隘地把它当做演示工具,在运用信息技术时往往限于传统,难以推陈出新。

2.师范生在实践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现状。从师范生在实践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6%的师范生没有想过,也没有尝试过; 29%的师范生存在困难,但想尝试;41%的师范生已经在实践中尝试过;24%的师范生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决定继续进行下去。

通过对师范生自身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难度调查显示:只有12%的师范生认为得心应手,很容易;49%的人觉得有些难度。总体来说,多数师范生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水平较低,还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课程整合的内涵。

(四)影响因素分析

1.外部因素。学校信息化基础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不是很令人满意。有68%的师范生认为他所在系的多媒体教室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而81%的师范生对本系机房计算机数量不满意,25%的学生表示本系人机比例为6∶1以上,计算机数量仍明显不足。36%的学生对学校的专题网站、教学与学习资源库等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很不满意,55%的学生认为学校信息化设施一般能满足需要,只有19%的学生觉得满意。对于现有的网络环境和上网条件,将近40%的学生认为校园网下载资源速度慢,网络不稳定;35%的学生觉得网络病毒侵犯现象严重,机房管理不完善。

2.教师因素。调查显示:只有30%的学生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非常满意,而有46%的学生认为很一般。而当问及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对师范生自身树立信息意识和培养信息素养有没有帮助时,67%的学生觉得很有帮助,22%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帮助,11%的学生说不清楚有没有帮助。这表明师范生期望任课教师有很好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的示范操作、言传身教在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访谈中发现,某些学科教师强调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在实际教学当中应用的水平不高,没能起到应有的表率作用[3]。

3.学生自身因素。师范生自身信息技术意识、态度与他们信息技术能力也有很大关系,然而调查显示,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及理念有欠缺,26%的学生能随时关注信息技术新发展,不断自觉学习新的技术,53%的学生有学习的愿望和兴趣,但没有或不愿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还有21%的学生毫无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3.2 EGR-1与卵巢癌 EGR-1属于即刻早期基因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含有特殊的3个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该基因定位于5q31,长2.1kb,编码3.3kb成熟的mRNA。EGR-1基因编码的EGR-1蛋白包含DNA结合域、抑制结构域和活化结构域这三个部分。EGR-1的DNA结合域是在锌离子的存在下,锌指结构与DNA序列中的富含GC区 (CGCCCCGC)结合,从而发挥转录调控作用。NGFI-A结合蛋白1或2可以通过与EGR-1的抑制结构域结合从而引起EGR-1生物活性的抑制[16]。

并且,这种学习技术的迫切愿望并非都是源于每个学生的内在兴趣的,大多数人是出于实习单位要求和就业需要的压力。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学生反映目前学校开设的公共课难以使他们对信息技术有更充分、更清晰的认识,强烈要求开设更多的课程来促进他们进一步学习。但是,要求再开设与理论、方法相关课程的人数不多,更多的则是希望学习更加实用的多媒体实用技术,如Flash、Authorware、Photoshop、3Dmax等,有的甚至希望加入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内容,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师范生过于追逐技术和过于功利的态度。

三、促进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并依据相关学科理论,笔者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完善管理,改善信息技术学习条件。首先,领导应充分重视,加大软硬件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完善管理和服务机制,改善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所需的现代信息技术条件。如提供足够多的、方便使用的多媒体教室;配备各种常规的教学媒体;建设好学校信息部门(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和网络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和方便快捷的网络使用服务,为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形成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其次,学校应建立良好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对现有的信息资源做到充分合理利用。学校各系的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机房等应合理配置,妥善管理,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以方便师生使用,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在教学设施和管理服务上为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提高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师范生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因此,学校应该重视提高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督促教师自觉参加,并增加额外的激励机制。教师要从技术的有效使用、新课程带来的新模式、新理念如何融入课堂着手,创设信息化的教学情境,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同步,将专业教学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加深学生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例如开展一些信息技术与本专业融合的主题探究内容,让学生以协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去学习和实践。给学生创造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使其真正体会到整合的实际意义,养成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习惯,从而确保学生在理念和实践上都得到提高,使其走出校门便可得心应手地进行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3.丰富信息技术教学与学习资源。加快各个学科教学与学习资源开发,及时更新,实现资源共享。校园教育资源库建设需要合作,针对有效资源匮乏、更新慢这一现状,可以采取以教师合作建设为主、购买为辅,分布建设、共享使用的资源内容建设模式。每位教师负责一块内容,大家合起来就是很大的工程,这样不仅可以快速系统地建设起能直接支持教学与学生自学的资源,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与使用意识也在无形中得到提高[4]。

4.提高信息技术公共课教学质量。加强信息技术相关公共课的教学,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体系和内容有效调整、衔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这些相关课程的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操作练习,熟练使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常用教学媒体及一般维护和保养技术;掌握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获取、存储、处理、评价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具有设计、编制、使用教学软件并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能力。在不增加学时总数的情况下,多开设一些计算机或信息技术选修课,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如把一些常用的多媒体技术作为选修课,并且不断更新和拓展。

5.增强师范生提升信息技术能力的意识。在全校范围内创设有利于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环境氛围,加强师范生提升信息技术理论和技术能力的意识。可以通过开展有关活动,加强学生间、系别间、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如教学课件的制作和观摩比赛、现代教育理论和经验研讨、网页设计大赛、信息技术论文的评比和交流、在校园网上建立“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专区和教学论坛……主要围绕各种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而展开,通过实践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道德,掌握获取、存储、分析、加工、变换、传输与评价信息的能力。

6.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要使师范生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它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师的教学,但“整合”不是“混合”,整合要以学科课程目标为本,按照学科课程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整合可以从一节课扩大至一个学科单元乃至一门课程的“整合”,探索应用信息技术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因此,更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观念非常关键,要变革教学观念,以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从传统灌输式的、单一的教学观念中转变过来,倡导自主性、探索性的多元学习方式,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策略,关注优秀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如探索式学习模式、建构主义模式、CSCL模式、游戏化教学等[5]。

7.加强教育实习,实现信息技术能力的内化。指导师范生在实习时运用“校园网”进行教学管理,如成绩管理,信息传递,教学BBS,电子备课等。因为教学实习阶段是信息技术能力应用的集中阶段,师范生亲自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可能面对一些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冲突,从而反思不足,找出新的改进方案,继而再应用于实践。如此反复练习,将信息技术能力内化为一种师范技能,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有效整合。

8.与中小学协作,联合培养师范生。在当地中小学建立实习基地,借助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作为师范生学习过程中的任务,为高年级师范生增设中小学学科教学论,让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直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由有关学科专家指导,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信息化进程越来越快,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每个师范生必须具备的素养。本文针对周口师范学院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为有效提升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1]魏三强.试论高等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89-91.

[2]南国农.让信息技术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7(1):5-8.

[3]邓泽燕.教育技术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比较辨析[J].教育技术导刊,2007(9):7-9.

[4]李靖,张文兰.师范生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7(11):28-32.

[5]相凤华,张春华.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3):57-59.

猜你喜欢
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