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纪念与国共内战时期南洋华侨的政治表达

2011-08-15 00:43徐炳三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星洲内战华侨

徐炳三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9)

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封建王朝走向现代国家的转捩点,是包括海外侨胞在内所有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百年来,每逢辛亥纪念日,侨界都会举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人们在缅怀先烈的同时,往往以辛亥革命为切入点纵谈时事、发表政见,既传承和发扬了辛亥精神,又关怀和关照了中国的命运。1945-1949年国共内战期间,南洋华侨同样以辛亥话语表达反对内战、渴望和平的心声,其言论充满理性与智慧的思考,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国共内战时期南洋华侨的政治倾向并不一致。1947年“双十节”,某华侨这样描述东南亚华侨界:“世风不古,道义沦亡,异端邪说,笼罩南洋,使人迷醉而不自知”,“侨社混沌不清,人心之浮动涣散,谁尚有记忆此一年一度大典?”[1]这段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时期侨界政治分歧的实态。就所谓的“双十国庆”而言,庆与不庆、庆什么、如何庆等问题,侨界出现比以往更多更复杂的争端,实质上亦为政见不同的反映。比如在是否在“国庆”日给国民政府发贺电的问题上,东南亚侨界出现巨大分歧,乃至发生冲突,其背后带有明显的党派运作的痕迹[2]。

虽然大多数华侨有一定的倾向,但总体上却持中间立场,他们支持的并非某党某派,而是能够促使中华繁荣富强的领导力量,希望能用平和的手段解决中国问题。正如一位华侨所言:“我们不需要夸张的宣传,不需要破坏性的攻讦,我们只要一个强盛的国家,谁能使祖国强盛,我们就信任。”[3]渴望安定、希冀和平、呼吁团结、反对分裂是绝大多数华侨的共同心声, “团结”成为华侨在辛亥纪念中用得最多的关键词,也成为该时期的时代主题。

该时期侨界反分裂运动此起彼伏。如1946年“双十节”,新加坡五万多华侨群众集会,致电国共,呼吁和平。致蒋介石电文称:“窃念当年建国艰难,厥为推翻专制,建立民主,方今内战烽火,势成燎原,外军驻境逡巡不去,党未还政,民不聊生,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用特电请立即停止内战,重开政治协商会议组织联合政府,并促美军撤出中国,挽回民族危机,实现民主和平。”[4]华侨认为,中国政治动荡、国事日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民众智识水准太低,道德观念太薄,没有负起国民的责任,没有使用人民的权力[5]。然而造成这种事实的主因,不是人民不会行使权力,不可负起责任,而是人民之间缺乏团结,“大家互相摩擦,攻讦还来不及,哪里还有力量去管理国家大事呢?”[3]而作为国家领导力量的政党更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内战使刚刚取得抗战胜利的中国再次滑向无底深渊,这都是国共相争的结果,华侨悲愤地质问:“苦难了八年抗战的祖国,打到国敝民枯,救死扶伤都来不及,怎能经得起不顺民意而硬要打下去?难道真要把整个国家打到完蛋为止么?”[6]

华侨深望各党派自省自律,牢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之古训”,“凡我黄帝苗裔,不受外力所胁,共谋国是为前提,则内争一旦得释,国基永奠,不唯全国人民之至望,亦远涉重洋之侨众,内谋侨眷之安全,外谋财产之保障,皆期待于祖国政局之澄清”[7]。同时,在这“国庆”日,还须“唤醒中华民族四万万七千万的心结成一条心,认清是非,辨别善恶,大家一条心来卫护这营养不足,折磨太多的三十六岁的中华”[5]。远离祖国的华侨各界,更应“不分界域,化除一切私见与嫌隙,在同一意志同一目标下,夫谋同侨的大团结,以我们海外的大力量,构成一条大洪流,为同侨谋福利和争取地位外,复以吾人千万华侨的坚强毅力,以实际行动,去冲破祖国内战气氛,图谋民族的复兴,共挽狂澜于既倒,俾安定国计民生齐向建设坦途而迈进”[8]。

南洋华侨在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时,往往以三民主义立论,表达对孙中山等革命志士的深切缅怀,以及对其革命理想的憧憬与向往。多数华侨坚持“信仰孙总理立国之三民主义为最高国策”,“以团结建国为目的,使中华民国有光辉灿烂之前途,达人民自由平等之主旨,成为真正民享民有民治之国家”[9]。此种理想与国民党假民主、真独裁,假和平、真内战的伪三民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与中共根本目标相同但亦存在细微差异,是一种中间主义路线。

民族主义方面,华侨主张走独立自主、不赖外邦、不效他人的中国化的发展路线。华侨对民族主义有着深刻的感性体验。二战后东南亚国家华侨地位愈加低下:泰国越南等地入境条约尚未废除,菲律宾等地排华法律有增无减,印尼等地华侨惨遭屠杀,即使在日本华侨也被当成三四等侨民[10]。华侨对此痛心疾首,他们急切地希望看到中国统一和强大,以做他们的坚实后盾。故他们在希望国共休兵、共建家园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设想。《南洋商报》曾发表评论指出,美国的政治思想有自由而无平等,苏联的政治思想有平等而无自由,美、苏路线都不适应中国国情,唯有走既能保障自由又能体现平等的三民主义道路,中国才能走上富强的道路。言外之意,无疑是暗指国民党投靠美国打内战、共产党以苏联为依托相抗衡的政治形势。华侨对双方都不满意,认为国共都没有真正坚持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无论最终走哪种路线都有危害,可能带来帝国主义重新控制中国的恶果[11]。

民权主义方面,华侨痛斥国民党政府腐败高压,呼吁清廉吏治,政治民主,还政于民;呼吁国共息兵止戈,建立联合政府。华侨对国民党的腐败深恶痛绝,胡文虎认为中国没能走向富强的原因,“那就是三十多年来的政治,仍不但不能消灭满清官场贪污风气的孽根,而且还变本加厉,这是国弱民贫最大的原因”。国民党清廉耿介的好官不是没有,只是太少[2]。华侨基本认同中共对国民党特务统治、剥夺民众权益的批评。他们反对独裁,认为“民国者是人民共有的国家,绝非一系一姓专有的统治”。“这革命是民主的革命,是革一家一姓的专制政府之命,是想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革命,绝非成为任何人任何党派所有所治所享的革命。”[12]华侨急切希望政府根绝贪污,整饬吏治,故国民政府1946年召开国大,1947年颁行宪法、惩处贪污犯等举措,虽为欺人视听之举,但仍引起华侨的幻想,纷纷以“国宪已行,国寿无疆”,“有国有章,人民是赖”,“实行宪政,行宪有章”等贺词相祝祷[13],反映出华侨对民主政治的渴望。华侨还表示“坚决拥护民主自由,反对倒退、压迫”,“希望祖国国共两党放下屠刀,还军于国,还政于民”[14],“建立联合政府,反对帝国主义新的侵略阴谋,自力更生,使多难的祖国成为一个统一的、民主的、团结的、强盛的国家”[15]。

民生主义方面,华侨希望国民政府励精图治、改革经济、造福民生。除了对政治分裂的担忧外,最能触动华侨之心的莫过于中国民生凋敝、经济破产的现实了。国共内战爆发后社会秩序混乱,生产近于停滞,投机横行,货币飞速贬值,民众无以为生,此种情形无须共产党宣传,华侨内心已明。故他们忧心如焚,希望国民党励精图治,扫除贪污腐败,打击奸商,平抑物价,改革币制;希望政府广纳人才,唯才是举,改革以往任人唯亲的弊端;希望政府以身作则,厉行节约,平等分配财富,秉公执法办事[16]。国民政府也曾一度发行新货币,提倡勤俭建国运动,并派蒋经国严厉打击奸商,虽然腐败至骨髓的国民党根本无力扭转乾坤,但仍然在华侨心中燃起些许希望,认为如果能够认真实行,则“不唯国本可定,使生活水准降低,农村先复于野,工商业继振于市”。而且希望在经济改革之后重新分配土地,真正实现孙中山民生主义之平均地权一项,是为治本之法[7]。

从上述言论看,很多华侨受到国民党的迷惑以及对传统的惰性,此时并未如中共一样希望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而是希图国民政府能够励精图治地进行改革,对现有体制进行修补。他们对国民党的腐败固然很不满,但尚存幻想。有些人号召海外侨胞联合起来,“不分党派,不以主义而摩擦,共同协助政府,接受建国任务”[17]。还有的人认为只要同胞“以诚恳为国效力之态度,提供意见。开明的我政府,决能接受任何人的意见的”[18]。其心何其良苦,然国民党却弃之如敝履,弃民者必为民所弃,国民党最终为自身掘取了坟墓。

华侨的上述态度,固然表明该时期他们对政治问题未能彻悟清醒,但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其独立思考的精神。某华侨如是说:“新事物的纷至沓来,几乎头目晕眩,但是要小心的看,要缜密的想,要审慎的判别,瞎跟着喊'拥护'或'打倒',是毫无意义的。究竟有脊骨的人,纵使失败,还值得佩服。死硬,顽固,闹气意,翻脸分裂,结果同归于尽,黄帝的子孙们,要怎样克服当前的危机!”[19]可见他们并不盲从某党某派的宣传,而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稳定和团结是他们追求的第一要义。而一旦认定国民党政府不可救药,华侨最终还是能够作出正确的抉择。国共内战后期,华侨中出现为中共捐款捐物、回国参加解放战争的热潮,陈嘉庚、司徒美堂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著名侨领回国与中共领导人共商国是,筹建新中国[4]。经过认真思考、准确判断,广大华侨最终顺应了历史潮流。

无论祖国处于何种危机,华侨都不弃不离,虽言语中有诟病和不满,但执著和赤诚从未稍减。国内战火纷飞,华侨界“双十节”的庆祝活动并未消歇,如1947年吉隆坡参加“双十”庆祝大会者达六七千之众,颇为热闹[20]。虽然其中不乏国民党的暗中策划,但民众自发的热情也不能完全忽略。华侨热心“国庆”,非为一党一派的国庆,而是国家的“国庆”,对国家的忠诚就是对民族的忠诚。在华侨心目中,作为政治势力的党派可以更迭,作为民族符号的国家不可轻易动摇。华侨也从未将救国的责任推诿他人,而是本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义,将国家民族的伟业视为己任。某华侨指出:“侨胞是国民一份子,也是国家的主人翁之一,我们首先要自己争气,团结起来,凝成一个坚强的大力量,来鞭策祖国的团结进步,建设富强康乐的新中国。”[21]在此种共识下,众多侨界精英号召全侨鼎力支持慈善、教育、公益诸善举,全力救助国内灾民[22]。希望忧时志士“急起直追,联合各党各派暨社会贤达,登高呼吁,策动全侨,共谋一致团结,众志成城,'纠正国是',以苏民困,而固国体。一切是非曲直,愤恨新仇,权且忍让,留候'真正民主'之仲裁”[23]。

国家历经磨难,但华侨从未丧失希望。侨领胡文虎指出:“吾人现在虽然前途仍满布荆棘的阻碍,但一想起'多难足以兴邦'那一句名言,益觉兴奋无既。我们华侨离乡背井,寄人篱下,愈离祖国远一些,便愈觉国家的可爱,愈盼国家能够日趋强盛,这是华侨爱国的传统精神,也就是被称为'革命之母'的原因。”[2]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乐观进取精神。而另一位侨领的话则直指根本:“如今政治军事因内战而陷于混乱当中,我相信每个人的心田,莫不重重的担忧,感到万分的关怀。但是我们若把历史翻开来看看,便知道这半个世纪来,我国莫不处于动乱之当中,但我们能于千钧一发之际,渡过难关,这是表明大众的基本力量,从未遗失。这个力量便是奠定国家基石的元素。”[24]华侨从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到人民的力量,从而对祖国的前途充满信心,体现出特有的睿智,与中共的思想不谋而合,此或为华侨最终走上支持解放道路的内在渊源。

综上,南洋华侨以辛亥纪念为契机、以华文报刊为媒介,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除少数具有明显政治倾向者外,绝大多数华侨站在中间立场,以民族大义为出发点,号召国共停止内战、共谋国是,以救民于水火。虽然某些华侨一度为国民党的宣传所迷惑,但总体上能够并最终作出正确的抉择,反映出华侨独立思考的智慧和理性精神。华侨强调自身是国民的一分子,应尽其所能挽救国内危机,为祖国的安定繁荣贡献力量,体现出拳拳的爱国之情。辛亥革命作为一种历史资源,在凝聚人心、团结侨众、表达民意、呼吁和平方面,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1]陈肇基.庆祝国庆与端正人心[N].南洋商报,1947-10-10 (2).

[2]胡文虎.双十节感言:铲除贪污勿蹈满清亡国覆辙[N].星洲日报,1947-10-10(1).

[3]杨人月.用团结来庆祝国庆[N].星洲日报,1947-10-10(2).

[4]任贵祥,赵红英.华侨华人与国共关系[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9:214-215;236-245.

[5]徐乐山.似不应说的话[N].星洲日报,1947-10-10(3).

[6]林育英.一点感想[N].星洲日报,1947-10-10(7).

[7]李伟南.愿望[N].星洲日报,1948-10-10(2).

[8]林名秀.国庆感言[N].星洲日报,1947-10-10(2).

[9]廖建煌.双十献词[N].星洲日报,1947-10-10(2).

[10]慕思.由国庆谈到华侨报纸[N].华侨导报,1946-10-12(2).

[11]曾心影.双十节献词[N].南洋商报,1947-10-10(1).

[12]李恩明.应该怎样去理解国庆[N].星洲日报,1947-10-10 (2).

[13]谠言集[N].星洲日报,1948-10-10(2).

[14]黄敬修.跟着划时代的节日迈进[N].星洲日报,1947-10-10(7).

[15]许敬诚.接受辛亥的经验[N].华侨导报,1945-10-10(7).

[16]黄秉盛.引领而望之[N].星洲日报,1948-10-10(2).

[17]林有谅.国庆感言[N].星洲日报,1947-10-10(3).

[18]粘东生.华侨应有的认识[N].星洲日报,1947-10-10(3).

[19]黄芳奎.国庆感怀[N].星洲日报,1947-10-10(2).

[20]雪华庆祝双十节,今年情况倍热闹[N].星洲日报,1947-10-12(7).

[21]杜文华.国庆纪念感言[N].星洲日报,1947-10-10(7).

[22]刘文钊.双十节感言[N].星洲日报,1948-10-10(2).

[23]纪念国庆与华侨之团结[N].星洲日报,1947-10-10(3).

[24]杨溢璘先生演讲词[N].南洋商报,1948-10-12(1).

猜你喜欢
星洲内战华侨
我的华侨老师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香煎豆腐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叙利亚内战大事件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美国内战的国际法实践及其启示
马克思论美国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