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杰 张新明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教学。由于它具有图文并茂、变静为动的特点,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因此,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达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体现出其独有的优势。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势,但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多媒体课堂中出现了诸多的教学问题,譬如:什么学科适合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何处理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等。部分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误区,没有深刻认识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也不能很好地把握多媒体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异化现象。
最早明确地把异化作为哲学范畴使用的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意指人的创造物反过来奴役人,成了支配人的异己力量。[1]当前,我们所说的技术,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范畴下的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为主。黑格尔提到的“技术奴役人”是指人为了使用这种“技术”而去改变周围的环境,改变其他的因素,使得这种“技术”得以顺利实施,也就是单纯地为了使用这种“技术”的形式,忽略了为了使用“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费尔巴哈指出:“主体所产生的对象物客体,同主体本身相脱离,成为主体的异在,并且反客为主,反过来束缚、支配及压抑主体。”[2]所以,当一味地追求某种技术的使用时,就会很自然地排斥其他技术手段,并且容易陷入形式化主义的误区,即:为了使用而使用。技术的使用是为了实现人们所期望的价值,也就是实现技术的正向价值,但由于对技术本身认识的不够深刻或者是其他原因,导致在使用技术时产生了人们没有预料到的负面价值。所以,国内有学者认为“所谓异化,是客体在价值属性上与主体‘相敌对’的状态,是价值客体与价值主体的疏离,归根结底,异化是价值的负向表现。”[3]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迅速兴起,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趋于成熟。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片和动画等教学形式于一体,具有动静结合、图文并貌的特点。由于多媒体的众多优点,一时间在教学领域的应用风生水起,但在冷静看待多媒体技术后,一些教师逐渐发现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开始重新审视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并对其进行反思。比如: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常常需要配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并不能像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如地控制,这就是多媒体技术异化的表现。根据对技术异化的分析,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育者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和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反作用于教育者,多媒体技术表现出人们所不希望的负向价值,并影响到教育者本身和教学效率。所以,有学者对多媒体技术异化这样总结:“在教育领域,技术异化主要表现为对人的替代、否定、控制、强迫和漠视。[4]”
“替代”表现为多媒体技术对教师讲解的替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教学过程发生了变化,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制作出来的课件涵盖的内容很多。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由原来单一的板书变成了图片、文字、声音和动画。因此,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课上节省了大量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下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引,下载拓展知识面的相关材料。于是,一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可以替代传统教学方式,甚至是教师的讲解。由于大量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出现了取代传统教学手段的趋势。但是任何一种教学形式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教学方式也是如此,并不是所有的科目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比如:语文学科中的散文或诗歌阅读训练,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想象,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定位散文中主人公的形象,自主构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并不是多媒体几段文字或几张图片可以代替的,此所谓“可意会,不可言传”。在这样的课堂中需要教师的讲解,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同样也需要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定位,所以,就不宜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否定”表现为多媒体教学形式对传统教学形式的否定。多媒体技术所表现出来的众多优势,是以往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形式所没有的,再加上传统教学比较单一,缺乏对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此,一些教师认为:传统教学形式没有多媒体教学效率高。久而久之,这种认识在教师中间成为了一种共识,使得教师越来越偏向于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多媒体教学形式越来越依赖。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教师觉察到多媒体技术并不是万能的,甚至在某些方面并不比传统的教学形式有优势。因此,在选择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时不能一刀切,不能说哪个更有优势,也不能说谁取代谁,两种教学形式都是有利有弊,是互补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应该深刻认识到两种教学形式的利弊性,在课堂上需配合使用,以达到合理的资源配置。多种教学形式的互补才能更好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强迫”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常常被迫花费许多精力学习不断更新的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多媒体技术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在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下,为了更好地驾驭多媒体技术,要求教师和学生要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但由于近几年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速度过快,没考虑到学生与教师对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接受是需要过程的,在这种情况下就等于是在强迫教师学习新的多媒体技术,以保证能够跟紧技术的发展脚步。实际上,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漠视”表现为冰冷的屏幕对教师、学生心理上的漠视。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需要事先准备好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且根据课件来安排教学的进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盯着屏幕,机械地点击着鼠标,不断地放映着课件,读着课件上面的内容,完全不顾学生的听课反应。教师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教学课件的节奏。学生也要紧盯着课件上面的内容,才能紧随教师讲课的思路,所以,如此的多媒体教学会使教师教学逐渐脱离课堂实际教学需要。这样的教学没有顾及教师、学生在心理上的感受,久而久之,教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学生容易产生烦躁感和视觉疲劳感。
多媒体技术不是用得越多越好,也不可能完全替代其它教学手段,要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上恰当使用。有些课程需要直观的效果,比如:在初中地理课上讲解雨是怎么形成的,显然只靠讲解是不够直观的,此时若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在课堂上演示雨形成的过程,教学效果一定会很好。但在有些课堂上,比如:语文教学中需要学生大声朗读的,就要合理使用多媒体,特别是对于某些文学形象,需要学生自己想象的,那就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因此,不能只注重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而是要与其它教学手段配合着使用,达到互补的效果。
有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为了上课时操作方便,将课件按顺序排列。在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多媒体课件就可以顺序播放下去。教师与学生必须紧跟多媒体课件的节奏,这样就变成了“以多媒体课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教学是教和学两方面构成的双边活动,不仅需要学生听,也需要教师恰当、灵活地讲解,以及必要的板书和动作演示。这些都是多媒体技术无法代替的。因此,多媒体课件不能一放到底,教师在教学时也要避免一味的朗读课件,要充分发挥教师自己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也很重要。在多媒体课堂上,很多教师看着课件进行讲解,这实际上是教师在配合课件,而不是课件在配合教师教学。由于教师要紧盯着屏幕,很少面对着学生讲课,自然与学生缺乏情感上的交流。因此,在多媒体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拉近与学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也达到了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目的。
很多多媒体课堂上,从上课到下课,通过多媒体课件一页一页显示出来。多媒体课件的容量很大,界面和谐,效果也很炫目,但往往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多媒体课件过于关注视觉效果,学生容易被多媒体课件本身所吸引,而忽略了教学内容。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以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为根据,可以适当注重效果,但不能喧宾夺主,要围绕教学目标与内容来进行制作。多媒体教学不可只注重形式而忽略教学的本质。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具有很多不可否认的优势,可以实现很多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在信息化时代,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也是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但是,在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的过程中也不能忽略和否定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毕竟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已,其应用的根本目的是要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因此,要对教学实际需求进行分析,课堂上不能只利用多媒体技术,而是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互配合,使多种教学手段相得益彰、相互补充,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葛力.现代西方哲学辞典[z].北京:求实出版社,1990.
[2]侯才.有关“异化”概念的几点辨析[J].哲学研究,2007.
[3]郭冲辰.技术异化论[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
[4]颜士刚.信息技术异化的根源分析及其消解的可能性[J].现代信息技术,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