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双阳区土顶中心小学,吉林长春 130600)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特殊的学科,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计算机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相对于城市学校来说还比较滞后,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来自学校层面的。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不热衷于信息技术学科,没有起到导向作用,从而限制了本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发展;学科教师认识片面,简单地把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等同起来,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就是计算机教学,就是教会学生打字、画画、上网、聊天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没有明确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教会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没有充分意识到计算机对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它将是下一代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2005年9月8日,联合国重新定义了文盲的标准:如果你不会看地图、不会使用计算机,那你就会被列入信息时代的“新文盲”之列。由此可见,计算机在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其次,学生的自我认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是好奇、充满求知欲,但由于学校的“不热衷”和学科教师的“片面认识”,以及社会上一些错误舆论的引导,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认识产生了偏差,不知信息技术为何物,只是在网吧里产生了第一认识:“信息技术就是上网,就是玩游戏、聊天、看电影”,甚至把信息技术课直接就叫成“微机课”,致使部分学生认为在网吧里就能学到信息技术。
计算机硬件设施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物质基础保证。但目前,由于资金投入的不足,广大农村学校的软、硬件条件都比较落后,设备配置偏低。就我校而言,学生计算机房的设备是2004年末、2005年初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时安装的,计算机的配置较低,尤其是在进行网络教学时,根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大多数学校机房的计算机数量不够,不能满足每人一台机子的标准,多的甚至3人或5人一台计算机,僧多粥少,不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教师的正常教学亦非常难以开展。加之学生每周只有1-2节的信息技术课,去除教师讲解的一部分时间,每个学生能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只是短短的“一小会儿”,实际上机的时间少之又少。对于信息技术这个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没有具体的实践操作,学生是很难学有所得的。所以,硬件设备的短缺、陈旧,导致了农村信息技术的教学根本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
与城市相比,农村家庭的经济条件还相当落后,贫富差距很大,这一点从城市孩子家庭50%以上都拥有计算机,而农村孩子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比例还不到3%就可以体现出来。由于农村学生家里几乎都没有计算机,在学校里每周也只有1-2节的信息技术课,每人每周平均接触计算机的时间还不到10分钟,即使当堂课学会了,回家后也没有计算机可以进行巩固练习,重复上机的周期过长,致使学过的知识点很容易被遗忘。再者,由于学生家里没有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也不能布置课后作业,根本就没法进行课后的延伸活动,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师资短缺,是农村学校的一大弊病。尤其是音、体、美、信息技术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专业毕业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绝大多数的农村学校,几乎都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多数都是半路临时改行或由其它学科教师兼职,没有经过正规的信息技术专业培训,仅有基本的计算机常识。其中有很多都是由打字员直接变成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还要担负学校机房和办公室计算机的维护,制作多媒体课件,统计学生考试的各科成绩,统计上报各种数据,辅导学生参加常规竞赛,完成学校的材料打印等任务,工作量很繁重。再加上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队伍相对不稳定,今年教信息技术,明年就可能改教别的学科,或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调走,又要重新安排人员,再或者由其它学科的教师兼职信息技术,一身兼多职,这些都使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难以集中精力进行深层次钻研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内容,教学质量也可想而之。
虽然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依然深深地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技术课作为非中、高考考试科目,在各级学校中也就得不到相应的重视,“不忙”时可以“有”,“忙”时绝对“没有”,很多时候,信息技术课都会被其它学科占用,加之没有制定系统的考评机制,所以,没有人愿意花大力气去评价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甚至在期末学生的成绩单上也没有《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上好上坏一个样,于是就产生了“信息技术无用论”,信息技术教师平时不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上课也比较随便,导致信息技术课多数成了学生的休闲课、玩耍课。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已迫在眉睫。所以,做为基层农村学校,从上到下,从领导到教师、到学生,都要转变观念,以新课改的精神武装自己的头脑,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和长远影响,要把信息技术教育纳入到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中来,切实地开展好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上级各级主管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培训,多开展一些信息技术方面的活动或竞赛,让学校领导、教师走出去,到信息技术工作开展好的学校看看,把先进的理念带回来,增强学校领导、教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从而把信息技术教育提升到一个全新的认知高度。
(2)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培训,使其明确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引领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体验信息活动,学会利用计算机获取、分析、处理信息。
(3)实行教师全员培训,不但要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还要让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学习信息技术,并把信息技术与自己的学科进行整合,使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从而使信息技术教学与日常应用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由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真正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学习、生活、工作中去。
在转变观念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行动起来务实地开展工作,寻求解决硬件设施短缺、陈旧的办法,而不能只是一味地“等、靠、要”,要“井里没水四下淘”,多方筹措资金,开源节流,把钱用到最该用的地方。例如:学校可以尽量节省其它方面的办公支出,把省下的钱用以重点解决信息技术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努力改善计算机的硬件设施,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解决学校资金不足的难题,保障教学工作的需要。在学生上机操作的问题上,学校要高效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与资源,尽量采取小班额教学,以最大限度地确保人均机器的使用率;要“全天”开放计算机教室,合理安排、分配学生分批、轮换上机,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的上机时间;另外,信息技术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要精讲、少讲、勤指导,把大多数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亲自上机实践操作,才能有所学、有所得。
笔者虽然有多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经验,但也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只是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以便能尽快突破这一瓶颈。一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成立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小组。二是学校最大程度地开放计算机教室,最好能利用周六、周日等休息日成立非赢利性的计算机学习班。这样虽然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信息技术方面的“高手”,但却可以使学生远离网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一些“正规”的信息技术知识,远离网上那些不良的信息。三是开展信息技术竞赛活动,可评选出学校“打字金牌高手”、“动画制作大王”、“计算机故障维修高手”等等,制成学校信息技术“高手纪录榜”,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向纪录发起挑战,也可以像“吉尼斯世界纪录”一样,自己立项,挑战成功后记入学校“高手纪录榜”,以赛促学。总之,要以尽可能多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师生共同努力去改变没有计算机的现状,带动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从而达到以最少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
现代社会并不缺乏会信息技术的人才,相反,信息技术学科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相当多,但却很少有愿意到农村基层学校去任教的,原因就是工资低、条件差、待遇不好。这不是学校一己之力能够解决的,需要政府行政部门加大力度,增加投入,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来吸引和带动这方面的人才自愿到农村基层学校去任教,逐步改善这种专业型人才师资短缺的问题。另外,农村基层学校自身也要加大培训力度,尽可能地选拔出素质高、相对固定的教师,多参加上级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和辅导,努力打造、培养适合自己学校的“农村专业型”信息技术教师,以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
就目前现状来看,计算机的使用还没有普及,特别是农村地区,家庭拥有电脑率还不到3%,更谈不上普及使用,加之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从学校到教师、家长、学生,往往都忽视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存在。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学科应该列入学校的正式考试科目中,应该与语、数、外等学科并重,或者把信息技术学科以一种单科结业的形式进行最终考核,就象生物、地理会考一样,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统一考试,只有单科结业合格后,才允许报考其它学校,将其作为参加高考或中考的一张“通行证”。另外,农村学校也要从自身出发,成立专门的信息技术领导小组,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管理力度,制定完善的信息技术考评体系,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地位,真正把信息技术工作落到实处,使其不再浮于表面,不再流于形式。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推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
总之,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需要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需要农村学校的高度重视和一线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能够迅速发展起来,与时俱进,赶上时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