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非指示性”教学设计

2011-08-15 00:49郑逸农
中学语文 2011年25期
关键词:利奥波德疑难交流

郑逸农

【课文出处】苏教版高中必修一

【设计说明】“非指示性”名称源于对我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指示性”教学的反拨,又是对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的反拨,在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之间截取中点,对两者名称进行反拨性整合,取出新的名称:“非指示性”。

“非指示性”是教育理念,也是理念引领下的具体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策略。其教育理念是“把人当做人”,即把学生当做平等的、独立的、能自主判断、自主反思、自主成长的积极的生命,其核心是“自主成长”。其教学实践和教学策略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交互作用中,学生自主成长。

“非指示性”教育的基本内涵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一个理念、两个意识、三个原则、四个要求。“一个理念”即自主成长的理念,教师的任何教学行为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自主成长。因此教学中采取“二不”、“四自”准则:“二不”即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文本特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自主探究问题答案;前者强调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自主性和差异性,后者强调问题答案的自主性和理解多元性。“四自”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二不”、“四自”是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践中,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让自己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逐渐得到增强和提高,更好地走向自主成长。“两个意识”指学生意识和学科意识。学生意识是指教师对学生生命的自觉关注,关注他们的认知和情感现状,关注他们的学习特点、学习规律、学习差异、学习权利及学习效果。学科意识是指教师对学科特点的自觉关注,关注学科的性质、学科的学习特点、学习规律及学习效果。“三个原则”是学生意识的具体体现,第一,在教学程序上“先生后师”,任何教学环节都先由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学起来,有了学习心得和基本体验后教师才教,以教促学;第二,在教学对象上“面向全体”,遵循“三个尊重”的原则: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利,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第三,在教学构设上“三多三少”:归纳法教学运用得多,演绎法教学运用得少;学习方法引导得多,知识点机械堆砌得少;学生学的时间多,教师教的时间少。“四个要求”是学科意识的具体体现,第一,准确把握学科性质,知道语文是什么、不是什么;第二,正确选择教学内容,知道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哪些内容是可学可不学的、哪些内容含着“泛语文”、“非语文”倾向因而是不便进行教学的;第三,精确设计教学程序,每个教学环节都是语文学科所必需的,且每个教学环节之间是层层深化、步步提升的;第四,精确设置作业题目,少做练习题,多读课外阅读书目,前者要数量少、质量高,后者要有利于让学生的语言素养和精神素养同时得到提高。

【设计类型】“非指示性”教学中文学类文本之“基于自主点评”的设计。

【设计特点】该教学设计主要用于语言表达有意味、思想内容有深味但其文学味、思想味又不容易一次性领悟到的文学性和思想性俱佳的文学类文本。学生在一次次的点评中,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同时该教学设计也用于语言和内容浅显有味,适合学生独立学习的文本。

基本程序是先独立点评,再相互交流。标志性环节是“四点评”:一点评语言,感受语言的精彩;二点评内容,领会内容的精妙;三点评疑难,探究疑难的精深;四点评特色,梳理特色的精巧。该设计最好的教学效果要通过网络化教学来体现,每人面前有一台网络化的电脑,每一步点评都可以让全班同学即时交流和分享。

【设计步骤】教师激趣导入;介绍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一点评语言,感受语言的精彩;二点评内容,领会内容的精妙;三点评疑难,探究疑难的精深;四点评特色,梳理特色的精巧;反省自己的点评得失;积累性美读;教师推荐课外阅读篇目,并介绍作者。

【设计展开】

一、教师激趣导入

人们对于狼,都有消灭它的本能欲望。狼的嗥叫中隐含着怎样的内涵,我们可能都听不懂,都不知道,但美国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听懂了,知道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像山那样思考》。

二、介绍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

今天我们采用写点评的方式来学习。点评什么呢?(以商量的口气说给学生听,征求学生的意见)我们从四个方面来点评:第一点评语言,感受语言的精彩;第二点评内容,领会内容的精妙;第三点评疑难,探究疑难的精深;第四点评特色,梳理特色的精巧。如果学习过程中你认为还有值得点评的地方,课堂上随机进行。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关键看我们点评的细致程度。

介绍学习方法,讨论学习内容,体现了“把人当人、自主成长”的“非指示性”教育理念。懂得了方法,以后他们离开教师也就能独立学习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26页要求“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有利于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不断提高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三、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每个学生以自己习惯的方式自由诵读,不采取齐读的方式。可以是不出声的默读,可以是出声的朗读。在自由诵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四、一点评语言,感受语言的精彩

学生先自主点评,后相互交流。

教师在学生点评前,先作引导,介绍点评的方法和要求:现在要点评的是课文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点评,感受语言的精彩。请各位按照课文先后顺序,在有表现力的语句旁用铅笔写上你的点评,点评的基本格式是:运用了……(手法),表达了……(效果)。如果你觉得句中的某个字词用得很有特色,也请作出点评。

学生自主点评后,在小组内交流,成员间相互倾听,相互完善。然后由小组长集中全组的点评,向全班介绍。

如果是网络化学习,可让全体学生的点评同时上贴,即时分享和交流。

最后教师介绍自己的点评,和学生分享,并努力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入——

第2段第1句之后的排比句:“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对郊狼来说,是即将分得一份残羹剩饭的允诺;对牧牛人来说,是银行账户透支的威胁;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点评:运用排比,叙写不同的事物对狼的嗥叫的不同理解。其中的一些用语,如“即将分得一份残羹剩饭的允诺”“银行账户透支的威胁”“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形象生动,风趣幽默,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第3段“即使看不到狼的踪迹,也听不到它的声音,它也暗含在许多小小的事件中”之后:“深夜里一匹驮马的嘶鸣,滚动的岩石的嘎啦声,逃跑的鹿的砰砰声,道路上云杉的阴影。”点评:作者运用排比,利用细节,来叙写狼的活动在许多事件中的不同表现,让人印象深刻。

第4段:“它们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点评:两个修饰语给这个画面定下了欢快的基调,加上两个动词,勾勒出了一幅天伦之乐的温馨图景。

第5段末尾:“一只小狼拖着一条腿,进入到那无动于衷的静静的岩石中去。”点评:一个“拖”字,与“无动于衷”、“静静”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了悲凉的情境,不禁让人反思自己的行为。

第7段第2句:“看见南面的山坡由于新出现的弯弯曲曲的鹿径而变得皱皱巴巴。”点评:把“皱皱巴巴”移用到这里,生动形象;并且把前面的“弯弯曲曲”也带活了,两个叠词相映成趣。

第7段第4句:“这样一座山看起来就好像什么人给了上帝一把大剪刀,叫他成天只修剪树木,不做其它事情。”点评: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鹿群对树木的危害。

第8段首句:“正像当初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那样,那一座山将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点评:运用类比手法,写出了狼被消灭后山受到的巨大威胁,不但巧妙,而且很有说服力。

第10段第2句:“鹿用轻快的四肢奋斗着,牧牛人用圈套和毒药奋斗着,政治家用笔,而我们大家则用机器、选票和美金。”点评:排比的句式,轻松的笔调,调侃的语气,却更能激发读者对世界未来的深深忧虑。

五、二点评内容,领会内容的精妙

教师在学生点评前,先作引导,介绍点评的方法和要求:现在要点评的是课文有意味的内容,通过点评,领会内容的精妙,请各位按照课文先后顺序,在有意味的语句旁用铅笔写上你的点评。点评格式不定,但要有点睛作用,有助于读者理解该语句的内容。

学生自主点评后,在小组内交流,成员间相互倾听,相互完善。然后由小组长集中全组的点评,向全班介绍。

如果是网络化学习,可让全体学生的点评同时上贴,即时分享和交流。

最后教师介绍自己的点评,和学生分享,并努力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入——

第1段:“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荡漾到另一个山崖……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点评:开头就来个与众人传统观念不同的态度,让人难解其意;但读完了全篇,再来看这段话,就发觉作者的“反弹琵琶”用得巧妙:这是作者和山一样在“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第2段末尾的词句)。“深沉”与“骄傲”,引人深思。

第2段末两句:“然而,在这些明显而迫近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这个含义只有这座山自己才知道。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点评:理解全文的关键句。末尾的“长久”与“客观”,说明聆听狼的嗥叫需要具备的条件。

第3段末句:“只有不堪造就的新手才感觉不到狼是否存在,认识不到山对狼怀有一种秘密。”点评:“只有不堪造就的新手”,意味着不是此类的都应该认识到。语气轻松,话题沉重。

第4段首句:“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是从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开始的。”评点:用现身说法阐述自己态度的转变,既呼应上文,又引出下文。

第6段末句:“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点评:表达得意味深长,让人感慨人类没有进入“狼”和“山”的思考视角。

六、三点评疑难,探究疑难的精深

学生先自主点评,后相互交流。

教师在学生点评前,先作引导,介绍点评的方法和要求:现在要点评的是课文有疑难的语句,通过点评,探究这些疑难语句的精深内涵,请边读边在这些有疑难的语句旁用铅笔写上你的探究性点评,表明你对这些语句的理解,让人看了有启发,有助于理解课文。

学生自主点评后,在小组内交流,成员间相互倾听,相互完善。然后随机抽取小组代表,由他(他)汇总全组的点评,向全班介绍。

如果是网络化学习,可让全体学生的点评同时上贴,即时分享和交流。

最后教师介绍自己的点评,和学生分享,并努力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入——

第3段末尾:“认识不到山对狼怀有一种秘密。”点评:“秘密”可能是指人们所不知道的关于生态保护的思考和态度。整句话是不是说,认识不到山对狼怀有一种生态保护的思考和态度。

第9段第2句:“他不知道像山那样去思考。”点评:“像山那样思考”,是不是说,像山那样思考生态保护和生态平衡。

第9段末句:“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了。”点评:这话是不是说,人类破坏生态平衡后引发的河水等灾害已经把人类的未来冲走了,人类已经没有未来了。

第10段末尾:“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点评:“荒野”可能是指人类文明尚未涉足的有着自足、健康的生态系统和生存法则的地方。整句话是不是说,这个世界要到荒野去寻找启示,获得借鉴,以防出现失去生态平衡后引发的危险。

七、四点评特色,梳理特色的精巧

学生先自主点评,后相互交流。

教师在学生点评前,先作引导,介绍点评的方法和要求:现在要点评的是全文的写作特点,通过点评,梳理本文写作特色的精巧,快速阅读全文后再用铅笔在课文标题上方的空白处写下点评,可以着重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两方面来点评,既简洁又全面。在肯定之余,也可以提出你的不同见解。

学生自主点评后,在小组内交流,成员间相互倾听,相互完善。然后随机抽取小组代表,由他(他)汇总全组的点评,向全班介绍。

如果是网络化学习,可让全体学生的点评同时上贴,即时分享和交流。

最后教师介绍自己的点评,和学生分享,并努力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入——

值得肯定和学习的:语言表达上,一个是细腻,一个是深刻。这两者用排比句表达出来,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哲理;既能用感性感染读者,又能用理性启发读者。思想内容上,一个是睿智,一个是理性,两者结合,让人们对人与自然的联系有了新的认识。

八、反省自己的点评得失

每人自主反省自己在整个点评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尤其是与同学、老师的点评相比,自己哪些方面值得肯定需要保持,哪些方面必须调整需要完善。

先独立完成,在备用纸上写下几个关键词,然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教育,最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个小组的代表起来说说,教师边听边鼓励大家:反省是可贵的品质和习惯,人是在反省中自主走向成长的。

九、积累性美读

先聚焦新鲜字词,边读边积累,不求统一,因人而异。

再聚焦妙语佳句,美美地读。本文的妙语佳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有文学意味的诗意美的语言,一类是有思想深味的思辨美的语言。对于有文学意味的诗意美的语言,要读出感受,读出享受;对于有思想深味的思辨美的语言,要读出体会,读出理解。不必齐读,每人自由朗读即可。

十、教师推荐课外阅读篇目,并介绍作者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完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我再向各位推荐他的《沙乡年鉴》,请各位借来或买来阅读,或上网直接阅读。再向各位介绍作者(以下内容引自“教参”):奥尔多·利奥波德是美国一名大地的观察者和思考者,他的《沙乡年鉴》被美国人看做与梭罗的《瓦尔登湖》同样具有伟大影响力的经典。梭罗去世20多年后,1887年,利奥波德出生于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小镇。受喜欢打猎的父亲的影响,童年的利奥波德就培养了对大自然的兴趣。1935年,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被人们榨取殆尽而遗弃的沙乡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13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我的妻子、三个儿子,还有两个女儿都各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通过野生生物的耕耘管理而发现了某一种或另一种深刻的满足感。”正如梭罗把他在瓦尔登湖畔的躬耕与沉思写进了《瓦尔登湖》一样,利奥波德在沙乡的观察与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一书。1948年4月,利奥波德因心脏病突发,猝死于扑救邻居农场大火的途中,他没有能够看见《沙乡年鉴》的问世。

猜你喜欢
利奥波德疑难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环境伦理学何以可能?
大型字书疑难字新考
最强魔术师
关于利奥波德生态伦理思想的翻译、解析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