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远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
歌唱的创造性思维探析
◆刘 远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
本文对歌唱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探讨、分析,着重论述歌唱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内心歌唱”——歌唱的形象思维,并提出培养歌唱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通”和“变”歌唱的发散思维。
形象思维 发散思维 重要方法
2003年12月7日《音乐周报》报道:“一个歌唱家,横跨两大领域,既唱中国民族民间歌曲,又演唱西洋歌剧和艺术歌曲,并在国内外屡获重奖——吴碧霞就是这样勇敢而成功的挑战者。”她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其成功经验证明:一个好歌手,除了嗓音条件与音乐的悟性之外,还要有好的思维方法与正确的歌唱观念。歌者应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除却自身因素,吴碧霞的成功得益于其导师们能够高瞻远瞩地洞悉和把握学科发展方向,跨越单一唱法的教条、融合不同学派,培养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声乐人才。
这一成功的范例,雄辩地说明了歌唱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什么是创造性?“创造性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一部声乐发展史就是歌唱艺术在演唱方法、观念、风格、形式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史。
声乐艺术要发展,歌曲演唱要出新,除了需要声乐专业技术以外,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状态、正确的思想方法,掌握必备的科学知识,如心理学、信息科学等。对歌唱创造性思维的探讨,涉及声乐艺术与心理学理论的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当前已吸引众多同行的关注,其研究具有创新意义。
本文重在论述歌唱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内心歌唱”——歌唱的形象思维,并提出培养歌唱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通”和“变”——歌唱的发散思维。
歌唱的被控对象是人体自身的发声器官——声带和共鸣腔,可知而不可见。声乐训练的是“内心听觉”和“内心视觉”。要“听”到自己体内的共鸣音响,要“看”到共鸣腔内的音色,要把内涵丰富的音乐信息转化为音乐表象,歌唱的形象思维极为重要。歌唱的形象思维是歌唱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下面侧重从“内心歌唱”和“同域想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歌唱艺术要声情并茂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它要求歌唱者预见演唱的结果——美。歌唱者在开口之前,在头脑中就应该预先构成“唱什么”、“怎么唱”的表象。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这是歌唱的有意想象。
声音的想象可以称为听觉的视象,也就是说把时间域的声音具象转变成空间域的声音表象。这是对听到过的实际音响形成的经验。通过听觉的理解功能,与记忆中的表象相联系,使其近似地再现,或者加工、改组形成新的形象。这是一种带有间接性、预见性的反映,而不是听觉从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实感。想象表象具有新颖性。“内心歌唱”就是利用听觉一视觉的联觉关系,经历联想、转换和创造的过程。
在音乐创造的想象机制中,最主要的是创造听觉表象。歌唱表象运动的关键是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的声音形象。如:在“关闭”技巧中,歌唱者对元音进行“着色”(明暗变化)和造型(变圆);在共鸣焦点上,歌唱者通过对“高位置”(如“宝塔尖”)的提示和想象,创造头腔共鸣焦点位置的表象;在歌唱语言技巧上,歌唱者通过想象“划弧线”、“绕进去”、“把元音装到共鸣腔”,创造字正腔圆的听觉表象。
依靠大量积累的歌唱的知识和经验,在大脑中形成声音听觉表象(形象)的运动——“内心歌唱”,其意义在于它的能动作用,对歌唱的创造活动产生调节和控制作用。歌唱者在他发出声音以前,应当力求较深入地领悟歌曲的内涵,在思想上对声音的质地有一个明确的形象,以调控发声器官。歌唱者越是能获得一个完美的声音形象,就越能获得与之有关共鸣腔体的配合,发出好听的声音。正如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所说:“歌唱练习要达到当你还没张嘴之前,自己耳朵里已经听到了,这样才会有把握。”
歌唱听觉。重视“内心歌唱”和心理的调节,在歌曲的演唱中是非常重要的。歌唱常被称为“感觉”的艺术。声乐学习要找感觉。“内心歌唱”的发展,有助于理想化声音形象的巩固,可以自动地调节发声器官、稳定喉头,迅速地进入正确的歌唱状态。它以有意想象为核心的自觉表艺术的想象活动,主要是听觉表象的分解和综合。歌唱者这种积极、有目的的想象,离不开对声音的审美判断和对作品内涵的分析,离不开逻辑思维的引导。
歌唱的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是声乐表演过程中最重要的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产生于创造性想象的基础上。在歌唱的创造性思维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直觉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应当注重发展同域想象能力。
所谓歌唱的同域想象是指音乐在其自身发展中已形成一套内在规律。对音乐的理解,作为一个自在的体系,它不需要依赖其他的人生经验即可被掌握。歌唱者要培养自己敏锐而精确的音乐听觉和音乐感觉。乐感是音乐自身领域的心理体验,是用音乐语言——声音表现情感要求。乐感好,音乐的感觉和知觉效果就好,歌唱者艺术表现力强。在歌唱活动中运用一些互相联系的综合手段、综合经验(即异域想象)予以辅助是有一定帮助的。如用“打哈欠”理解气息的运动;用明晰的画面和颜色来理解声音形象等。
在歌唱中如何鉴别声音的好坏,一方面靠听觉表象的积累,另一方面靠同域想象(听觉表象的组织体系)提高辨别力。通过长期的听觉训练,对听觉表象进行分析、比较、分类、归纳,组织成一个体系,使听觉表象的运动形成一套内在的规律,从自然状态到必然状态,最后到达自由状态。
如果说歌唱艺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以学习、模仿为主,那么,到达高级阶段应该以原始创新为主,以自主创新为主。要能够对声乐问题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无论是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还是对西方声乐艺术的借鉴,这二者与“创新”均并行不悖。
歌唱的创新意识极为重要。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敏锐的注意。
要克服歌唱意识的局限性。歌唱方法讲究科学的统一的规律,但是每唱一首歌都要有不同的艺术处理和艺术表现。声乐艺术是一种深度个性化的领域,要避免千人一腔,在歌唱表演和歌曲创作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要发挥歌唱创新意识的能动性,对声乐艺术的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格进行系统的研究,跟踪国内外声乐艺术发展的趋势,目标明确、求新求变。
声乐艺术生长的土壤和源头活水是民族民间音乐。学习和研究原生态音乐,探讨声乐艺术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以人为本,深人生活,对民族风格进行研究,对音色与中国文化进行研究,对民歌的调式和音阶、旋法和终止、节奏和结构进行研究,“善之者出奇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