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徐广军
激发写作兴趣 提高作文水平
江苏 徐广军
学生写作兴趣的形成往往取决于课堂作文指导的“有趣”,亦即教师以引导的趣味艺术,提供写作情境和写作客体的兴味激发以及写作欲的强刺激等。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厌倦心理(对长期来作文指导不得法的反感)和畏惧心理(怕写不好作文,评不到好成绩)才能得以消释。
“有趣”的课堂作文指导富有艺术性,它始终以艺术为经,巧妙地将艺术的纬线往上编织,终成一幅趣味锦绣画。
经过不断探索,我们认识到课堂作文指导的趣味化手段,可从下几个方面体现:
教师在走进教室的一刹那,就应如电光火石,点燃兴趣的熊熊烈火,务必使每一个学生却把教师当成“趣味之神”。这是“趣味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必须精心依照教学目的进行设计。
有一堂作文课以教育学生“仔细观察,生动表达”为目的,笔者于上课铃响后挟着讲义肃立在教室门口,继而神采飞扬地走进教室,环视全体同学,笑容可掬,然后放下讲义,挑出一支粉笔,在空中得体地挥舞几圈,转身板书:“写一篇大家都能写的短文:老师亮相。”要求学生立即动笔,把老师刚才的“亮相”过程写出来。
然而,多数学生由于在老师进教室时并没注意,所以感到无话可写,神凝笔滞,于是,笔者乘机讲述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作的道理。接着介绍如何用心观察,并告诉学生:老师将刚才的动作重演一次,你们必须把动作神态看清楚。
笔者的第二次亮相,承受了诸多饶有兴趣的目光。于是,学生第二次写“老师亮相”便具体得多,生动得多,兴味比第一次浓烈得多。但作为教师决不能就此罢休,应该将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向高潮。于是进而讲述了作文要写得更动人,必须根据确定的中心思想,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联系自己对老师平日的看法、评价来写。学生们揣摩老师刚才的动作神态,思考五分钟后,开始第三次作文。这样,学生情趣横溢,走笔从容,语句生动,异彩纷呈。
造成兴趣的氛围应不落窠臼,要别开生面,富有新鲜感,这样学生才会兴趣盎然,写作欲望强烈,艺术之纬根根递加。到学生提笔跃跃欲试的时候,才有调动全部主动因素,尽力为之,效果便会显著。
笔者曾以《你猜,他(她)是谁?》为题,安排以下步骤,让学生进行外貌描写的写作训练。
首先,讲了以下一段话:“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低,身体不胖有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然后在黑板上写:“你猜,他(她)是谁?”学生们苦思冥想,面面相觑,没有一个答得上来。笔者因势利导,“你们的作文中,用“不×不×”的公式来写人的外貌可多哩!”同学们恍然大悟,一齐会心地笑了。
接着笔者背诵了描写鲁迅先生肖像的片断,同学们立即都猜着了。这样,便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两段外貌描写效果迥异?从而使学生理解外貌描写必须抓住特征。笔者结合范文,讲述外貌描写不但要突出特征,而且应当同人物的思想、性格、气质、动作、语言等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有血有肉,准确、鲜明、生动。
最后让学生每人选定一个同学,写一段外貌,让同桌的同学猜,用以检验成功与否,学生们兴味浓烈。
“道具”在戏剧和影视中是不可或缺的帮手,在展示人物性格和发展剧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学语文课文中,举足轻重的道具还真不少,例如《多收了三五斗》中的毡帽等,无不使作品也平添异色,耐人寻味。在作文指导中恰当地运用“道具”,可以起到激发写作兴趣,保持写作兴味的效果。
以道具作为写作教学的线索,能使学生乐于作文。例如,笔者让学生每人备一面镜子,对着镜子细瞧,并且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左右上下,转头俯仰)做各种不同的表情。这时,教室里充满欢乐笑声,在照镜子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各自的心理活动,然后选定一个中心,以《照镜子》为题写一篇作文。
“道具”也可以作为独特的命题,可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今天的作文题目是——看黑板”,黑板上没有写任何字。教师提问学生:“今天到底写的是什么题目呀?”学生饶有兴趣地思索,百思不解时,教师可以亮出文题《黑板》。“道具”也可以作为想象作文的思维源,如在讲台上放一根竹竿,让学生想象后(可以想成“1”“枪”“柱子”等等),自行命题作文。
道具更可以作为作文的内容。为了练写说明文,笔者在作文课上为每个学生免费供应一个橘子,并且强调:“你们别性急,这个橘子要先看后吃,看得细,吃得慢,得花工夫品尝品尝。”并且具体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如何品尝,之后要求每人写一篇说明橘子的外形、内部结构及特色(色香味)和功用的短文。
作文是按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记忆、情感、经验、词汇)而表达的,因此,教师应启发每个学生让他写自己要写的东西,表达自己的思想、感觉和见解,兴趣也就包含在其中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的兴趣,就是学生自然而然地写。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根据本次写作的目的,提供给每一个学生有益的启示、灵感素材和写作冲动,使他们通过实际的体验,唤起兴趣,自然而然地想说想写。但学生年龄不大,生活阅历有限,完成作文,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材料上的困难,教师有意识地“制作材料”,有目的地导演“生活”,实在是十分绝妙的手段,而其中激发的乐趣会始料不及。这样做了,学生会全力投入到作文中去。当学生开始对自己所要写的东西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和热情时,就产生了提高写作水平的原动力,也就有了决定一篇作文成功的重要条件。
有一次作文,为训练学生对某一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加以证明,让自己的观点使人信服,于是,笔者故意在黑板上把课题《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两字写成“籘野”,之后,课堂上略有一点波动,待笔者转身面对学生时,却又是鸦雀无声。笔者佯装不知,只见一个学生举起手来,指出黑板上的课题说写错字了。好多学生惊疑地嘀咕着:“老师还会写错字吗?”而有些学生根本没有仔细看黑板。于是,笔者让学生针对这件事,写一短小议论文,谈谈各自的观点。这次作文指导效果很好,学生作文观点明确,言之凿凿。
同样,以“这样做好不好”为题,先由学生表演小品,然后让学生写作文,或者先由学生唱一支歌,让学生写感想,写联想,这些也都有相似的作用。
想象是一种在观念形态上再造或创造现实表象的心理能力。在作文指导中,选定容易产生多方面的,容易激发兴趣的想象的基点,学生会产生独创的有趣的想法,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写作欲望,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产生一个“差不多和想吃想喝一样的欲望”。
笔者曾进行以下几种写作小训练,这样的训练便是因想象而激发了兴趣的,因而写得有味。
[例一]表演艺术家认为,人的笑有数百种,各个相异,你能举出几种笑来?请在每一种笑后,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写它的特征。
[例二]走路是平常的动作,请描摹几个人的走路姿态,要求确切生动地表现这个人的性格特征。
[例三]“日历一张张撕落”,表示什么意思?就是说“时间一天天过去”。请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同样的意见。(方式越多越好)
“另起炉灶”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想象五彩纷呈,例如写说明文《粉笔》,先让一个学生口述开头,要求其他学生立即“另起炉灶”,换一种开头,不能雷同。于是学生饶有兴趣地联想,而且别开生面,生动引人,这样把平淡的说明文写作趣味化了。下面就是几种不同的开头:
1.“身穿白衣衫,专走黑土地,为把知识播,粉身何足惜!”你猜,这是什么?它就是老师的好帮手——粉笔。
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每当我吟诵于谦的《石灰吟》时,便想到粉笔,对它的无私奉献精神油然而生敬意。
3.粉笔,其貌不扬,是同学们司空见惯的小东西。可是,你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吗?
4.粉笔,身材娇小,浑身雪白,同学们戏谑地称它为“白雪公主”。
5.粉笔,主要用于老师的课堂教学,要说它的历史,却要追溯到一千多年前。
6.我的名字叫粉笔,身高10公分……
7.当你坐在教室里,专注地瞧着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是否想到粉笔是一位可敬的“无名英雄”?
当然,写想象作文,还可以采用科幻小说、童话寓言、续写、扩写及编写故事等形式,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聚精会神的游戏,会成为写作的推动力和写作的材料,使学生深为激动,并竭力把其中的某些部分表现出来。在课堂教学中引进竞争机制,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获得浓烈的写作兴味。
我在这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1.“4×100接力”。用接龙形式,四人为一竞赛小组,每人完成大约100字的段落,四人共同完成一篇作文。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两项竞赛:文章的质量和写作速度。此类竞赛的步骤如下:
出示命题。教师可用选材范围较广的命题,如“巧遇”“温情”“记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有这么一个人”等。
集体酝酿。按预先划分(或自由结合)的四人小组,进行审题、选材、立意、结构等方面的限时讨论。
确定“棒”次。各组四人按接“棒”顺序确定编号。
比赛开始。各组在规定的稿纸(标有字数)上进行写作,记时员开始计时。
比赛结束。记时员分别记录每组完成作文的时间,待全部完成,宣布竞赛结束。
评定名次。分速度名次和质量名次。质量名次是把各组作文提供评委讨论,由评委写好评语,然后民主评定名次,两类名次相加,数字小的为优胜者。
2.记故事比赛。由教师讲一个故事,学生专心听、用心记。然后把故事写出来,比赛看谁记得完整、生动。
3.难题对抗赛。分成两组,互相出较难审清的题目(如“黑雪”“空中厕所”等),对方如果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正确的构思,立意,便可得1分;否则,倒扣1分,以积分多的为优胜。
4.实用技能竞赛。如,提供一篇消息类的内容,要求各组拟定正题、副题、眉题,然后班集体评议,当场评出一、二、三等奖。又例如,出示发电报的内容,要求每个学生在三分钟内拟出简短电文,并当场评比出“最佳电文”若干。
5.相互代笔。学生按座位结成对子,相互代笔。例如练写书信,可由一个学生口述,另一个学生作记录整理,然后口述者与代笔者相互交换。这种方法,练写作文,兴趣浓,速度也快。
比赛的形式很多,只要教师做有心人,是可以各显神通的。
“人贵直,文贵曲”,“文如看山不喜平”,都是讲作文的曲径通幽之妙。一堂好的作文指导课,实际上也是一篇绝好的文章。因此,作文指导不宜直露寡淡,而宜含蓄有味。
下面介绍的是笔者实施的一堂作文指导课。
教学准备:预先印发学生作文《一支不能失去的笔》不同类型的三篇,要求每人于课前认真阅读,作好较为详细的评改。
教学过程:
1.教师含蓄地透露意图:今天要写一篇人人有许多许多话可讲的作文,只是材料太多,虽目不暇接,但耳熟能详。
2.在写作之前,先由学生进行集体评改《一支不能失去的笔》(三篇),要求每一位上台的同学发言不超过三分钟。此段时间的发言十分热烈,出现对同一篇作文褒贬不一的观点,还有对三篇作文优劣的争论。评改的内容丰富,涉及语言文字、修辞逻辑、篇章结构和选材立意等诸方面,课堂气氛活跃。在这段时间,要求每个学生边听边记,把别人的发言尽量作详细记录。
3.归纳同学们的发言,要求每个学生批改好《一支不能失去的笔》(三篇任选一篇)。
4.思考:假如要给刚才作文评改过程出一题目,你认为怎样的题目既生动又贴切?学生思考后纷纷到黑板前书写各自拟定的题目。
5.共同回忆刚才作文评改的过程,评出最佳题目三个。
6.布置本次作文:以上面评出的三题中的一题为作文正题,以“记一堂作文评改题”为副题,完成700字左右的文章。
至此,学生恍然大悟,情绪十分亢奋,写好作文也就水到渠成。
这样的作文指导课还有容量大的特点,学生不但能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而且能得到口头表达、记录整理和修改文章诸方面的训练。
通过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作文兴趣越来越浓,学生写作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许多学生作文在竞赛中多次获奖,多次发表。今后,我仍将继续探索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让学生爱写作文,乐写作文。
江苏省射阳县特庸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