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胡兵 胡宝娣
高校专业课教学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研究
重庆 胡兵 胡宝娣
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是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现实中尚存在两者间的脱节现象,本文从引导教师潜心教学,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改革专业课程考核方法等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专业课;教学;素质教育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众多高校积极创新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力求在传授知识、答疑解惑的同时,更多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但在专业课程教学方面的重视则相对不足。由于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师直接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其个人学识和工作态度、对于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的选择和把握等等,都深刻影响到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本文尝试从知识、能力、素质间的关系角度对高校专业课教学如何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素质是指构成人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规定性即人的各种属性的具体实现以及它们达到的质量和水平[1]。由于其不可避免的内在性和隐含性,不少人对通过学习或传授获得素质的提升持怀疑态度,认为专业课教学仅仅能够传授给学生一些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与提高学生素质关系不大,甚至没有关系。但实际上,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对立统一的。素质的基本要素是知识和能力,知识是第一层、能力为第二层、素质是第三层。素质是以知识、能力为基础,没有知识、能力,素质无从谈起。素质的高低固然与个体的遗传有关,但后天的学习和训练更为重要,这其中,高校专业课教学的学习和训练功能不容忽视,因为具体的知识讲解、技能传授的专业课教学过程,正是学生思维习得、素质形成的过程。另外,素质会影响到知识运用和能力发展,高素质不仅有利于现有知识、能力更好地得以发挥,更有利于学生能够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灵活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我们需要明确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辩证关系,深刻认识和理解素质教育的根本,充分利用专业课教学这个重要途径,把关注的焦点从片面的知识讲解和技能传授层面转移到素质培育层面上来[2]。
高校专业课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目前部分高校专业课教学却与素质教育存在脱节现象。
首先,高校强调素质教育,却对专业课教学与素质教育间的联系认识不够。很多高校努力征求用人单位、毕业生等相关群体的意见,并参照同类高校不断修订本科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但在专业课实际教学效果的监控和引导方面尚存在不足,使得相对较为完善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落实上要打折扣。这一方面与教学效果的评价困难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高校对专业课教学与素质教育间联系的认识不够有关。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需要追求“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教材为一切”向“一切为教材”的转变,追求“灌输知识”向“主动学习”、“默默接受”向“积极质疑”的转变,追求“考试至上”向“能力至上”、“分数第一”向“素质第一”的转变。这事实上对教师形成了巨大挑战,高校对此应有充分认识,只有在时间、经费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才能够推动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
其次,高校专业课教师对教学工作重视不够。很多高校通过设置职称晋升的科研基本条件等方法促使教师多出科研成果,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不少教师也乐于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科研方面,对于教学则满足于完成教学工作量即可,甚至出现应付教学的情况。这种教学态度能够完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已属万幸,指望教师努力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恐怕只能是奢想。
第三,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尚不够灵活。不少专业课尚采用通常的闭卷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不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个别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仅仅通过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知识点就能够获得高分,而那些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的学生则未必能获得好的成绩。
通过时间、经费等多方面的政策倾斜,引导教师热爱教师职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专业课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对于贯彻素质教育至关重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还要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和提升,如果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完成课堂教学,不可能实现上述目标。教师不仅需要不断学习,追踪学科前沿,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还要开拓教学思路,努力把先进教学理论、科学教学方法及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努力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素质教育要求人的发展要具备全面的知识,不仅仅关注知识的结果更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相关方法;既重视知识的理解与消化,也要求在教学中实现由灌输知识的教育向增强创造性的教育转变,即通过改填鸭式教学法为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教学实验、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①。专业课教师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内容、重新组织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内容要进行不断的更新,注重现实案例的应用和问题的解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通过专题研究、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安排写作课程论文、专题报告等锻炼学生的专业写作能力,安排典型案例锻炼学生问题分析能力,通过布置小组作业锻炼学生合作沟通能力等等。
传统的闭卷考核过于强调对于书本知识点的记忆,不利于对学生素质的考察,一个好的检验方式应该是不但能够检验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3]。可以根据专业课程的具体情况,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例如,开卷考试,但试题灵活,并无标准答案,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或通过口试、小组讨论、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考核;对于应用性强的课程,则可增加实践环节考核的分值比例。
[1]马鹏,王天佑.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结构体系探析——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6期.
[2]佟江.知识·能力·素质——教师应教给学生什么.长江水利教育,1997年第4期.
[3]刘萍.管理学教学中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注]: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批准号:0831102)。
(作者单位:胡兵,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胡宝娣,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编辑 王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