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和谐校园 实现和谐发展

2011-08-15 00:49:27李海燕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教职工学院

李海燕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部署,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直接向和谐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五十多年来,我们学院秉承“服务铁路改革发展,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理念,为铁路和全国各行各业培养中、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近十万名。学院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汇集了一支敬业爱岗的师资队伍,积累了坚实雄厚的教育资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经验,在全国铁路行业和河南省内享有良好声誉。

一、以“人本”理念为导向,建设和谐校园教师队伍

高校要想实现高质量的办学目标,就必须下大气力开展教师培训,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发展。开展培训也是实现教师主动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近年来,我院新分大学生逐年增多,为使他们迅速适应教师的角色,学院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每年新分大学生报到后,由学校相关处室进行新教师培训,使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得以稳步提高。继续启动“名师工程”,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班学习。营造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人际环境。一个学校能否良好发展,和谐的人际环境是关键。学校充分维护和尊重教师的独立人格和民主权利,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意志表达权、民主监督权。学院积极贯彻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对教职工目标责任制考核、奖金分配方案、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公开,从而在政治上保证了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在制度上落实了教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在利益上维护了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的人际环境夯实了基础。学院还关注教师的健康、利益和发展需要,学院工会每年为教职工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实施“送温暖工程”。在中秋节等佳节来临之际,学院领导班子和家在外地的青年教师齐聚一堂,举杯共庆佳节来临,慰藉他们的思乡离情,学院为全体教职工过生日,发放生日蛋糕费;关心青年教职工住房、就餐、婚姻等问题,为他们发放住房补贴、送去新婚的祝福;及时了解教职工家庭生活状况,对教职工本人或其父母住院开展慰问活动。真诚的祝福,温馨的问候,殷切的希望,都使教师们体会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促进和优化了学校的人际环境。

多年来,学校以“人本”理念为导向,以校本培训为动力,以构建和谐校园环境为桥梁,通过文化建设,营造氛围;开展活动,锤炼队伍;民主参与,凝聚人气;使学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以不断增强,打造了一支蓬勃向上、锐意开拓奋进的教职工团队,学院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和谐校园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院积极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一是以共同的理想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和谐文化的建设。要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就要形成这样的思想共识,即让学生明白,只有把个人的理想和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是从和谐文化出发,以培育人才为目的,切实关心大学生的发展,解决他们在成长成才中的困难。大学阶段是人格、心智不断健全的特殊时段,大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学习问题,需要我们为其排忧解难,解疑释惑,奉献出我们的爱心。要把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与和谐校园建设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大学生的和谐成长来促进和谐文化建设。要关心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三是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所有教师都有育人的职责,专业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技术,还要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管理工作中来,在与学生的深入接触中,加深对大学生的了解,准确解读大学生心声,知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培养对大学生的深厚感情,带着感情参加日常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切实增强教学效果。高等学校新进青年教师都应做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在与大学生直接接触的过程中,摸索教书育人规律。四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以及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帮助大学生掌握正确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坚持深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多和学生接触,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信任。要努力化解影响高校稳定事件的发生,对危机事件苗头要及时发现,及早处理,做好化解工作。五是完善渠道,加强沟通,构建和谐的信息交流网络。要做到信息及时上传下达,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应有合理渠道予以上报,要有专门的部门对信息进行及时处理。高校要完善院系学生工作机制,要坚持设立校长信箱和校长接待日制度。校内媒体要做好信息公示,使广大学生能够及时知晓学校改革发展的情况。

三、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导向,建立和健全校园保障体制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使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照顾。高校实行收费制度以后,一部分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而成为一种特殊的弱势群体。当然,高校中的弱势群体不仅仅包括经济上贫困的学生,也包括存在其它问题的学生群体。学生生活上的负担,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剧烈的变化,改革开放带来的意识形态领域内各种思潮的激烈碰撞等等,都使大学生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便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这些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为高校的弱势群体建立和完善校园保障体制是迫切的需求。对贫困学生而言,就是使他们在经济上得到帮助,走出困境。校园保障体制有别于社会保障体制。就目前来看,主要是助学贷款、贫困学生补助金。但是二者所扶助的贫困学生毕竟有限,且两者都是政府行为。在有条件的高校,也可吸引一些富有企业或企业主捐资建立助学基金,帮扶贫困学生。贫困学生虽然贫困,但都年轻有朝气,并掌握着一定的知识。学校成立勤工俭学机构,指导贫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走自力更生的道路。把勤工俭学作为保障体制的一个重要部分加以建设和完善,不仅解决了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还可以在劳动过程中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艰苦奋斗的思想、自强不息的精神。

保障体制还有心理疏导机制的建立。心理疏导机构的建设在各个高校的状况不容乐观,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和疏导相对滞后。一些高校缺乏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没有引进专门的心理学人才。心理疏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不仅需要专门的机构、专业化的人才,从事学生思维政治工作的政工人员,也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与学生的思想问题缠绕在一起,把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教育,二者相辅相成,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育成健康的人格。和谐校园更有利于思想攻治工作的开展,培养正确的政治信仰。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培养大学生和谐合作精神,在和谐校园中成长的学生受到和谐文化熏陶,更容易接受和谐的观念,培养和谐共处的思想理念,最终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生力量。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教职工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记者观察(2018年14期)2018-11-19 21:22:23
学院掠影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雷锋(2015年9期)2015-12-14 06:29:13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中国火炬(2015年2期)2015-07-25 10:45:24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38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24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