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11-08-15 00:43郭献功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书记群众农村

郭献功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河南郑州450002)

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是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新形势下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因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指出,要“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1]。

一、农村党支部书记的职责定位和能力要求

1.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一,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和建设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农村党支部书记是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的组织者,是基层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是村级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关键,其个人素质和能力对党组织与党员队伍建设的影响至关重要。可以说,一个地方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第二,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关键。谋划发展,推进和谐,是农村党支部工作的主题和灵魂。而农村党支部书记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者。因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支部书记的作用。作为农村党支部书记是否具备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是否具备带领农民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能力,是衡量其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第三,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是农村和谐稳定的关键。农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和谐稳定的维护者,求稳定、保平安、谋和谐,是农村党支部书记的重要职责。当前,农村情况比较复杂,家族、宗族势力影响着农村和谐。一个村庄,如果村风正、民风纯,干群关系融洽,社会稳定就容易实现;反之,如果村风不正,就容易产生不稳定因素,影响新农村建设,农村党支部书记在这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农村党支部书记的职责定位。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把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贯穿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2]根据党内有关文件规定和当前农村实际,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主要职责如下:第一,谋划科学发展。一是树立科学领导理念。农村党支部书记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对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和树立农村基层干部的执政理念,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出发,科学谋划并开展工作。二是培养科学发展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规律谋划村庄各项事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求得突破。三是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主持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地因人因时而异,结合具体情况,研究确定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富民强村路子。第二,带领农民致富。一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确定符合本村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二是发挥好本村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地理优势、现有经济基础优势,发展经济,带头致富,致富群众。三是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带领和引导党员群众抓好农业生产,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普及农业技术,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致富项目,为农民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第三,推进政治民主。一是组织村民有序参与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二是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搞好服务,采用说服、引导和示范的方法推动农村工作。三是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经常深入到村民群众中去,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听取群众对党支部工作的意见建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变过去群众有事找干部为干部主动找群众搞服务,拉近干部和群众的距离,融洽干群关系。第四,促进农村和谐。一是加强对村民的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道德素质和集体观念。二是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人民调解、计划生育等工作,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和文明村、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风易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第五,加强党支部建设。一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的决议。二是健全村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组织开展“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活动。三是开好组织生活会,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督促党员履行义务。四是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五是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抓好对村、组干部和村办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3.农村党支部书记的能力要求。在2008年12月1日召开的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李源潮指出,“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要下大力气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3]。农村党支部书记,要履行好以上职责,还必须具备以下能力:第一,执行政策的能力。一是学习好政策。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有关会议精神,学习党在农村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做到学得懂、吃得透、用得好。二是宣传好政策。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准确地宣传好党的农村政策,让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深入人心,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热情,增强贯彻落实的主动性。三是执行好政策。执行好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决议决策,做到宣传不跑调,执行不走样,让党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第二,发展经济的能力。一是理清发展思路。坚持从本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抓发展,不断拓宽致富渠道。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有效地整合资源,让农民自己管理自己,交流种养经验、获取产销信息,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利益。二是带头致富。带头学科技用科技,带头致富,成为生产经营上的行家里手。三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不仅要自己带头富,还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群众共同致富。第三,民主管理的能力。一是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善于运用民主手段,发挥组织、协调、把关作用,正确处理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敢于领导、善于领导,支持和保障村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依法做好自身范围内的事情,形成整体合力。二是抓好队伍建设。积极宣传引导,主动跟踪发展,将政治素质好、党员群众公认、致富能力强的优秀青年纳入培养视野,将其发展成党员,不断充实党员队伍,确保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加强对党员的教育,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发展生产的能力。依靠党员和群众,做到村务活动让党员和群众知情,重大问题决策和村务管理让党员和群众参与,干部作风让党员和群众监督。三是抓好制度建设。以村务和党务公开为重点,健全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党员议事会制度、党内民主生活制度、村干部勤廉“双述”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纠纷排查调解制度、村干部进村入户联系工作等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按章理事,规范行为。第四,维护稳定的能力。一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通过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建立健全党员维护稳定的信息网络,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形式多样的矛盾排查工作机制,全面、及时地掌握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隐患,及时介入调处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增强群众法制意识。宣传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以及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政策。通过各种法律、法规、规定等约束规范群众的生产生活行为,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三是大力培育农村道德新风尚。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和创建文明村、文明户、和谐家庭活动,破除旧观念、旧道德、旧习俗,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推动形成团结互助、宽容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第五,统筹协调的能力。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村党支部书记作为“领头雁”,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大到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小到邻里纠纷、婆媳矛盾,都需要具体指导、出面协调,这就要求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具备统筹协调处理各方利益关系的能力,有大局观念,善于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整体、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

二、河南省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1.河南省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成效显著。2010年5至6月,我们对河南省汝州市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调查表明,大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素质较高,凝聚力较强,事业心、责任感和驾驭市场的经济能力较强,群众满意率较高。第一,规范了选拔程序,优化了支部书记队伍结构。一是严格了标准。对村党支部书记选拔任用的基本原则、任职标准和基本条件提出了明确要求,采取“公推直选”的办法,把一大批具有开拓创新意识,有经济发展头脑,文化程度较高,带动致富和服务能力较强的农村能人选进了村支部书记队伍。二是拓宽了渠道。把本村村干部、复员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务工回乡人员、致富能人纳入村干部队伍后备人选,从中推选在发展经济、带民致富上有一定基础和能力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三是规范了程序。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的程序、步骤和方式,采取“两推一选”的办法,依法民主推选村支部书记。第二,加强了教育培训,提高了能力素质。将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每年以县、乡两级党校为主体,分层次、按类别、有计划地对村支部书记加强政治理论、经济管理、农业实用技术、政策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培训。省委组织部每年直接培训农村党支部书记500人以上。2010年省委组织部分5期共培训农村党支部书记1000人。第三,严格了管理监督,增强了责任意识。一是实行述职评议制。年终考核时,村支部书记把自己一年来的履职情况、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分别向支部大会和村民大会述职,接受党员和群众评议、质询和监督。二是实行诫勉制。对政治素质较差、政策观念不强、不能按时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民主评议不称职票超过30%的村党组织书记,实行为期3至6个月的诫勉。完善落实村党支部书记选举办法及岗位职责、村级财务清理、村财乡管、村务党务公开等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切实加强村党支部书记的监督管理。第四,完善了保障机制,调动了积极因素。一是建立工资增长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村干部的报酬每年进行递增。二是建立退职生活补贴机制。根据任职类别和任职年限,同时根据本县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状况和物价上涨因素,将退职村党支部书记的生活补贴逐年提高。三是建立村级办公经费保障机制。为村党支部书记和其他村干部开展工作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四是建立政治激励机制。每年“七一”表彰大会都要隆重表彰一批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将实绩突出、议政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并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中招录乡镇公务员。五是建立生活关怀机制。对生活有困难的、在书记岗位任职时间较长的、正常卸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2.河南省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显示,河南省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和要求总体上是适应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农村党支部书记年龄结构偏大。村支部书记队伍年龄偏大且呈老化趋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河南省20个村的调查显示,村支部书记的平均年龄为49.5岁,其中35岁以下的占12.2%,40岁以下的占23.8%,51岁以上的占15.3%,56岁以上的占9.8%。村支部书记年龄普遍偏大,导致部分村支书缺乏敢闯、敢干的竞争意识,工作中谨小慎微、安于现状,守摊子的多、创新业的少。第二,农村党支部书记文化水平偏低。村支部书记的文化水平明显偏低,这是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对某市10个乡镇20个村的调查显示,在村支部书记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1%,高中文化程度的占45%,中专和中专以上的仅占4%。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相对偏低,导致村党支部书记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的能力偏弱,在工作中时常出现处于“老办法不管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境地。第三,政治素质不够高。目前,河南省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但是,有些村支部书记的政治思想素质还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政策水平偏低,对党的农村政策学习不够,领会不深,宣传贯彻不到位,执行中随意性强;三是不能很好地从政治上观察农村形势、考虑农民问题,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缺乏明辨是非的洞察力;四是群众观念淡薄,宗旨意识不强,过于重视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不能正确运用人民给予的权力;五是法制观念淡薄,民主意识不强。第四,工作能力不够强。有些村支部书记不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依法办事、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不能有效地组织和引导群众,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部分村支部书记思想观念落后,开拓进取意识不强,经济发展思路不清,工作缺乏创造性,依赖行为比较严重。一些村支部书记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存在着“好事抢着干、难事推着干、缠手事躲着干、得罪人的事顶着不干”的现象。有的村支部书记小农经济意识很强,满足于“小富即安、小成则满”,工作方法仍沿用老一套,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思想狭隘,短期行为严重。第五,少数村支书不廉洁。近年来,随着我国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在一些城乡结合的农村地区,村干部腐败问题越来越突出。据最高检察院公布,2008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涉农职务犯罪11712人,其中涉嫌贪污贿赂犯罪的9496人,占81.1%。在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中,农村基层组织有4968人,占42.4%,其中村党支部书记1739人,村委员会主任1111人[4]。

三、河南省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根据实地调查,综合全省情况,河南省部分农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才匮乏,造成无人可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由于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战略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青年农民转移进城。农村人才大量外流,有文化的青年农民减少,使得发展年轻农民党员和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择面变小,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了村党支部书记人选的素质。从调研情况看,某县156个行政村,建立后备干部队伍的村只有72个,仅占46%,后继乏人问题相当突出。

2.待遇不高,造成动力不足。从调查中得知,某镇的村干部的年均收入为4022.81元,月均收入仅335.23元,其中最高的年收入为6471元,最低的年收入为3092元。收入低而且缺乏医疗和退休保障,以致出现了村支部书记辞职不干的现象。从调查情况看,在影响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的原因中,待遇低、压力大占57%。不少村支部书记认为村支书压力大、任务重、报酬低,工作缺乏干劲和活力。还有一些村党支部书记认为,村里的工作以自己为主,工作干好干坏责任都是自己的,工作缺乏积极性。

3.经济薄弱,造成工作难做。第一,对发展集体经济存在止步观望的态度。一些村支部书记想带头发展经济又苦于资源贫乏或资金不足,有的村支部书记认为3年换1届,换届能否选上还不一定,于是对发展集体经济存在止步观望的态度,使得村集体经济难以得到发展。第二,先进性难体现,感召力下降。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村党支部书记的致富能力不强,家庭并不富裕,村党支部书记在群众中的先进性难体现,感召力下降。第三,工作繁重,岗位缺乏吸引力。有的支部书记因为忙于村务,影响了自家的事业,以致经济落后于群众,心里产生落差,久而久之丧失了激情和信心,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也日渐失去吸引力。

4.教育缺失,造成素质不高。第一,认识不到位。部分领导干部对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甚至有少数领导干部轻视和忽视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工作,认为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工作就是走形式、走过场,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致使培训难以到位。第二,财力不到位。由于认识不到位,上级下拨的用于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的资金不足,导致培训工作缩水或难以开展,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5.体制不顺,造成活力不强。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农村党支部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拥有处理当地公共事务的决定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实行自我管理的自治组织,也拥有处理当地公共事务的权力。这就意味着在一个村内同时存在两个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村级组织的领导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公共事务、个体事务的领导和管理等方面,这就使得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职能很难明确分工。这就是当前农村领导核心与农村法人之间出现矛盾的症结所在。一方面强调党支部是农村的领导核心,另一方面又强调村民委员会是自治组织、法人组织,村委会主任是法人代表。如果强调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是权力中心、决策中心,则村委会就成了傀儡,成了橡皮图章;如果强调村委会的自治性质、法人地位,村委会就是权力中心、决策中心,党支部就有可能被架空。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对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权规定不清晰、不具体、不明确,不可避免地导致农村“两委”尤其是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摩擦与矛盾。而对于发生争权和矛盾时如何裁决又没有明文规定,这必然造成“两委”冲突,从而影响到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权威和工作积极性。

四、建立和完善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关键是要形成一套有效的体制机制。

1.健全农村党支部书记选强配优机制。第一,进行民主推荐,选好党支部书记。在选拔村支部书记工作中,要采取党内外结合,组织推荐和党员、非党群众民主推荐相结合的办法。提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农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举更加民主、科学、合理,让群众满意。第二,拓宽选拔视野,选强党支部书记。一是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打破本村人当本村“官”的传统模式,采取公开选拔等方式,鼓励优秀人才跨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切实把符合要求的党员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实现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二是注重选拔致富能手、复退军人、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当村官,充分利用其致富门路广、懂技术、有知识、脑筋灵活等优势,带领群众共同富裕。三是及时将在外务工经商人员中政治素质高、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党员群众列入村级后备干部进行教育培养。“真正把那些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5]。四是从县、乡在岗机关干部中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实行动态评估,配优党支部书记。从优化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性格结构、作风结构的角度出发,对后备干部实施定向培养;通过教育培训、异地挂职、街道挂职、村岗位锻炼等多种手段,切实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按照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坚持有序任用,及时配备。

2.完善农村党支部书记教育培养机制。第一,加强理论和各类知识培训。按照分级分类、条块结合、全员培训的原则,构建农村干部培训网络,以政治理论、农村实用技术、农村政策法规、村级财务管理、领导科学等基本知识为内容,切实提高农村支部书记的理论素养和执政视野。第二,实施专题培训,力求使学习内容同农村的经常性工作相吻合。针对农村实际,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为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农业发展趋势、前沿理论、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和招商引资、国土资源、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矛盾纠纷化解等公关能力培训。第三,加强经验交流,“难题会诊”,力求使培训导向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实需要相吻合。针对当前部分村支部书记政策水平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两委”关系欠协调等问题,通过邀请领导、专家解难释疑,组织经验交流和座谈研讨等形式,引导村党支部书记形成共识,正确处理好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村委会与镇政府的关系、村民自治与依法自治的关系。第四,实施“走出去”战略。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外出学习锻炼、务工经商,达到学会一项技术、引来一个项目、带回一批信息、输出一批农民的目的。在培训中,要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农村支部书记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带好头、领好路,让自己受教育,群众得实惠。

3.强化农村党支部书记监督管理机制。第一,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村情,提出村党支部书记任期目标、年度目标和每年要办的实事,内容包括推动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加强村党支部建设五项职责,同时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第二,健全考核制度。严格实行“年前承诺,年底交账”制度,根据村党支部书记岗位职责要求,年底在党员大会和村代会上就支部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述职,接受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严格考核评议,全面考核其德、能、勤、绩、廉各方面情况。科学设置考核项目,准确评价履职情况,检验承诺效果。考核结果作为落实村党支部书记业绩考核奖励和其他激励措施的主要依据,严格兑现奖惩。第三,调整不合格村党支部书记。由乡镇党委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以及离任村干部代表对党支部书记进行民主评议,对村党支部书记任期内的工作实绩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审核评价,把述职评议结果作为年度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纳入绩效考核内容,与工资挂钩;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力、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批评教育;不认真履行职责,责任范围内工作存在严重问题没有及时解决、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进行诫勉谈话;对作风不实、履行职责不到位、群众有反映的,要及时批评教育,促其整改;对岗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差、作风不好、群众反映强烈的,要按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对以权谋私、违法违纪的,要严肃处理,形成村党组织书记的监察、调整机制。

4.创新农村党支部书记关爱激励机制。第一,提高经济待遇。村党支部书记报酬一般由基本报酬、业绩考核奖励两部分组成。基本报酬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确定,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年适当提高。基本报酬所需资金由各级财政全额支付。对村党支部书记报酬发放,由乡镇设立专户统一管理、发放,保证做到专款专用。业绩考核奖励根据村党支部书记工作实绩确定。第二,强化保障措施。在自愿参保的前提下,按照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为符合条件的在任村党支部书记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对正常离任但没有享受养老保险的村党支部书记,根据任职年限和贡献,给予一次性离任补助或定期生活补助。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基本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保险、定期健康体检等制度,提高综合保障水平。第三,改善工作环境。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断规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优化布局,强化服务功能,进一步改善村党支部书记办公条件。严厉整饬农村家族化势力、黑恶势力的无端报复行为,支持和保障村党支部书记履行职责、有效开展工作。第四,拓展发展空间。加大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力度。对下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机关干部,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级和提拔使用。特别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可进入乡镇党政班子,继续兼任村党支部书记。定期评选表彰和宣传一批敬岗爱业、甘于奉献、业绩突出的村党支部书记先进典型,授予荣誉称号,给予物质奖励,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1][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8.

[3]下力气抓好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确保中央精神落实处[N].人民日报,2008-12-02.

[4]最高检去年查处村支书1739人[N].成都商报,2009-04-17.

[5]扎扎实实抓好创先争优活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N].人民日报,2010-07-19.

猜你喜欢
书记群众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多让群众咧嘴笑
读书记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集书记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