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敏
(伊犁州财贸学校 新疆 伊宁市 835000)
“双元制”教学模式是德国享誉世界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它主要是以学校(一元)为主体,以企业(一元)为依托,以实践为核心,把学校设在工厂里,把教室搬进车间里,学生在老师和师傅的共同指导下,学习理论和专业技能,做到学校与企业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实现了培训功效“五合一”。
财经类学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培养了大量应用型财经专业人才。但近年来,财经类学校在招生、就业、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方面却与同层次的理工类院校有着不小的差距。传统、粗放型的培养目标,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办学模式,造成毕业生知识面狭窄,缺乏技术和专业特长,与社会实际相脱离,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致使财经专业毕业生很大程度上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即失业,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也导致专业设置难以维持。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社会对财经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单一的核算型逐渐转向管理型,即需要的是技术型、智能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传统的办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再继续下去,必须对财经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突出财经类学校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双元制”教学模式的采用,对于提高财经类学校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都有极大促进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财经类学校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要改变财经类学校的现状,关键在教学改革。财经类学校的实践教学经过几年的发展已逐步走向完善,如各个学校都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学生实习基地。但这与“双元制”要求做到的培训功效“五合一”还有一定的距离。财经类学校毕业生面对的工作岗位多是企业的经济领域,涉及到一些秘密,它对任职者要求很高,要让企业接收实习生,实现工学结合,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也就很难做到“校企合一”;而双师型教师多是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参加职业认证资格考试后成为双师型教师的,这与实际工作中的师傅是有一定距离的,因此对于财经类学校的“教师与师傅合一”相对来说也就大打折扣;财经类学校专业应用的领域多属于脑力工作的服务性岗位,与理工类学校相比,产品是抽象的,检验尺度也有所不同,因此“作业与产品合一”实现起来的难度也是有所差异的;诸如此类,种种情况表明,“双元制”教学模式必须与财经类学校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根据“双元制”教学的优点及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改革与综合实验,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基础,为经济服务,确立综合的办学模式。改革单一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促进学习与工作结合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发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学生实践水平。
有实力的财经类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社会知名度、经济、人才优势积极创办中小型经济实体,在这些经济实体的各个经济类岗位上提供实习环境。这样,就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以校办实体为载体,使学校自身高度发展完善,集学校、企业于一身——既能出色完成传授技术理论知识,又能有效训练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把学校办成既是教育实体,又是经济实体;产教结合,既出人才,又出产品的新型模式。改变以前的“培训——工作”由学校向企业的单向流动形式,代之以“培训——工作——再培训——再工作”的学校与企业双向流动培训形式。
没有实力或者没有创办校办经济实体能力的财经类学校可以请校外的金融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财务部门、外贸部门的负责人上门根据学科特点建立高仿真度的教学实验室,或者和这些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这些单位拿出一些非要害的相关岗位提供给学生,以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学生首先在模拟环境中学习和训练基本功,训练的水平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以参加国家组织的专业资格认证考试,然后在学校对口合作单位实习。保证了学生毕业后,就可以熟练上岗。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相对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进一步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
首先,要对教师队伍的整体进行优化。主要有:教师的类型结构是否合理,即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教师与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要比例适当。一般来说,学校要精简管理机构,减少管理层数,提高管理效率。过多地把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调离教学岗位担任领导工作,往往会削弱教学力量,引起教学与管理之间的矛盾。一看教师的学历结构是否合理,即教师的学历够不够,学历是否达标。二看职称结构是否合理,即教师中具有各级职务任职资格的教师比例是否合理,学校由于承担的任务不同,教师的职称结构合理性的要求也会有差别。一般来说,在国家级重点学校、职业教育中心,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要高一些。三看年龄结构是否合理。即全体教师的年龄分布和各级职称教师的年龄分布是否合理。通常年长的教师工作比较稳健,经验比较丰富,而年轻教师充满活力,比较容易学习新知识,精力充沛。他们各有长处,相得益彰。
其次,着重培养“双师型”教师,定期委派教师到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能。建立和健全培养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的有效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中等财经类学校来说,应该积极引导教师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经济师、资产评估师、税务师、报关员等社会职业资格的认证考试,同时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鼓励教师参加一些与教学实践相关的社会工作或活动,比如在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场所兼职,以及参加一些社会调查活动,从而提高财经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并把这种能力最终体现在教学成果上,那就是培养越来越多的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来。
第三,处理好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财经类学校应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行业能手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由于专职教师受工作的制约,专业知识技能往往跟不上市场经济下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而兼职教师的长处恰好弥补了专职教师的不足。在实践的教学环节上,最好是专、兼职教师的共同配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通过对教师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慢慢向“双元制”教学模式中“师傅”角色的转变,从而实现教师和师傅合一,更好地体现“双元制”教学模式的特点。
在培养目标上按照企业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订单式”教育,通过产学结合优化教学过程,突出按需办学和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校企合作”培养试点,采用学分制,教学计划按两年安排,第一学年安排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学生全日制学习,第二学年安排核心专业课和岗位证书课,学生边实习边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在财经类学校专业对口的各企事业、行政机关的工作岗位环境下学习。学生在进入这些单位上岗实习期间,按照学校和这些单位共同制定的培养方案,一边上岗实习,训练实际工作技能,一边进行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理论和实践适时结合,相互影响,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这些单位实习期间,实习单位必须指派专门的人员带领实习学生,使实习生从学生转变为学徒。在学生实习工作期间,通过他们的实习作业,具体的实习劳动,为实习单位创造出了一定量的劳动成果即产品。这样,学生既完成了学校安排的作业又生产出了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产品来,更好地反映了“双元制”教学模式中的学生和学徒的合一以及作业和产品的合一的教学特点,只是由于财经类学校各专业的产品比较特殊,更多体现在无形的服务产品和脑力劳动成果上,这一点与“双元制”教学模式中所指的“产品”还是有一定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