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亚中
(中共云南省委党委 机关党委,云南 昆明 650111)
像杨善洲那样做人、做事、做官
任亚中
(中共云南省委党委 机关党委,云南 昆明 650111)
杨善洲身上展现的精神光芒,照亮了我们漫漫的人生之路;杨善洲思想深处蕴含的宝贵价值,是一座后人采掘不完的人生富矿。学习杨善洲,就要像他那样做人、做事、做官。
杨善洲;做人;做事;做官
杨善洲,一个令人十分崇敬的名字,他身上所展现的精神光芒,照亮了我们漫漫的人生之路,他思想深处所蕴含的宝贵价值,是一座后人采掘不完的人生富矿。深入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以来,我时常处于无尽的感动之中,既为他的人生如此充实和厚重而喝彩,更为自己的人生如何走好而重新审视和反思:为什么杨善洲这位退休20多年的普通老人的故事竟如此地打动人心、催人泪下?为什么他活着受到人们的称赞,他死后还有那么多的人缅怀着他、传诵着他?同样是一名曾经在党旗下宣过誓的共产党员,同样是在不同岗位上做官的领导干部,与杨善洲相比,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为什么达不到他的那种境界?从杨善洲身上,究竟有什么值得我们永远记住和学习的东西?随着学习杨善洲活动的深入,我渐渐感到,杨善洲毕其一生,用他做人、做事、做官的生动实践,为我们给出了圆满答案。
什么是好人?在杨善洲那里,好人是做人的极致,就是有一颗善良之心、一颗诚恳之心、一颗爱人之心。杨善洲对老家的乡亲、对身边的部属和同事、对自己的家人,正直诚实、是非分明,一是一、二是二,在他看来,子女和普通百姓一样,不能搞特殊,下基层吃饭就得交钱,身边的人提拔就得按规矩办,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他的心中充满着“根”的质朴,从不忘记自己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大山的儿子,来自于大山,当官要建设好大山,退休还要回归大山,回报大山里的乡亲;他的爱发自内心,真诚、自然,不矫揉、不做作,他从不掩饰对妻女的歉疚,对顾不到家的遗憾,但他却把这份感情深埋于心,那段往女儿枕头下放小梳子的往事,那个他踩着田埂送女儿上学的情节,流露的是一种真爱的细密,饱含的是父爱的深沉和悠远。相较于那些欲壑难填、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散发着“铜臭”的恶念来讲,杨善洲的善良,就是一种大善,善得彻底,善至无敌;杨善洲的诚恳,就是一种大诚,诚得执着,诚至无欲;杨善洲的爱人,就是一种大爱,爱得绵远,爱至无疆。
人们常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在这方面,“人民的好儿子”雷锋做到了,他把一切献给人民,把自己当作“一颗革命的螺丝钉”,为人民群众做了大量的好事,不留名、不图利、不求回报,20多岁时便不幸牺牲。但雷锋牺牲时正值青春年华,还没有来得及经历婚姻家庭的生活,人生也还是短暂的。“人民的好县委书记”焦裕禄做到了,他为了治理兰考的风沙盐碱灾害,强忍肝癌所带来的病痛,带领兰考人民奋战在治沙的第一线,最后病死在工作岗位上。但焦裕禄离开我们时也才只有40多岁,可谓英年早逝。“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做到了,他自愿申请到生活条件最为艰苦的西藏阿里地区工作,为提高那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他心系百姓,呕心沥血,战胜身体严重不适、家庭分居两地等重重困难,还常年资助因家庭生活、上学困难的藏族学生,直到遇车祸不幸殉职。但孔繁森殉职时也才50多岁,还没有经历过晚年的生活。而“人民的好公仆”杨善洲,却把好事做到了80多岁,做到了人生的最后时刻。从参加革命工作起,杨善洲心中想的都是人民群众,他到底做了多少好事、帮助了多少人,怕是数不胜数了。杨善洲做的最大的好事是退休后办林场,一头扎进他老家施甸县的大亮山搞植树造林,20多年如一日,风吹雨打,风餐露宿,摔断过腿,顾不到家,他都顶了过来,硬是将昔日光秃秃的荒山,变成了几万亩的林海,为国家创造了几亿元的巨大财富。做了这样惠及子孙后代的大好事,杨善洲和他的同事们却把林场无偿地捐给了国家,留给了他直到死还在牵挂的山里的乡亲们。从杨善洲身上,我们看到,杨善洲能够一辈子做好事,就在于他有关爱他人的无私境界,有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
在杨善洲的眼中,好官是有标准的,但好官不是吹出来的,也不是自我标榜的。好官的标准是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的,而评判的标准就是人民群众的口碑。杨善洲是一个地委书记,位高权重,可谓是个大官,但他这个官却没有多少架子。在部属和同事眼里,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懂人情,讲原则,有能力,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长者;在妻子女儿和亲人眼里,他公而忘私、把自己的精力都扑在了工作上,是个虽然有情有义但却管不了多少家、“不怎么称职”的丈夫和父亲;在人民群众眼里,他想自己的事很少,始终牵挂的都是人民群众,他就是大家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好官,是和自己一样穿戴的“草鞋书记”。作为地委一把手,他应该是很有权的,但他知道这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是专属自己的。提拔使用干部,他坚持集体研究决定,不搞一个人说了算,不搞任人唯亲;使用各项经费,他从严把关,当他看到保山遭水灾,果断地叫停了正在建盖的办公大楼,坚决把经费用于抗涝救灾上;对于身边的工作人员,他一直告诫他们,不能搞特殊,不允许打着自己的旗号办私事;而对于自己的家人,他一直到退休都没有为妻子女儿农转非,女儿就业也没有给任何部门任何人打过招呼,没有利用职权为他们谋过任何利益。杨善洲做官,就在于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身份,就是人民的一个公仆,公仆就是要为人民做事、服务;杨善洲做官,就在于他没有忘记共产党的领导干部的责任,这个责任就是要把人民群众摆在第一位,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谋取利益、创造幸福。
杨善洲带给我们的这三个答案,关键的是他有追求“一辈子”的不懈精神,用一辈子的坚守,一辈子的践行,谱写自己一辈子的人生之歌。在杨善洲那里,做好人要一辈子,多摸一摸自己的胸口,一言一行对得起道德良心;做好事要一辈子,多看一看那些需要关爱的人和事,帮助他人,持之以恒,无怨无悔;做好官要一辈子,多想一想人民群众期盼的目光,当好公仆,做好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一辈子,既是杨善洲精神实质的所在,也是杨善洲精神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由此想到我们的领导干部,应该说大部分是好的,但确有一些领导干部,距离杨善洲精神已经很远了。有的不知道如何做人做事,缺少了起码的道德良知和关爱之心;有的淡忘了宗旨,颠倒了身份,不是做公仆,而是当老爷;更有的完全忘记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追求,把领导干部的责任抛到了九霄云外,甚至成了权力、金钱、美色的俘虏,成了被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分子。杨善洲的崇高精神,就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一个生动的时代教科书,为所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值得我们永远的敬仰、学习和对照。
今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大喜之年,我国正处于历史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党也将处于继往开来的关键阶段。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深感肩负的使命重要,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向杨善洲学习的号召,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有关的重要指示,不断把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的活动引向深入:一是深刻领会、掌握杨善洲精神的实质,切实把杨善洲作为做人的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看看自己脸上有什么不干净的灰尘;把杨善洲作为做事的一把标尺,经常量一量,看看自己到底有什么差距和不足;把杨善洲作为做官的一个楷模,经常比一比,看看自己究竟有哪些偏差和过错,从根本上触及思想、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坚持学习活动的持之以恒,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切实克服“冲动一下子、学习一阵子、过后老样子”的不良现象,真正使学习杨善洲活动经常化,入脑入心,见诸行动。三是要自觉把学习杨善洲的活动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杨善洲的精神激励自己,做一名真正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D648.4
A
1671-2994(2011)03-0106-02
2011-04-26
任亚中(1959- ),男,河南周口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研究方向:党的建设。
责任编辑:刘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