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娜 黄建国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的探索及启示
董丽娜 黄建国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基本原则和路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这一思想对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探索
为充分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加革命,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一文中,提出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工农兵大众,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意志反映到文艺作品中来,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用大众化和通俗化的语言宣传普及,创作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文艺作品。新形势下,全面梳理《讲话》一文中的毛泽东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思想,对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如何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用革命文艺武器,加强抗日救亡宣传,从思想上教育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抗日,集全民族之力抗战,成为党的中心任务。毛泽东提出了文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1、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是适应人民群众现实的需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性质和阶级力量的对比,决定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而工农兵又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但他们的文化水平却极低,基本上不识字,根本看不懂、也听不懂思想内容深刻的文艺作品,也就不可能最大限度的发动组织他们加入抗日大军中来。文艺工作者应用群众式语言创作既形象又直观的,为工农兵所需要、便于接受的大众化、通俗化的文艺作品。这样,文艺作品才能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才能有效地宣传普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阶级斗争觉悟,使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思想成为其手中的尖锐武器。
2、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是促进中国革命向前发展的需要。百团大战后,抗日根据地受到来自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双重进攻和封锁,陷入极其艰苦的时期,面积不断被侵蚀,物质生活条件恶劣,人口和军队日趋减少,思想分歧也日渐显露,给抗战文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从抗战的实际出发,毛泽东提出了文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解决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毛泽东指出: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实现文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文艺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①
3、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是解决延安文艺界存在问题的需要。延安时期,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和文艺工作者的努力,延安文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抗战的深入,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和问题。虽没能左右延安文艺的发展方向,但威胁到抗战事业和革命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毛泽东认识到唯有实现文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解决这些缺点和问题。第一,关门提高的倾向,即轻视和忽视文艺的普及,片面强调提高。第二,反对文艺歌功颂德,认为文艺的任务就是要充分暴露根据地社会生活的黑暗面。第三,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文艺工作者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世界禁锢在“象牙塔”里,文艺作品从自己的心灵世界和自我表现出发,而不是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第四,不同的文艺团体彼此之间存在矛盾和分歧凸显,文艺界宗派团体主义抬头。能。以是否推动革命事业的前进作为评判文艺好与不好的标准。好的文艺能够把人民大众组织调动起来参加革命,不好的则不能。文艺工作者应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④创作深受人民大众欢迎的文艺作品,成为他们手中的锐利武器推动革命事业和革命文艺事业向前发展。
4、文艺服从政治的原则。毛泽东说:“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革命文艺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齿轮和螺丝钉,和别的更重要的部分比起来,自然有轻重缓急第一第二之分,但它是对于整个机器不可缺少的齿轮和螺丝钉,对于整个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⑤所以,“革命的思想斗争和艺术斗争,必须服从于政治的斗争,因为只有经过政治,阶级和群众的需要才能集中地表现出来”,⑥才能更好地动员组织群众起来革命,打击消灭一切敌人。
5、文艺批评的原则。毛泽东说:“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文艺标准。”⑬只坚持文艺的政治标准,若文艺不被大众所欢迎是不行的;只坚持文艺的艺术标准,若不能适合人民大众革命斗争的需要也是不行的。对此,“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⑦
毛泽东总结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艺大众化的经验教训,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的基本原则。
1、人民大众的原则。“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②是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毛泽东指出:我们党应动员人民群众的一切积极力量参加革命,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打击消灭我们的一切敌人。人民大众是文艺的创造者,理应回归他们中去。这是毛泽东对“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回答。人民大众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的根本原则。
2、普及提高的原则。毛泽东认为:文艺的普及提高是向人民大众的普及提高。普及是人民的普及,提高也是人民的提高。所谓普及,就是以文艺作品作为载体,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所谓提高,就是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我们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我们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③
3、革命功利主义的原则。毛泽东指出: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革命斗争服务的,当然要诉求其革命功
毛泽东在《谈话》中从根本上回答了文艺“为哪些群众,如何为群众”的问题,并系统论述了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的具体路径。
1、无产阶级文艺的实质是人民大众的文艺,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必须始终坚持为工农兵大众服务。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文艺实质就是人民大众的文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学艺术。那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才是文艺的基本力量和主要力量,从根本上保证了文艺为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得以实现。⑧因此,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要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从抗战实际和人民大众现实的需要出发,创作人民大众看得懂、愿意看,听得懂、喜欢听的大众化、通俗化的文艺作品。毛泽东还明确指出了文艺要与人民大众相结合,坚持文艺的全民性和民族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革命文艺蕴含于群众的社会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要与工农兵打成一片,在改造自己主观世界中实现彼此情感相通。“文艺工作者不愿走进工农兵大众,总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⑨将自己框在“亭子间”里,“不熟悉工人、不熟悉农民、不熟悉士兵、也不熟悉他们的干部”,⑩不能和他们打成一片,也就不会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创作的作品只能停留在自己小资产阶级的情感世界里,更不会满足人民群众现实的需要。毛泽东就此指出:“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⑪他还强调: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立足点转移过来,一定要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坚持这一创作路径,文艺作品才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进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⑫
3、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要求语言表现形式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体现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人民的词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⑬然而,不少文艺工作者却脱离群众,脱离实践。“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⑭致使他们的作品不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和欢迎。文艺工作者应当俯身甘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不是用书本上的语言,而是用人民群众的方言和习语,用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文风,创作大众化、通俗化的文艺作品,来宣传抗日,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为此,毛泽东强调:学习群众的语言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要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学习群众式的语言应吸收由群众中来的养料,把自己充实起来,丰富起来,使自己的文艺作品“不致成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毫无内容、毫无生气的空中楼阁”。⑮文艺作品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形式的大众化与通俗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的关键。
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的论述,彻底解决了近代以来中国文艺大众化的问题,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发展的新纪元。毛泽东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思想对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1、坚持理论创新,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以大众性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现实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和内在属性,其关键是坚持大众性原则,努力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更好地转化为为人民群众所需要、所认同的大众化的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自觉地去理解、去运用,成为一种自为意识。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才得以增强,才能及时有效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所需的精神文化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要求,推进当前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建设。
2、坚持群众路线,践行文艺建设的通俗化原则,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的新局面。现阶段,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化大众化,就必须始终坚持“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⑯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应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深入广大农村和城市社区,认真学习研究人民群众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用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通俗化的语言文风,宣传普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创作反映当代人民群众生活和实践的大众化、通俗化的文艺作品,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的新局面。
3、创新文艺宣传的方式和手段,贯彻文艺宣传普及的方针,健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文艺宣传的良性运行机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大众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以及人对自身全面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文艺宣传的方式和手段也应由传统的单一型向现代的多样化转变。为此,要拓宽文艺宣传的渠道,充分利用现代的传播媒介,如互联网等;开展文化“三下乡”,如“心连心”文艺演出等,推进科学理论成果和文艺作品的宣传普及,健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文化宣传的良性运行机制。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⑨⑩⑪⑫⑬⑭⑮《毛 泽 东 选 集 》,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第 848、857、855、862、864、866、866、868、869-870、851、850、860、861、837、850-851、864 页。
⑧张居华著:《毛泽东文艺理论发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95页。
⑯《邓小平文选》,第 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 209-211版。
A841
A
1671-2994(2011)03-0036-03
2011-04-01
董丽娜(1985- ),女,山东日照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黄建国(1984- ),男,山东潍坊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本文系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证明》(10CDJ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刘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