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琴
长春市二道区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吉林长春130000
中药炮制是我国医药学中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它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和储藏保管的不同要求及药材自身性质,对中药进行各种加工和处理,使之成为一定规格的饮片,更好的应用于临床的制药技术。科学的炮制能减毒增效,而不科学的炮制往往使药材有效成分丧失,甚至增加毒副作用。所以,中药炮制质量的好坏对提高临床疗效有着直接关系。
历代医药学家对中药炮制都很重视,且有许多重要论述。如明·陈嘉谟在《本草蒙筌》的“制造水火”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匪故巧弄,各有意存。酒制升提,姜制走散,入盐走肾脏,仍使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甘缓难化增益元阳,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隔,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指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有剜去瓤免胀,有抽去心除烦……”[1]。
金·刘元素曰:“物各有性,制而用之,变而通之施以品剂,其功其能穷哉”[2]。依法炮制,复方配伍,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两大特点。中药经过炮制,不仅去除非药用部位和杂质,还能改变药性,减毒增效,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修事指南》载:“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不验也。”强调了炮制与药性、临床疗效的密切关系[2]。加热炮制利用高温破坏或分解药物的毒性作用。这类炮制方法很多,适用于毒性成分对热不稳定的药物。炒制应用很广,运用这种方法,能从不同途径改变药效,以满足临床用药的不同要求。比如白术,炒前服用容易腹胀,在经过炒焦后,有健脾、开胃的作用。
高温、浸泡也是常用方法。如半夏辛温有毒,生用有强烈的刺激性,服用使人咽部麻木、肿痛甚至失音,经过浸泡,高温炮制则能减少药物毒性,缓和药性,具有燥温化痰、消瘀散结的效果。再如附子,生用有剧毒,经过浸泡、高温煮沸、干燥后备用,经过加热炮制后的附子在临床常用于祛风、除湿、止痛。
由于原药材常常混有一些杂质或非药用部分,需要净制,去除掺杂的泥土、霉烂品等杂质,分离非药用部位,以保证临床处方用药准确。中药净制的方法较简单,但对药效的影响很大。比如黄芪中可能会有狼毒,天花粉中混入王瓜根等,这些混在原材料中的非药物部分,轻则影响疗效,重则中毒,甚至会造成死亡。因此,原材料基本上都要在用于临床之前,进行净制处理。从古至今,医学家对中药净制都非常重视,《雷公炮制论》中有“使山茱萸,须去内核,核能滑精“的记载,不去核就会影响到用药的剂量和疗效[3]。
每种原药材的作用部位不同,若一并入药,则难于达到治疗目的,甚至造成医疗事故。
饮片切制是提高煎药质量,保证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措施之一。药材切制前的润泡等软化操作,控制浸泡的时间和吸水量很关键。如果浸泡时间过长,吸水量过多,药材中的成分会大量流失。饮片切制的厚度也很重要,切片要匀称。如果饮片厚度相差太大,在煎煮过程中会出现易溶、难溶、先溶、后溶等问题,影响疗效。此外,饮片的干燥也很重要。含水量高的切片,不及时干燥,容易发霉变质。然而,暴晒或者干燥过度,饮片的有效药性肯能会挥发,从而使疗效明显降低。
中药经辅料制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早在公元1525年,明·李中梓在《本早通玄》一书中,就对为什么要加料去炮制药物,加入辅料有什么作用等都有明确的论述,他指出“酒制升提,盐制润下,姜取发散,醋取收敛,使制减其温,蜜制润其燥,壁土取其归中,麦麸咨其谷气,酥制者易脆,去标识穰者宽中,抽心者除烦”。
中药加入辅料用不同方法炮制,可改变原有药性,或者有益,或者有害。所以,要以适当方法加入适当辅料,以达到治疗效果。比如苦寒通过酒制,可缓解苦寒药性,使其寒而不滞,而且不会伤到脾胃,更好地达到清火作用。
酒甘辛大热,能通血脉,行药势,散寒矫味矫臭,同时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媒。药物的多种成分,如生物及其盐类、甙类、鞣质、苦味质、有机酸、挥发油、树脂、糖类及部分色素(如叶绿素,叶黄素)等皆易溶于酒中。因此,药物经酒制后,有助于有效成份的溶出,而增强疗效。浸药多以白酒,炙药多以黄酒。多作为活血、清热药炮制的辅料。如酒黄芩,取黄芩片,加酒润1 h,至酒被吸尽,晒干或晾干,即成。本品为清热燥湿药,用于清湿热、清热解毒、安胎。酒制:升提,清上集三热。
醋味酸,苦性温,能散淤止血、理气、止痛、行水、解毒、矫味矫臭。同时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媒,能使药物中所含的游离生物碱等成分发生变化,增强溶解度而易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并可除去药物的腥臭气味,降低药物的毒性等。常用于舒肝理气,散瘀止痛,止血收敛。如醋香附,取原料加醋拌匀,到醋吸尽,用微火炒到微黄色,晾干或烘干即成。本品为理气药,用于利气解郁,调经止痛;醋制:入肝,理气血,止痛。
蜂蜜甘平,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矫味通便,能与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药物疗效,用于补中益气、止咳化痰药的炮制。最典型的蜜甘草,先将蜂蜜溶化,至起泡时,加入甘草片内拌匀,炒至深黄色,不黏手,放冷即可。本品为补气药,用于补脾益气,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生用: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蜜制:补脾益气。又如紫菀生用有化痰作用,缺点是伤肺气,小儿不宜使用。但用蜜制后,药性由原来的伤肺气变成润肺,并且还保留有止咳化痰之功效。
姜汁辛温,能发表、散寒、止呕、开痰解毒,经姜汁制后能抑制药物的寒性、增加疗效、降低毒性,适于止咳化痰、有毒等药材的炮制。如姜半夏,取生半夏,用水浸泡,到清水无沫不麻舌为度,同姜片或姜汁共煮至透,晒干打碎。本品为止咳化痰药,有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姜制:性温燥,用于止呕。再如姜厚朴:厚朴生炒热或炒至微焦,喷入姜汁拌匀、再拌干即可。本品为芳香化湿药,用于化湿导滞、降气平喘。姜制减缓刺咽、助其和胃。除此之外,液体辅料还有黑豆汁、猪胆汁等。
中药炮制还有制霜、发酵、发芽等方法,不仅可以制备新药,产生新的药理活性,满足临床用药需要,还可以降低毒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制药技术,是中医临床用药特点所在。应认真借鉴、继承和发展中药炮制的理论,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检测方法,全面对饮片基础质量进行研究,深入研究中药炮制过程中的药理、化学、工艺、质量的变化,制定切实可行的指标和测定方法,提高炮制品的内在质量,确保临床用药的效果。
[1] 龚千锋.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
[2] 张朔生.中药炮制实用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9-20.
[3] 陈奇.中药炮制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