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献忠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骨一科,江苏邳州 221300
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高能量损伤所造成的髋臼骨折也日益增多,这类创伤所致的髋臼骨折病情复杂,大多合并其他脏器的创伤,骨折分类困难,非手术治疗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手术治疗并发症多,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对此,如何选择适宜的手术入路、和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是骨科常面临的难题。我院从2001年1月~2009年12月,手术治疗高能量损伤髋臼骨折7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72例患者中,男 49例,女 23例;年龄 21~73岁,平均36.2岁;72例均系交通事故伤。按Letournel-Judet的方法,骨折分类为:前柱骨折9例,前壁骨折14例,后壁骨折15例,后柱骨折6例,后壁加后柱骨折7例,双柱骨折13例,“T”形骨折5例,横行骨折3例;合并股骨头后脱位7例,中心型脱位3例,股骨颈骨折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4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36例,失血性休克12例,颅脑损伤7例,胸腹部脏器损伤6例,下尿道损伤5例,周围神经损伤3例;患者常规摄髋正位、髂骨斜位、闭孔斜位X线片,行CT三维重建检查27例;伤后至手术时间8~19 d,平均8 d。
1.2.1 手术方法 入院后行股骨髁上牵引6~8 d,股骨头中心脱位加患髋股根部侧方牵引。插管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术中备血充足。取漂浮体位,即斜仰卧位进行前路手术,斜俯位进行后路手术。后柱后壁骨折和臼顶骨折取行K-L入路,“T”形、双柱、前柱合并后半横形骨折取前后联合入路,前柱、前壁、横形骨折取髂腹股沟入路,或延长髂股入路。若臼顶骨折则行后半大转子截骨显露臼顶骨块,予以固定;若股骨头脱位、骨折,或粗隆间骨折,先复位与固定骨折,或者下肢骨折,最后固定髋臼骨折。非同侧肢体骨折,待变化体位再处理。坐骨神经损伤者同时探查。采用髋臼重建钢板、加压螺钉、中空拉力螺钉单独固定或联合固定。术中尽可能解剖复位,减少软组织的损伤和剥离骨膜。术毕C形臂机检查复位、固定情况。1.2.2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放置负压引流24~48 h,应用抗生素7 d,不用止血药。前方引流管置于髋窝内及耻骨后间隙内,后方引流管置于坐骨大切迹内。髋关节脱位者术后骨牵引2~4周。其余或者患肢置于屈髋屈膝位,从屈髋30°起逐渐过渡,术后7 d开始 CPM功能锻炼,2周达到90°,4周后扶双拐下地,8周后伤肢开始部分负重,10周后逐渐安全负重。
优:无疼痛,步态正常,关节活动范围>75°,X线片关节面正常,或轻度狭窄、硬化;良:行走轻度疼痛,步态基本正常,关节活动范围>50°,X线片关节面有硬化、间隙狭窄、骨赘生成;可:行走中度疼痛,步态轻度跛行,关节活动范围<50°,X线片关节面硬化、骨赘生成;差:行走明显疼痛和跛行,关节僵硬或畸形,X线片有关节炎改变、关节脱位。
本组6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37个月,平均19.2个月。术后3~6个月,平均4.2个月患髋达到对侧水平。6例出现异位骨化,3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臼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未发现骨折再移位。依Matta等[1]标准:解剖复位(骨折移位<1 mm)46 例,满意复位(移位 2~3 mm)12 例,复位不良(移位>3 mm)6例,满意复位率(解剖或满意复位)为90.63%。本组关节功能优41例,良16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89.06%。3讨论
高能量髋臼骨折病情严重复杂,多合并其他损伤,出血多,死亡和致残率高。既往多强调其他严重损伤的治疗,延误了髋臼骨折的治疗时机,给日后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特别是复杂的骨折治疗。有的学者[2]认为:手术最佳时间一般在4~10 d,此时骨折较易复位,反之难度增加。笔者也赞同这一观点,本组前期48例新鲜骨折显露和复位难度小,牵及单柱、单壁的简单骨折,复位较容易,均达到解剖复位,而一些粉碎、牵及双柱等复杂骨折,刮除骨痂时出血多,失去原有骨端复位参照物,复位困难,易损伤重要结构,造成缺血性坏死。本组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就是伤后19 d手术,复位困难剥离过多造成。
本组患者多为高能量损伤髋臼骨折,由于损伤机制可以说无一例相同,骨折表现也就不尽相同,现在通常用Judet-Letournel分型分为5种简单骨折和5种复杂骨折,共10型。髋臼骨折系关节内骨折,非手术不能解剖复位关节面,手术效果与关节面能否解剖复位关系密切,解剖复位与否与骨折复位关系密切,骨折复位与手术入路关系密切。至今尚无任何一种入路能满足各类移位的髋臼骨折暴露的要求[3]。单一入路很难很好地解决前后双柱的显露、解剖复位、内固定问题。生物力学研究表明,采用单一入路时,选用拉力螺钉固定,无法显露髋臼前柱或后柱,其固定强度低于钢板螺钉[4]。髋臼负重区的构成方面作用后柱重于前柱,而骨盆环的稳定方面作用前柱重于后柱,因此,前后柱的复位固定同等重要。前部骨折一般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或髂股入路,后部骨折采用K-L入路,双柱的复合骨折采用前后联合入路。髂腹股沟入路、K-L入路能很好地显露简单骨折,但复杂骨折暴露欠满意难以达到解剖复位。一些学者[5]设计了联合入路,联合入路可以更充分地显露骨折,可以直视下对髂骨翼,骶髂关节,髋臼前柱、前壁、后柱、后壁进行复位,使复位、固定更加,从而提高了内固定的可靠性。笔者认为,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适宜治疗双柱型髋臼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解剖复位。前后联合入路因为暴露广,适合对单一切口完成复位与固定的横形骨折、T形骨折、横形+后壁骨折、前柱+后半横形骨折、双柱骨折,复杂严重的髋臼骨折效果较好。本组对复杂的髋臼骨折采用前后联合入路19例,可以显露髋骨内、外侧面,能通过方形区前后贯通,同时对前柱和后柱精确复位。术中可先复位一侧后临时固定,然后再复位另一侧,前一侧若不满意还可调整,复杂的骨折也可前后同时复位而分别固定。总之,术者术前要仔细阅读影像资料选择切口入路,术中根据骨折具体情况复位和固定。
髋臼部位解剖形态不规则,加之骨折破坏,常规的X线片不能完整地显示骨折的移位全貌,应于术前充分掌握影像学资料,常规拍摄患髋前后位、髂骨斜位、闭孔斜位X线片。CT扫描及三维重建检查可以发现X线检查不能显示的骨折移位、粉碎、重叠、缺损情况,CT三围重建可以立体再现髋臼骨折的部位、类型和骨折片的移位,髋臼顶和髋臼壁的损伤,清楚判断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的病理解剖全貌,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因此,CT三围重建是髋臼骨折影像检查的首选[5]。
髋臼骨折的并发症主要有感染、坐骨神经损伤多见,其次是异位骨化、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或脱位等。如果采用后入路,术中应保持患髋关节外展、膝关节屈曲位;采用前路,术中保持髋膝关节轻度屈曲位,使松肌肉弛,减少对神经的牵拉,本组病例无坐骨神经损伤。无一例发生感染并发症,分析主要是暴露时不要损伤过多软组织,止血彻底,术后保持引流通畅,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关。本组术后发生异位骨化6例,其中5例发生在联合入路的患者,可能与术中骨膜剥离范围大软组织损伤程度重有关。本组3例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为伤后19 d手术,术后14个月出现股骨头有坏死迹象;2例为合并髋关节脱位,分别为术后11个月和17个月MRI检查发现股骨头有坏死,可能与髋臼骨折股骨头脱位破坏关节周围血供有关。因此,术前全面、认真阅片,选择适宜的入路与内固定,满足显露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和剥离范围,骨折应解剖复位,选择合适体位避免坐骨神经损伤,术后仔细止血和术后充分的引流,早期进行髋关节的功能锻炼,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Matta JM,Mmerritt PO.Displaced acetabular fractures[J].Clin Orthop Relat Res,1988,230:83-97.
[2]Ceunnar A.Hip assessment:a comparison of nine different methobs[J].J Bone Joint Surg(Br),1972,54(4):621-634.
[3]禹宝庆,张春才,苏佳灿,等.改良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J].中国骨伤,2007,20(7):465-466.
[4]王庆贤,张英泽,潘进社,等.髋臼横断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意义[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3):259.
[5]徐伟,沙广钊,缪昌杰,等.高能量创伤髋臼骨折78例治疗分析[J].中国骨伤,2007,20(7):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