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低颅压性综合征分析

2011-08-15 00:51徐蓉贞卢建新顾正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24期
关键词:颅压脑脊液体位

徐蓉贞 卢建新 顾正天

江苏高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高淳 211300

低颅压性综合征(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I HS)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侧卧位腰部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压力<6 mmH2O以体位性头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因此病临床极易误诊,现将我院2006—2011年收治的20例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22~61岁,其中22~30岁2例,30~40岁4例,40~50岁9例,50~60岁4例,60岁以上1例。继发于脑卒中3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过度疲劳6例,精神紧张、失眠5例,腰麻后1例,脑外伤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其中有2例在半年内确诊为低颅压性头痛再发,有类似发作史5例。

1.2 临床症状 急性发病10例,亚急性起病6例,慢性起病4例。其中18例病人存在典型的体位性头痛,多为直立后头痛剧烈,平卧后可减轻,其中伴有恶心、呕吐12例,全身乏力6例,伴头晕5例,抑郁症3例,伴眩晕2例,步态不稳2例,耳鸣听力下降1例,偏瘫1例。头痛部位:双颞部8例,额部及顶部5例,枕部4例,全头痛2例,颈部1例。疼痛性质多为缓慢加重的轻中度钝痛,存在头胀感或有鸡啄样痛,炸裂性头痛。

1.3 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颈部轻度抵抗8例,强抵抗2例,无抵抗10例,双侧肢体腱反射亢进2例,眼震2例,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3例,腰背部疼痛及酸胀1例。

1.4 实验室检查

1.4.1 腰椎穿刺:全部病例均于侧卧位行腰池穿刺,压力为0 cm H2O 4例;0~2 cm H2O 2例;2~4 cm H2O 6例;4~6 cm H2O 6例(其中有2例在半年内确诊为低颅压性头痛再发)。脑脊液 RBC(40~315)×106/L例;WBC(0~8)×106个/L 15例,(9~20)×106/L 5例;蛋白正常14例,蛋白量少不能查4例,轻度升高2例。

1.4.2 脑电图检查:8例,其中正常6例,轻度异常1例,表现为广泛弥漫性脑波偏慢1例。

1.4.3 头颅CT检查:20例,其中正常15例,腔隙性脑梗死2例,脑软化灶2例,顶叶硬膜下小血肿1例,脑室缩小1例。

1.4.4 头颅 MRI检查:10例,增强 MRI 3例。其中正常4例,颅内多发性脑梗死2例,脑软化灶2例,顶叶硬膜下小血肿1例,弥漫性脑膜增厚1例。

1.5 治疗及转归 全部病例经确诊后均采取平卧休息,饮水,每日至少2000 mL,大量静脉补液1 000~2 000 mL,连用8~15 d,其中12例颅内压低于4 cmH2O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20 mL鞘内注射,使终压上升至6 cm H2O,并给予尼莫地平等血管扩张剂以促进脑脊液分泌。其中5例头痛程度较严重着加用激素治疗,地塞米松5~10 mg qd。其中12例7~15 d头痛缓解,症状好转出院;余8例同时治疗并发症,症状逐渐缓解。

2 讨论

低颅压综合征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本组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共6例,分别继发于脑卒中(3例)、脑外伤(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及腰麻后(1例)。引起低颅压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主要包括一下几点:(1)脑脊液量减少,主要为机体失水或恶病质等起机制为:脑实质水分的丧失、脑体积缩小;脑脊液生成减小;血液浓缩、血液渗透压增加而对脑脊液的吸收增加等。(2)脑脊液丢失:脑脊液漏出、颅脑外伤和(或)手术、感染或感染变态反应性慢性软脑膜炎和脑脉络膜室管膜炎、中毒(如苯巴比妥等药物)。(3)脑血管床的体积减少:主要由二氧化碳分压下降所致。本组明确病因的病例皆为上述原因所致病。

IHS多起病急骤(本组为10例,占50.0%),其临床表现一般认为由低颅压引起,但Peeraully T等报导了脑脊液开放压正常范围,但表现为典型的低颅压症状的患者,推测脑脊液容量的减少,即使脑脊液压力正常亦可引起典型的临床症状。常见突出表现为体位性头痛(本组为18例,占90.0%)。有人报道罕见的表现为摇头时头痛(即震动性头痛),而非体位性头痛的病例[1],但因十分罕见,本组病例未见此表现的患者。另外,常见的症状为恶心、呕吐(本组为12例,占60.0%),老年患者多伴有眩晕(本组为1例,占5%),其他有耳鸣(本组为1例,占5.0%),抑郁症(本组为3例,占15.0%),步态不稳(本组为2例,占10.0%),耳鸣听力下降(本组为1例,占5.0%),偏瘫(本组为1例,占5.0%),均基本与文献报导相符[2]。另外,国外学者Schievink等[3]研究表明,低颅压患者颅内动脉瘤发生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本组患者未发现存在动脉瘤。原发性低颅压患者发生结缔组织病的概率升高明显[4],本组患者仅1例(占5%)经外院确诊为SLE,余患者未接受该项检查。同时合并支配眼外肌的神经麻痹[5],本组患者中未见。

对于本病的诊断,目前主要为腰穿测脑脊液压力位诊断标准,3例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低于0.59 k Pa(60 mmH2O)。另外,头颅CT:可显示脑室脑池变小脑沟变窄。头颅MRI:显示广泛性弥漫性脑膜增厚;增强显影可显著提高阳性率[6]。

本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大量补液、鞘内注射等,对于头痛性状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激素治疗。本组患者使用上述治疗后症状均明显缓解。Hasiloglu等报道了2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予以硬膜外血补片(epidural blood patch,EBP)成功治愈。Cho等[7]进一步研究认为在影像学方法透视引导下EBP更为有效。另外,也有微创修补术成功的报导[8]但均为小样本的研究,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支持,尚未推广应用。

总之,要明确并治疗该种疾病,首先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认真询问病史,遇有头痛者均应详细询问与体位的关系,不能仅凭其他的伴随症状进行诊断。仔细体检,抓住体位性头痛这一特征,及时行影像学、腰穿脑脊液压力检查,同时需排除继发性低颅压,注意监测有无结缔组织病、动脉瘤、眼外肌麻痹等临床少见症状,了解脑脊液常规及生化的相应改变和影像特点,避免或减少误诊。

[1]Seok HY,Eun MY,Choi JY,et al.Atypical spontaneous intra cranial[J].hypotension with a head-shaking headache.Hea dache,2010 50(7):1211-121.

[2]安德仲 .神经系统疾病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2.

[3]Schievink WI,Maya MM.Frequency of intracranial aneur ys ms in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J].J Neur osur g,2011,115(1):113-115.

[4]Liu FC,Fuh JL,Wang YF,et al.Connective tissue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J].Cephalalgia,2011,31(6):691-695.

[5]Russo A,Tessitore A,Cirillo M,et al.A transient third cranial nerve palsy as presenting sign of 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J].J Headache Pain,2011,12(4):493-496.

[6]Algin O,Taskapilioglu O,Zan E,et al.Detection of CSF leaks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J].J Neuroradiol,2011,17 38(3):175-177.

[7]Cho KI,Moon HS,Jeon HJ,et al.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efficacy of radiologic targeting vs blind blood patch[J].Neurology,2011,76(13):1 139-1 144.

[8]Far hat HI,Hood B.Vanni S,et al.Minimally invasive repair of 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J].J Neurosurg,2011,114(2):505-509.

猜你喜欢
颅压脑脊液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记性越来越差就是老年痴呆吗
脑积水这种失智可治疗
脑脊液切口漏的修补治疗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