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径路疗效分析

2011-08-15 00:43李太霞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型臂线机径路

杨 波,李太霞

(1.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二科,贵州遵义563002;2.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遵义563000)

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最常见骨折,好发于5岁~8岁之间。其中以伸直型为多见,约占90%以上,绝大多数肱骨髁上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治疗[1]。对于儿童新鲜肱骨髁上骨折,保守治疗为首选,很少有切开复位的适应征,通过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闭合整复、石膏外固定等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但少数病例由于情况特殊,丧失保守治疗条件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有必要的[2],合理的选择手术径路,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影响重大。笔者对我院2000年1月~2010年7月手术治疗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共106例,分别采用经肘关节外侧或内侧切口、肘关节外侧和内侧联合切口、肘关节后正中纵行切口、肘关节后正中S形切口[3],沿肌间隙显露4种手术径路,对因手术显露径路不同而产生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6例肱骨髁上骨折中,男74例,女32例;年龄3岁~13岁,平均年龄6.3岁。大多数为摔伤所致,均为新鲜骨折。其中经肘关节外侧或内侧切口手术径路组16例(外侧径路14例;内侧径路2例)、肘关节外侧和内侧联合切口手术径路组35例、肘关节后正中纵行切口手术径路组17例、肘关节后正中S形切口手术径路组38例。

1.2 术前处理 入院后立即予简单手法复位,患肢功能位石膏托外固定制动。对患肢肿胀严重者,急诊手术前静滴脱水剂。完善术前检查,局部皮肤准备,术前30分钟预防性使用抗菌素一组。

1.3 手术方法 手术在氯胺酮或臂丛麻醉下施行。开放性骨折,选择急诊手术,彻底清创。对于闭合性骨折,酌情于伤后1h~7d内手术。根据伤情选择手术径路,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手术,术中均使用细克氏针(D 1.2~1.5mm)2枚交叉内固定骨折端,术后辅以功能位石膏托外固定制动3~6周,拆除石膏后应带针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①肘关节外侧或内侧切口手术径路组:患儿取仰卧位,患肢旋后外展置于手术方桌上。外侧手术径路14例,自肱骨外上髁沿髁上嵴向上切开,将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作骨膜下剥离牵向前方,将肱三头肌向后方剥离,即可显露外侧关节囊及骨折端外侧[1]。手术术野小,不能直视复位骨折端内侧。内侧手术径路2例,在肱骨内上髁之前沿髁上嵴向上切开,在肘后内侧尺神经沟内找到尺神经,游离并用橡皮条将其牵向内侧予以保护[4],对前后软组织作骨膜下剥离,显露内侧关节囊及骨折端内侧,无法直视复位骨折端外侧。复位骨折端后,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克氏针交叉固定骨折断端;②肘关节外侧和内侧联合切口手术径路组:患儿体位、患肢摆放位置、手术切口同前。35例中手术径路绝大多数以外侧为主,内侧为辅,术中能充分显露骨折断端内、外侧,骨折端复位、固定满意,不用完全依赖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③肘关节后正中纵行切口手术径路组:患儿体位同前,患肢屈肘置于胸前,自肘上肱三头肌后侧作纵行切口,直至鹰嘴下,首先在肘后内侧找到尺神经,游离并牵向内侧。作倒V形或舌瓣状切断肱三头肌[4],亦可在肱三头肌中线上纵行切开,向两侧牵开,但手术显露不如舌瓣状切开者充分。直视下肘后侧及骨折端显露清楚,解剖复位骨折断端后克氏针固定,缝合倒V形切断的肱三头肌。如张力太大,应稍作延长,将肱三头肌断端尖部下移作“人”字形缝合[1];④肘关节后正中S形切口手术径路组:患儿体位同前,患肢屈肘置于胸前,切口起自距鹰嘴尖端下3cm处,沿上臂中线向上呈S形延伸,止于距鹰嘴尖端上8cm~12cm处。沿肱三头肌两侧肌间隙(肱三头肌、肱桡肌肌间隙;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肌间隙)钝性分离显露,骨膜下剥离暴露骨折断端后交叉克氏针固定。无需切断肱三头肌。

1.4 手术疗效的评价标准 术后1、3、6、12个月及隔年随访,术后肘关节功能参考李稔生、陆裕朴制定的疗效标准[5]进行评估:优(屈伸受限范围<5°;提携角 10°~ 15°),良(屈伸受限范围≤10°;提携角5°~ 9°),可(屈伸受限范围≤20°;提携角 0°~ 4°),差(屈伸受限范围>20°;肘内翻)

2 结果

随访12个月~36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本组10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肘关节功能根据李稔生、陆裕朴制定的疗效标准[5]进行评估。①肘关节外侧或内侧切口手术径路组16例:优4例,良5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56.2%。②肘关节外侧和内侧联合切口手术径路组35例:优15例,良11例,可8例,差1例,优良率74.3%。③肘关节后正中纵行切口手术径路组17例:优2例,良5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41.2%。④肘关节后正中S形切口手术径路组38例:优21例,良11例,可6例,差0例,优良率84.2%。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属关节外骨折,发生率占全部肘部骨折的50%~60%,5岁~8岁的儿童最常见。治疗不当容易导致Volkmanns缺血挛缩、肘部畸形、关节僵硬。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满意率低,肘内翻与关节活动障碍发生率高[2]。在临床工作中,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为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首选方法,但是,对于骨折位置低、骨折面薄及闭合复位不稳定;患肢严重肿胀致复位困难或疑有筋膜室综合症形成;伴有血管、神经、肌肉损伤;开放性骨折;反复多次闭合复位失败将致肘部畸形愈合;失去保守治疗条件者,还不能放弃切开复位手术治疗。骨折端的解剖复位及可靠的固定对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固然重要,但手术径路的选择,也将对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产生深远的影响。现将肱骨髁上骨折的4种手术径路比较如下。

3.1 肘关节外侧或内侧切口手术径路 肘关节外侧切口表浅,解剖关系简单,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快。尺神经损伤时,为探查尺神经,多需采用肘关节内侧切口,术中需游离、牵拉尺神经,有损伤尺神经风险[6]。上述二入路对关节囊均有不同程度损伤,手术视野小,且不能直视复位切口对侧骨折端。术中依赖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虽能复位骨折端,但准确对合骨折面和骺板却非易事[7]。

3.2 肘关节外侧和内侧联合切口手术径路 术中能充分显露骨折断端内、外侧,骨折端复位、固定满意,不用完全依赖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缺点是内侧切口亦有损伤尺神经可能,同时,内外侧两个切口,手术时间长,加重对患儿肘部的损伤,使手术复杂化。

3.3 肘关节后正中纵行切口手术径路 对于陈旧性、粉碎性骨折,由于难于复位及固定,必要时可选择该径路。术中将尺神经游离予以保护,肱三头肌倒V形或舌瓣状切断,视野开阔,复位、固定骨折端操作简便。但需切断肱三头肌,组织损伤重;术中需游离保护尺神经,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缺点:倒V形或舌瓣状切断肱三头肌,并将其下移作“人”字形缝合,使该肌肌腱部延长,肌张力减小,伸肘关节时无力。同时,由于术中骨膜剥离广泛,肘后腱下滑囊遭到严重破坏,术后肱三头肌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使肌腱止点上移,导致尺骨鹰嘴和肱骨滑车相互之间轴向运动减少,从而破坏了正常伸肘功能[8]。术后功能锻炼差导致尺骨鹰嘴窝内瘢痕粘连及肘后关节囊挛缩,也是影响肘关节屈伸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上述106例统计数据已证明,该手术径路常导致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及肘部畸形,也是4种手术径路中优良率最低的一个。

3.4 肘关节后正中S形切口手术径路组 该径路沿肱三头肌两侧肌间隙(肱三头肌、肱桡肌肌间隙;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肌间隙)钝性分离即可显露出骨折断端,术中失血少;无需切断肱三头肌,对肌纤维损伤小;不干扰尺神经,大大降低术中损伤尺神经风险;可以提供充分显露肘后侧骨折断端的术野,提供直视下手术操作的条件;不破坏伸肘装置正常功能,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早期行患肢功能锻炼。手术复位、固定过程中,严格遵从宁桡勿尺的原则,可有效预防肘内翻的发生。

综上所述,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径路选择以肘关节后正中S形切口途径,沿肌间隙显露为最佳。

[1]邱贵兴,戴尅戎.骨科手术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8~280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48~853

[3]施贵宏.肘后正中S型切口双侧交叉进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27):64

[4]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421-424

[5]李稔生,陆裕朴.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86,6(2):115

[6]李继贤,张源,张发智,等.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入路的探讨[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1,12(2):108-109

[7]王岩.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236-1237

[8]汪建军,孙怀彬,孙怀钦.103例严重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入路的探讨[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7,12(1):43-44

猜你喜欢
型臂线机径路
肘内侧小切口C形臂X线机透视下治疗老年人肱骨髁上骨折的可行性
适用于军用无线的自组网多径路由协议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缠线装置系统设计
C型臂X光机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分析
G型臂X线机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置入中的应用价值
LKJ径路数据校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移动式C型臂故障的分析研究与探讨
双C型臂X射线机结构设计
相同径路的高速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
基于全麻下不同径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