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国珍
(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汉语有一类表示量度的形容词,其语义非常特别,如“大、小、多、少”等。这类形容词一般称为开放等级形容词(open scale gradable adjective)。它们的语义比较模糊,其词义内容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产生出不同的变化。近年来针对英语等印欧语言中开放等级形容词的研究很多[1-4],研究内容包括了这类形容词的量度语义内涵如何根据语境不同而变化,以及它们不同于其它形容词的句法功能及原因等。但是在汉语研究中,关于开放等级形容词的研究还非常少,尽管有些研究已经注意到形容词所表示的概念有程度和等级的差别,但是却没有注意到形容词所表示性状的量级或量幅有开放和封闭的区别[5-7]。更没有讨论开放量幅的语义特征对开放等级形容词的语义解释和句法表现有何影响。更重要的是,汉语开放等级形容词在一定语境中还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偏离意义”。这种意义不但在印欧语开放等级形容词的研究中从来没有被提及过,而且在汉语研究中也尚未有文献探讨偏离意义和开放等级形容词的语义特征有何关系。因此,本文将详细探讨汉语中开放等级形容词的语义特征及其对句法和语义的特殊影响。
开放等级形容词指本身不包含一个内在的标准,而总是依据上下文或者具体的语境来确定一个标准的形容词。例如,“大”本身并没有表明具体的尺寸或者体积,说一个物体“大”永远是依照一定上下文的标准而言。上下文语境不同,“大”的标准也不同。例如:
(1)a这颗葡萄很大。
b这个苹果很大。
c这个西瓜很大。
上面三例中“大”的标准就完全不同。例 a中的“大”是相对于葡萄的一般大小而言;b中的“大”是相对于苹果的大小;c中的“大”是相对于西瓜的大小。如果用苹果或者西瓜大小的标准去衡量a中的葡萄,就不能称之为“大”。因此,“大”表示一个尺寸或体积的量的等级,并且这个等级是开放的。换句话说,这类形容词语义特征的内在结构是一个开放的“量度”。
开放等级形容词是和封闭等级形容词(clos-ed scale gradable adjective)相对立的概念。这种对形容词的区分是从研究英语开始的[1-3]。可以用来区分(2a)和(2b)中的形容词。(2a)中是开放等级形容词,不包括内在的最小点或最大点的量值标准,而是从上下文中取得一个比较标准。例如,判断一根绳子是否long(长)取决于上下文或说话的语境。与此相对,(2b)中的封闭等级形容词有一个内在的最小或者最大量值标准,因此不需要依靠上下文。例如,对于最小标准形容词wet(湿)来说,这种形容词只需要它们的论元具有形容词所表达性状的最小量值即可。例如,只要有一滴水就可以说“the table is wet(桌子是湿的)”。而对于最大标准形容词来说,需要其论元具有最大量值的性状。例如“the glass is empty (杯子是空的)”,只有杯子全部空间里都没有液体时才能说。
(2)a long,short,fast,slow,expensive(长、短、快、慢、贵)
b empty,full,dry,clean,open,closed,wet(空、满、干、干净、开放的、闭合的、湿的)
这种区分可以很好地解释两者在受程度副词修饰方面的区别,例如completely(完全)、partially(部分)、half(一半)等程度副词可以修饰封闭等级形容词,但是却不能修饰开放等级形容词[1-2]。
近来有研究论证该区别还有更多的语言学意义。Vanden Wyngaerd[4]指出在荷兰语中开放等级和封闭等级的区别决定了形容词是否可以做结果性补语成分。Wechsler[2]指出英语中也存在类似的限制。Kennedy&McNally[1]提到英语中开放等级形容词可以和for引导的介词词组连用,来说明语境中具体的标准,例如the baby is tall for a two year old(对一个两岁的孩子来说,这个宝宝很高了)。但是这种类型的介词短语却不能用于封闭等级形容词。
用更形象的方式来说,等级形容词表示事物性状的一个等级序列或者量级序列,并且该等级序列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性状轴或程度轴。对开放等级形容词来说(如“大”),该性状轴是开放的,两侧都没有端点,如同一条直线。而对封闭等级形容词来说,该性状轴是一端封闭的,可以有个起始点(最小点封闭等级形容词,如“湿”),或者有个终端点(最大点封闭等级形容词,如“空”),类似一条射线。
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同样也可以据此标准分为开放等级形容词和封闭等级形容词,前者如“大、小、高、矮”等,后者如“直、平、满、空”等。事实上,等级形容词表示事物性状的量级序列这一点,已有多个学者提出并讨论过。例如,石毓智[5]指出能受程度词“有点儿、比较、最”等修饰的形容词代表一个程度不等的量级序列或者量幅。张国宪[6]、李宇明[7]都注意到形容词所表示的概念有程度和等级的差别。但是,这些研究都没有注意到形容词所表示性状的量级或量幅有开放和封闭的区别。特别是没有讨论具有开放的量幅这一语义特征对开放等级形容词的语义解释和句法表现有何影响。
开放等级形容词加否定副词“不”和加体助词“了”形成的句子中,整个句子的语义内容都受开放等级形容词特点的影响,就会有不同表现。
第一,开放等级形容词的否定形式不蕴含其反义词的意义。例如,下例中“不长”没有“至少有一点短”的意思。所以下面例(3)的句子非常自然。
(3)这条绳子不长,但也一点不短。
与此相对,封闭等级形容词的否定形式则蕴含了其反义词的语义内容。例如说“不干净”时意味着“至少有一点脏”,如下面的话就很别扭:
(4)??这教室不干净,但也一点不脏。
沈家煊[8]在讨论反义形容词不对称现象时也注意到“干净——脏”和“长——短”类形容词的否定意义不同。黄国营、石毓智[9]发现“干净”类和“大小”类形容词在标记类型上也是不同的。
第二,开放等级形容词本身不包含内在标准点,其语义解释必须依靠上下文或者语境取得一个标准点。而不同的标准容易导致不同的语义解释。所以开放等级形容词加“了”表示动态变化的事件(或变化的结果状态)时可以有两种语义的解读。例如:
(5)a张三高了。
b小王胖了。
形容词可以加体标记“了”表示一种动态性变化。汉语语法界对此已经讨论非常多[10-11]。“高了”、“胖了”也表示一个动态的变化,或动态变化的结果状态。由于开放等级形容词标准的不确定性,(5)中的例子其实有两种解释。以“张三高了”为例:可以指张三的身高达到特定语境、社会文化或者团体中约定的一个“高”的标准,比如一米八。还可以表示张三和过去的身高比个子变高了。因此,开放等级形容词语义解释可以有两个参照标准:一是基于特定语境或者社会文化中约定俗成的标准。二是事物原先固有的属性值。
当开放等级形容词取约定俗成标准时,“高了”事件变化的过程从起始点状态起,随着时间推移,沿着高度的性状轴前进,直到达到该标准状态结束。对于任何在该标准前的状态来说,“高了”的取值都不为真。当开放等级形容词取原来属性标准时,“高了”事件变化从起始点状态起,即原先的身高起,随着时间的推移,沿着高度性状轴前进到某一位置结束。对于任何在本来属性标准之后的状态来说,“高了”的取值都为真。
第三,开放等级形容词无内在标准点的语义特征也决定了其可以表示偏离意义。如:
(6)a这双鞋大了。
b这堵墙矮了。
c这根棍子长了。
上述例子中“形容词+了”表示偏离预期标准的意义。从表面看来似乎偏离义和“了”关系密切,以至于有的学者认为“形容词+了”中的偏离义来自于“了”,认为有一个词尾“了”表示偏离[12]。这种解释未免有特设之嫌,很难有其它证据证明存在这样一个偏离义的词尾“了”。其实,得到偏离意义的关键在于开放等级形容词语义特征没有内在的标准点,必须依靠外在的标准。而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外在标准可能会取说话者的期望值。
仔细观察(6)中的例子会发现,其中的主语名词短语“这双鞋”、“这根棍子”的物理尺寸属性是固定的。并非一开始有“小鞋子”和“短棍子”,而慢慢变成“大鞋子”、“长棍子”。因此,当说它们“大了”、“长了”的时候,我们的意思不是说它们“变大”、“变长”了。而是指和我们原来预期的尺寸和大小相比“大了”、“长了”。开放等级形容词“大”、“长”所取得的参考标准是说话者的期望值,或是和一个特定目的需要的标准相比“大了”、“长了”。这里的“了”是表示一种虚拟、主观变化状态的实现,不是一个实际状态变化过程。因此也不能与表示时间的副词“渐渐、刚刚、已经”等同现,如(7)所示。(下文例句中“*”表示完全不能接受,“?”表示接受性很差或几乎不能接受。)
(7)a*这双鞋渐渐大了。
b*这堵墙渐渐矮了。
c*这根棍子已经长了。
同理,开放等级形容词作补语的时候,因为其没有固定标准点,所以也会得到预期结果偏离的语法意义。
(8)a因为设计失误,房子盖矮了。
b门铃安高了够不着。
c这张桌子买大了,房间里放不下。
d纸飞机叠窄了飞不起来。
偏离义类“VA了”中的动词一定是制作类动词,如“盖、叠”。“买、安”类动词虽然并没有制作新事物,但是其语义也是引入一个新事物,表示从“不存在”或“不拥有”变成“存在”或“拥有”,所以也是类似制作类动词[13]。因为上述例子中的主语所表示的事物在动作过程前根本不存在,所以当说其“矮了”、“高了”、“大了”、“窄了”的时候,都不是指这些事物发生了实际的状态变化,而是指这些事物的性状超过了说话者的预期值。总之,因为开放等级形容词必须依靠上下文取得标准,其语义解释才出现多样化的特点。当其后面加“了”时,可以表示形容词所述的性质达到约定俗成标准,或者超过事物本来属性标准,或者超过说话者预期标准。
开放等级形容词不包含一个内在的标准,必须依据上下文或者具体的语境来确定一个标准。该语义特征对这类形容词所适用的句法格式有下列影响:
第一,开放等级形容词可以和表示具体标准的词汇或短语连用构成一个形容词短语。如:“水桶粗、拳头大、一虎口宽、碗口大、一人高、一竿子高、十斤重”。而封闭等级形容词因为有内在的标准,所以不能再加一个表示标准的名词性成分,如不能说:“*电灯泡秃、*白纸干净、*镜子平、*月亮弯、*猪圈脏”。如果必须表达事物的性状达到某种程度,只能用另外的语言形式,比如用“像……(一样)”的比较句格式。例:
(9)a头皮秃得像电灯泡一样。
b脸像白纸一样干净。
c湖水像镜子一样平。
d眉毛像月亮一样弯。
e房间脏得像猪圈。
第二,开放等级形容词可以和“对”引导的介词短语同现,而封闭等级形容词不行,如(10)和(11)中的对比。
(10)a对我来说这件毛衣是大了一点。
b对一个篮球运动员来说他的个子矮了些。
c对一个三口之家来说,这房子小了点。
(11)a??对她来说这房子是脏了点。
b*对我来说这件衣服干净了一点。
c??对他来说这杯酒是满了点。
第三,开放等级形容词作制作类动词的结果补语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单独使用。后面必须加体助词“了”或者加表示约数的数量短语“一点、一些”等成分才能成句,并且加“了”后表示偏离意义①马真、陆俭明认为开放形容词作结果补语表示预期结果的偏离时后面必须带“了”。“挖浅了”、“买贵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说成“挖浅”、“买贵”。。如(12)-(14)分别所示:
(12)a*眼线要画细,眼形才会自然些。
b*印章盖高比较好看。
c*请把镜框摆高,我要看看效果。
d*你按轻,别弄疼了他。
(13)a眼线要画细一点,眼形才会自然。
b印章盖高一点比较好看。
c请把镜框摆高一些,我看看效果。
d你按轻一点,别弄疼了他。
(14)a眼线画细了。
b印章盖高了。
c镜框摆高了。
d你按轻了。
笔者查询了现代汉语述补结构用法数据库②詹卫东:《现代汉语述补结构用法数据库》,http://www.f.waseda.jp/ksunaoka/corpus/index.html.2009年。中的全部带有开放等级形容词的述补结构的例子,所有制作类动词加开放等级形容词的例子都无一例外带有“了”或“一点、一些”等数量成分,如(12)-(14)所示。而同一数据库中封闭等级形容词作补语时,很容易找到单独使用的情况。例如在情态句、祈使句和表示习惯性动作的句子中,封闭等级形容词都可以自由单独使用。
(15)a肉一定要煎熟才可以吃。
b你最好把这些拣干净。
c他用砂布把榆木板的表面锉光。
d你要把明天会议的一字一句都记录全。
e最后,要按平没有粘牢的假皮,头套才算戴好了。
当开放等级形容词作制作类动词的补语时,如例(12)-(14)中的句子,所述事物在主句动作前根本不存在,所以不存在事物本来的属性值,“画细、盖高”中的开放等级形容词“细”、“高”就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标准值点,所以不能给主句动作提供终结点,所以不能独立充当结果补语。而如果在形容词后加上“一些”、“一点”等成分,相当于在开放等级形容词的性状轴上截取了一个封闭的量段,其作用类似给开放等级形容词一个标准点,使其具备充当结果补语的能力。如果在其后加“了”表示偏离意义,也是给其提供了一个说话者期望值的标准,也可以成句。总之,开放等级形容词本身没有固定的标准点,这一语义特征决定了它不能单独充当制作类动词的补语,必须加“一点”、“一些”等数量成分或者体助词“了”。
而如果主句动词是非制作类动词,动补结构表示结果意义的时候,充当结果补语的开放等级形容词可以单独充当补语,不一定要求“了”和“一点”等成分同现。如“她剪短了头发”中“剪短”表示结果意义,可以说“她想把头发剪短”。这里的“短”的意思是头发比原来的长度短,“短”所依靠的标准是头发原来的长度。因为这里的“剪”是非制作类动词,“头发”在“剪”动作前就存在了,所以可以和头发原来的长度标准进行比较。有研究指出[14],开放等级形容词可以充当非制作类动词后的补语,原因在于汉语中开放等级形容词包含了一个比较的标准,即本文中的事物原先属性标准。而例(12)-(14)中的句子因为主句动词是制作类动词,主语事物本来不存在,所以不存在事物原来的属性标准,因此不能独立充当补语。
[1]Kennedy,Christopher&Louise McNally.Scale Structure,Degree Modification,and the Semantics of Gradable Predicates[J].Language,2005,(2):1-37.
[2]Wechsler,Stephen.Weighing in on scales:a Reply to Goldberg and Jackendoff[J].Language,2005,(2):465-473.
[3]Boas,Hans C.Resultative Constructions in English and German[D].PhD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2000.
[4]Vanden Wyngaerd,Guido.Measuring events[J].Language,2001,(1):61-90.
[5]石毓智.形容词的数量特征及其对句法行为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3,(2):13-26.
[6]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34-164.
[7]李宇明.论形容词的级次[A].语法研究和探索(8)[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5-49.
[8]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148-150.
[9]黄国营,石毓智.汉语形容词的有标记和无标记现象[J].中国语文,1993,(6):401-409.
[10]张国宪.现代汉语的动态形容词[J].中国语文,1995,(3): 221-229.
[11]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的体及形态化历程[J].中国语文,1998,(6):403-413.
[12]李宇明.论带“了”的三种“(N)A点儿”结构[A].语法研究录[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55-274.
[13]彭国珍.现代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14]彭国珍.英汉结果补语结构中形容词的差异[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3):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