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演进、问题与对策

2011-08-15 00:55刘金峰芜湖市委组织部研究室安徽芜湖241000
党政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议程党务公众

◎刘金峰(芜湖市委组织部研究室,安徽 芜湖 241000)

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演进、问题与对策

◎刘金峰(芜湖市委组织部研究室,安徽 芜湖 241000)

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党务公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塑造和维护党的形象和声誉、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必须针对目前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新闻发布工作效果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

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演进;问题;对策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强调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这是在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党务公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塑造和维护党的形象和声誉、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演进过程

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公共关系理论运用于公权机关的结果,它承担着向媒体和公众提供信息、与媒体和公众实现沟通、用政策议程引导传媒议程和公众议程的职能。我国的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建立在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深入学习借鉴的基础之上。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最早在欧美国家出现,经过上百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一项比较成熟的制度。内容涉及政府的重大事项、重要活动、重大突发事件、公共政策、公共服务、政府决策等所有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内容提供的一种接受公众公开咨询、质询和问责的制度安排。一般认为,我国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在1983年2月开始建立的。当时,中宣部、中央对外宣传领导小组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设立新闻发言制度”和加强对外国记者工作的意见》,要求对外交往较多的国务院各部门建立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发布新闻。同年,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出现在外交部的记者招待会上,外交部成为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最早的国家部委。

从历史上来看,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就有了自己的新闻发言人,如在陪都重庆担任周恩来同志秘书和英语翻译的新华社记者龚澍(建国后长期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承担着我党的对外新闻发布工作,可以看作是我党历史上首位新闻发言人,她对新中国的新闻发布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国共谈判的中共代表团在南京梅园新村设立了新闻发言人,范长江、陈家康、梅益等一批新闻发言人,在同国民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开始系统建立,并呈现由中央—省—市—县延伸拓展的趋向,有两个重要的事件值得关注。

(一)“非典”疫情事件是我国各级党委政府由“信息抑制”向“信息公开”全面转变的重要契机,为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的决策层对于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不是闪烁其辞,遮遮盖盖就是保持沉默,甚至压制媒体报道,进行新闻封锁。当2002年和2003年冬春之间发生的“非典”疫情由广东向其他省份扩散,甚至引起北京大规模流行时,人们还是得不到疫情的真实信息。主管健康卫生的卫生部长,许多地区的领导其中包括北京市长依然采取瞒报、隐报、虚报的做法,没有采取果断有力的应急措施,防治工作很不到位。此种情况下,谣言如森林之火那样四处蔓延,突破了人们正常的心理防线,给社会带来了动荡和不安,在国内外产生了不良影响。党中央和国务院为扭转被动局面,及时撤换了少数领导干部,并采取有力措施正面应对这场突发性事件。“非典”事件给中国带来了巨大损失,也给党委政府提供了在公共卫生领域以及工作机制上的改革创新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机制,使公众的知情权得到了满足,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创造了条件。此后,被喻为“党的外交部”的中联部,在2003年9月设立了新闻发言人,首设“公众开放日”,并成为第一个亮相国务院新闻办的中央直属机构。自2004年起,每年年底的最后一次例会,国务院新闻办都会专门介绍中国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进展情况,并形成惯例。近年来,党务公开常常成为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文件的发布生效,为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政策法律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瞬息万变的信息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信息资源也是权利资源,信息的分享与权力的分享一样,也要保持动态的平衡。党政信息涵盖全社会信息的80%,它既是公众了解政府行为的直接途径,也是公众监督党委政府行为的重要依据。虽然2008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没有明确要求党务信息公开,但对党务信息公开的进程有巨大的推动、指导作用。在2009年10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之后,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就驶上了快车道。在2009年12月底,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王晨主任宣布,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将是2010年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2010年以来,各地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不断推进,东莞等100多个地级市先后建立了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

二、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相对于渐成常态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还处于“模仿阶段”。由于时间要求紧迫,以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参考,既是地方党委匆忙的应急之举,也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但由于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一个新生事物,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当中存在的问题它基本上都有,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已解决的问题它可能仍旧存在。

(一)各层级、各地区、各部门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不平衡。目前中央层级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中纪委、中组部等单位都确定了自己的新闻发言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之际公开亮相并接受了记者提问,他们的联系电话也向社会进行了公布。在市一级来看,南京市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在去年12月29日,117位市各区县、各部门新闻发言人集体亮相,公布了各自的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相对其它部门,组织部门行动较为迅速,中央、省、市、县四级组织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普遍建立起来。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与中央相比,各省区认识不一,行动较慢;在同一个省(市、区)内部,各地级市之间也有较大差异;就各部门来说,组织部门行动较快,如纪委、宣传、统战部门相对迟缓。

(二)把新闻发布会等同于新闻通报会的认识误区普遍存在。有些地方和部门的新闻发布会主要是新闻发言人唱“独角戏”,没有设置新闻发言人与记者、听众的交流互动环节,整个新闻发布会单调、乏味。究其原因,主要是陷入了“新闻通报会”等同于“新闻发布会”的认识误区。再由于没有经验和害怕出现问题,有些地方和部门的新闻发布会越来越短。如某县的新闻发布会只有短短十几分钟,无法满足群众的知情需求。

(三)新闻发言人不能全面把握各类新闻发布的要求,特别是在进行应急事件、热点问题发布时往往举止失措。从内容上来看,党委新闻发言人主要进行政策发布、重点发布、热点发布和统计发布等4类发布,其中重点发布和热点发布是难点。这方面,新闻发言人往往思想和工作准备不足,并且没有相应经验积累,在记者提问时往往会显得惊慌失措,言辞不当,给工作带来被动。

从根源上来分析,主要是以下原因导致的。一是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认识不到位。为什么同样的要求,在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的程度有明显的差异?除了客观的物质条件的限制外,主要还是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执行力度不够所导致的。二是理论素养不足,对于新闻发布的理论没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往往把新闻发布等于宣传,习惯于单向性的传播,不能遵循新闻发布的自身规律来进行新闻发布,对其重点环节和程序没有很好地把握。三是新闻发言人的能力素质上不能满足媒体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在经验和技术上,党委新闻发言人起步晚,存在经验与技术不足的问题,还不大习惯在聚光灯下“发言”。在表达的方式方法上,很多新闻发言人习惯于过去那种生硬的、以命令方式管理舆论的模式,以领导的方式进行表达。四是没有处理好新闻发布中的若干关系,如新闻发言人与组织的关系、与媒体公众的关系、与发言人团队的关系。这些关系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新闻发布的实际效果,甚至会给新闻发布工作造成损失。五是有关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还没有制定,有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完善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对策探讨

各地的新闻发布工作实践表明,许多情况下,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导权,时效性决定有效性,透明度决定公信度。必须针对目前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新闻发布工作效果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

(一)加强领导,全面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

1.要提高各级党委对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在中国现有的制度安排下,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的认识到位,对于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适应形势,高度重视新闻发布问题,善于运用媒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引导新闻媒体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作用,以达到凝聚力量,化解矛盾,增进共识,动员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的目的。只有“一把手”认识到位,才能真正推动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2.要不断推进新闻发布工作在党委各部门之间的均衡有序开展。我国以往负责宣传的主体是各级党委宣传部门。现在的传播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由于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传播渠道多样化导致议题的分散和受众关注度的分散;传播主体不再局限于党委宣传部门,而是全民皆为主体。此时,传统依靠宣传部一个部门来负责的做法难以覆盖公众关注的各个领域,党委的各个部门都要主动出击,围绕公众关注的本部门、本领域的议题,积极进行新闻议程设置,掌握舆论的主导权。

3.要各级党委(政府)新闻办切实履行指导监督职责。按照中央要求,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党的各级委员会,特别是党的中央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地(市)级委员会,要逐步建立本级党委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每一级党委负责本级党委和党的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同时负责指导、协调本级党委所辖区域内下一级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作为承担新闻宣传业务的重要职能部门,各级党委(政府)新闻办责任重大,应切实履行指导监督职责。为切实推进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应加强考核,把此项工作纳入对各级党委(政府)新闻办或党委宣传部门的年度考核之中。

(二)掌握理论,切实把握党委新闻发布工作的规律和重点

做好新闻发布工作,必须掌握基本的理论,以增强其行动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其理论主要有拟态环境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框架结构理论,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议程设置理论。它是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风行起来的一种有关大众传播效果的假说。新闻发言人制度体现了政府或政治家从自身的立场出发,根据国家的需要、公众的需要以及政治运作过程的需要,设定政策议程。以此影响媒体议程,进而设定公众的议程,其中更多地表现了政策议程对传媒议程和公众议程的引导。我国党委的新闻议程设置才刚刚起步,在当前阶段,要着重把握好新闻发布的规律,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1.要在议程设置的立足点上体现以民为本。要遵循新闻议程设置的规律,党委设置议程应体现以民为本,并努力实现三者完美的结合:党委要说明的(政策议程)、媒体感兴趣的(媒体议程)、公众关心的(公共议程),将党委的政策和工作成为人民乐于关注的焦点,在公众当中形成广泛的讨论议题。运用传播技巧,通过新闻发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调动媒体的兴奋点,使媒体自觉自愿地围绕公共政策部门所发布的新闻事件和议题来进行报道和追踪,并使社会内部成员获得强烈的政治认同感。

2.要重视议程设置时机。“时效性”是关乎议程设置成效的关键。心理学上有“首因效应”,即人们在接受外部信息时,往往更容易相信第一次看到、听到的情况,而对后来者存在更多的怀疑。所以,议程设置时传播信息的时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公众认知信息的影响力大小。各级党委要牢固树立第一时间观念,无论是常态管理,还是突发事件、重大事件,都要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给受众留下“第一印象”。当前,尤其要重视通过网络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出声音。

3.要加强议程设置的策划。党委信息的公开不仅要及时、透明,同时也需要高超的策划技巧。将党委力图要传达的信息(政策议程),通过传媒设置的议程,转化为群众关注的议程。在日常工作中,要通过事先精心的策划,以新闻发布会、发新闻通稿、约见传媒记者等方式,巧妙引导传媒设置党和政府要设置的议程,并转化为公共议程,从而引导国内外舆论,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党、传媒以及群众三者间形成一股合力,推动各项方针政策的顺利实行。

(三)加强选育,着力提升新闻发言人的素质和能力

1.要加强党委新闻发言人的选拔。承担这一角色的人的综合素质要比较高,概括起来有两点:一要精通党务,二要精通新闻。前者是政治标准,后者是业务标准。政治上不成熟、党务不精通,自然难成为合格的新闻发言人;新闻业务上不精通,也难以胜任新闻发言人这一重任。

2.要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要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开展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强化新闻发言人能力的培养教育。充分借鉴地方和国外的经验,有针对性地选择新闻传播及新闻发言人基础理论,新闻发布工作的运作规范和具体要求,采取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学习。特别要注重加强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工作培训,只有通过基本知识、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的学习,掌握了相关规范、操作程序、实战技巧、注意事项等,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慌。

3.要拓展实践锻炼渠道。要根据党委工作的实际情况,举行小型的有限范围内的发布会,为党委新闻发言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同时,也可采用模拟新闻发布会现场进行现场提问,专门请一些资深的记者和业内人士扮演各种刁钻、难缠的提问人,在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

(四)明确定位,正确处理新闻发布工作中的若干关系

1.要处理好与组织的关系,切实明确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岗位职责。党委新闻发言人不是作为自然人与公众进行交流,而是受党委的委托向媒体和社会公众表达立场、观点和信息,发言内容要得到授权。最基本的职责要求是做好服务工作,重点是解决好服务公众、服务媒体、服务组织的问题。好的新闻发言人除了能准确表达内容外,还应当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比如有发言人喜欢用打比方的方式,用讲故事的方式,用语录的方式。但是防止个别人没有处理好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把新闻发布会当成是自己的个人表演舞台的现象。

2.要处理好与媒体(公众)的关系,始终坚持平等、坦诚的工作态度。新闻发言人是党委与媒体的中介、党委与公众的桥梁。对新闻发言人来说,记者不是部下,因此新闻发言人不能象对待部下一样以指示的口吻讲话,要以平和的态度,发布各种信息,有礼貌地认真地回答记者们的各种提问。新闻发言人重在坦诚,要舍弃那些言之无物的空话、大话、套话、官话、假话。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装腔作势,玩弄外交辞令,动辄“无可奉告”。要从正面对各种问题包括敏感性问题作出权威解读,理性阐释,客观分析,尽可能满足提问者的要求。遇到不能回答的问题,如牵涉到机密性的或发言人把握不住的问题,则实事求是告诉提问者或以巧妙的委婉的方式绕过去,或用暗示的方式加以说明。

3.要处理好与团队的关系,加强党委新闻发言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根据工作需要,每一级党委或部门都应任命1名新闻发言人,1至2名副新闻发言人或新闻发言人助理,具体负责本级党委新闻发布工作的规划策划和组织实施。要配备新闻办公室或指定业务处(科)室作为常设的新闻发言人办公室,支撑新闻发言人工作,具体负责舆情收集分析研判工作、对外表态口径起草工作、发布稿准备工作、新闻媒体联络工作、报道安排和报道反馈工作、发布活动策划组织工作、与上级党委和本级党委(政府)新闻办的沟通联络通报协调工作、本级党委新闻发言人形象设计工作等。必须配备足够的专职工作人员,并视情开设门户网站和公共电子邮箱。开通24小时新闻热线电话,受理新闻记者的采访申请和问询。

(五)完善制度,努力营造新闻发布的良好体制机制环境

1.要建立互动制度,提高有效传播效果。按照国外新闻发布的通行做法,新闻发布会应设置互动环节,使新闻发布会更加亲切、更加灵活,“问答”时间应当占总会议时间的1/4以上。应当把这一要求写入各地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并由新闻办负责监督检查,避免新闻发布会制度成为制度化的“盆景”,没有实际价值。同时,还应当做好互动延伸工作,探索把新闻发布会现场的互动交流环节延伸到互联网,通过开设在人民网、新浪网等网站的微博来征询问题并对发布会随时跟进,把“微博”这一流行的网络即时互动方式改造成新闻发言人与网民的交流平台。

2.要建立反馈评估制度,实现沟通渠道畅通。一方面,党委新闻发布会要对媒体和公众提出的质询、意见和建议等信息诉求给予答复和回应,保障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参与权和表达权。另一方面,新闻发布会质量如何不是由党委部门自己说了算,而是由社会舆论、广大群众说了算。在反馈过程中,坚持多听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坚持多听媒体和新闻界的意见,坚持多听公众对新闻发布的意见,通过查找问题和不足,不断提升党委新闻发布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各级党委和相关部门还要建立与新闻单位的经常性沟通制度、新闻发言人的激励和问责制度,切实保证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党和公众沟通“桥梁”的畅通无阻。

3.要建立相关配套制度,推进党务信息公开。新闻发言人是党务公开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绝不是党务公开的全部。还必须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党内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听证咨询等制度,应适时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行党务公开的意见》、《党务信息公开条例》等文件,强化系统性的制度配套。同时,还要实现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与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顺利对接,党务公开、党务信息公开与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协调并进,使党的机关的权力和国家机关的权力都在阳光下运行。

[1]王晨.积极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J].求是,2010,(20).

[2]靖鸣,刘建明,等.实用新闻发布学[M].新华出版社,2009,9.

[3]叶皓.试论政府的新闻议程设置[J].江海学刊,2009,(5).

[4]刘金峰.龚澍:中国共产党新闻发言奠基人[J].传承,2010,(8).

责任编辑:陈学明

D26

A

1008-9187-(2011)01-0014-04

刘金峰,芜湖市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

猜你喜欢
议程党务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下体育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
新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党务宣传工作的创新思路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更要实行党务公开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党组织名单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