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物与分子病毒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1-08-15 00:43刘叔文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1年4期
关键词:抗病毒双语英文

杨 洁,李 琳,刘叔文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 510515)

抗病毒药物与分子病毒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杨 洁,李 琳,刘叔文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 510515)

通过分析抗病毒药物与分子病毒学课程的特点,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及双语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抗病毒药物与分子病毒学的双语教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抗病毒药物与分子病毒学;双语教学;教育改革

病毒感染引起多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据不完全统计,约60%流行性传染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迄今,全世界已发现的病毒超过3,000种,而且新的病毒还在不断被发现。抗病毒药物与分子病毒学已逐渐成为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抗病毒药物与分子病毒学是以病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病毒学、药物学、分子生物学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抗病毒研究中心于2006年秋季开设药学专业本科课程《抗病毒药物和分子病毒学》,该课程采用了双语教学的模式,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直接学习英文教材来掌握本课程的专业知识,通过阅读本课程所涉及的英文文献资料,了解抗病毒药物研究及病毒作用机制的最新进展。然而,抗病毒药物和分子病毒学的双语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不断探索改进,总结出几点新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课程的设置

抗病毒药物和分子病毒学共40学时,内容包括病毒学总论与各论。总论部分主要讲解病毒分子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病毒的定义和分类;病毒的结构和复制;病毒与宿主的相互关系;病毒的持续感染;病毒与肿瘤;干扰素的分子生物学;病毒疫苗;抗病毒药物等几大部分。各论部分主要讲述RNA病毒(流感病毒、肠病毒)、DNA-RNA混合病毒(HIV和HBV)、DNA病毒(疱疹病毒、腺病毒)、新发病毒及朊病毒等。针对目前课时少、内容多的现状,我们对教学重点进行调节,对非关键的以及较为艰深难懂的内容大胆放弃,将之作为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后阅读。如在各论教学中,对已得到有效控制或发病率较少的病毒,我们适当地减少了教学时数或让学生自学,重点讲授危害严重又无特异性防治方法的病毒,同时将那些对人类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病毒及时吸收融入到教学中,如HBV、HIV、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因此,需要教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本专业国际上的最新知识,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和更新。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尤其是熟练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另外,为了强化理论,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将当今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病毒性疾病的实例,以及自己科研中遇到的实例,有选择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以激发兴趣、促进思考,拉近基础课与科研实践的距离。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由传统的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要求每个学生针对1篇近2年发表在病毒学最具权威的专业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的论文撰写读书报告,翻译论文摘要,作为课程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形式非常灵活,我们将教材提供的百余个英文问题按总论和各论分为两个部分,从每部分各抽取一个问题,按学生的人数随机组合成不同的试卷。这些试题不存在标准答案,重在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病毒学科有关科学问题的综合能力。这样就打破了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的模式,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 教材的选择

双语教学是采用国际通用语言讲授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其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获得本学科的知识,用国际通用性语言来认识和思考自然科学中的理论和现象,养成一种思维习惯,以适应日益广泛的国际间交流。因此,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显得非常重要。教材是否选择得当,会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成败。双语教学的外文教材其内容要符合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简明易读。如果一味的追求英文原版进口教材,笔者认为有些英文原文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学习起来较费时费力,学生反而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这就会影响双语教学的最终效果。我们在这一方面有过一些经验。

此前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闻玉梅院士主编的英文教材Key notes of molecular virology(分子病毒学概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这本教材的每一章都提供了很多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启发同学们的思路,增进对病毒学的理解。但是,由于该教材没有图片,内容也偏深,且为全英文,不太适合作为本科生双语教学的教材。鉴于此,我们对国际上流行的病毒学教材进行了分析,针对药学院学生的特点,自编了课程的教材。我们参考了有中文译本、语言谐趣的美国病毒学教材How the Pathogenic Viruses Work(中文译本译名为《病毒学概览》)[1-2],以及 Alan J Cann 主编的英文原版教材Principles of Molecular Virology。这本自编教材以生动幽默的语言,例如“流感病毒-采用诱饵战术并不断改变策略的病毒”,“丙型肝炎病毒-逃跑的艺术家”,“腺病毒-具有日程表的病毒”等,能更加贴近学生,吸引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此外,在教材的最后,我们附录了病毒学的一些词汇。对于没有中文翻译的章节,我们也提供了词汇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章节的内容[3]。多数学生认为该教材深入浅出,直观形象,语言描述通俗易懂,并附有大量的插图,容易理解,是一本较为全面、新颖和可读性很强的专业书籍。

3 双语教学的模式

从现有资料看,目前高校进行双语教学的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种,即初期的“双语过渡模式”(Transitional Model),中期的“维持母语模式”(Maintenance Model)以及后期的“完全沉浸模式”(Immersion Model)[4]。目前,抗病毒药物和分子病毒学的双语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双语教学中,学科知识的获取是主要的,同时也是给学习者创造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空间,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他们需要掌握的第二语言。初期主要以“双语过渡模式”为主,课堂讲授以中文为主,穿插简单英文表述,主要利用多媒体演示英文讲授内容,重难点部分提供中文对照注释。简单的说就是采用外文教材,用汉语授课。笔者认为在首次接触抗病毒学时采用“双语过渡模式”是较为合理的,因为学生对于病毒学的知识理解不多,而且科技英语句子有时太长,专业术语太多,通过在课上用汉语授课,并不断介绍一些专业外文词汇以及采用英文板书的方法,可使学生在课后看书相对容易。如果刚开始学习就采用“维持母语模式”或“完全沉浸模式”,就学生目前的英语水平来说,可能会觉得很难,从而望难生畏,丧失学习兴趣。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循序渐进,在学生逐步理解和记忆专业知识后,增加英语授课的比例,逐步采用讲授内容基本采用英文演示,关键词用中文注解,课堂讲授以英文为主,尝试由学生用英文回答简单问题,这样有利于实现从纯语言学习到语言运用的过渡。在学生接受能力许可的基础上,又逐渐的过渡到授课内容全部采用英文演示,课堂讲授以英文为主,英文作业与练习占一定比例,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大胆用外语或双语讨论,这样有利于在课堂上营造第二语言的良好教学气氛,调动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应用外语表达和交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在授课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引入图片、模式图、动画、视频、国际会议录音等多种手段辅助学生理解。例如病毒复制过程是重点、难点内容,学生往往较难理解,而通过病毒复制过程动画的展示,就使这部分内容变得简单易懂,学生印象深刻[5]。选取最新的发表在高档次学术期刊上的SCI论文原文进行讲解,教师点明文章的思路和创意所在,并与大纲内容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对相关科研论文的认识。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校内举行的国外专家的学术讲座(包括互联网上的学术讲座),培养英文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4 结语

全面推行双语教学需要循序渐进,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试行了上述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反应强烈,对本课程兴趣很高,普遍觉得收获颇丰,教学效果较为理想。为了逐步适应高校教学的国际化趋势,我们还要继续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从学校教学的自身建设出发,在专业知识与外语水平等方面提高师资力量,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的中英文比例,重视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教材的选取,增进抗病毒药物与分子病毒学的双语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1]Lauren Sompayrac.How pathogenic viruses work[M].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Inc,2002:1-85.

[2]松佩拉克 著.姜 莉,李琦涵,译.病毒学概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186.

[3]李晓娟,吴曙光,刘叔文.药学本科抗病毒药物和分子病毒学双语教学探索和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2):237-238.

[4]张素群.对我国大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药学教育,2006,22(2):9-11.

[5]阮小蕾,李华平.《病毒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4):54.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Bilingual Teaching of Anti-viral Drugs and Molecular Virology

YANG Jie,LI Lin,LIU Shu-wen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China)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Anti-viral Drugs and Molecular Virology,and then discusses the course organization,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mode of bilingual teaching based on our teaching experience.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forming bilingual teaching of Anti-viral Drugs and Molecular Virology.

anti-viral drugs and molecular virology;bilingual teaching;education reform

G642.0

A

1006-2769(2011)04-0811-03

2011-04-06

南方医科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基金(B1040285)

杨 洁(1980-),女,贵州贵阳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抗病毒双语英文
“抗菌抗病毒”口罩消费风险提示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