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慧 陈继川 雷 英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耳鼻咽喉科教研室,重庆市 400042
临床见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临床见习是培养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应用各科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1],也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职业道德品质和综合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所以能否搞好见习教学,直接关系到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问题,包括他们以后的医疗水平、医学道德观念和作风等。在见习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解决教员如何教,教什么,学员如何学,学什么,就相当重要。耳鼻咽喉科学涵盖内容广泛,器官多样,包括耳、颅底和侧颅底、鼻和鼻窦、咽、喉、气管、食管及颈部在内的广泛区域。教员如何培养他们爱岗敬业,树立一切为了患者的医师形象,引导学员掌握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及创伤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对这些伤病做出正确诊断及防治的基本技能;学员又以什么样的心态进行学习,怎样学习等问题就很重要。通过这几年的临床见习带教,在这些方面有以下几点体会。
1.1 培养学生基本职业道德,树立医师形象 医学工作者的工作往往关系人的生命,这决定了这个职业的特殊性。除要求医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之外,还要有团队精神、宽容的心态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要以患者为中心,将时间和医术无私地奉献给患者。教员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员的态度影响学员的情绪,教员的行为是学员的榜样。建立传帮带的教学梯队,学习老专家、老教授的学术精神和职业道德,请他们给学员开展定期的讲座或讨论,提高学员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认识,使优良的医学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另外,把职业道德作为出科考核的一个方面。
1.2 寻找典型病例,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整体临床思维能力 耳鼻咽喉科的见习带教教员是脱产的,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寻找典型病例,在教学前充分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时时关心他们,可以充分取得患者的信任,即使在教学过程中做多次检查示范,也要积极和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谅解。同时教研室还配有多媒体录像带,以弥补理论课中看不到的病例。在教学中,要重视对见习学员整体观念的培养[2]。带教教员要结合病例的诊疗处置,让学生明白耳鼻咽喉科涉及部位较多,与周围系统器官关系密切,与有关临床学科相交叉,如眼科、口腔颌面外科、脑外科等。要教会学生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医生与患者的关系,避免“看病不看人”的做法,要充分考虑环境、社会和心理等因素与疾病的发生、转归和预防的关系。
2.1 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临床见习是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 ,学习的环境、方式及方法都与以前阶段的理论学习有着显著的不同[3],临床见习是培养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初始阶段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一些学员的心中认为耳鼻咽喉科是“小”科,在见习中的动力不足,因此要让学员认识到耳鼻咽喉科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分科,但它与整个有机体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例如鼻窦炎引发框内各种并发症,中耳炎引发颅内的各种并发症,增殖体肥大引起的儿童发育障碍,扁桃体“病灶感染”引起的风湿热、关节炎、心脏病和肾炎等,是本科疾病影响整个机体的常见例证。而高血压的鼻出血、心脏病的耳鸣、血管疾病的突聋、颈椎病变的眩晕,均为全身疾病影响耳鼻咽喉诸器官的表现。上述道理通过教学实践的讲解和举例,可有效地打消部分学生的不正确想法,使更多的学生了解耳鼻咽喉科见习教学的意义,规范他们的学习意向,端正其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先让学员对患者询问病史,带教教员对患者做示范检查,带教教员针对病例中的重点、难点提问,让学员回答,以及提出治疗方案,学生展开讨论,最后由带教教员总结归纳。或者采用模拟典型病例,由带教老师来扮演患者,学员询问病史,展开讨论,提出治疗方案,最终教员点评。利用理论小课及临床动手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先看录像,再结合理论进行讨论学习,掌握其中的重点、难点,再对现场手术进行观摩,使学员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了解,不易遗忘。
2.2 定期召开教学联系会,加强教学信息的循环反馈 学员通过教学联系会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教学科研成果、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通过教学联系会,拉近了学员与教员的距离,使学员和教员成为真正的朋友,学员可推心置腹地把心里话向教员倾诉,将理解程度、兴趣爱好、疑难点等都反映出来。教员根据学员的要求和建议适当调整见习教学计划,使学员有针对地学习,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2.3 培养学员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见习过程中,教员既要引导学员提出问题,又要对问题做提示性回答,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主要是掌握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检查操作。笔者采取从简单到复杂的方式,在操作前,让教员先模拟示范一遍,旨在让学员掌握要领,熟悉过程;在操作过程中,教员现场指导,为其把握方向,既让学生有动手机会,又不至于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差错。
总之,耳鼻咽喉科见习教学需要教员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教员要教导学生树立医师形象,提高医德认识,培养医德情感和行为习惯。将理论联系实际病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学生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勤于思考,艰苦勤奋,勇于实践,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始终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只有教与学的双方相互作用,相互融合,才能展现整体功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 牟艳晋,崔乔礼,姜华新,等.临床见习方法改革的初步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2:54-55.
2 郝芙蓉,白少军.耳鼻咽喉科临床诊疗思维的培养〔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5,26(6):548-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