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虹 于 洋 张桂芹 任广欣 黑龙江省大庆市幼教中心第十幼儿园 6336;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儿童肥胖现状调查分析
江小虹1于 洋1张桂芹2任广欣21 黑龙江省大庆市幼教中心第十幼儿园 163316; 2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对机体的不良影响。方法:采用年龄别体重、身高别体重的方法进行对比筛查肥胖幼儿。结果:36例肥胖幼儿立即进行干预治疗。结论:通过对肥胖幼儿及家长实施健康教育,认清肥胖所带来的危害,正确积极进行预防。
肥胖 健康教育 预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更,儿童肥胖率日渐增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肥胖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慢性疾病,小儿单纯性肥胖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集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体重超过均值的20%即可称为肥胖。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的健康,还容易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因此对本病的防治应引起社会及家庭的重视。本文就儿童肥胖的流行现状,肥胖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干预儿童肥胖的策略等方面进行全面综述。
1.1 一般资料 2009年笔者对全园420名幼儿进行身高、体重测量。本组肥胖幼儿 36例,其中男孩23例,女孩13例,年龄在4~7岁之间,肥胖的诊断标准是: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的10%~19%为超重,超过20%以上即诊断为肥胖症,20%~30%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1.2 方法 根据儿童健康体检要求,在每年6月份对幼儿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采用体质指数(BMI)的方法,它是指体重(kg)/身长(m)的平方,幼儿因年龄、性别而有差异,评价时可查阅图表,对肥胖幼儿制定行为的矫治。
通过减少产热能性食物的摄入和增加机体对热能的消耗,使体内脂肪不断减少,体重逐步下降,即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相结合,每3个月进行1次体重的监测。
3.1 肥胖形成的原因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原因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3.1.1 遗传因素。父母有一方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可能性有32%~34%;父母双方均为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发生率上升为50%~60%。另一方面,72%的胖孩子,父母中有至少1人也有肥胖。而且目前已经找到了多种与肥胖有关的遗传基因。
3.1.2 进食过多、营养过剩。目前的孩子往往进食大量的高脂肪饮食、甜食,尤其是无限制地吃零食、喝甜饮料,这些都会引起肥胖。
3.1.3 运动过少。目前孩子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加上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增加许多课外学习,比如音乐、美术、外语等,挤掉了孩子大量的活动时间。另外,即使是课外活动,也是体力活动越来越少,静止活动越来越多,比如电视、录像、游戏机等,都会让孩子减少活动,增长脂肪。胖孩子就不爱运动,不爱运动的孩子就变得更胖,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3.1.4 社会心理因素。尤其是家长对小儿肥胖的错误认识,最容易造就出一个肥胖的孩子。另外,有研究表明,孩子如果功课压力过重,或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精神长期紧张,就会有意无意地拼命吃零食,借以缓解精神紧张的状态,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肥胖。所以,对孩子的肥胖,应该从多方面寻找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3.1.5 家庭环境因素对儿童肥胖有重要的影响。因为从出生开始,儿童所处的环境即是父母为其营造的,父母的不良饮食行为、生活方式直接导致儿童不良习惯的形成。另外,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母亲是儿童的主要照看者,儿童与母亲在一起的时间较长,所以母亲对孩子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影响会更大一些。儿童尤其是幼儿,食物的摄入在很大程度上受家长观念的影响,笔者做过一个有关父母对其孩子进行体重评价的调查,结果在体重正常的儿童中,父母认为孩子体重是正常的仅占一半(56.8%),有41.9%的家长认为孩子瘦,只有1.3%的家长认为偏胖;而在超重的儿童中,有77.9%的家长认为正常,甚至还有2%的家长仍认为孩子瘦,只有20.1%的家长认识到孩子偏胖;在肥胖儿童中,仍然有23.2%的家长认为孩子体重正常。由此可见,唯恐孩子瘦的父母多,即使超重肥胖,仍有相对多的家长认为孩子瘦。在这种认识下,势必会造成喂养过度或强迫进食,使儿童能量摄入过多。
3.2 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3.2.1 肥胖妨碍了儿童有氧能力的发育,其运动能力必然下降,稍微一活动就喘,就像常言说的“说你胖你就喘”,这是因为他的有氧能力受到打击,如果持续下去,不加以控制,这些“小胖墩”进入青春期后直接影响学习生活。
3.2.2 肥胖提前动用了孩子的心脏储备功能,若肥胖转到青春期或成人期,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冠心病、糖尿病等会提前到来。部分儿童会因肥胖导致性发育障碍,男孩出现隐睾、乳房膨大等性器官和性征发育障碍;女孩则出现性早熟或月经异常,导致其成年后的性功能障碍和生殖无能。肥胖还可以影响儿童的头型发育,出现愚蠢型倾向。还容易长成X形或O形腿,扁平足。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患消化道及呼吸道疾病。
3.2.3 过度肥胖导致呼吸系统功能下降,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大脑皮层缺氧,儿童学习时注意力不易集中,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肥胖后由于体型变化,体力下降以及肥胖后的各种令人难堪的症状,给儿童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形成自卑、孤僻以及人格变态,导致儿童严重的心理发育障碍,其潜能也被压抑。从这个角度来讲,笔者认为儿童期肥胖症要比成人期肥胖症的危害更多,心理打击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这也是笔者做儿童肥胖症研究的真正起因。
3.3 肥胖的治疗干预
3.3.1 儿童期肥胖的控制策略是以运动为基础,行为矫正为关键,饮食调整贯穿始终。这个方案是以家庭为基础进行的,按家庭生活方式来调节,而不是住院治疗,也不是集中训练。父母、肥胖儿童、老师要共同参与,这是一个综合的方案。
3.3.2 父母要从自身做起,避免以体重作为原因来责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犯的一些错误。不要用“减肥”来教育或鼓励孩子去参加体育活动和节食,而是要和孩子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饮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
3.3.3 父母要让自己的孩子知道他们不会因为体重问题而受到同龄人的歧视,让孩子知道父母很爱他们,并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树立内在美是真正的美的价值观。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他们的朋友,如果在学校里受到歧视,回家后可以与父母进行交流,父母要静静地聆听并给予理解和支持。要从心理上安慰您的孩子,要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然后再因情而行。
3.3.4 最近有一种新的肥胖预防策略,是学校主动出示健康报告让家长了解其孩子的体重问题,这种健康报告可促进对儿童肥胖的预防。波士顿区的调查表明,收到学校健康报告的家长比起没有收到报告的家长更清楚自己小孩的体重超标问题,并及时地对其小孩的体重进行控制。
3.3.5 关于肥胖的认识误区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有4点对儿童及青少年绝对禁忌:(1)不能用短期快速减肥法,这对心血管的打击非常大。(2)严禁饥饿疗法、半饥饿或变相饥饿,这会导致营养素缺乏。(3)绝对禁止吃任何减肥食品、减肥药品,这容易引起厌食症。(4)严禁任何外科手术和物理疗法。
1 张金哲.少儿健康快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23-42.
2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5-77.
3 童梅玲.儿童肥胖的心理行为因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 21(11):649-651.
R723.14
B
1001-7585(2011)02-0239-02
2010-09-18
(编辑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