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新体系探究

2011-08-15 00:50杨卓
武术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武德武术素质教育

杨卓

(陕西教育学院体育部,陕西西安710061)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新体系探究

杨卓

(陕西教育学院体育部,陕西西安710061)

文章本着“删旧增新,充实提高”的原则,构建由政治教育课程、人文教育课程、专业理论教育课程、技术教育课程和就业教育课程有机结合的反映素质教育为基本特征的新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实践证明,新的课程体系基本实现了培养“素质高、基础厚、能力强、口径宽”的复合型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武术本质技击文化

1 前言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教育培养规格过于单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劳动者的选择和劳动者自身的选择性不断增强,因此对人才培养规格和社会适应性多样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课题组本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建立加强德育,强化基础,重视能力,突出个性的面向21世纪的体育专业素质教育的教改思想。本着“删旧增新,充实提高”的原则,构建由政治教育课程、人文教育课程、专业理论教育课程、技术教育课程和就业教育课程有机结合的反映素质教育为基本特征的新的课程体系,并于2001年9月开始实施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实践证明,新的课程体系基本实现培养“素质高、基础厚、能力强、口径宽”的复合型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专修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向关的文件和资料。

2.2.2 访谈法

对武术专业不同层次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进行分析整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课程体系中实施专业技术课双修制

根据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在专业技术课设置上,我们改革培养规格单一的模式,创建了专业技术课程的双修制。双休制课程共分为两部分内容,即专修课,学制4年,每学年共144学时,侧重于传授体育文化,也作为双休制课程中的主干课,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具备良好的体育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通过系统学习专项的基本技术、技术原理和理论文化,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教学、训练、科研、裁判和组织竞赛等专业实践能力。选修课,即第二专选修,学制2年每学年144学时,共设武术、跆拳道、拳击、散打四门课程。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自主选择。主要目的是以拓展学生知识结构为主,培养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系统学习并掌握该选项的基本技术,技术原理,理论文化,努力发展学生教学、训练、科研、裁判和组织竞赛能力。

3.1.1 双修制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素质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手段,而是一种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素质教育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在经过长期的研究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特征:第一,人文精神与科学素质的统一,合理知识结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统一;第二,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第三,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意识,创新能力;第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不拘泥于刻板的模式;第五,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终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双修制课程的开设,恰恰符合了素质教育发展的内部条件。也为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它强调把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人的适应社会能力放在首位,更加突出了人的“主体性”这一思想体系。人本主义,人文精神,以人为本都是代表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思想,人的主体性问题在双修制课程中得到较大关注。

3.1.2 双修制课程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种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它尊重人格,承认个性差异,重视个性发展。双修制课程的设立,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加强因材施教,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尊、自重、自主、自律,重视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促进个性发展,使学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双修制课程打破原有观念,在发展学生身体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养成意识、动手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适应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

3.1.3 双修制课程注重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大学阶段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体育观是人的世界观在体育领域的表现。因此,体育院校推进素质教育在其指导思想上应该依据科学的体育观,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终生体育意识。终生体育最终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健康。不同时期健康的标准体现着不同时代的人对生命质量的认知程度,是人类探索自身生命质量的一种高级活动。因此,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贯彻“健康第一”的方针,“以人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推行终生体育,强调从情感教学入手,“育体”与“育心”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内在潜质,实现体能、智能和武德的全面发展,通过对课程的选择与学习,进一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1.4 学生、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大多数学生对双修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习热情也非常高,不但使学生多掌握了一项技术技能,而且综合能力得到普遍提高。与此同时,他们深刻的认识到,通过对如何教好第二专修的学生要进行思考和探讨,以适应不同水平的教学工作。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

3.2 增设武德教育课程

武德,隶属于体育道德范畴,是习武者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与品质,是参加武术活动的人们所遵守的公共体育道德。武德是武术伦理的规范与习武者道德行为准则的总和。

3.2.1 学生们对武德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通过武德教育课的开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习武者应把武德放在首要位置,这是中华武术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条文。继承传统武德中的精华,把习武同发扬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祖国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有宽广的心胸,对人要以礼相待。武术技击功能是一种战斗的技术,这种技术,我们只能用于保家卫国,防身自卫,除暴安良,匡扶正义,而不能恃武伤人,不以强凌弱,对危害祖国、人民利益的一切坏事要敢说敢管,见义勇为,疾恶如仇,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持不留名、不保守、乐于助人的品德;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对前辈的著作和经验要虚心学习,认真钻研,努力学习技术,刻苦练功,磨炼出慈、勇、智、恒的坚强意志,培养良好的自身素质,文武双全,充分认识到武术的价值是完善人生。

3.2.2 武德教育课的开设使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大有转变

武术中的尚武崇德,首先是练武修身的统一,即练武不仅是为了掌握技击技术或健身娱乐,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与人格的修养。练武即修身,习练武术是人生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重视修炼,强化育人,武德教育正符合当今社会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武德教育课的开设使我们武术系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改变外在的运动行为,由“让我练”变成“我要练”,由单纯的为国争光的意识,变成争取成功的前进动力,教育管理实践证明,教育者在训练和生活中赋予学生做人的思想、情感、责任感越丰富,学生外在的行为“良变”越深刻。有一位学生在总结学习《武德教育》课后深有感触的说:“武德课不仅仅规范的是我习武中的缺点,规范的更是我的人生。”

3.3 基础理论课程的改革,促进了培养具有国际体育视野学生的步伐

《实用武术英语教程》分上下两册,上册为基础英语,和武术术语,下册书主要结构与上册一致,但难度有所增加,课文我们采用的是武术教学的内容,所有的课文都与武术专业以及身体训练有关,单词量增大。

《实用武术英语教程》编写的原则是,从学生未来的英语基础出发,发挥武术系学生学习的特点,重视英语语言基础的训练,强调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教材所选用的课文语言规范、内容新颖、题材广泛,尽力将知识性、趣味性及时代性融于一体。

练习是本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了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的“以练为主”和“以学为中心”的原则,强调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有助于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课题组在《构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新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讨过程中,重点对“双修制”课程,“武德教育”课程,《实用武术英语》等课程进行了主要的改革。同时,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增设了《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武术理论基础》、《中国武术史》、《传统体育养生学》。在技术教育课中,增设《木兰拳、扇、剑》,在选修课中增设《技巧课》、《摔跤课》等。

总之,在构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新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当中,我们取得了初步的尝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有些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探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双修制”课程的开设,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掘潜质,使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

(2)《武德教育》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对武德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做人做事的态度大有转变,重视修练、强化育人、文武双全,武术的价值在于完善人生已成为学生们追求的目标。

(3)《实用武术英语》课程的改革,是我们大胆的尝试。实践证明,认真学习和熟练的掌握《实用武术英语》,能有利于在全世界宣传、推广中国武术,在保证中国武术民族特点的基础上,实现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促进与世界交往的一座桥梁。

4.2 建议

(1)我们在构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中发现,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开设舞龙、舞狮、赛马、荡秋千等课程。

(2)构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实施过程中,建议与学生本专业相关的课程合理的增加课时,以满足学生需要。

(3)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新体系还需在今后的课程实践中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1]中宣部.教育部制定,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J].人民教育,2004(9):1-3.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新华网,2006-9-15.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1-19,49-78,163,195.

[4]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2001~2010武术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J].武术通讯,2001(1):28-34.

[5]蔡宝忠.我国学校武术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沈阳体育学院学报[J].2003(4):36-38.

On the New Curriculum System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Zhuo
(P.E.Department,ShaanxiCollege of Education,Xi'an Shaanxi710061)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Ommiting the old and Adding the New to Enrich and Improve,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new curriculum system consisting of political educaition course,huamanism education course,special theory education course,technique educaiton course and employment education course,which reflect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quality education.The practice proved that new curriculum could reach the aim of cultivating the compound talents of sports with high quality,sound foundation,powerful capacity and wide populared in employment, and could reach the prospective effects.

curriculum systemtalent culticationcompoundeffect

G85

A

1004—5643(2011)01—0095—03

杨卓(1983~),男,助教。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武德武术素质教育
中华武术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武术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中华武德通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