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和BMI法对体育专业男大学生营养状况评价的效度研究

2011-11-06 06:58高春刚宋淑华韩雨梅
武术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体脂营养状况脂肪

高春刚 宋淑华 韩雨梅

(1.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222;2.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BF%和BMI法对体育专业男大学生营养状况评价的效度研究

高春刚1宋淑华1韩雨梅2

(1.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222;2.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目的:探讨应用BF%和BMI两种方法对体育专业男大学生营养状况评价的效度。方法:选取140名体育专业男大学生,用BF%法和BMI法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显示,采用BF%法和BMI法对140名男大学生营养状况的判别结果不尽相同,其中BMI法“超重+肥胖”及偏瘦的检出率均较高,而正常体重者检出率较低。若按BF%标准判别,则BMI正常者中有可能出现被掩盖的低脂肪或高脂肪者。说明体育专业部分男大学生体成分呈现低脂肪、高肌肉型特征,建议对其营养状况评价采用BF%法较BMI更科学。

男大学生BF%BMI营养状况

组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称身体成分。身体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化学组成以及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和体育锻炼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影响,是人体体质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体脂百分比(BF%)指标不仅可以作为评价身体营养状况和发育水平的指标,而且能够为合理进行体育锻炼、减轻体重等提供客观依据。BMI指数(Bodymass Index)是国际卫生组织公布评价成年人肥胖程度的指标,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体质评价中。BMI指数是以身体形态的体重和身高指标的比值来评价人体肥胖程度的,主要反映人体营养、人体充实程度,还能反映人的体形,是表示外表肥胖的指数。关于这两项指标对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营养状况的评价效度已有了研究[1]。那么,能否作为评价体育专业男大学生的指标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体育专业男大学生的BF%和BMI进行测试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寻找适合体育专业男大学生身体成分的评价方法,为其合理训练及饮食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男大学生140人作为研究对象,运动项目涉及篮球、足球、网球、田径、健美操、体操、空手道、武术,年龄19-23岁,身高160-183cm。

1.2 测试方法及条件

采用InBody3.0(Biospace,韩国)对受试对象进行体脂含量测试;用电子身高计和体重计测量其身高和体重。要求受试者空腹测试,排除进食、运动和金属类及电子物品(如手表、皮带、眼镜、手机、钥匙等)等影响因素,共持续四天。受试者脱去鞋袜,将足合适地安放在足电极上,双手握住手电极,依次输入受试者的年龄、身高、性别后开始测试。

1.3 评价标准

1.3.1 BMI判断标准

1998年WHO制定了肥胖诊断的推荐标准,将BMI>25定为超重,BMI>30定为肥胖。然而,此标准是基于欧洲人群的标准,不太适用于亚太地区。亚洲人较欧洲人在较低的BMI下便出现代谢性疾病,而且脂肪更易堆积在腹部。WHO亚太区办事处、国际肥胖研究协会以及国际肥胖专家组于2002年2月联合发布来了《亚太地区肥胖的重新定义和处理》指导性手册中所定义的肥胖标准,具体如下:BMI<18.5为过轻体重,18.5≤BMI<23为标准体重,23≤BMI<25为超重,25≤BMI<30为I度肥胖。

1.3.2 BF%判定标准

BF%判定标准为:BF%<18%为低脂肪,18%≤BF%≤28%为标准,BF%>28%为超重或肥胖。

2 研究结果

2.1 采用BF%法对体育专业男大学生营养状况评价结果

表1表明,140名男大学生中脂肪比例正常21人,占15%;低脂肪119人,占85%;0人超重,占0%(表1,图1)。

表1 BF%指数评价标准与分布

通过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采用BF%法对140名体育学院男大学生的评价大部分为低脂肪者,占比例的85%,正常的占15%,而超重现象所占比例为零。

2.2 采用BMI法对体育专业男大学生营养状况评价结果

表2表明,140名男大学生中BMI正常人数为94人,占67.1%;低体重2人,占1.4%;44人超重或肥胖,合占31.4%(表2)。

通过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采用BMI法对140名体育学院男大学生的评价来看,偏瘦者只占1.4%,正常者占67.1%,超重和肥胖的各占20%和11.4%。

表2 BMI指数评价标准与分布

2.3 BF%与BMI相关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双尾检验),BF%与BMI之间相关系数r=0.696,为非常显著相关,支持将BMI指数用来评价成年人肥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但该指标并没有考虑特殊人群(如运动员)及特殊身材(如高大、矮小)人群的评价情况。这可能是导致本研究两个指标对营养状况评价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表3 BF%与BMI相关分析

3 分析讨论

体脂是体内多余营养储存在皮下和腹部内脏周围的体成分。人体存在一定量的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果脂肪量不足,则说明营养状态不佳。通常人们认为肥胖就是体重过重,但这不是绝对的。体重较重的运动员就不算肥胖,而通过体成分检测,许多体重标准或偏低的年轻女性脂肪率较高,属低肌肉型肥胖,即隐型肥胖。所以,肥胖的正确定义应以脂肪量和肌肉的比例来解释。脂肪是储存和释放能量的体成分,而肌肉是使用能量进行运动的体成分。当二者的协调关系被打破、脂肪相对增多时,才是真正的肥胖。体脂含量的变动性较大,通常用体脂和体重的百分比(BF%)来表示身体成分,男性标准身体脂肪率(BF%)范围为18-28%。

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比利时科学家兰伯特·凯特提出的用以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常用指标之一。BMI=体重(kg)/身高(m2),又称Kaup指数,主要反映营养、人体充实程度,还能反映人的体形,是表示外表肥胖的指数,是衡量人体肥胖程度的常用指标之一。该指标过高或过低,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各种心血管疾病。但它对营养状况的判定标准并不统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成人BMI的正常范围为18.5-23,BMI<18.5为营养不良,BMI>23为超重和肥胖。

目前有关对体育学院男大学生人群体成分的研究报道罕见。肖艳杰[2]曾对生活在海拔4000米高原的藏族学生皮褶厚度与体成分进行过研究。张胜林[3]以甘肃省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发现BF%随运动等级的降低而升高,同时与中长跑运动项目特点及长期在亚高原地理环境下训练有关。BMI法“超重+肥胖”及偏瘦的检出率均较高,而正常体重者检出率较低。长期以来,人们都以BMI法来评价机体营养状况及肥胖程度,但许多研究发现以BMI法判定营养状况并不十分可靠,特别是针对运动员该指标还有待进一步商榷。逄金柱[4]研究发现,男性健美运动员BMI均值虽然大于23,但属于肌肉型超重,这与平常所说的肥胖是有一定差异的。女子健美运动员体脂百分比均低于20%,属于低脂肪型,但依据BMI指标衡量,所有女子运动员BMI均在正常范围。陈乐姗[5]也提出,BMI指数不能准确反映女子重竞技运动员的体脂成分,体脂率是目前最适合女子重竞技运动员的准确、简便的方法。BMI高可能因瘦体组织多而引起,是体格健壮的标志,并非是脂肪过多。如果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成分来评价肥胖程度较全面而准确。人体主要由水,脂肪和固体成分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组成,各种成分组成了人体的总质量,即体重是由骨骼,骨骼肌,关节,韧带等组成瘦体重和脂肪组成的体脂的总和。或者说人体是由肌肉、骨骼、内脏器官、皮肤、脂肪等组织组成,针对于此柏友萍[6]研究表明,手球专业大学生,肌肉重量明显增加,骨骼、肌肉较发达,瘦体组织较多,BMI高可能因瘦组织多而引起,是体格健壮的标志,并非是脂肪过多。如果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成分来评价肥胖程度较全面而准确。可以更加客观的反应事实,高湘陵[7]对108对老年夫妇检查检查表明BMI和腰臀比(WHR)均是预测健康危险性的有效指标,但WHR比BMI更敏感。即使BMI仍在标准范围的人,若是任由腰围一直变大,对健康而言,仍是一种非常不良的信号。饶春平[8]对414名高职女生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有8.3%的高职女生BMI并不高,属正常范围,但BF%却符合肥胖标准,这种状态称为隐形肥胖。肖国强也发现,女性隐形肥胖是男性的2.24倍,即体内脂肪多,但外形上看不出肥胖,表现为机体健康机能下降,若不进行平衡膳食和有效的体育煅炼,长期可损害健康,支持BMI法判定营养状况并不十分可靠,而采用BF%通过检测结果可以更加的为自己的合理饮食和锻炼提供可靠依据。综合以上研究说明不能照搬临床上常用的BMI评价标准来判断肥胖问题。分析造成超重或肥胖检出率不同的原因可能是:BMI法是依靠身高的平方来校正体重,故在特高身材中易造成低估,使肥胖、超重疏漏;矮小身材则易被高估,以至体型相对矮壮者作为超重而筛出。

4 结论

用BMI和BF%两种不同标准,对140名云南师范大学体育专业男大学生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BMI法“超重+肥胖”及偏瘦的检出率均较BF%法高,而正常体重者检出率较低。若按BF%标准判别,则BMI正常者中有可能出现被掩盖的低脂肪或高脂肪者。这是在应用BMI标准时应特别注意之处。说明体育专业部分男大学生体成分呈现低脂肪、高肌肉型特征,建议对系统训练的男性大学生采用BF%法较BMI对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来为自己的合理饮食和锻炼提供依据更为科学。也更进一步说明用两种方法评价身体的营养状况采用BF%法对体育学院的男大学生更为合适。

[1]宋淑华,高春刚,翟波宇,等.BF%和BMI法对高原地区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营养状况评价比较和分析[J].少年体育训练2010(1):60-61.

[2]肖艳杰,席焕久.西藏7-18岁藏族学生皮褶厚度与体成分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7):1236-1238.

[3]张胜林.甘肃省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体成分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7(3):33-34,37.

[4]逄金柱,相建华,沙海燕,等.中国竞技健美运动员身体成分调查[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6(1):50-53.

[5]陈乐姗,郭黎,陈文鹤,等.女子重竞技运动员体脂率与BMI、标准体重指数的相关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5):69-71.

[6]柏友萍,吕路,王运良.手球专业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体成分的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617-620.

[7]高湘陵,张义煌.体质指数和腰臀比值在评价老年人群健康中的应用[J].江苏预防医学,2003(4):26-28.

[8]饶春平,赵学芳.BF%法和BMI法对高职女生营养状况评价的比较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8(1):123-124.

Validity Comparison of Nutritional Assessment by BF%and BMI of P.E.Male College Students

Gao Chungang1Song Shuhua1Han Yumei2
(1.Schoolof PhysicalEducation,Yunnan Normal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222; 2.Schoolof PhysicalEducation,ShanxiUniversity,Taiyuan Shanxi030006)

Objective:this paper surveyed the Validity Comparison about BF%,BMI evaluating PE college students' nutrition status.Method:choosing 140 male PE major college students,we evaluate their nutrition status by BF%and BMI method.The rates of overweight+obesity and lank body condition are high,while the rate of normal weight condition is low.If we use BF%method to evaluate the 140 students'nutrition status,the normal weight persons in BMI method are likely to be misjudged as low-fat persons or over-fat pers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the male sports major college students have composition-fat,high muscle-type features,so BF%is a more scientific method for evaluating students'nutrition status.

male college studentsBF%BMInutritional status

G804.32

A

1004—5643(2011)01—0112—03

1.高春刚(1970~),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质与健康。

猜你喜欢
体脂营养状况脂肪
减肥后脂肪去哪儿了
脂肪竟有“好坏”之分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脂肪的前世今生
反派脂肪要逆袭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从颜值到实用性华为智能体脂秤VS小米体脂秤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357例恶性肿瘤患儿营养状况调查
体脂:爱它或恨它,先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