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效果①

2011-08-15 00:51庞雅琴李阳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学时流行病学病例

庞雅琴,李阳

(右江民族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广西 百色 533000 E-mail:pangyaqin@126.com)

临床医学是医学科学中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各专业学科的总称,因此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历来是各医学院校招生人数中占比重最大的,也是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主体,除了承担着疾病的诊治外,在疾病防控工作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世界上的疾病谱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心脑血管疾病和抑郁病等病症已位居疾病谱榜首,一些传染病(如肺结核等)死灰复燃,许多新传染病(如禽流感等)不断出现,以及严峻的艾滋病疫情等,仍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使人类面临着新的挑战。流行病学是疾病预防控制的主干学科和主要技术支撑学科,其应用广泛,几乎涉及医学科学的各学科。如何针对高等医学院校不同专业开展流行病学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为社会培养出能适应当前新形势、新任务的合格的卫生技术人才,是广大流行病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笔者就加强临床医学本科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应对新形势下人类健康面临的新挑战,谈几点体会,供参考。

1 统筹安排理论课教学内容,实行导读和自学相结合方式开展理论教学

目前我校用的教材是《流行病学》第七版,概括起来教学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1],一是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如疾病分布、病因与病因推断、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如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等,这是流行病学的核心内容;二是流行病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分支学科,如传染病流行病学、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药物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等,这是流行病学研究的拓展;三是临床流行病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循证医学及系统综述,这是临床流行病学和现代信息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的典范。但在教学中我们面临着突出矛盾:一是教学内容多与授课学时少。该课程共设22个学时,其中16个学时为理论课。二是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强与部分内容重复的矛盾。如“传染病流行病学”这一章的内容有相当部分在传染病学中已提及,本书中“传染病流行病学”与“疾病预防与控制”这两章内容有重复,“医学文献的阅读与评价”这一章的内容有相当部分在选修课《文献检索》中已提及。完全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课时不允许且没有必要;完全省略以往学过或重复的内容,只选择纯流行病学的内容,又显突兀且让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显得极为重要。为了解决这些矛盾,一方面是对流行病学教学内容作统筹合理安排,保证教学内容覆盖并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另一方面是改革教学方法,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对第一部分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宜进行系统而详细地讲解;对第二部分的流行病学的各种分支学科,教师只列出导读提纲(即由教师在课堂开始后用15~20min简单介绍教学章节内容,并就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的内容设计好一系列的问题),然后由学生根据提纲进行自学,自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请教教师,最后在课堂结束前由教师安排好时间进行点评和总结,使学生掌握和熟悉相应的内容。对第三部分的循证医学及系统综述等内容,因该内容属医学领域近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强调临床实践等一切医疗卫生活动的决策都应遵循现有最好的科学研究证据。对它的学习涉及循证医学的概念和方法、实践的原则和步骤,涉及如何得到有用的证据,包括文献检索的具体方法,涉及循证医学实践中采用的Meta-分析的各种统计方法、步骤以及系统综述的撰写等。这部分内容利用课堂授课课时不允许,且课堂上学生也无法利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检验和Meta-分析软件进行操作练习,难以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该内容宜以专题讲座或培训(如系统综述和循证医学培训)的形式开展教学。

2 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以往我院的流行病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是教师每一次实验课(共3学时)安排一个实验内容(如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等),每次实验课前先讲解实验内容的理论知识(其实在理论课上讲过),然后学生针对实习内容完成一些指标的计算或某一问题的简单回答。如在队列研究实验教学中传统做法是仅要求学生从已收集整理好的资料中计算各暴露水平的RR、AR、AR%值,并简单回答这些指标的含义和意义。由于该课程仅安排2次即6个学时的实验课,根本不可能在6个学时内完成病例对照研究、筛选方法的评价、药物疗效评价、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错误分析、队列研究等5个专题的实验内容。因此,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无法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当然也不会太理想,而且这样的实验教学也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更不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对实验课不必要求学生机械式的计算几个指标和照抄课本上问题答案,而且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按照相关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如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利用课堂或课后时间去查阅文献资料,自行设计一个相关的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然后教师实验课堂上进行点评,作为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以病例对照研究为例,设计一个病例对照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学生必须在掌握病例对照研究原理、目的和设计要求基础上,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再次是进行样本含量的估计,最后是研究因素的收集与测量。其中,研究对象的确定是关键,它包括病例和对照的选择,病例的选择涉及到疾病的诊断标准、病例的种类、病例其它特征的规定和病例的来源等,这些要求都影响到病例的纳入和排除,而对照的选择更为复杂和困难,关系到病例对照研究的成败,需要根据研究目的而定,所以完成一个病例对照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的设计,不但需要学生懂得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在不断对所要结果的选择、否定、选择中设计好自己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研究方案的锻炼和教师对方案的点评,这样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不仅能做到一次实验课可完成多个实验专题,解决实验学时数不够,无法完成教学大纲规定教学内容的问题,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结合新形势,紧跟热点,开展流行病学专题讲座

结合当前疾病防治热点内容,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给学生开展专题讲座,不仅可以弥补课堂授课学时的不足,还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先后增加了SARS、禽流感、艾滋病防制等流行病学专题讲座,使学生及时了解流行病学的研究热点,以及掌握流行病学对疾病防控和治疗的重要作用,同时使学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作为临床流行病学和现代信息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的典范——循证医学及系统综述,其所包括的活动是一切与医疗卫生服务有关的活动,而且它的内涵和外延还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2]。因此,将《流行病学》教材中这个既重要又丰富的章节安排到专题讲座或培训中对学生进行讲授,能起到比课堂理论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4 依托社会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流行病学现场实践教学活动

现场是流行病学知识和理论应用的主战场[3]。因此,除了上述理论课、实验课教学和专题讲座外,流行病学现场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将来从事疾病防治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利用社会医疗卫生机构掌握的现有资源,开展流行病学现场实践活动,比如我院与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百色市皮肤病防治院等以疾病防控为工作重心的单位为教学单位关系,合作关系密切,而且附院和市人民医院的传染科也是临床医学生的临床见习科室。因此,在学生完成流行病学课堂学习任务后,就教材中“疾病的预防策略和疾病监测、医院感染等内容辅助以现场教学,带领学生参观这些单位或医院相关科室,了解地方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所开展的工作,了解医院相关科室如何利用流行病学知识开展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等,在适当条件下,可以派学生参与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能很好锻炼学生对疾病的现场处置能力。通过现场实践教学活动,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将来所从事的工作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对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的认识,对提高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知识的能力大有裨益。

[1] 王建华.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

[2] 庞雅琴,周敏,李阳.在流行病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0,32(1):91-92.

[3] 苏虹,叶冬青.流行病学理论与疾病控制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J].疾病控制杂志,2003,7(3):257-258.

猜你喜欢
学时流行病学病例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儿童医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分析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病例”和“病历”
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调查研究
学习不是“刷学时”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