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进入孔子学院的可行性与策略研究

2011-08-15 00:50李守培郭玉成
武术研究 2011年10期
关键词:武术孔子汉语

李守培郭玉成

(1.河北联合大学建设路校区体育部,河北 唐山 063000;2.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武术进入孔子学院的可行性与策略研究

李守培1郭玉成2

(1.河北联合大学建设路校区体育部,河北 唐山 063000;2.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武术与孔子学院具有提升中国软实力的共同诉求。武术进入孔子学院具有可行性:武术与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上具有耦合性;武术进入孔子学院是对孔子理念的秉承,有助于多维度阐释“和”的理念,进一步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学生练习武术可以修养身心,提高学习兴趣与效率。以促进武术和孔子学院的发展为基点,以提升中国软实力为目标,武术进入孔子学院的策略是:由“小武术”走向“大武术”,形成“大武术”发展观;文化与技术互彰,以文化为目的;传统与竞技并举,以传统为主导;技击与健身互融,以修身为旨归;武术与汉语互显,提炼“武术汉语”教学模式。

武术 孔子学院 软实力 武术传播

上溯四百年,《论语》由意大利传教士译成拉丁文传至欧洲,孔子学说迈开了传至西方的第一步。四百年后的今日,全球第一所以“孔子”命名的学院——孔子学院承载着“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之重任,于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都首尔诞生。截至2010年10月,各国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环顾五洲,孔子学院可谓遍地开花,几近成长为代表中国软实力的最亮品牌。以“中华国术”饮誉世界的武术,作为培植与涵养民族精神的重要依托,历经几千年氤氲滋生而成,诚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息缩影”,亦被认作中国软实力的强力表征。由此,武术与孔子学院戮力携手的设想开始在我们的思维中激荡,激起我们于更高层面上探求中国软实力的提升之道。有鉴于孔子学院发展迅猛的繁盛局面,武术可以采取进入其中的方式在更高层面上实现二者的共同诉求——提升中国软实力。本文拟就武术进入孔子学院的可行性与策略进行研究,为其最终进入提供理论依据。

1 武术进入孔子学院的可行性

1.1 文化传播:武术与孔子学院的耦合

孔子学院肩负着两大任务: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而语言是文化与精神的载体,对某种语言的教学本身就是对此种语言所承载文化的推介。所以,孔子学院的成立本质上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传播中国文化。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处处彰显着文化的魅力。譬如,“像太极拳这样集武术、哲学于一身的中国国粹,其气韵、节奏、刚柔浑融于无形的矫美,让外国朋友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特别魅力,不少人由于受到太极拳的吸引而进一步喜爱和学习中国文化。法国几位练太极拳的朋友说,如果只学太极拳而不学《易经》就不够味了。”[1]由此可见,武术在文化传播上独具一格。“历史早就证明,文化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绝不逊于经济、政治、军事的力量;缺少强势文化的跟进,耀眼一时的物质文明走不了更远。在‘孔子学院’之外,中国需要更多代表中华文化的‘中国符号’走向世界。”[2]而武术化健身与修身为一体,熔技击与文化为一炉,正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符号”。

1.2 文武兼备,秉承孔子理念

孔子学院作为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始终秉承着孔子“和”的理念,致力于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教授弟子,要求身具“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与“御”是典型的军事本领,“礼”中也包含有“武”的因素。可见,“文武兼备”是孔子的教学思想。而武术虽然素以“技击”为其技术特色,但其终极目的却不在此,所谓“止戈”为“武”,武术之真意乃为“和平”。

所以,在孔子学院传播武术,不仅吻合孔子“文武兼备”的教学思想,也可从“武”的视角管窥中国文化,给国外不同民族提供一个深度理解中国文化的新视野,多维度阐释“和”的理念,进一步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最终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

1.3 修养身心,提高学习兴趣与效率

汉语难学,几成公论。面对汉语,以之作为母语的中国学生犹叹枯燥,遑论他国之人。若令孔子学院的学生整日学习汉语,即使起初兴致勃勃者,最终恐怕也难免兴味索然。这自然是极不利于推广汉语的,更何谈传播中国文化。然而,在许多关于外国人最喜欢的中国文化项目的调查中,武术始终名列前茅。这自然让我们萌发出将武术融入孔子学院的设想。

武术作为一门修养身心的艺术,学生修习的过程便是用身体直观地体悟武术本身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如此,学生修习武术不仅可收到修养身心、强身健体之功效,更可激发出从学习语言的层面深度探求中国文化的渴望,加之文武兼习,张弛有道,学习的兴趣与效率无形中即可得到大幅度提高。

总之,将武术融入孔子学院,以之作为载体,不仅可传授广博的武术技术,亦可传递精微的中华文化。这对外国而言,不失为了解中国、认知中国的形象化课堂;对中国而言,亦是传播传统文化,提升中国软实力的有力方式。

2 武术进入孔子学院的策略

武术进入孔子学院的具体策略会因时因地而异,需要灵活处理。但事物的发展总有其内在规律可寻,不论何时何地,武术在进入孔子学院及其后续传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大的策略、原则是应该遵循的,以下试就此进行探究。

2.1 由“小武术”走向“大武术”,形成“大武术”发展观

武术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体育项目而存在的,其内涵丰富。“人们经常说,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这不仅是指它的风格流派和技术体系的庞大、精致和复杂,而且同时还指它社会功能和思想观念的繁多、精致和错杂。中国武林人士大都是‘兼职’而不是‘专职’的,因而在事实上便把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思想风貌、伦理道德以及职业规定性等等统统都带进了武术,使武术内部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3]因此,武术本身便是各支技术与各种思想的融合体,是中国文化的浓缩体,这正是其博大精深之处。武术进入孔子学院进行武术传播,正应从此宏观视角出发,万不可狭隘地拘泥于一门一派。

李成银教授在研究徐才武术发展战略观点时也指出,“徐才认为,从一招一式的技术动作,或者是从健身防身的功能作用来观察论断武术,这是一个‘小武术’。其实,武术不仅只是多种门派的技术源流,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个涉及哲学、伦理学、美学、文学、医学、经济、宗教、兵法等诸多门类和社会领域的‘独特的文化品种’。基于这种认识,他提出要树立‘从小武术走向大武术’观。”[4]“正如文化的多样性决定着文化的丰盈、饱满和厚重一样,中国武术的丰盈、饱满和厚重并不是建立在几个拳种流派之上”[5]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进入孔子学院难免要经历由“小武术”走向“大武术”的发展历程,这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但重要的是要始终存有“大武术”发展观之思想,并以此为指引不断前行,才能避免陷入统一化与单一化的境遇,最终使得武术以“大武术”之态势在全球各地的孔子学院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盛局面。

孔子学院的领导者应形成“大武术”发展观,并在其指引下,奋力促进各拳种间的交流,努力加速武术文化的发展,摧毁各拳种间的壁垒,加强武术学术的传播,实现武术文化的弘扬,为中国武术之大发展谋福祉,最终实现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提升中国软实力的目的。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需要孔子学院具有“海纳百川”的大气概和多维度提升中国软实力的战略眼光。

2.2 文化与技术互彰,以文化为目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上提出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指出,“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6]。阮纪正先生早在1991年即指出,“文化是人类别于动物的存在方式,而民族文化则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存在方式。”[7]

武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并经过不断发展而成就为渊源有自、体系完整的武术文化。因此,融合了中国哲学、医学、伦理、美学、文学、绘画、兵学、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等诸多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武术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全息缩影,具有重大的文化传播价值。其实,根据墨西哥的安东尼奥?佛格雷泽的研究,武术在世界各国人民的价值观念中,“教育和文化”的价值也是高居首位的。所以,“我们发展武术的最终目的是全面地向世界传播一种文化”[8],文化传承应为武术传承与传播之核心目的。

法国总统希拉克说过,“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单一文化的威胁”。故而,武术进入孔子学院应致力于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在武术技术与文化互彰的同时,以传授技术为基础,以传承、传播文化为目的。须知,技术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技术,文化便无从依附;文化是技术的内核,没有文化,技术便失却灵魂,而武术文化所承载的不仅是武术技法的宏富内涵,而且是数千年绵延的武术传统,更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本——民族精神。

2.3 传统与竞技并举,以传统为主导

人们常说的“武术博大精深、内涵宏富”,是就传统武术而言的,因为传统武术从几千年的历史中走来,一路扬弃、积淀,最终以其精微奥妙的技法与文化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确称得上“国之瑰宝”。而竞技武术的兴起则是新中国建国之后的事。近五十年间,竞技武术走过了从无到有,再至一枝独秀的发展历程。可是,文化的承载量是不能以其载体的兴盛抑或落寞为衡量准则的,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全息缩影的传统武术相比,以“长、太、南(长拳、太极拳、南拳)”和“散打”为核心的“竞技武术体系”的文化承载量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竞技武术作为武术走向世界的先导,短短几十年间,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尽管在迈向奥运的过程中与2008年奥运会失之交臂,却毕竟将武术的知名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之高度,其功不可没。至于在某种程度上所谓的对传统武术的“异化”,当视为武术在与西方体育的碰撞与交流中付出的代价,是为了迎合西方“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理念而做出的取舍。至少在现阶段,竞技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仍有其明显的积极意义。

因此,在武术进入孔子学院的过程中,舍弃竞技武术或者传统武术中的任何一方都将不是明智之举,我们应该做的是高扬“传统与竞技并举”之大旗,各取所长,达至效果最大化。其间,尤应牢记“创新源自传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尽量规避竞技武术竞技化过程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竞技武术只是武术传播中的先行军,传统武术才是真正的主力。武术传播应竞技与传统并举,以传统为主导。因为“孔子学院需要向世界传播的是中国传统文化。”[9]只有传统武术中所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才是中国文化中真正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内容,足堪代表中国的文化精髓,体现中国的核心价值和软实力。

2.4 技击与健身互融,以修身为旨归

面对社会现实,“美国普查局的报告称,截至2040年全世界65岁及以上人口的数目将比现有的5.06亿增加一倍以上,达到13亿”[10]。以上消息提示我们,当前的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身心健康已是世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武术走健身化的发展道路也许将是其实现广泛传播的必经之途。而对于流派繁复、项目众多、以技击武术为核心的传统武术而言,技击武术健身化也就成为了社会对传统武术的要求。太极拳便是其中的成功一例,它为了适应社会需要而不断简化,注重健身功效,终获成功。

但孔子学院在传播传统武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留技击精华,因为从社会功用的角度看,武术有别于其他项目的最明显、最本质之处便是其独特的技击性。武术的技击方法与内涵思想博大精深,蕴藏了中国人的大智慧,值得我们去不断追寻、探求。因此,孔子学院在传播武术的具体操作中应力求将技击与健身合理互融。

但是,进而观之,练习武术远非仅仅以技击抑或健身为目的,那只是武术这棵千年古松的一枝较为粗大、显眼的旁桠而已。历经中国传统文化数千年淬炼而成的武术,“大道”蕴涵其间,我们研习它,便是要以之为修身途径,悟千年文化,参天地大道。而参悟之过程恰恰便是修身之过程。因此,武术进入孔子学院需要注重技击与健身互融,倡导武学修身功能,以修身为旨归。

2.5 武术与汉语互显,提炼“武术汉语”教学模式

研究发现,中国汉语教师在海外教学大多沿袭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国外的教育制度与中国也有很大差别,照搬中国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在国外教学必定处处碰壁。因此,若能提炼出一套饱受国外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并推而广之,必定极具意义。

2006年5月15日,密歇根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成立,它是全球第一家专门从事网络汉语教学的孔子学院,也是全球第一家开设网络高中汉语课程的机构。梁小庆作为密西根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副院长、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主任,在总结办学经验时说,“在课程研发方面,我们总结出以中国文化带动语言教学、降低语言学习难度、以趣味性吸引学生、提供汉语和中国文化学习环境等一系列体会和经验。”[11]以上经验虽然是从网络孔子学院的经营中总结而得,却对各地的孔子学院办学具有很大的启发性。比如,若可在武术教学中充分彰显武术本身所蕴含的浓郁的民族性和文化性,以此创设出中国文化氛围,并以武术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意蕴引发学生学习汉语的浓厚兴趣,进而提炼形成“武术汉语”教学模式,使得武术与汉语在各自的教学中互相彰显,甚至将武术教学与汉语教学杂糅为一,形成武术修习与汉语学习互相生发的良好局面,则必将进一步推进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在提炼“武术汉语”教学模式的道路上,德黑兰大学孔子学院已率先起步。院长仇学琴介绍说,“目前伊朗有武术协会和武术联合会,两个协会会员加起来有两、三万人。对于武术教练员和学员来说,他们觉得能够用汉语表达武术术语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但是很多人的汉语发音并不准确。而推广武术汉语,可以使练习武术与学汉语结合起来,让他们更深刻了解中国的武术文化。”[12]但是,德黑兰大学孔子学院在提炼“武术汉语”教学模式之路上也只是刚刚起步,其模式提炼远非完善。可见,提炼“武术汉语”教学模式前景可观,却仍然需要我们大力探索,积极开发。

3 结语

最早提出“软实力”概念的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华盛顿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软实力’近年来提升很快,采取提升‘软实力’的政策对中国而言是明智之举。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这也是‘软实力’的一种具体体现。”[13]而武术若可进入孔子学院,必将完成武术与孔子学院的共同诉求——实现中国软实力于更高层面上的提升。因此,武术能否进入孔子学院不仅关乎武术在世界的传播,更关乎孔子学院的长远发展,最终影响到中国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殷切期待武术进入孔子学院之日及早到来。

[1]徐 才,罗 炤,昌 沧.期望武术走进孔子学院[J].中华武术,2006(3):3.

[2]李北陵.“孔子学院”走俏海外的冷思考[J].人民论坛,2007(2):47.

[3][7]阮纪正.武术——中国人的存在方式[C].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论文报告会论文选编.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武术研究院,1991:10.

[4]李成银.徐才武术发展战略观点研究[J].武当,2003(2):3.

[5]王 岗.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大武术”认同观[J].搏击·武术科学,2008(6).

[6]金元浦.全球格局中文化的跃升[N].文汇报,2006-09-21.

[8]王 岗.武术发展的文化学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171.

[9]吴 瑛.对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传播战略的反思[J].学术论坛,2009(7):141.

[10]哪些国家是老龄之国?世界老龄化一览[EB/OL].路透中文网博客,2009-7-20.

[11]易 明.全球第一家网上孔子学院[J].中国远程教育,2007(4):78.

[12]德黑兰大学孔子学院积极推广“武术汉语”[EB/OL].http://news.sohu.com/20100111/n269483282.shtml,2010-01-11.

[13]宗焕平.孔子学院的独特影响力[J].瞭望,2007(11):96.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Strategy for Wushu Entering Confucius Institute

Li Shoupei1Guo Yucheng2
(1.Department of Sport,HebeiUnited University,HebeiTangshan 063000;2.Wushu School,Shanghai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200438)

Wushu hasthe same request with ConfuciusInstitute to develop Chinese soft power.It'sfeasible for Wushu to enter Confucius Institute.The entering of Wushu is subservient to the ideal of Confucius Institute,and it's helpful for the statement ofquot;harmonyquot;,and then promotes the communication and blending of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Practicing Wushu can help students to build up body and mind,enhance interest and efficiency of study.The entering of Wushu should take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and Confucius Institute as the base,should take the enhancement of Chinese soft power as the target.The strategy for Wushu to enter Confucius Institute is:understanding Wushu in broad sense;focusing on Wushu culture instead of only techniques;taking the traditional Wushu as the leading factor instead of competitive Wushu;mixing the function of the attack and the fitness together;and forming the teaching model ofquot;Wushu Chinese languagequot;.

Wushu ConfuciusInstitute soft power Wushu communication

G85

A

1004—5643(2011)10—0015—03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S30803;河北联合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编号:QK009。

1.李守培(1985~),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武术文化与传播。

作者简介:2.郭玉成(1974~),男,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武术文化与传播。

猜你喜欢
武术孔子汉语
学汉语
孔子的一生
中华武术
孔子的一生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武术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