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
——奥尼尔的家庭悲剧与其早中期剧作中的“家”主题

2011-08-15 00:42:44肖启芬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南衡阳421008
名作欣赏 2011年15期
关键词:尤金剧作奥尼尔

⊙肖启芬[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 湖南 衡阳 421008]

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
——奥尼尔的家庭悲剧与其早中期剧作中的“家”主题

⊙肖启芬[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 湖南 衡阳 421008]

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人生犹如一段黑夜的旅程满是辛酸与坎坷,可以说其出生到死亡就是一个大大的悲剧。奥尼尔的悲剧创作与他的创伤经历密不可分,其早中期的许多剧作是剧作家一生追寻温暖而宁静的家庭生活而不得的折射,是其自身家庭悲剧与寻找感情和精神归属的写照。

尤金·奥尼尔 家庭悲剧 “家”主题

美国著名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尤金·奥尼尔自幼缺乏家庭温暖,婚姻和家庭生活一波三折,一生颠沛流离,犹如一段黑夜的旅程满是辛酸与坎坷,可以说其出生到死亡就是一个大大的悲剧。奥尼尔的悲剧创作与他的创伤经历密不可分,创伤记忆成为他的心理动力和创作资源。在尤金·奥尼尔的众多早中期剧作中,“家”要么是剧中主人公心中遥不可及的梦想,漂泊的人生旅途中难以达成的愿望;要么是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家庭成员互相爱恋、依赖却又彼此伤害的温床。这些都是剧作家一生追寻充满着爱与宁静气氛的家庭生活而不得的折射,是其自身家庭悲剧与寻找感情和精神归属的写照。

一、尤金·奥尼尔的家庭悲剧

1888年10月,尤金·奥尼尔出生于纽约百老汇大街上的一家旅馆。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我们本身就是悲剧,是已经写成和尚未写成的悲剧中最令人震惊的悲剧。”①奥尼尔的人生充满了苦痛、迷惘、悲伤,经历了多次情感动荡,甚至企图自杀。1953年11月受尽帕金森氏症折磨的尤金·奥尼尔死于波士顿的希尔顿旅馆。

1.颠沛流离的童年与历尽坎坷的青少年时期

尤金·奥尼尔的父亲詹姆斯·奥尼尔是颇负盛名的演员,以扮演基督山伯爵而闻名,常年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尤金自幼就和母亲、哥哥一起随父亲的剧团走南闯北,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剧场、车船、旅馆是他童年时代的家,舞台是他最熟悉的地方。七岁的时候,他被父母送进了文森特山一所天主教寄宿学校学习。童年在奥尼尔的记忆中是孤独而苦闷的,他从来没有感受过家庭的温暖,甚至很少有“家”这个概念。他在后来回忆道:“通常情况下,孩子得有个安稳的家,可是你可以说我从一开始就是个演员了。我所知道的只有演员和舞台。母亲是在剧院后台和更衣室抚养我的。”②家庭的悲剧恰恰在于,对于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父亲却是乐在其中。他沉浸在自己的成功当中,陶醉在观众对他的崇拜之中,完全没有顾及妻儿对这种流离失所的境遇的排斥和反感。母亲艾伦曾想当修女,下嫁给演员詹姆斯后,居无定所。她爱丈夫,但丈夫却忙于演出而不能给她一个安定而温暖的家,往往把她一个人丢在陌生的旅馆,使她倍感孤独和痛苦。她也爱儿子尤金,却因生他时止痛而染上吗啡瘾,所以,她处在爱和恨之间,很少关注尤金的内心世界。由此,尤金变成了一个孤独敏感、性格内向、玩世不恭、愤世嫉俗的悲观主义者。童年的经历对于奥尼尔后来的戏剧创作生涯,显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正如他的传记作家路易斯·谢弗所说:“尤金几乎在刚刚开始呼吸的时候,就呼吸到剧院的空气,他父亲剧院的空气。”③

尤金十四岁时,母亲艾伦因毒瘾发作而企图跳水自杀,尤金才得知母亲生他时因庸医开吗啡给她止痛而染上毒瘾的真相。从此,他处于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之中。不久之后,他就离家出走,酗酒放纵,混迹于底层社会之中,当过水手、工人、记者、演员等。在这过程中,尤金结交各种各样的人,包括流浪汉、妓女和被社会遗弃的失意人,这段经历让他饱尝了世态的炎凉,使他对底层人民的生活悲观绝望,对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人的命运的不可知等有着深切的感受。

2.一波三折的爱情和婚姻生活

1906年尤金进入普林斯顿大学,随即喜欢上了身材修长、皮肤细腻、长着一双灰色大眼睛的凯思琳·詹金斯。凯思琳是非天主教徒,父母离异,曾经做过艺术家的模特儿。1907年尤金因向校长家的顶楼窗子扔啤酒瓶而退学。1909年,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娶凯思琳为妻。婚后几个星期尤金踏上前往洪都拉斯淘金之旅。这次旅行使尤金尝到冒险的滋味,在以后的两年中,他至少三次出海。等到1910年回来的时候,他们的儿子小尤金已出世几个月,他却再也没有去看过这位妻子。1912年尤金·奥尼尔与凯思琳离婚,加上母亲吸毒,当年他试图自杀,幸被救。

1917年秋天,尤金在格林威治村的“地狱”酒馆结识了比他年长五岁的小说家阿格妮丝。阿格妮丝是个寡妇,有个一岁半的女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尤金一直为这个新近结识的女人背诵诗歌,用欧内斯特、拜伦和雪莱的诗句向她表达爱意。阿格妮丝被尤金的激情深深地打动了,她惊叹于尤金的创造才能,愿意为他去对付整个世界,因为他激起她心中蕴藏着的一种母性情怀。1918年4月,尤金在获取了一笔可观的版税之后,立即要求结婚。婚后阿格妮丝担负起了神经脆弱、需要呵护的尤金不能安排的所有杂务工作,尤金则完全沉浸在创作世界里。尤金告诉阿格妮丝:她是唯一能使他对自己有信心,对一切有信心的人……他只需要她一个,只跟她在一起,不允许其他任何人,孩子也不行。他说他不理解孩子,不知道怎么和他们相处。1927年夏天,结婚十年后,因为戏剧创作看法分歧,难耐婚姻琐碎的尤金像往常一样离开了百幕大的家前往纽约彩排。这次离开以后,他再也没有回去过。他像十年前逃避第一次婚姻一样逃避了自己的第二次婚姻。不同的是,这次他丢下了两个孩子,九岁的沙恩和两岁的乌娜。

1928年,具有诗人气质的尤金·奥尼尔爱上了漂亮的戏剧演员卡洛塔·蒙特瑞并与其私奔,而后为了回避舆论的压力,他们一起前往新加坡、西贡和上海。1929年阿格妮丝迫于无奈与出逃在外的丈夫签订了离婚协议。三星期后尤金·奥尼尔与卡洛塔结婚。尽管两人的婚姻生活中龃龉不断,分分合合好几次,卡洛塔却是目睹他创作的辛酸和痛苦,与他相处最久,一直陪伴他到人生终点的伴侣。

3.冷如寒冰的父子与父女关系

1922年尤金·奥尼尔的第一任妻子凯思琳为了获得抚养费,告诉了儿子小尤金的身世。原以为自己是私生子的小尤金很高兴有尤金·奥尼尔这样出名的父亲。小尤金才华过人,三十五岁的时候就已成为研究荷马史诗的权威。可他的生活并不像看起来那样风光。1949年,小尤金第三次婚姻失败后,开始酗酒,为此他失去了前程光明的大学授课工作和电视台主持事业,变得穷困潦倒且丧失理智。1950年小尤金自杀身亡。

1927年尤金的出走给他与阿格妮丝的两个孩子沙恩和乌娜留下了很大的阴影。儿子沙恩原本深爱和崇拜着自己的父亲,1945年到1946年之间父子二人在纽约曾有非常频繁的接触,可到了1946年底,两人因一次很小的误会而绝交。1948年沙恩因私藏毒品而被捕,向尤金求救,希望尤金能提供500美元的保释金。尤金态度坚决地拒绝了,父子关系彻底陷入寒冰。1943年,缺少父爱的乌娜嫁给了五十四岁的喜剧演员卓别林,当时她只有十八岁。尤金极为讨厌这个好莱坞影星,对于这桩婚姻深表痛心,以致与自己的女儿断绝来往,并剥夺了她的继承权。

二、尤金·奥尼尔早中期剧作中的“家”主题

弗洛伊德对一部作品的产生过程曾有过这样的假设:“现时强烈的经验唤起了作家对早年经验的记忆,这个愿望,又在作品中得到实现。”④尤金·奥尼尔是自己家庭悲剧的“一个终身受害者,一个永远被奥尼尔一家‘所有灵魂缠身’所迷住的人”⑤。其坎坷辛酸的人生经历为其悲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以说人生痛苦成就了一代剧王,给予他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剧作家一直梦想着温暖宁静的家庭生活,却总以失望而告终。其早中期剧作中都有其人生经历和家庭悲剧的缩影。

1.早期剧作中朦胧出现的寻“家”主题

尤金·奥尼尔早期(1920年以前)创作中,共有习作二十六部,其中有十二部左右以大海为背景或包含大海成分。这些早期创作反映了他青少年时期家庭动荡和其航海、淘金以及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丰富阅历。这些早期航海剧中的主人公都是些漂泊不定、无家可归的人,几乎没有一个是真正安居乐业的。

《东航卡迪夫》是奥尼尔1914年创作的一部表现海洋生活的独幕剧。剧本主人公扬克在少年时代憧憬碧波万顷的大海,然而多年的海上漂泊经历,却让他饱尝了水手生活的枯燥和艰辛,打破了他理想中的大海的浪漫,他开始思念陆地生活的平静和温馨,开始梦想着早日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渴望在那里能拥有一个自己的田庄,有属于自己的房屋,有妻子和儿女陪伴在自己身边……然而就在这时,他不慎从自己值班的几米高的地方跌下,摔成重伤,最后凄惨死去。临终前,在扬克的心中,家是如此美好,而又那么难以企及。

1917年,奥尼尔出版了《捕鲸记》。剧本主人公肯尼是一艘新英格兰捕鲸船“大西洋王后号”的船长,在船员和他签订的两年合同即将到期的时候,只完成了捕获量的一小部分。枯燥乏味的航海生活,难以忍受的艰苦劳动,使海员们的思家之心越来越强。他们甚至产生了哗变情绪,逼着船长把船朝南方回家的方向开。而船长的妻子此时也因为海上生活的极端孤独而濒临精神崩溃。她已说服丈夫把船往归途驶去。但就在这时海上出现了鲸群的迹象,船长打破了自己的诺言,不顾全体船员的反对,决定掉头朝北方开去,去完成捕捞任务,船员们归家的路变得遥远而漫长。

同为1917年创作的《归途迢迢》描写的是一群水手在离岸之前在码头边的一家下等酒吧饮酒狂欢。刚刚领完工资的水手们都喝得醉醺醺的,唯有剧本主人公奥尔森一人清醒。他兴致勃勃地跟同伴们描述自己再也不用和大海打交道的愉快心情,以及回自己瑞典老家后的计划。尽管他为了回家而坚决不喝酒,但还是被人灌了蒙汗药,身上苦心积攒下来的薪水被洗劫一空,就连自己也被卖到了最坏的一只船上,继续他厌倦了的水手生活,踏上了一条望不到终点的漫漫长途,回家的希望渺茫而无期。

在这几部描写海洋的剧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剧作中的主人公要么无家可归,要么有家归不得。他们常年在神秘而又变幻莫测的大海上漂泊,忍受着风吹日晒,非常渴望拥有或回到自己在陆地上的稳定、温暖的家。

2.中期剧作中矛盾重重、冲突不断的“异化”家庭

尤金·奥尼尔在很多中期剧作中传达出这样一个思想:家庭中大家相互爱恋、互相依赖,然而也时常会因亲近而发生矛盾和冲突,造成彼此的伤害。此时家成为成员间互相爱恋、依赖却又相互伤害的温床。一个温情家庭掩藏下的爱恨、隔离与对抗,犹如戏剧般让人苦痛、内疚又难以忘怀。奥尼尔的家庭剧中矛盾和冲突常常表现为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的冲突。奥尼尔个人生活的坎坷经历,家庭和婚姻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都幻化成剧本中的情节;他的父母、哥哥、妻子和儿女也千变万化成了剧中的人物。

尤金·奥尼尔父母之间的冲突是其剧作中夫妻冲突的第一原型。詹姆斯·奥尼尔出身贫寒、嗜酒成性、绯闻不断又极为吝啬。比詹姆斯小十三岁的艾伦原本属于有身份地位的上流社会,父亲慷慨大方,其自身温柔文静且浪漫优雅。不同的气质和性格造成两人之间冲突不断。两人之间这段“错误”的婚姻给孩子们尤其是尤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投射到了他后来的创作中。尤金·奥尼尔笔下的夫妻冲突按照冲突程度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彼此容忍、日子可过;另一种却是貌合神离、忍无可忍。第一种冲突的特点是夫妻间的处事原则不同,经常出现小摩擦、小冲突,但彼此留恋,彼此容忍,依然可以继续生活下去。第二种冲突中的夫妻是彼此之间没有了爱的存在,到了貌合神离、忍无可忍甚至你死我活的地步。

尤金·奥尼尔的父亲詹姆斯·奥尼尔吝啬成性,总是竭尽所能地不花钱。妻子艾伦生尤金时,他请一个廉价的蹩脚医生,导致艾伦服用吗啡而吸毒成瘾。应该说童年的尤金对父亲是心存怨恨的。在奥尼尔的早中期剧作中,父子关系往往比较紧张,没有慈父之爱出现,孩子也在充满侵略性地反抗自己的父亲,有的儿子甚至不惜使用暴力。在《榆树下的欲望》中老凯勃特就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骄傲自大、非常冷酷、毫无爱心的人。他对待儿子们就像奴隶主对待奴隶一样冷酷无情,总是张口就骂、伸手就打,而对待金钱和土地却像父亲呵护孩子一般慈爱。因此,他的两个儿子西蒙和彼得对自己的父亲也就没有任何感情和亲情,只是恶毒地诅咒他们的父亲,以暴力反抗父亲对他们在物质上的剥削和心灵上的摧残。最后两人变卖了继承权,前往加利福尼亚去寻求自由的生活。

家庭冲突的第三种表现就是兄弟冲突。尤金·奥尼尔有个哥哥叫杰米·奥尼尔,比他大十岁。小时候两人虽手足情深,却因为争夺母爱,杰米对弟弟十分嫉妒。后来在父亲詹姆斯去世后,杰米通过欺骗手段获得了全部财产的继承权,兄弟俩分道扬镳。《大神布朗》(1925)里布朗在商业上一帆风顺,却因灵魂的空虚而又不得不借助窃取迪昂的灵感和创造力维持自己商业上的成功。迪昂和布朗之间的冲突是奥尼尔兄弟互相对立冲突的写照,两人同时爱上玛格丽特也是奥尼尔兄弟恋母情结的含混展现。

三、尤金·奥尼尔早中期剧作中“家”主题的实质

尤金·奥尼尔的许多家庭题材剧是剧作家对自身的生存困境进行的一次有意义的揭示和思考。他以自己的家庭为原型创作出了一系列家庭题材剧,以坦率的笔调和深刻的思想震撼了读者和观众,真实地反映了家庭成员在家庭内部的生存困境,也解释了众多中产阶级家庭在美国社会的生存困境。

尤金·奥尼尔一直在探索生活的内涵,探索人的精神生存困境,寻找人类精神的家园。但在现代社会中,科学主义和物质主义的盛行,机械化大生产的普及将现代人抛入一个“异己”的社会,人们所感受到的是精神的痛苦与失落,科学和物质并没有为人类提供新的上帝。奥尼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人类精神世界的拓荒者,在其坎坷的一生中,通过许多家庭剧,观察并体会生活,探寻生活的内涵,不断提出问题,寻求答案。

① 尤金·奥尼尔.论悲剧[M].刘保瑞译.美国作家论文学.北京:三联书店,1984:246.

② Unger,Leonard.American Writer, A collection of Literature Biographies[M].Volume III.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1972:386.

③ Louis,Shaffer.O’Neill:Son and Playwright[M].Boston,1968:10.

④ 詹姆斯·罗宾森.尤金·奥尼尔和东方思想——一分为二的心象[M].郑柏铭译.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86.

⑤ 弗吉尼亚·弗洛伊德.尤金·奥尼尔的剧本——一种新的评价[M].陈良廷,鹿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548.

该文为2010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

作 者:肖启芬,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编 辑:钱 丛 E-mail:qiancong0818@126.com

猜你喜欢
尤金剧作奥尼尔
回归的心路历程——奥尼尔戏剧叙事研究
特里·奥尼尔:捕捉此刻
英语文摘(2020年1期)2020-08-13 07:25:46
论罗周剧作的情感与形式
戏曲研究(2020年3期)2020-02-06 08:56:50
诗性的叩响——罗周剧作中“诗”的重塑与探寻
戏曲研究(2020年3期)2020-02-06 08:56:40
“焦虑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的一部分”:《大闪蝶尤金妮娅》中的动物叙事与身份焦虑
剧作法可以模仿,但有一样东西学不来!
电影(2018年11期)2018-11-24 09:30:20
每天多努力一点点
我是鲨鱼 沙奎尔·奥尼尔自传
NBA特刊(2016年10期)2016-03-11 17:35:07
连链子
一场完美的告别
37°女人(2014年8期)2014-03-13 09:29:26